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嘉慶十八年
- 臺灣資料清仁宗實錄選輯
- 佚名
- 1207字
- 2015-12-24 14:12:51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癸酉)春月二十一日(己丑),諭軍機大臣等:『汪伊志等奏「閩、浙兩省舟師節次報獲盜犯」一折,據稱「該省洋盜節經嚴飭舟師分催緝捕,現計水、陸先后拏獲洋盜、奸民共二百五十三犯;其黃茂匪幫,經舟師追捕,原船已被擊碎無存。黃茂一犯,僅坐小漁船一只,率伙十人在洋竄匿;現分飭各舟師加緊追捕」等語。前此地方文武各官往往狃于招撫之說,以圖將就了事。不思此等奸民稔惡多年,商民受其屠毒至為慘酷,一經投首,得以幸逃法網;而該匪等投首后,轉瞬間又故智復萌,逃逸下海,勾結舊日伙匪仍肆行劫掠。是招撫不如剿捕,應有明征。朕屢經訓諭,奈該督等姑息存心,終無成效。況受降宥罪,其法祗可施于外夷;若內地莠民必當拿獲嚴辦,方足以彰國法而杜奸萌。現在該省洋面盜首祇有黃茂一名,其勢極為窮蹙,該督斷不可再事姑息。惟有嚴飭舟師,上緊追捕,務期迅速殲擒,盡法懲治,以清海疆。將此諭令知之」。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五。
三月初十日(丁丑),以福建按察使王紹蘭為布政使,調甘肅按察使遇昌為福建按察使。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七。
夏五月初三日(己巳),諭內閣:『汪志伊等奏「審明私與洋盜書札招令投首之參軍護游擊許廷進等分別定擬」一折,海洋盜匪皆內地奸民,法所難宥;惟當擒捕治罪,以彰國典。其有窮蹙投首,經該、撫奏明請旨赦罪免死,原系法外之仁;前曾屢降諭旨,不準帶兵之員私行招撫。許廷進以水師將領,捕盜是其專責;且曾任總兵大員,獲咎后棄瑕錄用,復賞戴花翎、擢至都司兼護游擊。乃不認真緝捕,私寫札諭招致洋匪吳屬投首;并聽營書之詞,札內稱盜匪為兄,卑鄙無恥已極。汪志伊等擬以杖一百、流三千里,甚屬疏縱,不足蔽辜。許廷進著在閩省枷號三個月,滿日責處三十板,發往黑龍江充當苦差,以示懲儆』。
初八日(甲戌),以陜西道御史孫汶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翰林院檢討李德立為副考官。
以山西雁平道瑞麟為福建按察使。
——以上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九。
秋七月三十日(甲午),予福建、浙江出洋捕盜淹斃額外外委林上珠、兵丁李法等六十五名賞恤如例。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一。
八月初九日(癸卯),命右春坊右中允汪潤之提督福建學使。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二。
九月二十日(癸未),予福建出洋淹斃千總許法、把總全紳、外委周國龍、呂國魁祭葬、恤蔭如例。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四。
冬十一月初五日(戊辰),諭〔內閣〕:『汪志伊、張師誠、許文謨系地方文武大員,于匪徒詹天香、林茂等筑寨制械、冀圖拒捕并勒索斃命搶劫積有二十余案,不早嚴拏懲辦;特旨交部議處,系先懲其積壓遲延之咎。今吏、兵二部覆奏,聲請該督等處分應俟二十余案定讞后,始能按其案情大小核議;殊屬錯誤!所有吏、兵二部堂官,著交都察院查明,將創為此議者議處、隨同畫稿者察議。其汪志伊等處分,著軍機大臣議奏』。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