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書名: 醫宗金鑒作者名: 佚名本章字數: 4983字更新時間: 2015-12-25 16:25:33
幫助:以上諸方,治癰疽七日以前,瘡勢未成,形體壯實,而表里之證相和者宜服,病退即止。如過七日以后,形勢已成,則宜托里消毒等湯,使毒現于外,以速其膿。若仍用前散下之藥,恐傷元氣,致生變證也。
又方:內固清心散主治:此方治癰疽發背,對口疔瘡,熱甚焮痛,煩躁飲冷。其人內弱服之,預防毒氣內攻于心也。
組成:菉豆粉(二兩) 人參(二錢)冰片(一錢) 雄黃(二錢)辰砂(二錢) 白豆蔻(二錢)元明粉(二錢) 茯苓(二錢)甘草(二錢) 乳香(二錢)上十味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蜜湯調下,不拘時服。
【方歌】內固清心防毒攻,內弱毒氣入心中,焮痛熱甚兼飲冷,豆粉人參冰片雄,辰砂白蔻元明粉,茯苓甘草乳香同。
又方:琥珀蠟礬丸主治:此方治癰疽發背,瘡形已成,而膿未成之際,其人即不虛弱,恐毒氣不能外出,致攻于里。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亦且活血解毒。
組成:黃蠟(一兩) 白礬(一錢二分)雄黃(一錢二分) 珀琥(另研極細,一錢)朱砂(研細,一錢) 白蜜(二錢)上上四味,先研細末,另將蠟、蜜入銅杓內溶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方將藥味入內,攪勻共成一塊,將藥火上微烘,急作小丸,如菉豆大,朱砂為衣,磁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白湯送下。毒甚者,早晚服,其功最速。
【方歌】珀琥蠟礬治癰毒,未出膿時平劑佳,預服護膜能解毒,蠟椅雄珀蜜朱砂。
又方:護心散主治:此方治瘡毒內攻,口干煩躁,惡心嘔吐者,服此藥護心解毒也。
組成:菉豆粉(一兩) 乳香(凈末,三錢)朱砂(一錢) 甘草(一錢)上四味,研細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
【方歌】護心散治毒內攻,煩躁口干嘔逆沖,豆粉乳香朱共草,二錢調下有神功。
又方:透膿散主治:此方治癰疽諸毒,內已膿成,不穿破者,服之即潰破毒出。
組成:生黃耆(四錢) 穿山甲(一錢)川芎(三錢) 當歸(二錢)皂角刺(一錢五分)上五味,水三鐘,煎一鐘。瘡在上,先飲酒一杯,后服藥;瘡在下,先服藥,后飲酒一杯。
【方歌】透膿散治膿已成,不能潰破劑之平,用此可代針瀉毒,角刺歸耆山甲芎。
又方:托里消毒散主治:此方治癰疽已成,內潰遲滯者,因血氣不足,不能助其腐化也。宜服此藥托之,令其速潰,則腐肉易脫,而新肉自生矣。
組成:皂角刺(五分) 銀花(一錢)甘草(五分) 桔梗(五分)白芷(五分) 川芎(一錢)生黃耆(一錢) 當歸(一錢)白芍(一錢) 白術(一錢)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上十二味,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托里消毒助氣血,補正脫腐肌易生,皂角銀花甘桔芷,芎耆歸芍術參苓。
又方:神功內托散主治:此方治癰疽、腦項諸發等瘡,日久不腫不高,不能腐潰,脈細身涼。宜服此溫補托裹之劑,以助氣血也。
組成:人參(一錢五分) 附子(制,一錢)川芎(一錢) 歸身(二錢)黃耆(一錢) 白術(土炒,一錢五分)白芍(炒,一錢) 木香(研,五分)穿山甲(炒,八分) 甘草(炙,五分)陳皮(一錢) 白茯苓(一錢)上十二味,煨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神功內托陰毒證,不腫不高不潰疼,參附芎歸耆術芍,木香山甲草陳苓。
又方:復元通氣散主治:此方治乳癰,腹癰,便毒,耳痛,耳聾等證,皆由毒氣滯塞不通故耳,服之則氣通毒散。
組成:青皮(四兩) 陳皮(四兩)栝蔞仁(二兩) 穿山甲(二兩)金銀花(一兩) 連翹(一兩)甘草(半生半炙,二兩)上七味研末,每服二錢,黃酒調下。
【方歌】復元通氣乳腹癰,便毒兼治耳痛聾,青陳蔞甲銀翹草,一服能教毒氣通。
又方:雙解貴金丸主治:此方治背疽諸毒初起,木悶堅硬,便秘,脈沈實者,悉效。隨證加藥,服法列后。
組成:生大黃(一斤) 白芷(十兩)上二味為末,水丸。每服三、五錢,五更時用連須蔥大者三根,黃酒一碗,煮蔥爛,取酒送藥。服畢蓋臥出汗,過三、二時,俟大便行一、二次立效。
按語:此宣通攻利之劑也。濟之以蔥酒,力能發汗,故云雙解。弱者隨用中劑,行后以四君子湯補之。老人虛人,每服一錢,用人參加生姜煎湯送下,過一時,再一服。得睡,上半身得汗則已。
【方歌】雙解貴金治諸毒,腫瘍初起木硬堅,大黃白芷為丸服,蔥酒煎送汗下痊。
又方:黍米寸金丹主治:此方乃異人所傳,常有異中急證,忽然卒倒者,撬開牙關,研灌三丸,其人即活。又能活發背癰疽,遍身壅腫,附骨癰疽等證也。凡初起憎寒壯熱,四肢倦怠,沈重者,不分表里、老幼、輕重,并宜服之。
組成:乳香 沒藥(各一錢)狗膽(干者,一個) 鯉魚膽(陰干,三個)硵砂(二錢) 蟾酥(二錢)狗寶(一錢) 麝香(五分)白丁香(四十九個) 蜈蚣(酥炙,全者七條)黃蠟(三錢) 烏金石(一錢)頭胎男乳(一合) 輕粉(一錢)雄黃(一錢)水銀(煉粉霜白色者,三錢)上十六味為細末,除黃蠟、乳汁二味,熬成膏子,同藥和丸,如菉豆大。小兒用一丸,大人三丸,重者五丸。冷病用蔥湯,熱病用新汲水送下。衣被密蓋,勿令透風,汗出為度,諸病如失。
【方歌】黍米寸金奇效方,癰疽發背服之良。乳香沒藥狗鯉膽,蟾硵寶麝白丁香,蜈蚣黃蠟烏金石,男乳輕雄共粉霜。
又方:麥靈丹主治:此丹能治癰疽惡毒,無名諸瘍及疔瘡回里,令人煩悶神昏?;驄D人初發乳證,小兒痘疹余毒,或腰腿暴痛等證。
組成:鮮蟾酥(二錢)活蛛蜘(黑色大者佳,二十一個)定心草(即兩頭尖,鼠糞,一錢)飛羅面(六兩)上四味,共研一處,用菊花熬成稀膏,和好捻為麥子形,如麥子大。每服七丸,重、大者九丸,小兒輕證五丸。在上俱用滾白水服,下用淡黃酒送服。每一料加麥子一合,收磁罐內。
【方歌】麥靈丹治疔毒疽,鮮蟾酥與活蜘蛛,定心草共飛羅面,黃菊熬膏相合宜。
又方:保安萬靈丹主治:此方治癰疽疔毒,對口發頤,風寒濕痹,濕痰流注,附骨陰疽,鶴膝風,及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血氣凝滯,遍身走痛,步履艱辛,偏墜疝氣,偏正頭痛,破風牙關緊閉,截解風寒,無不應效。
組成:茅山蒼術(八兩) 麻黃羌活 荊芥防風 細辛川烏(湯泡,去皮) 草烏(湯泡,去皮)川芎 石斛全蝎 當歸甘草 天麻何首烏(各一錢)雄黃(六錢)上十六味,為細末,煉蜜為丸,重三錢,朱砂為衣,磁罐收貯。視年歲老壯,病勢緩急,斟酌用之。如惡瘡初起二、三日間,或癰疽已成至十日前后,未出膿者,狀若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惡心嘔吐,四肢沈重,恍惚悶亂,皮膚壯熱,及傷寒四時感冒,傳變疫證,惡寒身熱,俱宜服之。用蔥白九枝,煎湯調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如汗遲以蔥湯催之,其汗必出,如淋如洗,令其自收,不可露風,患者自快,瘡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高腫潰膿。如病無表里相兼,不必發散,只用熱酒化服。
按語:此方原載諸風癱瘓門中,今移錄于此者,蓋瘡瘍皆起于榮衛不調,氣血凝滯,始生癰腫。此藥專能發散,又能順氣搜風,通行經絡,所謂結者開之也。經云:汗之則瘡已,正與此相合也。服后當避風,忌冷物,戒房事,如婦人有孕者勿服。
【方歌】萬靈丹治諸痹病,此藥猶能治腫瘍,發表毒邪從汗解,通行經絡效非常,麻黃羌活荊防細,川草烏芎石斛蒼,全蝎當歸甘草等,天麻何首共雄黃。
腫瘍敷貼類方
凡腫瘍初起時,腫高赤痛者,宜敷涼藥,以寒勝熱也。
然亦不可太過,過則毒為寒凝,變為陰證。如漫腫不紅,似有頭而不痛者,宜敷溫藥,乃引毒外發也。經云:發表不遠熱,敷熱藥亦發表之意。凡調敷藥,須多攪,則藥稠粘。敷后貼紙,必須撕斷,則不崩裂,不時用原汁潤之。蓋借濕以通竅,干則藥氣不入,更添拘急之苦矣。凡去敷藥,必看毛孔有汗,意者為血脈通,熱氣散也,反此者逆。
方劑:如意金黃散組成:此散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干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熱瘡,無不應效誠瘡科之要藥也。
組成:南星 陳皮蒼術(各二斤) 黃柏(五斤)姜黃(五斤) 甘草(二斤)白芷(五斤) 上白天花粉(十斤)厚樸(二斤) 大黃(五斤)上十味共為咀片,曬干磨三次,用細絹羅篩,貯磁罐,勿泄氣。凡遇紅赤腫痛,發熱未成膿者,及夏月時,俱用茶清同蜜調敷。如欲作膿者,用蔥湯同蜜調敷。
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等證,俱用蔥酒煎調敷。如風熱所生,皮膚亢熱,色亮游走不定,俱用蜜水調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證,俱用大藍根葉搗汁調敷,加蜜亦可。湯潑火燒,皮膚破爛,麻油調敷。以上諸引調法,乃別寒熱溫涼之治法也。
【方歌】如意金黃敷陽毒,止痛消腫實良方,南陳蒼柏姜黃草,白芷天花樸大黃。
又方:五龍膏主治:此膏治癰疽陰陽等毒,腫痛未潰者,敷之即拔出膿毒。
組成:五龍草(即烏蘞梅,詳《本草綱目》蔓草部,俗名五爪龍,江浙多產之)金銀花 豬薟草車前草(連根葉) 陳小粉(各等份)上四味俱用鮮草葉,一處搗爛,再加三年陳小粉,并飛鹽末二、三分,共搗為稠糊。遍敷瘡上,中留一頂,用膏貼蓋,避風為主。若冬月草無鮮者,預采蓄下,陰干為末,用陳米醋調敷,一如前法并效。如此方內五龍草,或缺少不便,倍加豬薟草亦效。
【方歌】五龍膏用拔膿毒,平劑五龍草銀花,薟草車前俱搗爛,小粉飛鹽攪糊搽。
又方:四虎散主治:此散治癰疽腫硬,厚如牛領之皮,不作膿腐者,宜用此方。
組成:草烏 狼毒半夏 南星(各等份)上四味為細末,用豬腦同搗,遍敷瘡上,留頂出氣。
【方歌】四虎散敷陰疽癰,頑腫不痛治之平,厚似牛皮難潰腐,草烏狼毒夏南星。
又方:真君妙貼散主治:此散治癰疽諸毒,頑硬惡瘡,散漫不作膿者,用此藥敷之,不痛者即痛,痛者即止。如皮破血流,濕爛疼苦,天泡火丹,肺風酒刺等證,并用之皆效。
組成:蕎面(五斤) 明凈硫黃(為末,十斤)白面(五斤)上三味,共一處,用清水微拌,干濕得宜,趕成薄片微曬,單紙包裹,風中陰干,收用。臨時研細末,新汲水調敷。如皮破血流濕爛者,用麻油調敷。天泡、火丹、酒刺者,用靛汁調搽并效。
【方歌】真君妙貼硫二面,水調頑硬不痛膿,油調濕爛流血痛,靛汁泡丹酒刺風。
又方:二青散主治:此散治一切陽毒紅腫,疼痛興熱等證,未成者即消。
組成:青黛 黃柏白蘞 白薇(各一兩)青露(即芙蓉葉,三兩) 白芨白芷水龍骨(即多年(舟念)船舊油灰)白鮮皮(各一兩) 天花粉(三兩)大黃(四兩) 樸硝(一兩)上十二味為末,用醋、蜜調敷。已成者留頂,未成者遍敷。
【方歌】二青散用敷陽毒,腫痛紅熱用之消,黛藥蘞薇青露芨,芷龍鮮粉大黃硝。
又方:坎宮錠子主治:此錠子治熱毒腫痛,焮赤諸瘡,并搽痔瘡最效。
組成:京墨(一兩) 胡黃連(二錢)熊膽(三錢) 麝香(五分)兒茶(二錢) 冰片(七分)牛黃(三分)上七味為末,用豬膽汁為君,加生姜汁、大黃水浸,取汁,釅醋各少許,相和藥成錠。用涼水磨濃,以筆蘸涂之。
【方歌】坎宮錠子最清涼,熱腫諸瘡并痔瘡,京墨胡連熊膽麝,兒茶冰片共牛黃。
又方:離宮錠子主治:此錠子治疔毒腫毒,一切皮肉不變,漫腫無頭,搽之立效。
組成:血竭(三錢) 朱砂(二錢)膽礬(三錢) 京墨(一兩)蟾酥(三錢) 麝香(一錢五分)上六味為末,涼水調成錠,涼水磨濃涂之。
【方歌】離宮錠治諸疔毒,漫腫無頭涼水涂,血竭朱砂為細末,膽礬京墨麝蟾酥。
又方:白錠子主治:此錠專敷初起諸毒,癰疽疔腫,流注痰包惡毒,及耳、痔耳挺等證。
組成:白降丹(即白靈藥,四錢) 銀黝(二錢)寒水石(二錢) 人中白(二錢)上四味,共為細末,以白芨面打糊為錠,大小由人,不可入口。每用以陳醋研敷患處,如干再上,自能消毒。
【方歌】白錠專敷初起毒,癰疽疔腫與痰包,降丹銀黝人中白,寒水白及醋研消。
又方:蝌蚪拔毒散主治:此散治無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敷之神效。
組成:寒水石(研極細末) 凈皮硝(研極細末)川大黃(研極細末,各等份)蝦蟆子(初夏時,河內有蝌蚪成群,大頭長尾者撈來,收壇內泥封口,埋至秋天化成水)上用蝌蚪水一大碗,入前藥末,各二兩,陰干再研勻,收磁罐內。每用時,以水調涂患處。
【方歌】拔毒散治無名毒,火毒瘟毒俱可施,寒水硝黃蝌蚪水,浸干藥末水調之。
又方:二味拔毒散主治:此散治風濕諸瘡,紅脹痛癢,疥痱等疾,甚效。
組成:明雄黃 白礬(各等份)上二味為末,用茶清調化,鵝翎蘸掃患處,癢痛自止,紅腫即消。
【方歌】二味拔毒消紅腫,風濕諸瘡痛癢寧,一切肌膚疥痱疾,雄礬為末用茶清。
又方:回陽玉龍膏主治:此膏治癰疽陰瘡,不發熱,不興痛,不腫高,不作膿,及寒濕流注,冷痛痹風,腳氣手足頑麻,筋骨疼痛,及一切皮色不變,漫腫無頭,鶴膝風等證。但無肌熱者,一概敷之,俱有功效。
組成:軍姜(炒,三兩) 肉桂(五錢)赤芍(炒,三錢) 南星(一兩)草烏(炒,三兩) 白芷(一兩)上六味制畢,共為細末,熱酒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