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東宮部紀事(3)

謁然怒卒未解也會與太后食后具齋素帝問之故

對曰妾聞宋先生坐罪薄為作福佑之帝艴然投筋

而起濂至帝令無相見謫居茂州而竟殺璲慎

大政紀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上問皇太子此日講

習何書對曰昨看書至商周之際上曰人君一言一

行皆上通于天下系于民必敬以將之而后所行無

不善也蓋善天必鑒之不善天亦鑒之一言而善四

海蒙福一行不謹四海罹殃言行如此可不敬乎汝

其識之六月命翰林定皇太子與諸王往復書簡之

式上據翰林議改皇太子與諸王書曰記諭諸王奉

書皇太子曰謹啟

明紀事本末上賜皇太子圣學心法上出一書示胡

廣等曰朕因政暇采圣賢之言若執中建極之類切

于修齊治平者今已成書卿等試觀之廣等覽畢奏

曰帝王道德之要備載此書遂名曰圣學心法命司

禮監刊行上諭黃淮楊士奇曰東宮侍側朕問講官

今日說何書對曰論語君子小人和同章因問何以

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對曰小人逞才而

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欲又問曰何以小人之勢常勝

對曰此系上人之好惡如明主在上必君子勝矣又

問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才亦不可

盡棄須常謹備之不使有過可也朕甚喜其學問有

進爾等其盡心輔之

大政紀皇太子監國視朝之暇專意文事因覽文章

正宗諭士奇曰真德秀學識甚正選輯此書有益學

者士奇對曰德秀是道德之儒所以志識端正其所

著大學衍義一書大有益學者及朝廷為君不可不

知為臣不可不知君臣不視大學衍義則其為治皆

茍而已皇太子即召翰林典籍取閱既大喜曰此為

治之條例監戒不可無因留一部朝夕自閱又取一

部命翻刻以賜諸子一日皇太子顧士奇曰古人主

為詩者其高下優劣何如對曰詩以言志明良喜起

之歌南熏之詩是唐虞之君之志最為尚矣后來如

漢高大風歌唐太宗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之作

則所尚者霸力皆非王道漢武帝秋風詞氣志已衰

如隋煬帝陳后主所為則萬世之鑒戒也如殿下于

明道玩經之余欲娛意于文事則兩漢詔令亦可觀

非獨文詞高簡近古其間亦有裨益治道如詩人無

益之詞不足為也皇太子曰太祖高皇有詩集甚多

何謂詩不足為對曰帝王之學所重者不在作詩太

祖皇帝圣學之大者在尚書注諸書作詩特其余事

于今殿下之學當致力于重且大者其余事可姑緩

皇太子又曰世之儒者亦作詩否對曰儒者鮮不作

詩然儒之品有高下高者道德之儒若記誦詞章皆

前輩君子謂之俗儒為人主尤當致辨于此七月諭

德楊士奇編集周易大義進呈皇太子皇太子喜誦

易凡決疑必用蓍而以易斷命士奇取朱子本義纂

其要以進名周易直指士奇因進曰易固為卜筮作

然文王周孔所系辭凡修齊治平之道悉具請編輯

以備觀覽書成以進十月北京有白鵲之瑞行在禮

部行南京進賀皇太子命諭德楊士奇撰表文時士

奇以病在告監國表命庶子贊善選呈稿皇太子不

懌命尚書蹇義持以示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題以

賀白龜白鹿皆可命士奇改正士奇改一對云望金

門而進喜馴彤陛以有儀后增一對曰與鳳同類蹌

蹌于帝舜之庭如玉其輝翯翯在文王之囿義以進

皇太子喜曰此方是帝王家之白鵲適內廚進膳遂

命內使陳昂徹以賜士奇且傳旨諭士奇曰其勉進

藥食早出非但倚卿文學久不聞直諒之言慮有過

不知急得相見也

明紀事本末十二年三月帝發北京親征瓦刺六月

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表往迎

八月帝至北京以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書奏失

辭怒曰此輔導者之咎也漢王高煦復譖之遂遣使

逮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芮善

及司經局正字金問何以得侍東宮命法司鞫之尋

召士奇至問東宮事士奇叩頭稱太子孝敬誠至凡

所稽違皆臣等之罪乃下士奇錦衣衛獄有白事者

曰殿下知讒人乎太子曰吾不知知為子耳

十六年三月太子手書賜贊善徐善述言覽卿為予

改詩甚善但今卿年邁恐輔余為勞似卿樸直苦口

者百無一二面諛順顏者比比有之卿無憚勞弼成

余業惟望藥石之言日甚一日毋生犯鱗觸諱之慮

余今欲學作表可一如詩題立例具詩題與表題間

日封進以廣琢磨春暖順時將息以慰余懷書函曰

皇太子書贊善好古先生好古者善述字也

大政紀皇太子監國視朝之暇專意文事手不釋卷

被服寬博大類儒者嘗冬至賜徐善述詩云清朝盛

文治輔德資耆儒念彼筋力倦趨朝諒非宜賦詩有

佳致納誨多良規起予得深趣歡懷浩無涯新陽屆

初復況此承平時酬勞見樽酒庶以勞期頤

六月遣禮部左侍郎胡巡江浙諸郡陛辭上面諭

曰人言東宮所行多失當至京師可多留數日試觀

何如密奏來書奏字須大晚至即欲觀也至京師

日隨朝凡所見東宮所行之善退即記之如一日趨

朝勛臣某者語不謹侍衛捶之仍當陛口奏有旨不

問既退亟宣侍衛者賞鈔若干錠于是群臣皆言不

顯責大臣而旌禁衛所以寬其罪而愧其心見殿下

之仁明也住稍久鄰居楊學士士奇曰君命使也宜

亟行權辭謝之曰錦衣數種未完爾至安慶始書

奏以所見皆誠敬孝謹七事密疏以聞上覽之大悅

自是不復疑太子

十八年九月己巳北京宮殿將成欽天監言明年正

月初一日上吉宜御新殿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召太

子太孫于京師期十二月終至北京太子赴北京過

滁州登瑯琊山指示楊士奇曰此醉翁亭故址也因

嘆歐陽修立朝正言不易得今人知愛其文而知其

忠鮮矣蓋太子為文章尤善修每曰三代以下文人

獨修有雍容和平氣象尤愛其奏議切直嘗命囗修

文以賜群臣且諭之曰修之賢非止于文卿等當考

其所以事君者而勉之

十一月太子過鳳陽謁祭皇陵祭畢周步陵傍顧張

本楊士奇曰國家帝業所自也徘徊久之耆老進謁

有知太祖時事者從容與語賜勞優厚

戶部尚書夏原吉至自北京迎見太子于鳳陽道上

旨緩行太子以不敢緩諭之十月原吉自京師先馳

奏上復命迎之且曰東宮緩行至是道上旨皇太子

因手書付原吉與士奇詢訪沿途軍民利病政事得

失備顧問

皇太子過鄒縣見民男女持筐路拾草實者駐馬問

所用民跪對曰荒歲以為食皇太子惻然稍前下馬

入民舍視民男女皆衣百結釜傾仆嘆曰民隱不

上聞至此乎顧中官賜之鈔而召鄉老問其疾苦輟

所食賜之時山東布政石執中來迎責之曰為民牧

而視民窮如此亦動念否乎執中言被災之處皆已

奏乞停止今年秋稅皇太子曰民饑且死尚及征稅

耶汝宜速發官粟賑之事不可緩執中請人給三斗

曰且與六斗汝無懼擅發倉廩吾見上自奏也十二

月乙卯皇太子及皇太孫將至行在戶部尚書夏原

吉先入奏上問原吉東宮來何速對曰陛下慈注之

深東宮孝思不得不切上善其對皇太子奏前過山

東遇民饑令布政司發粟賑濟上嘉獎之上曰昔范

仲淹之子猶能舉麥舟濟其父之故舊況百姓吾之

赤子乎

十九年禮部尚書呂震語太子曰殿下前在南京數

遣中使進案牘每有事以殿下過失聞上指其妄言

今宜囗此人太子曰過失吾豈能無今至尊既不信

之我又與人計較耶

洪熙元年四月丙午賜皇太子中正圖書并書諭諭

曰中正體用一也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天下萬善皆

原于此隆古帝王傳授之要皆在于此人以中正存

諸內則發于喜怒哀樂無非道也以中正施諸行則

形于動靜云為無非德也君人者中天下而立以中

天下之表其可不敬于內不慎其所發哉故以中正

成身則身尊以中正治家則家齊惟中正之人是親

則君子益進小人益遠惟中正之言是聽則善道日

開而讒諂日退行賞以中正則仁不濫而人皆懋功

行罰以中正則刑不濫而人皆畏罪以中正施政教

則治道可成而俗化可興以中正施命令則萬姓服

從而四表效順爾懋敬之其篤念皇考與朕所親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汨罗市| 景洪市| 灌南县| 大关县| 阿坝县| 盈江县| 若尔盖县| 寿光市| 奉贤区| 米泉市| 富平县| 海阳市| 定兴县| 西畴县| 永定县| 宁国市| 河北省| 洪湖市| 孙吴县| 上思县| 彰化市| 乾安县| 吉安市| 长葛市| 定边县| 金山区| 民县| 克拉玛依市| 南城县| 上杭县| 榆社县| 衢州市| 伽师县| 枣强县| 延安市| 万山特区| 景泰县| 宁河县| 荔波县| 文登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