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 周易闡真
  • 佚名
  • 3630字
  • 2015-12-24 14:13:33

九五,剛而中正,上智不移,正位凝命,無修無證,不待作為,五行一氣,本自無咎。雖然無咎,嫌其居于悅體,自滿自盈,信非所信,后悔必有。若知實腹而又虛心,行無為之事,溫養圣胎,永于貞一,用天然真火,鍛盡后天余陰,號曰無漏真人,何悔之不亡乎?此溫養圣胎之萃也。

上六,愚而無知,誤入旁門,以假為真,雖天寶在望,未許我聚,空空一世,臨死方悔,赍咨涕洟,自致其傷,與人無咎。此始不謹而終因之萃也。

六爻各有所萃,是非邪正不同,求其陰陽相當,剛柔如一之萃,其惟九四。以虛養實,了命了性,其惟九五乎?

噫!金蝦基,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

上坤下巽(升卦第四十六)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九三,升虛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六五,貞吉,升階。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升者,自卑登高之義。卦德上坤順、下巽入,徐緩進步,順時而行,不即不離,漸入真常,故謂升。此謹慎火候之卦,承上姤卦而來。姤者,巽入于健,陽極陰生,邪氣日進,正氣日退,習染成性,漸入下愚不移之地矣。所以者何?因其陽失其健,陰亦不順耳。

金丹大道,未復其陽,先順其陰,陰若一順,則人欲不生,正念常存,循序漸進,可以自無而至有,自虛而至實,下學上達,明善復初而無難,故升有元亨之道也。但此元亨之升,乃竊陰陽、奪造化,超凡入圣之事,其中火侯細微,工程攸遠,非一切妄猜私議,盲修瞎煉者所能行,必須真師口傳心授,真知確見,方能一直前行,無阻無擋,是以用升之道,利于見大人也。大人,即完成大道之圣人。蓋大人成己成物,一言一語,俱有道理。如風之無物不入,能以開人之智慧;如地之無物不長,能以救人之災殃。見大人而后用之,則藥物得真,火候有準,可以勿恤,向明遠行,一步有一步之益,一日有一日之功,自卑登高,由淺及深,終必進于圣賢之域,其吉為何如乎?

初六,性柔志剛,虛心自下,親近有道之士,而高明者,未有不允其升,不授其真者。此柔而順剛之升也。

九二,剛而有得于中,深明藥物火候,以誠而入,以柔而用,漸次下功,如以禴祭神,用誠感通,必升于一無所咎之地矣。此剛而用柔之升也。

九三,予圣自雄,不知尋師訪友,妄猜私議,冒然前進,欲向其前,反落于后,如升于虛邑,何能進于高明之地?此不知求師之升也。

六四,柔而守正,順時進步,煉己持心,自卑登高,漸入佳境,如王用亨于岐山,未有不升于上者。此吉而無咎之升也。

六五,虛人心而求道心,虛心即能實腹,所謂一念回機,如同本得,其增益道德,如升階之易,此柔而虛心之升也。

上六,愚而自用,執著一己之陰,妄想增升道德,了命了性,升之不息,冥之不息,愈升愈冥,焉能出晦暗而進于高明?若欲升之不冥,必須求師口訣,利于不息之貞,懲忿窒欲,閑邪存誠,愈久愈力,亦可升于明善復初之地。此柔而歸正之升也。

升之為道,以剛道而行柔道也。卦德巽而順行,外柔內剛,循序漸進,不急不緩。深造自得,未有不升于圣賢之堂奧者。然火候之秘,總要真師口傳心授。彖曰:“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可以知矣。

上兌下坎(困卦第四十七)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初六,臀困于株,入于幽穀,三歲不覿。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困者,窮難也。卦體下坎,一陽陷于二陰之中,上兌,一陰居于二陽之上,均系陰浸其陽,陽氣不通之象,故謂困。卦德險中出悅,悅出于險,兼有濟困之義。此磨礪身心之卦,承上萃卦而來。萃者,由順得悅,所以攢簇藥物,返本還原也。但能攢簇于平易,不能攢簇于艱險,仍是不能順、不能悅。特以修道者平易之境,皆能有守,艱險之地,每多變志,或為衣食逼迫改念,或因疾病纏綿墮志,或因年老灰心,或因魔障歇功,諸如此類,皆是道心不力,為困所拘,終不成道。若果身困而心不困,境困而道不困,處險能悅,困中反有亨道矣。

雖然處險能悅,因為人所不及,亦必困所當困,若困所不當困,亦不得亨。蓋困之亨道,在于得其正耳。以正處困,以正而亨,困而與時偕行也。與時偕行,惟俱中正之德之大人能之。特以大人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諸念不生,遇境難遷,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不但所處得其吉,而且順命能無咎。至于一切衣食之徒,不信于困,行險僥幸,稍不如意,形于辭色,怨天尤人,咎即隨之,何能致吉?以正處困,險而能悅,則為大人;困而不信,悅以行險,則為小人。同一險也,同一悅也,而大人小人分之。修道者,遇困可不守其正乎?

初六,在困之初,其困不大,又近二陽,不宜受困,乃柔弱無剛,自暴自棄,甘居人下,如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矣。如此之人,不當困而困,雖三歲之久,終不能出險。此小困而自致大困者也。

九二,陽陷陰中,正在衣祿不足之時,如困于酒食也。幸其剛而得中,為道忘軀,身困而心不困,一日苦盡甜生,大道完成,方且服天衣、食天祿,如朱紱方來,修天爵而人爵即從之,先困后亨,理有可必。

先困后亨之象,其利如用亨祀,以誠格天,久而見功,若正在困中,急欲出困,反招其兇,亦無咎,其困而不亨矣。此先困而后得亨者也。

六三,愚而自用,不知尊師敬友,為正人君子所嫌惡,如困于石,據于蒺藜,自入于困矣。如此之人,本無實學,自負有道,務外失內,亦如人于其宮,不見其妻,終亦必亡而已。此無困而自致困者也。

九四,出險地而居悅體,正當濟困之時,乃剛居于柔,不能速濟,似乎以柔傷剛,來徐徐如困于金章,而有吝道矣。然在困已久,不能直行其道,徐徐而來,終有如意之時。此有困而漸濟困者也。

九五,陽剛中正,遇合不偶,有大作之道,而無大作之時,難行法財兩用之事,不能隨心所欲,如劓鼻刖足,赤紱受困,此抱道者之大困也。

既在困中,未可強求于外,須當被褐懷玉,自苦自力,乃徐有悅也。徐悅之利,如用祭祀,以誠而入,日久功深,自有完成大道之時,此信困而漸出困者也。

上六,昏愚無知,自作聰明,妄清私議,如葛藟抑扯,穿鑿圣道,自謂得真,即便扭捏,日久受害,向前不得,退后不能,臲卼困危,是曰動悔,與其動而有悔,不若及早自悔,尋師訪友,明而后行,始雖入于旁門,而受困致悔,終必聞乎大道,而征往得吉,此有悔而終出困者也。

六爻之用,有大人之困,有小人之困。大人之困,處險能悅,信其困而終無咎,小人之困,悅以行險,不信困而終有悔。困而致亨之道,險而能悅,待時守正,盡之矣。

上坎下巽(井卦第四十八)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九二,井穀射鮒,甕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井甃,無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者,有本之水,養人不窮,取其養義。卦德上坎險、下巽入,漸進以通險,有險而能出,如木下水而出水,故謂井。此積功修德之卦,承上升卦而來。升者,巽進而順行,所以增益其道德耳。道德增益,已巽進于無險之地,根本堅固,己無險而可以濟人之險,于是積功修德,以己所養,養人之養,誠中達外,有益于彼,無傷于我,如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也。

夫修道者,養己已足,如井有水也。養己之后而養人,如改邑也。以自養者養人,如不改井也。養人必本于自養,養己如是,養人如是,如井無喪無得也。以養己者養人,人己皆得其所養,如往來井井也。若未到成道以后,強欲化人,則謂無本,無本之養,內無主宰,隨人使用,逐風揚塵,未益于人,先失其己,亦如井中取水,汔至于井,繘猶未至,井水羸其瓶,自取其兇。蓋開導后學之事,在大道完成之后。大道完成,性命由我不由天,承先啟后,可以有益于人,無傷于我。故六爻皆以自養為主也。

初六,性質本愚,不知求人以養已,乃無而為有,亦欲效高明者以養人,如舊井有泥無水,積污百端,禽亦不顧,焉能養人乎?此絕不知自養者也。

九二,正在養己之時,自養未足,即欲養人,無益于彼,先傷于我,如井谷外射,僅能養鮒,甕敝水漏,浸潤有限,其所以益于人者少,而其所自失者多,此養己未足者也。

九三,進于下體之上,養己已到可以養人之時,但近于險,未遇知音,限于不得養,如井水渫泛而無人食之也。然雖無人食,其道德崇高,望之者默相感化,是以為我心惻也。心惻者何?以其可用汲,望其有明眼王公大人信而取用,則人人皆得法范,而受福無窮矣。此養己已足者也。

九四,居于險體,雖無養人之德,幸其柔而守正,能知自養,如井之甃以防險,內不傷而外不損,可無陷人之咎矣。此自知養己者也。

九五,陽居陰內,外虛內實,虛實如一,剛柔混合,大道完成,是謂有本之水,如井冽寒泉,所養深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養己足而可養人者也。

上六,養己已到,如井功已收,可以勿幕井口,因人開導,自能有益于人,無傷于我。特以其吉已在于養己之初矣。此養人必本于養己者也。

然則,養人之事,在成道以后,若未成道,未可養人,強欲養人,即有羸瓶之兇,養人者可不知先自養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奉贤区| 杭锦后旗| 通海县| 渝中区| 庆元县| 新蔡县| 乐亭县| 淮滨县| 镇坪县| 多伦县| 莱芜市| 拉萨市| 巴楚县| 鄂尔多斯市| 江川县| 嘉黎县| 保亭| 来安县| 始兴县| 施甸县| 绥阳县| 北海市| 渝北区| 成武县| 安丘市| 鄂州市| 邢台市| 吴忠市| 荆门市| 南京市| 拉孜县| 本溪市| 庆阳市| 郁南县| 淮安市| 同仁县| 南京市| 久治县| 罗田县|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