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猘犬咬傷,七日一發。三七日不發,乃脫也。急于無風處,以冷水洗凈,即服韭汁一碗,隔七日又一碗四十九日共服七碗。須百日忌食酸咸,一年忌食魚腥,終身忌食狗肉,方得保全,否則十有九死。【《簡便方》】

又方:瓦松、雄黃研貼,即不發。【《生生編》】

又方:鼠屎二升,燒末敷之。【《梅師方》】

貓咬成瘡:雄鼠屎燒灰,油和敷之,曾經效驗。【《壽域》】

犬咬傷瘡重發者:用蔓菁根搗汁服之,佳。【《肘后方》】

猘犬傷人:干姜末水服二匕,生姜汁服亦良,并以姜炙熱熨之。

惡犬咬傷:虎骨刮末,水服方寸匕,并敷之。【《小品方》】

又方:野菊研細,酒調服,盡醉止,效。【《綱目》,下同。】

又方:蓖麻子五十粒,去殼,研為膏敷之。

又方:左蟠龍,即人屎也,厚封之,數日即愈。【《經驗方》】

猘犬咬傷:猬皮頭發等分,燒灰水服。【《外臺》】

又方:蚺蛇脯為末,水服五分,日三服。無蚺蛇,他蛇亦可。

又方:自死蛇一枚燒焦為末,納入瘡孔中。【《千金方》】

又方:紅娘子二個,螌蝥五個,并去翅足。若四十歲各加一個,五十歲各加二個,青娘子三個去翅足;四十歲加一個,五十歲加二個,海馬半個,續隨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許為末。十歲者作四服,十五歲作三服,二十歲作二服,三十歲作一服,極良。【《談野翁方》】

又方:頭垢、猬皮等分燒灰,水服一匕,口噤灌之。【《千金》,下同。】

犬咬瘡重發:頭垢少許,納瘡中,用熱牛屎封之。

又方:以蠟炙镕灌入瘡中。【葛氏方】

風狗咬傷,乃九死一生之病,急用螌蝥七個,以糯米炒黃去米為末,酒一盞,煎半盞,空心溫服,取下小肉狗三四十枚為盡。如數少,數日再服。七次無狗形,永不再發也,累試累驗。【《易簡方》】

又方:大螌蝥三七枚,去頭翅足,用糯米一勺,略炒過,去螌蝥;別以七枚,如前炒色變,復去之;別以七枚,如前至青煙為度,去蝥。只以米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許,空心調服;須臾再進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為度。如不利,再進。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調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則有傷。黃連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熱物也。【《大成》】

狐尿刺瘡:烏驢尿頓熱漬之。【《千金》】

又方:治腫痛欲死者,桑灰汁漬之,冷即易。【《肘后方》】

又方:杏仁研爛,煮一兩沸,及熱浸之,冷即易。【《必效方》】

為貓所傷:取薄荷葉細嚼敷之。

又方:虎骨、虎毛燒為末涂之。

蛇入七孔:割母豬尾血滴入,即出也。【《千金》】

毒蛇咬螫:以閉口椒及葉搗封之,良。【《肘后方》】

因熱取涼臥地下,有蛇入口不得出者:用刀破蛇尾,納生椒二三粒裹定,須臾即自退出也。【《圣惠》】

蛇螫血出,九竅皆有者:取蝱蟲初食牛馬血腹滿者,三七枚,燒研湯服。【《肘后方》】

蛇咬毒瘡:用吳茱萸一兩為末,冷水和,作三服,立安。【《勝金方》】

蝮蛇螫傷:生蝦蟆一枚,搗爛敷之。【《外臺》】

又方:娛蚣燒末敷之。

蛇骨刺人痛甚:用死鼠燒敷。【《肘后方》,下同】

蛇咬毒入腹:取兩刀于水中相摩,飲其汁。

又方:新地榆根搗汁飲,兼以漬瘡。

壁鏡毒人必死,白礬涂之。【《太平廣記》】

蟲蛇獸毒及蠱毒:生明礬、呀雄黃等分,于端午日為末,黃蠟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熟水送下。【《東坡良方》】

蛇咬蝎螫:燒刀矛頭令赤,置白礬于上,汁出熱滴之,立瘥。此神驗方也。【《傳信方》】

毒蛇傷螯:嚼鹽涂之,灸三壯,仍嚼鹽涂之。【《徐伯玉方》】

毒蛇射工沙虱等傷人,口噤目黑,手足直,毒氣入腹:白礬、甘草等分為末,冷水服二錢。【《瑞竹堂方》】

蟲虺螫人:凡蜈蚣蛇蝎毒蟲傷,以五靈脂末涂之,立愈。【《金匱鉤元》】

又方:急以小便洗去血,隨取口中唾頻涂之,極效。【《摘要》】

又方:取蛇菵草根葉搗敷咬處,當下黃水。

虎咬蛇傷:山漆研末,米飲服三錢,仍嚼涂之。【《集簡方》】

蜘蛛蛇蝎咬傷:縛定咬處,勿使毒行,以貝母末酒服半兩至醉,良久,酒化為水,自瘡口出水盡,仍塞瘡口,甚妙。【《直指方》】

一切毒氣虎狼蛇虺所傷,溪毒野蠱惡刺等毒:草犀燒研服之。臨死者亦得活。

毒蛇傷螫:野鼠屎水調涂之。【《經驗方》】

蛇傷手腫:用新剝羊肚一 帶糞,割一口,將手入浸,即時痛止腫消。【《集要》】

又方:生蠶蛾研敷之。【《必效方》】

又方:青木香不拘多少,水煎服,效不可述。【《袖珍方》】

又方:青麻嫩頭搗汁,和酒等分,服三盞,以渣敷之,毒從竅中出。以毒棄水中,即不發。看傷處有竅是雄蛇,無竅是雌蛇。以針挑破傷處成竅敷藥。【《摘元方》】

又方:小青一握細研,入香白芷半兩,酒調服,手按患處,候黃水出為效。 一方用小青、大青、牛膝葉同搗汁,和酒服,以渣敷之。

毒蛇溪毒沙虱射工等傷,口噤眼黑,手足強直,毒攻腹內成塊,逡巡不救。蒼耳嫩苗一握,取汁和酒溫灌之,以渣厚敷傷處。【《勝金方》】

蛇傷:搗水蓼莖葉敷之;蛇毒入腹心悶,絞汁服之。【《唐本》】

又方:用海根以酒及水磨服,并敷之。

蛇蝎螫傷:葵菜搗汁服之。【《千金》】

惡蛇咬傷:地菘搗敷之。【《易簡方》】

又方:菇蔣草根,燒灰敷之。【《外臺》】

毒蛇螫傷,牙入肉中,疼不可堪者:勿令人知,私以荇葉覆其上,以物包之,一時折牙自出也。【《肘后方》】

蛇虺螫傷:酢草搗敷。

又方:梳垢一團,尿和敷上,仍炙梳出汗熨之。【《千金》】

蛇咬傷瘡:生堇杵汁涂之。【《畢萬術》】

蛇蝎螫人:射菵敷之,頻易血出愈。并治沙虱毒。【《梅師方》】

蝎蠆螫人:半夏末水調涂之,立止。【《篋中方》】

蛇咬腫悶欲死:用重臺六分,續隨子仁七粒,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唾和少許涂咬處,立效。【《海上方》,下同。】

又方:獨莖狼子根或葉搗爛,臘豬脂和涂,立瘥。

蛇咬久潰成瘡:小茴香搗末敷之。【《千金》】

又方:暖酒淋洗瘡上,日三次,蜘蛛毒蜂螫傷同之。

毒蛇螫傷:急飲好清油一二盞解毒,然后用藥。【《濟急良方》】

又方:清酢急飲一二碗,令毒氣不散,然后用藥。

又方:豆葉搗敷頻易取瘥。【《廣利方》】

又方:干姜、雄黃等分為末,袋盛佩之,遇螫敷之,便定。

又方:姜末敷之,干即易。【《千金》,下同。】

又方: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搗涂之。

又方:以竹筒合瘡上镕蠟灌之,效。【《徐玉方》】

又方:即時嚼蒜封之,六七易;仍以蒜一升去皮,以乳二升煮熟,空心頻服。明日又進。外以去皮蒜一升搗細,小便一升,煮三四沸,浸損處。一方用獨蒜、酸草搗絞敷咬處。

又方:紫莧搗汁飲一升,以渣涂之。【《集驗方》】

蛇犬咬傷:以熱尿淋患處良。【《日華》】

蛇纏人足:就令尿之,便解。【《肘后方》】

諸蛇傷毒:桂心、(艸舌)萋等分為末,竹筒密塞,遇毒蛇傷即敷之。塞不密,則不中用也。

蝮蛇傷人:令婦人尿于瘡上,良。【《千金》,下同。】

又方:楮葉麻葉合搗取汁漬之。

又方:先以小便洗去血,次以牙垽封而護之,甚妙,且不痛腫。【《醫方摘要》】

又方:以口含男子陰毛二十條,咽汁,令毒不入腹。

又方:櫻桃葉絞汁服,滓敷傷處。

蛇繞不解:熱湯淋之,即脫。【《千金》,下同。】

蛇咬瘡:用豬槽中水浸之,效。

諸蛇螫傷:胡粉和大蒜搗涂。

毒蛇尿草木著人似刺札,便腫痛肉爛,若著手足,指節墮落,研砒霜和膠清涂之。【《本草》,下同。】

蛇骨刺人毒腫痛:燒死鼠為末,敷之。

蜈蚣入腹:豬油灌之,或飽食少頃,飲桐油,當吐出。

蜈蚣咬傷:胡椒嚼封之,即不痛。【《多能鄙事》】

又方:雞冠血涂之。【《篋中方》】

中蜈蚣毒,舌脹出口是也。雄雞冠血浸舌,并咽之。【《青囊雜纂》】

蜈蚣傷螫:麻鞋底炙熱揩之,即安。【《外臺》】

又方:頭發燒煙熏之。

又方:頭垢苦參末酒調敷之。【《篋中方》,下同。】

又方:酢磨生鐵敷之。

又方:嚼香附末涂之,立效。【時珍方】

又方:蛇含草挼敷之。【《錄驗》】

又方:取灰莧葉擦之即止。【《談野翁方》】

又方:嚼小蒜涂之,良。【《肘后方》】

又方:獨頭蒜涂之,即止。

又方:菜子油傾地上,擦地上油涂之,即好,勿令四眼人見。【《積德堂方》】

又方:馬齒莧涂之。

又方:棟樹枝葉汁涂之,良。【《簡便方》】

又方:白鮝皮貼之。【《集成》】

蜈蚣蜂蠆蜘蛛螫咬:嚼鹽涂之,或鹽湯浸之。【《梅師方》】

又方:蜘蛛研汁涂之,并以生者安咬處,吸其毒。【《廣利方》】

又方:嚼人參涂之,或以人參末敷之。

蝎有雌雄,雄者螫痛在一處,井泥敷之;雌者痛牽諸處,取瓦屋溝下泥敷之。無雨時,以新水從屋上淋下泥用。【《本草》,下同。】

又方:冷水漬之即不痛。水微暖復痛,即易新水。

又方:半夏生一字,雄黃一字,巴豆一個,同研敷之。【《綱目》】

又方:驢耳中垢或貓屎涂之。又地上蜘蛛取汁敷之。

又方:白礬、半夏為末,酢調貼之,痛止毒出。【《得效》】

磨生姜汁涂之,又薄荷細嚼敷之,又白礬镕汁滴傷處。【《本草》】

又方:以木碗合螫處,神驗不傳。【《錄驗》】

又方:川椒嚼細涂之,微麻即止。【《摘要》】

又方:貓兒屎涂之,三五次即瘥。【《心鏡》】

又方:水調硇砂涂之,立愈。【《千金》】

又方:酢磨附子汁敷之。【《心鏡》】

又方:苦李仁嚼涂之,良。【《錄驗》】

桑蝎螫人:丁香末蜜調涂。

蜂蠆螫傷:蟹殼燒存性,研末,蜜調涂之。【時珍】

又方,端午日午時收壁虎一條,以雞膽開一竅盛之,陰干,每以一星敷上即止,神效。【《青囊》】

又方:苦(艸賈)汁涂之,良。【《摘元方》】

蜂蝎螫人:小蒜搗汁服,以滓敷之。【《肘后方》】

又方:薄荷香葉挼貼之。【《外臺》】

又方:野莧挼擦之。

又方:油木梳炙熱熨之。【《救急方》】

蛇蟲蜂蝎狼犬毒箭等傷:菩薩石為末敷之。

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

蜂蝎蛇傷,蠼螋尿瘡:雞子一個,輕敲小孔合之,立瘥。【《兵部手集》】

毒蜂螫人:嚼青蒿封之,即安。【《肘后方》】

又方:清油搽之,妙。

又方:野芋梗擦之良,汁可涂蜘蛛傷。

九里蜂毒:皂莢鉆孔貼叮處,艾灸其上三五壯即安。

蜂蠆蟲蟻螫:人頭垢封之。

又方:五月五日午時,收蜀葵花、石橊花、艾心等分陰干為末,水調涂之。【《肘后方》】

又方:人耳垢、蚯蚓屎和涂,出盡黃水,立愈。【《壽域》】

又方:鰞鲗骨一錢、白礬二分為末,(口畜)鼻,在左壁者(口畜)左鼻,在右壁者(口畜)右鼻。【《寶鑒》】

又方:牛角(角思)燒灰,酢和敷之。【《肘后方》】

又方:以水浸故布榻之,暖即易。【《千金》】

又方:溫湯漬之,數易奎旦愈。【華佗】

又方:反手取地上黃土敷之,或入酢調。【《千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施秉县| 泰州市| 监利县| 乌拉特中旗| 岳池县| 华阴市| 崇义县| 钦州市| 霸州市| 吴堡县| 贵溪市| 漠河县| 呼图壁县| 白沙| 炎陵县| 平塘县| 临澧县| 怀柔区| 新乡市| 黄石市| 镇安县| 阿城市| 承德县| 江达县| 福贡县| 伊川县| 德兴市| 西盟| 获嘉县| 屯昌县| 大丰市| 炎陵县| 繁峙县| 施甸县| 龙南县| 周至县| 西盟| 平昌县| 花莲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