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答安東守約雜問

(明永歷十四年、魯監國十五年庚子)

問:監國魯王、永歷皇帝族屬。

答:魯王,太祖高皇帝之裔;永歷,萬歷皇帝之孫。親則永歷,族屬之尊則魯王。監國于越而不稱帝,非不可稱帝也。大明之制,親王、太子不得外交士大夫,惟監國乃得與士大夫相接。太子、親王不敢用制敕誥詔,止稱令旨。太子令旨得頒天下;親王止行國中,不得出國門;太子令旨止稱「敬此」、「敬遵」。今魯王監國行天子事,故稱敕,稱「欽此」、「欽遵」、「欽哉」;故敕「王」上加一字謂之「親王」,「王」上加二字謂之「郡王」。郡王一概不得行監國,亦如親王行事。其年天下大亂,人情沸然;故魯國主未知我三詔特征之事,不佞又韜藏謹密,止稱「恩貢生」。設使彼時知其詳,敕書當更鄭重,不止于如此矣。然彼時知其詳,我必與舟山同死,不得來此有今日之事矣;可見萬事皆有倚伏也。詔書特征,古今重典。此中進士,萬分隆重;溥天之下,莫不聞知。祗緣彼時大亂,道涂梗塞,故有不知耳。

問:老師征辟不就,其義如何?

答:不佞事,與吳征君極相類。薦吳征君者,忠國公石亨權將也;薦不佞者,荊國公方國安。方擁重兵,有寵于上也。吳至授六品官而辭之;不佞兩次不開讀,而即授四品官不拜:其間稍異耳。吳征君時,當國者李相公賢(諡「文達」),賢相也;英宗復辟之后,賢主也:尚有可就之理。征不佞時,當國者為馬士英,奸相也。彼時馬士英遣其私人周某同不佞之親家何不波(進士,名東平,河南解元;即小女之舅)到寓再三勸勉,深致殷勤。若不佞一受其官,必膺異數;既膺異數,自當感恩圖報。若與相首尾,是奸臣同黨也;若直行無私,是背義忘恩也、是舉君自伐也:均不免于君子之議、天下萬世之罪,故不顧身家性命而力辭之。不然,不佞亦功名之士,釋褐即為四品道官兼京職,監軍四十八萬,與國公、大將軍迭為賓主,豈不煊赫!而乃力辭之乎?要知不佞見得天下事不可為而后辭之,非洗耳飲牛、羊裘釣魚者比也,亦非漢季諸儒閉門養高以邀朝譽也。

問:俗有言誠意伯讖書之應者,未審真偽如何?

答:誠有之。不佞以人事為主;其恍惚渺茫之事,不入言論。即以讖言之,亦甚佳。「金明見水有奇緣,會合樵中非偶然;戡亂武功誠巳異,克襄文治又中天」:何等親切、何等光大!此四句,在草頭雞下、一人耳之下。「草」頭下加「酉」字,又一「人」字,右著一「阝」,合為「鄭」字;是國姓入南京之驗也。

問:老師比年在何處?中國喪亂無所住乎?

答:兩年在廈門、舟山,人人擬留;留意非不堅也,但不佞心不安。兵部左侍郎張玄著諱煌言者留之,不佞不肯留,云『尚要過日本』;張云:『我們在此,年翁一人留不住,我們在此作何事!日本人聞之,亦笑我等』!然不佞不能留也。何故?彼地無田可耕,不能自食其力。此外,惟漁亦可;然捕魚舵梢與劫盜無二,不可為也。若坐而日糜其餉,彼之來者皆百姓之肉與血。甚者打糧;打糧者,打家劫舍,掠人質子而來物者也。焉有仁人日膳人之肉、膏人之血、食御人之食、咬人之子之骨而可為者!故決意來此。

問:老師在交趾拜監國敕書,其儀云何?

答:大明制敕至,守土官朝服、欽差官吉服,迎入香案供奉而后開讀,則有拜禮。今不佞東西南北,無可供奉;不敢當拜禮。親王監國,其制與天子同。巡按各道俱欽差;巡撫雖系欽差,其官銜無「欽差」字樣。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府、縣,俱守土官。

問:監國魯王行在所在何地?老師得見否?

答:前在南澳,故至廈門而不得朝見;舊年已在金門,去廈門一潮之隔。

問:老師姓朱氏,文公之裔否?

答:寒族多為此言。丙子、丁丑年間得「家譜」,言文公子為敝邑令,家于余姚,惟一世不清楚;像贊、誥敕國璽,班班可考也。闔族俱欲附會;獨不佞云:『只此一世便不足憑;且近不能惇睦九族,何用妄認遠祖!狄武襄青,武人,尚不認狄梁公;何用如此』!文公新安人,不佞余姚人;若能自樹立,何必不自我作祖。若棄其先德,則四兇非賢圣之裔乎?實墮其家聲,更不聞欒卻之胄降為皂隸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邵东县| 临汾市| 松桃| 策勒县| 章丘市| 通化市| 海南省| 绥滨县| 同仁县| 东阳市| 金沙县| 阿拉善盟| 耒阳市| 青龙| 抚松县| 南平市| 通化市| 敦化市| 湛江市| 杂多县| 新绛县| 泊头市| 湖州市| 五莲县| 沅江市| 丰顺县| 汝城县| 盘山县| 上杭县| 穆棱市| 浦东新区| 贵德县| 东莞市| 徐汇区| 中阳县| 绿春县| 仁化县| 华安县| 苗栗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