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書名: 校注醫醇剩義作者名: 費伯雄本章字數: 2740字更新時間: 2015-12-25 14:49:04
大澤湯(自制)天冬(二錢) 生地(六錢) 人參(一錢五分) 龜版(八錢) 麥冬(一錢五分)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蛤粉(四錢) 丹參(二錢) 石斛(二錢) 燈芯(三尺) 藕(五大片)本方以三才養陰,以龜蛤潛陽,以丹參、柏仁、茯神、藕、燈芯養血涼心,以麥冬、石斛佐地、冬生津養胃,陰血充而虛火自熄矣。祖怡注。
卷四諸痛
肺氣脹痛
營衛不調,肺氣滿則肺葉皆舉,微喘脅痛,瀉肺湯主之。
瀉肺湯(自制)全栝蔞(一個) 桑皮(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錢)郁金(二錢) 杏仁(三錢) 枳殼(一錢) 苡仁(四錢) 橘紅(一錢)姜(二片)本方與脹門溫肺桂枝湯同用栝蔞、沉香、桑皮、蘇子、橘紅、茯苓、姜,而去桂枝、當歸、半夏,加郁金、枳殼、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脹而不痛;此是氣滿,脹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藥輕,而側重瀉肺降氣。祖怡注。
卷四諸痛
心氣厥痛
心本純陽,寒邪上犯,陰陽相爭,厥逆作痛,雙解瀉心湯主之。
雙解瀉心湯(自制)黃連(五分) 附子(八分)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參(二錢) 茯神(二錢)郁金(二錢) 廣皮(一錢) 沉香(五分) 合歡花(二錢) 燈芯(三尺)姜(三片)本方用附子瀉心湯意,去大黃、黃芩,加沉香、姜以佐附子,丹參、茯神以安本臟,遠志、郁金、合歡以通心氣,廣皮以佐沉香,而以燈芯為之引。祖怡注。
卷四諸痛
肝氣作痛
肝為將軍之官,其體陰,其用陽,故為剛臟。一有郁結,氣火俱升,上犯胃經,痛連脅肋,加味左金湯主之。
加味左金湯(自制)黃連(五分) 吳萸(二分) 瓦楞子(三錢 研) 畢澄茄(一錢) 蒺藜(三分)郁金(二錢) 青皮(一錢) 柴胡(一錢醋炒) 延胡索(一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砂仁(一錢) 佛手(五分)本方治肝實法也。不但連、萸之苦降辛開,為肝家正藥;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陳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氣之藥,肝氣和而脾胃無賊克之虞矣。祖怡注。
卷四諸痛
肝虛作痛
肝主藏血,故為血海。操煩太過,營血大虧,虛氣無歸,橫逆脹痛,調營斂肝飲主之。
調營斂肝飲(自制)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錢) 五味(五分)廣皮(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茯苓(二錢) 木香(五分) 阿膠(一錢五分蛤粉炒) 大棗(二枚) 姜(三片)本方治肝虛法也。四物用歸、芎、酒芍,加蛤粉炒阿膠;不用熟地,嫌其滯也。枸杞、棗仁、五味,虛肝在所必用。而以茯苓、廣皮、木香、姜、棗,調營衛而和氣血,補而不滯,潤而不膩,通而不破,溫和而不燥、不苦寒。虛肝為病,脾胃必更弱于實肝。近代趨勢,虛肝患者之多,幾欲超實肝而過之。祖怡治一婦人,心痛徹背,痛至那里,肌肉脹至那里,膚外亦痛,夜不成寐。曾用麻醉劑止痛安神,不見寸效。用先生此方,一服而病減大半,夜即能寐。方信先生所云,營血大虧,虛氣無歸,橫逆脹痛,完全從臨床經驗得來,的是虛肝為病最合理之治法。嗣后凡遇類似此癥者,悉以此方變通用之,莫不應手而愈。先生對于各種虛癥,制方獨出心裁,真醇乎其醇矣。祖怡注。
卷四諸痛
脾濕脹痛
脾本濕土,寒邪乘之,寒與濕凝,是為重陰。脘下至當臍脹滿作痛,悅脾湯主之。
悅脾湯(自制)白術(一錢) 茅術(一錢) 茯苓(二錢) 附子(八分) 砂仁(一錢)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青皮(一錢) 神曲(三錢炒) 苡仁(四錢)姜(三片)本方與脹門姜術二仁湯,同用白術、茯苓、木香、砂仁。姜為主藥,不用炮而用生。去當歸、半夏、濃樸、廣皮、生熟谷芽,加附子、茅術、神曲、青皮、烏藥,其溫燥之力,當在姜術二仁湯之上。祖怡注。
卷四諸痛
腎氣厥痛
腎為水臟,寒邪相犯,水寒成冰,少腹厥痛,開陽湯主之。
開陽湯(自制)附子(八分) 故紙(一錢五分) 益智(一錢) 當歸(二錢) 杜仲(二錢)烏藥(二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青皮(一錢) 茯苓(二錢) 姜(三片)本方與脹門溫泉湯,同用姜、附、故紙、當歸、杜仲、烏藥、木香、青皮、陳皮,而去小茴、核桃肉、牛膝,加益智、茯苓。彼治腰髀痛,此則以益智助附子、故紙補命火,以茯苓助姜、附去水氣也。祖怡注。
卷四諸痛
胃虛作痛
胃為谷海,其實而痛者,當消當攻,于結胸癥內已詳言之。其胃氣虛弱,脘中作痛者,養胃湯主之。
養胃湯(自制)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一錢) 甘草(四分) 山藥(三錢)黃(二錢) 黨參(四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廣皮(一錢) 大棗(二枚) 姜(三片)本方以香砂六君去半夏,加黃 、山藥、白芍。黃 益脾肺之氣,山藥補脾陰,白芍補脾血,只得一味酸寒,全方化為中和。脾胃為夫妻,養胃必當顧脾,是歷代治胃虛之典型。祖怡注。
卷四諸痛
胃寒作痛
胃氣虛寒,不能納谷,嘔吐作痛,桂樸湯主之。
桂樸湯(自制)肉桂(四分) 濃樸(一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術(一錢)丁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酒炒) 廣皮(一錢) 郁金(二錢)棗(二枚) 姜(三片)本方取脹門溫中平胃散以白術易茅術,以肉桂易炮姜,以丁香易生姜,同樣用濃樸、廣皮、砂仁,而去神曲、枳殼、青皮、香櫞、谷芽,加當歸、紅棗、白芍、茯苓。彼是消藥多,此則溫藥多,而兼顧血分。祖怡注。
桂丁定痛散肉桂(五分) 丁香(一錢) 澄茄(一錢五分) 磁石(三錢)研令極細,分作十二服。又食人乳加燒紅棗乘熱 之。鄉村農民,夏秋兩季,勞動口渴,多飲冷水,心腹作痛,諸藥不效。此方溫之以桂、丁、澄茄,戀之以磁石,使藥力不至一過就了,不論男婦老幼可服。(曾孫子婿)徐相任添加并幫助。
卷四諸痛
胃中蟲痛
胃氣反逆,長蟲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來,截然而止,返蟄湯主之。
返蟄湯(自制)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術(一錢) 苡仁(四錢) 廣皮(一錢)鶴虱(一錢五分) 雷丸(一錢) 烏藥(一錢) 砂仁(一錢) 濃樸(一錢) 開口花椒(二十四粒)本方以歸、術補脾,苓、苡去濕以顧正,以花椒、雷丸、鶴虱殺蟲,以濃樸、烏藥、砂仁運中樞,乃攻補兼施之正法也。祖怡注。
卷四
三沖
新產之后,以去瘀為第一,無病則服生化湯,有病則于治病藥中加生化湯。惡露上沖,見證有三∶一曰沖胃,胸脘痞懸,時時作噦,去惡平胃散主之。一曰沖肺,氣喘鼻掀,頭汗微出,去惡清肺湯主之。一曰沖心,頭眩神昏,不能語言而斃矣;姑于萬分危險之中,勉立一法,以盡人事,去惡清心湯主之。
去惡平胃散(自制)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炮姜(五分) 楂炭(三錢)廣皮(一錢) 茅術(一錢炒) 濃樸(一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去惡清肺湯(自制)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炮姜(五分) 楂炭(三錢)延胡索(一錢) 蘇子(二錢) 桑皮(三錢) 橘紅(一錢) 貝母(二錢)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 童便(一杯沖服)去惡清心湯(自制)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五分) 炮姜(六分) 楂炭(三錢)延胡索(一錢) 琥珀(一錢) 生熟蒲黃(各六分) 丹參(三錢) 牛膝(二錢)燈芯(三尺) 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