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8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76字
  • 2015-12-25 16:25:33

始發之時,自上而下者順,自下而上者逆;漸來可治,頓發難醫。風毒入里,化生為蟲,蟲蝕五臟,則形有五損:肺受病,先落眉毛;肝受病,面起紫皰;腎受病,腳底先穿;脾受病,遍身如癬;心受病,先損其目,此為險證。又有五死:證如麻木不仁者,為皮死;割切不痛者,為肉死;潰爛無膿者,為血死;手足脫落者,為筋死;鼻梁崩塌,眼弦斷裂,唇翻聲啞者,為骨死。若五死見一,即為敗惡不治之候也。此證初覺,即服萬靈丹汗之,次宜神應消風散、追風散、磨風丸,次第服之。牙齦出血,用黃連、貫眾等分煎湯漱之。外搽類聚袪風散,兼用地骨皮、荊芥、苦參、細辛各二兩,河水煎湯,浸浴熏洗。若遇損敗之證,在上部則服醉仙散,在下部則服通天再造散;若鼻梁塌壞,用換肌散服之。患者稍露虛象,即以補氣瀉榮湯服之,兼用何首烏酒飲之。若能消心寡欲,戒口早治,或有可生;若口味不能清淡,色欲不能斷絕,即愈后仍不免再發,終于不救。

方劑:神應消風散組成:全蝎 白芷人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用二錢,勿食晚飯,次日空心溫酒調服,覺身微躁為效。

【方歌】神應消風散癘風,身麻白屑起斑紅,蝎芷人參各一兩,空心酒服麻木平。

又方:追風散組成:錦紋大黃(六兩) 川郁金(炒,一兩八錢)皂角刺(一兩五錢)共研細末,每用五錢,加大風子油一錢五分,樸硝一錢,五更空心溫酒調服,直待辰時,又如前調藥,加熟蜜少許服之,以蜜解口。切不可臥,良久痛瀉數次不妨,以稀粥補之。如第一日服消風散,第二日即服此藥,第三日服磨風丸,周而復始,又如此服之。

瘦弱者,十日內追風散只用一服,老弱者勿服。

【方歌】追風散用川郁金,皂刺大黃研末勻,初服消風次用此,風油消酒調服神。

又方:磨風丸組成:豨薟草 牛蒡子(炒)麻黃 蒼耳草細辛 川芎當歸 荊芥蔓荊子 防風車前子 威靈仙天麻 何首烏羌活 獨活(各一兩)共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送下,日用二服。

【方歌】磨風丸薟蒡麻黃,蒼細芎歸荊蔓防,車威天麻何羌獨,追風服后用此方。

又方:類聚袪風散組成:硫黃 寒水石枯白礬 貫眾(各二兩)蛇床子(一兩) 樸硝(五錢)共研細末,臘月豬脂搗爛調敷。

【方歌】類聚袪風散硫黃,寒水枯礬硝蛇床,貫眾細研豬脂搗,專搽遍體癘風瘡。

又方:醉仙散組成:牛蒡子(炒) 胡麻枸杞子 蔓荊子(各一兩)苦參 白蒺藜防風 花粉(五錢)共研細末,每服一錢,加輕粉一分二厘,研勻,茶清調服,晨、午、晚各一服。五、七日后,先于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悶如碎,然后利下膿血、惡物、臭氣,病根乃去矣!【方歌】醉仙上部癘風重,牛蒡胡麻枸蔓荊,苦參蒺藜防花粉,服加輕粉用茶清。

又方:通天再造散組成:大黃(煨,一兩) 皂角刺(一兩五錢)郁金(五錢)白牽牛(頭末,半生、半炒,六錢)共研細末,每服二錢或三錢,早晨面東,醇酒調下,當日利下惡物(或膿或蟲)為效。

【方歌】通天再造治癘風,敗證先從下部攻,郁金大黃牽牛刺,晨服酒調面向東。

又方:換肌散組成:烏梢蛇 白花蛇蚯蚓(去土,各一兩) 細辛木鱉子 白芷天麻(連莖者) 赤芍蔓荊子 當歸威靈仙 荊芥穗甘菊花 不灰木紫參 苦參沙參 何首烏石菖蒲 木賊天門冬(去心) 川芎白蒺藜 甘草(炙)胡麻仁 蒼術(米泔水浸,炒)草烏(湯泡去皮,各三錢五分)共研細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酒多更妙。紫參、不灰木,雖無亦可。

【方歌】換肌散治大風瘡,毒攻眉脫壞鼻梁,烏梢白花蛇蚓細,鱉芷天麻芍蔓當,威靈荊菊不灰木,紫苦沙參何首菖,木賊天冬芎蒺草,胡麻蒼術草烏強。

又方:補氣瀉榮湯組成:連翹(去心) 升麻(各六分)桔梗(五分) 黃芩生地(各四分) 黃連蚯蚓(酒炒,去土) 當歸黃耆 蘇木全蝎(各三分) 人參白豆蔻(各二分) 甘草(生,一分)水二鐘,酒一鐘,煎至一鐘,去渣;又用胡桐淚一分,水蛭、虻蟲各三個(炒),麝香五厘,桃仁三個研泥,共為細末,入藥湯內,煎至七分,飯后服之。

【方歌】補氣瀉榮癘虛宜,芩連參桔蚓歸耆,蘇地升蝎翹蔻草,桐淚蛭虻麝桃泥。

又方:何首烏酒組成:何首烏(四兩) 當歸身當歸尾 穿山甲(炙)生地黃 熟地黃蝦蟆(各一兩) 側柏葉松針 五加皮川烏(湯泡,去皮)草烏(湯泡,去皮,各四錢)將藥入夏布袋內,扎口;用黃酒二十斤,同藥袋入壇內封固,重湯煮三炷香,埋窨七日。開壇口取酒,時飲之令醺醺然,作汗,避風。

【方歌】何首烏酒大風疾,歸甲松針生熟地,側蟆五加川草烏,酒煮滋榮毒自息。

又方:萬靈丹(見腫瘍門)

楊梅瘡

【方歌】楊梅瘡生有二般,精化氣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氣傳染,氣宜發汗精下痊。

【注】此證一名廣瘡,因其毒出自嶺南;一名時瘡,以時氣乖變,邪氣湊襲之故;一名棉花瘡,因其纏綿不已也;一名翻花楊梅,因窠粒破爛,肉反突于外,如黃蠟色;一名天泡瘡,因其夾濕而生白皰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內,堅硬如針,名楊梅痘;有形如風疹作癢,名楊梅疹;先起紅暈,后發斑點者,名楊梅斑;色紅作癢,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穢毒之物,入大腸而發,名楊梅圈。其名形雖異,總不出氣化、精化二因。但氣化傳染者輕,精化欲染者重。氣化者,或遇生此瘡之人,鼻聞其氣,或誤食不潔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潔之氣,脾、肺受毒,故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潔,精泄時,毒氣乘肝、腎之虛而入于里,此為欲染,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澀淋,瘡形大而且堅。氣化者毒在表,未經入里,稍有萌動,宜急服透骨搜風散;元氣實者,楊梅一劑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膚,宜服九龍丹,通利大、小二便,以瀉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壓之。行瀉之后,體實者,升麻解毒湯;體虛者,歸靈內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瘡色淡白,內毒已解,再用金蟾脫殼酒一料掃余毒,以絕其源。

如梅毒初發,服表藥時,恐上攻頭面,宜豫服護面散;或瘡勢已發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點之,以滅痕跡。若梅瘡潰爛時,膿穢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鵝黃散撒之。又翻花楊梅,亦以本方加雄黃末,香油調敷之。

外有護從丸,于發瘡時,令侍從人服之,可免傳染。梅瘡初起,頭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瘡形碎小色鮮,頭面稀少,口角無瘡,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為順;若先發下疳,次生便毒、魚口,便覺筋骨疼痛,而梅瘡隨發,色紫堅硬,手足多生,形如湯潑起皰者為險。總之始終調治得法,輕者半年,重者一載,始得全愈。若患者不遵正法醫治,欲求速效,強服輕粉、水銀、白粉霜劫藥等類,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毒含藏骨髓,復為倒發結毒,輕則累及妻子,甚則腐爛損形,不可不慎。

方劑:透骨搜風散'組成:透骨草(白花者,陰干) 生脂麻羌活 獨活小黑豆 紫葡萄槐子 白糖六安茶 核桃肉(各一錢五分)生姜三片,紅棗肉三枚,水三鐘,煎一鐘;露一宿,空心熱服,蓋被出汗,避風。

【方歌】透骨搜風散梅毒,筋骨微疼癢皮膚,脂麻羌獨豆葡萄,槐子糖茶核桃肉。

又方:楊梅一劑散組成:麻黃(蜜炙,一兩) 威靈仙(八錢)大黃(七錢) 羌活白芷 皂刺金銀花 穿山甲(炙,研)蟬蛻(各五錢) 防風(三錢)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湯二碗,用黃酒一碗,將藥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將羊肉淡食令飽,隨后服藥,蓋被出汗,避風。

【方歌】楊梅一劑元氣壯,上部生毒氣化瘡,麻黃羌芷威靈刺,銀花風甲蟬大黃。

又方:升麻解毒湯組成:升麻 皂刺(各四錢)土茯苓(一斤)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盡。每次燉熱,加香油三茶匙和勻,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如瘡生頂上加白芷。咽內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纏綿壯服靈,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須加藥引經。

又方:歸靈內托散組成:人參 木瓜白術(土炒) 金銀花防己 天花粉白鮮皮 薏苡仁(各一錢)當歸 熟地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土茯苓(二兩) 威靈仙(六分)甘草(五分)水三鐘,煎二鐘,作二次,隨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氣虛者倍加參、歸,毒氣盛者倍金銀花,加蒲公英。

外以麥冬五錢(去心),薏苡仁五錢,土茯苓一兩,煎湯常服以代茶。

【方歌】歸靈內托參木瓜,術銀四物己天花,土苓鮮薏威靈草,梅瘡體弱服堪夸。

又方:金蟬脫殼酒組成:醇酒五斤,大蝦蟆一個,土茯苓五兩浸酒內,瓶口封嚴,重湯煮二炷香時取出。待次日飲之,以醉為度。無論冬夏,蓋暖出汗為效。余存之酒,次日隨量飲之,酒盡瘡愈。又治結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禁見風為效,忌口及房欲。

又方:護面散組成:女人頭發((火段),存性)明雄黃(各三分)共研細,香油半酒鐘調勻,滾黃酒沖服,一日三服。

【方歌】護面散醫梅瘡現,豫服毒不攻頭面,香油調藥黃酒沖,只用雄黃頭發(火段)。

又方:翠云散組成:輕粉(一兩) 石膏((火段),一兩)蟾礬 銅綠(各五錢)共研極細末,濕瘡干撒,干瘡以公豬膽汁調濃點之每日三次,斑瘡自退。

【方歌】翠云散去瘡后斑,輕粉石膏共膽礬,銅綠共研濕干撒,豬膽汁調能潤干。

又方:鵝黃散組成:輕粉 石膏((火段))黃柏(炒,各等分)共為末,干撒患處,即可生痂;再爛再撒,毒盡即愈。

【方歌】鵝黃散治梅瘡爛,膿穢多疼浸成片,輕粉石膏黃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驗。

又方:護從丸組成:雄黃 川椒(各五錢)杏仁(炒,去皮、尖)共研末,燒酒打飛羅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滾水送下。

【方歌】護從丸避梅瘡患,雄黃川椒各五錢,杏仁百粒酒糊入,從人服之毒不傳。

又方:九龍丹(見下部懸癰)

楊梅結毒

【方歌】結毒楊梅毒結生,原于誤服劫藥成,日久逢虛始倒發,腦鼻喉目任蝕攻。

【注】此證因生楊梅方熾,誤服水銀升煉悍燥劫藥,希圖速效,瘡痂盡落,一時僥幸而愈,不知遺害久遠,引毒潛藏骨髓關竅之中,其毒積久,因經虛外攻,故名結毒倒發。其始先從筋骨疼痛,隨處結腫,皮色如常;將爛時,色方紫紅,腐臭不堪,以致腦頂塌陷,腮唇鼻梁損壞,穿喉蝕目,手足拘攣等患,終成痼疾。初起結腫,筋骨疼痛時,宜服搜風解毒湯。若遍身破爛臭穢,而兼筋骨疼痛,氣實毒盛者,宜服化毒散;氣衰者,豬胰子湯主之。若結毒腫塊,經年難愈,諸法罔效者,宜西圣復煎丸主之;若結毒攻于口鼻者,宜五寶散主之。年久臭爛,鼻破損壞者,宜服結毒紫金丹。若入巔頂,頭痛如破者,內服天麻餅子,鼻吸碧云散;若鼻塞不通,宜吹通鼻散,甚效。毒攻咽喉,腐爛臭蝕者,宜服硫黃不二散,兼吹結毒靈藥,兌人中白。若結毒筋骨疼痛,朝輕夜重,喜熱手按揉者,系犯寒涼,宜鉛回散主之。結毒臭爛不斂,宜貼解毒紫金膏,兼撒結毒靈藥。壯實者,以解毒為主;虛弱者,以兼補為法。以上之證,各隨次第,如法調治,重者一年,輕者半年,自然可痊,永無后患,慎勿妄求速效,以自貽誤也。

方劑:搜風解毒散組成:土茯苓(一兩) 白蘚皮金銀花 薏苡仁防風 木通木瓜(各五分) 皂角子(四分)水二鐘,煎一鐘服之,一日三服。

氣虛加人參七分,血虛加當歸七分。

忌清茶、牛、羊、雞、鵝、魚、肉、燒酒、房欲等件。

【方歌】搜風解毒湯倒發,初腫拘急骨痛加,土苓白蘚銀花薏,皂角防風通木瓜。

又方:化毒散組成:生大黃(一兩) 穿山甲(炙)當歸尾(各五錢) 白僵蠶(炒,三錢)蜈蚣(炙黃,一條)共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二服。

【方歌】化毒散醫結毒盛,破穢氣實筋骨疼,大黃山甲僵歸尾,蜈蚣研末酒調成。

又方:豬胰子湯組成:豬胰子(切碎,一兩) 黃耆(鹽水炒)金銀花(各三錢) 當歸白芍(酒炒,各一錢五分) 天花粉貝母(去心研) 穿山甲(炙,研)白蘚皮 青風藤白芷 木瓜皂刺 甘草節(各一錢)黃栝蔞(連仁研爛,一個) 防己(七分)鱉虱胡麻(炒,研,二錢)白色土茯苓四兩,河水四大碗,煎湯三碗,去滓將群藥入湯內,煎一大碗,通口服;胃弱者分為二服。日三服。

【方歌】豬胰湯治結毒虛,歸芍天花蔞貝耆,胡麻銀甲鮮藤芷,木瓜己刺草苓宜。

又方:西圣復煎丸組成:乳香 沒藥孩兒茶 丁香(各一兩)血竭 阿魏白花蛇(各四錢)飛羅面(炒焦黃色,一斤)共研細,煉蜜六兩,煎滾香油四兩,大棗肉二十枚,搗膏共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土茯苓二兩,水二鐘,煎至一鐘,將藥丸入內,再煎至半鐘,澄去渣溫服。

【方歌】西圣復煎丸結毒,腫塊經年服自無,乳沒兒茶丁血竭,阿魏白蛇面炒和。

又方:結毒紫金丹組成:龜板(放在炭火上炙焦,用白酒漿涂之再灸,以焦黃為度,研末)朱砂(六錢)石決明(用九孔大者,(火段)紅童便淬一次,六錢)細各研細末,共和勻,爛米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一錢,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筋骨疼痛酒下;腐爛者土茯苓湯下。

【方歌】結毒紫金丹龜板,石決朱砂米飯丸,年久毒攻鼻損破,土苓湯服臭爛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环江| 游戏| 盐津县| 苍梧县| 荆州市| 手机| 库车县| 昆明市| 大宁县| 扎赉特旗| 阜南县| 公主岭市| 福安市| SHOW| 青阳县| 白城市| 修武县| 虎林市| 咸阳市| 清远市| 茌平县| 广元市| 石家庄市| 阿城市| 玛沁县| 曲沃县| 耒阳市| 怀集县| 通渭县| 榆林市| 唐海县| 札达县| 美姑县| 宜兰市| 横峰县| 扎赉特旗| 宜黄县| 隆德县| 宜兰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