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寇老吟山日,楊郎試闕時。淡黃衫子尚嬌癡,怎不教人疑。
月老原非謬,藍橋自有期。而今神咒當繩絲,怪煞是禪師。 右調(diào)《巫山一段云》
從來有正史.即有野史,正史傳信不傳疑,野史傳信也傳疑,并軼事亦傳也。故耳聞目見之事,正史有之,人人能道之,不足為異。若耳所未聞、目所末見之事,人聞之見之,未有不驚駭,以力后人懸空造捏出來的,不知其實亦確有所見、確有所聞之事也。不信者,特為耳目所限耳。就如大禹王岣嶁山碑一事,朱夫子因至其地不曾尋得.遂謂無其事,系好事者造說的。其后,宋嘉定中.蜀士因樵人引至其所,竟以紙向碑上打出七十二個字來,刻在夔門觀中。可見,天下奇奇怪怪、平平常常的事,不經(jīng)人道過,也無從得知,一經(jīng)人道來,切勿謂正史上無,我目中不曾見,耳中不曾聞,便不去信他也。在下今說出一個卻又正史、府志、省志、縣志、《羅浮志》、《赤雅外志》莫不詳載,野人遺老莫不熟聞,新奇鬧越的事來,恐怕看官看了,還要道正史可不有,我這野史必不可無也。正是:
漫言舊史事無訛,野乘能詳也不磨。
拈就零星成一貫,問君費了幾金梭。
話說神宗萬歷年間,廣東省潮州府程鄉(xiāng)縣,東行百五十里,有一桃花村。四面皆是高山,中間一段平地,林壑秀美,清泉流出.鏘鏘有聲。居住百十人家,皆依山臨水,遍種桃竹梅柳,映帶左右。每遇春日融和,鳴鳥上下,黃童白叟,怡怡其間.有古桃花源氣象,故亦名桃源。居人有黃、張、龍、蕭、楊、盧、許、謝諸姓,皆真誠樸實,耕田樂道,不慕浮名。弦誦之聲,時時與巖雞竹犬,沁人心耳。真?zhèn)€:
萑苻無警亦無爭,此地誠然一玉京。
巖下雞鳴春晝永,洞中風暖管弦清。
鳥歌棠蔭心知樂,犬臥花叢夢不驚。
漫道武陵仙窟在,讓他和氣滿前楹。
今單表內(nèi)中一個士人,姓黃名瓊,字逢玉。自幼聰明俊拔,無書不讀,詩詞歌賦,無所不曉,而又天生神力,善使雙劍。家中祖?zhèn)饕浑p龍泉寶劍,他舞動起來,初時還似兩條白龍,蜿蜒上下,舞到鬧越處,竟是一團白雪,在地下亂滾,也不見劍.也不見人。其父思齋公,愛惜如玉,又因他齒如編貝.眼若曙星,亭亭如玉筍般.故以瓊玉兩字命名。正是:
凝眸山水皆添秀,倚笑花枝不敢妍。
莫作尋常珠玉看,劍仙人是李詩仙。
一日,重陽佳節(jié),天氣晴朗,思齋公動了個登高念頭。思量近處名山.惟長耳山最高,可以遠眺,且其中奇峰怪石,古跡甚多,盡可游目騁懷。遵命健仆黃漢挑了酒盒,攜了逢玉,逶迤望長耳山來。其山斗拔,自山腳至頂,壁立有三五里遠.三人攀藤附葛,緣著個小徑而上。真是: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三人站在山尖上.眺望了一回,轉(zhuǎn)到了唐王巖、真武殿、寒婆凹等諾名勝游歷了一回,又到鳳髻山極高的所在,眺望那百丈瀑布、棋盤石等勝。賞覽了一回,日已旁午,步到廣福寺來隨喜。才至山門,見里面佛前.點了一對絕大的蠟燭,擺設(shè)許多果品,眾僧人在那里忙做一團,像做是么好事般。廊下又有幾個鄉(xiāng)紳老者,穿了衣冠在那里坐地。定睛一看,內(nèi)中一個像那古溪曾先生一般,料想必是他們在這里做重陽會,進去不便,連忙縮轉(zhuǎn)腳來,轉(zhuǎn)身要退.不料早被僧人石禪師見了,叫道:“黃太公.怎么到此地了,還要退轉(zhuǎn)去?”思齋不好意思,只得走進來.與僧人眾客作了揖,笑道:“愚本意來寶剎隨喜,見諸先生在此做福,恐怕攪擾不當.”古溪笑道:“思齋認錯了哩,今日是石禪師六十壽誕,擺設(shè)的都是他令徒師兄師弟們與他祝壽的,我每俱來拜賀禪師的,不是做福。”思齋道;“原來如此。”連忙叫黃漢取拜匣來,伸手去取了一封約五七錢重銀子托在手中,笑向石禪師道:“小老不知禪師大誕,不曾備得壽盒,這些小干折罷,望老師笑納.”石禪師推讓道:“賤辰伺足掛齒,敢勞檀越費起鈔來?今日蒙檀越肯降臨,便是佛面生光。盛儀決不敢領(lǐng)。”思齋道:“老師不領(lǐng)便是嫌小老來意不誠了,就此告辭.改日來賀罷.”古溪從旁道:“思齋兄也不可說告辭的話,石禪師也不可有辜思齋盛意,還是收了為宜.”石禪師聞言道:“諸檀越已如此教責,貧衲只得收了.”思齋方大喜就坐,小行者獻茶畢,石禪師合掌道:“這位小相公是令郎還是令孫?”古溪代答道;“是思齋兄令郎。老師不要小覷他,年紀雖幼.胸中所學,許多老宿名儒還要讓避他三舍哩!”石禪師道;“青春幾何?”思齋道:“十一歲了,鄉(xiāng)下小兒,說得是么!古溪直如此過譽,叫愚父子當不起來.”眾人齊聲道:“看令郎美如冠玉,舉止老成,曾先生所說必然不錯。”眾人口中說便如此說,心中也未必信他胸中果有才學。正是:
安知鴻鵠志,難與俗人言。
敘談了一時,小行者擺出齋饌來。石禪師舉杯定坐,諸人讓思齋年長,坐了首席,定逢玉隨坐左邊一位,思齋父子推讓不得,只得朝上對眾人打丁一躬,一齊坐下。各各輪杯換盞,開懷暢飲了一回。石禪師到各人面前勸飲了一杯,復斟一杯擎在手中,向逢玉道:“貧僧賤誕,原不足道.但聞相公如此高才.乞賜佳聯(lián)一對,贈光贈光.”隨將酒奉上道;“請先飲一杯潤筆.”逢玉接酒放在案上,看著父親,只是笑,也不回答。思齋道;“我兒,既老師如此愛爾,料想藏不得拙了,可就做來.趁諸先生在此,可請教正,免教貼在壁上被人笑話.”逢玉聞言,隨拱手向石撣師朗聲念出一對道:
三更魚吼禪心徹,六甲花周色相奇。
眾人見他不假思索,一直就念出來,言詞清朗,音韻鏗鏘,又切六十,又切增壽,莫不大驚,嘆異道:“怎么小小年紀,有此捷才,就李泌賦棋,劉晏正字,也未必有此敏快!”古溪道:“我前頭說么!我看爾們還有些不信的意思,今竟如何?”思齋道;“諸位先生不要如此,但求勿吝指教為是.”眾人道:“真是文不加點了。”古溪道:“我每都不曾有聯(lián).今小黃兄已有了聯(lián).我每也須做一對,請教石禪師才是。但珠五在前.自覺形穢,更不敢道只字了。我今連春先、讱齋張相公,共是三位,不如求黃兄錦心繡口,一并作了,代我們出色出色。”逢玉拱手應(yīng)聲,念出三對來:
其一:
上方日暖云長駐,古剎人閑貌不渝。
其二:
脫盡根塵云補衲,悟空花甲夜參禪。
其三:
法云永駐三摩地,慧日長臨百結(jié)花。
眾人雖未必盡識他妙不妙,但見他如背“學而”“子曰”般,盡皆驚倒,合口稱贊道:“天才!天才!”喜得思齋滿身松快,無可抓處.只是強為謙遜而已。那古溪道:“這幾句對子打是么緊,兄等還不曾見他的大手筆哩!就是長篇大句,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眾人道:“我等方才識荊,不敢過有所求,古溪兄是舊交,怎么尋個題目來,與黃兄做與我們看看。”古溪道:“這不難,也不必別尋題目,只這山周圍一百余里,奇峰甚多,而長耳、棋盤二山為最.舊日游人逸士吟詠不少.苦無一出色之作,諸兄何不就以二山求黃兄各賦一章,既可以看黃兄之才,又可為二山增色,但不知黃兄意下如何?”逢玉道:“列位若不見笑,愿聽指揮.”眾人大喜,叫小行者取文房四寶.擺列案上。逢玉取筆正要寫,只見石禪師鼓掌大笑道:“諸檀越也太輕易了.”眾人驚問道:“怎么說?”石禪師道:“小相公代爾們作了許多對,爾們酒也不曾奉他一杯,今又輕易要他做起詩來,還是算做巧者拙之奴,還是算作功高不償?”眾人聞言,各俱大笑道:“石禪師說得是。”忙叫小行者斟上酒來.逢玉道:“且緩,待我寫了一并吃罷,但求列位賜個韻來.”古溪道;“今日在梵王宮里題詩長耳山,就以宮字為韻。那棋盤石方正如臺,就以臺字為韻罷。但長耳山題,須加個宿宇,為何呢?思齋路遠,必宿在此,且把首詩來,與石禪師做個定頭好么?”眾人大笑道:“妙!妙!”逢玉不慌不忙提起筆來,向墨池內(nèi)蘸飽了墨,取幅素箋攤在席上,舉起筆來就如龍蛇飛舞般寫去,颯颯有聲,頃刻而就,眾人看見,先自呆了。寫完,齊走起身來,圍繞在一處.看他上面寫道:
九日宿長耳山得宮字
耳山突兀聳虛空,古剎疑懸碧落中。
鳳髻拂云摩夜月,丹爐薰?jié)h逼珠宮。
香棲白橡禪燈冷,露浥金繩賦思雄。
長耳不知何處去,數(shù)聲雞唱杜鵑紅。
棋盤石云;
棋盤古跡賽蓬萊,拔地倚天局面開。
萬古一枰星作子.千年方罫岳為臺。
日羅四象擎云漢,時惹高人醉菊杯。
寄語積薪王坐隱,登臨不用帶楸來。
寫得墨跡淋漓,蛟騰鳳起。眾人看了,只是嘖嘖稱奇便了,就如游、夏見了孔夫子的《春秋》般,不能贊一辭。反是思齋道;“石師父,還當請列位坐了飲酒,村童塞責的東西,只管看他怎的!”石禪師道:“是.”大家坐下,一邊飲酒,一邊看詩。眾人道:“酒也有了,黃兄的教也領(lǐng)了,天色將晚,就此告辭。思齋兄年高,就歇在此罷,明日回府,打從敝鄉(xiāng)經(jīng)過,千祈同令郎到舍一光。”古溪道;“這是準要來的,我明日著人路上相候便了。”思齋道;“準來.”眾人大喜,拱手作別。石禪師假意兒留了一會,一齊送出山門,相別而去。
石禪師重復邀思齋父子到后軒幽雅去處,再設(shè)佳果.煎起那棋盤石絕頂上采取的頂尖好細茶來,陪侍他父子吃了一回,談敘些佛門中不生不滅的道理。天色已晚,點上燈來,叫聲安置而去。次日起來,作別回家,石禪師苦苦留住,思齋撇不過他的意思,只得住下。又次日,力辭回家.石禪師送至山門,執(zhí)逢玉手道:“相公眉間生彩,后日奇遇甚多,功名福壽不可限量.貧僧有神咒一套,秘訣十四字授君,可密記之,異日可得美妻。毋忽,記之記之!”隨出一小卦授逢玉。逢玉忙接來藏好,辭謝作別而去。正是:
萬事皆前定,勞公贈咒神。
不緣神咒力,那得遽相親。
不知逢玉果能得美妻否,且聽下回分解。
張綱吾曰:寫人情處,錯雜談來,面面都到。
醉園評:此回寫逢玉處,詳盡得妙。下回寫貴兒處,隱躍得妙。便可悟作文虛實之法,而避合掌之弊。至伏下層次,更無痕跡可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