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 明季北略
- 計六奇
- 4995字
- 2015-12-21 15:11:05
補遺
殺星降凡(萬歷)
萬歷三十三年乙巳,傳一羽士伏壇,魂至天門,見包拯奏帝曰:自唐黃巢以后,宋秦檜以來,中界罪犯繁伙,久埋地獄,未正天刑,謹赍表以聞。帝命九天清獄〈〈束束〉上日下〉,并法勘司會議。時該曹司奏云:罪犯萬萬,應在刀兵劫內勾銷。著冥司判生人道,遣月孛、天狗、羅〈目候〉、計都,好殺諸神,降生人世,使攪亂干坤。帝甚憫之。太曰金星奏請隨行愿因事救解。遂同下界。時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六日至元旦始止。凡五尺,眾晨起,見遍地雪。上有巨人足跡,及牛馬蹄痕深尺許,眾大異之。蓋即月孛諸兇神,與所隨妖星馬疋,俱于大雪中下界,托生人世,故所至有足跡,是歲丙午五月李自成生。
李自成生
嘉靖時陜西米脂縣廣義鄉,有李十戈者,初生時父夢九矢一槍,自空飛入其室。驚覺,妻舉子。父云此子異日,當掌握兵權,建功邊塞,槍矢總類戈矛,九一適成十數,命名十戈。及長,慷慨好義。年五十二,尚無子,繼妻石氏,年三十余,復不孕。萬歷三十三年乙巳二月,進香武當祈嗣,道士梅三島贈藥以歸,石乃孕。丙午十戈夢一騎突入,忽長嘯數聲,周繞其室,乃覺,石生自成。因夢一騎入門,乳名闖兒。年十六夏月,師以雨過云收。命聯云:雨過月明,頃刻頓分境界。自成云:煙迷霧起,須臾難辨江山。又秋進蟹,師命詠螃蟹詩。自成賦云:一身甲冑肆橫行,滿腹元黃未易評。慣向秋畦私竊谷,偏于夜籪暗偷營。雙螯恰似鋼叉舉,八股渾如寶劍擎。只怕釣鰲人設餌,捉將沸釜送殘生。師見詩,謂異時雖有好日,終是亂臣賊子,不獲令終。未幾,自成棄文習武,父死半載,家產悉傾。時縣東有周清,年二十,貌偉有膂力,與妻趙氏,以打鐵為業,火星滿室,眾遂呼為滿天星。自成依之學藝,結為兄弟。越二載,有鄭某與妻馮氏,有一子一女,起家時止一斗粟,至是頗富,故眾呼其子曰仁為一斗粟,性不羈,女美,以二月生,乳名燕娘,歸自成。已頻旱,米每石六兩,大饑,盜蜂起。崇禎二年,京師被圍,詔天下勤王,自成遂詣軍門,投為隊長兵。行四日,餉缺,率諸軍鼓譟,遂遯走。中途遇北來逃兵,欲劫之,自成曰:予號闖王,名著三秦,取槍插入地,去五十步射之,應弦而中。中劈為兩,兩眾驚拜,推為寨長。時旱饑民人逃竄,自成遂居山為窟。
云護李自成
予聞李成始事頗奇。自成初起在河西臨洮間,其黨不多,踰年遂得萬人,撫鎮諸臣舉兵圍之,自成藏入洮河底駐營時,東則洮河,而西則黃河也。南與北官兵固守,且洮河闊大,水勢復甚急,自成入于洮底。無計可出。是走絕地矣。一日,自成棄萬眾于洮中,止率七人,跨馬涉流而渡,岸上守兵遙望黑云一條,儼如龍然,游過河去。蓋黑云擁護自成,竟不見有七騎,亦大異也。自成既渡河,官兵猶不之覺,遂率七騎登岸遠逸。初至晉昌,次入漢中,次又入蜀之夔州云陽,后入湖廣,凡突走數千里,眾大聚,遂不可制。
江陰庠士馮吉甫,清初從錫紳張輔至秦之鞏昌歸,予謂必聞自成事,久欲訪之而無暇也。至康熙九年冬,偕秋紹張子往,談次吉甫述此。
群賊推自成為王
李自成結九十八寨,響馬內有二十四人,為首各有混名。
第一名老〈犭回〉〈犭回〉孫昂、第二名洪太太洪用光、第三名翻江龍呂佐、第四名曹操王林漢、第五名八大王張獻忠、第六名一條龍張立、第七名格子眼盛永正、第八名沖天鵬方也仙、第九名梅鐵塊梅遇春、第十名水底龍劉伯清、第十一雙珠豹史定、第十二潑皮風陸鋼、第十三一枝花王千子、第十四雨里金剛王命、第十五五閻王丘正文、第十六掃地王聞人訓、第十七河天飛沙來鳳、第十八善隱身蔡本雄、第十九混天龍馬元龍、第二十穿山猾金庭漢、第二十一不粘泥趙勝、二十二混十萬姜廉、二十三滿天星周清、二十四一斗粟鄭日仁。群賊共推自成為大元帥,稱闖王。自成既得眾,謀劫郡縣。張獻忠曰:欲圖大舉,先資糧餉。聞人訓曰:張公言善。自成于是命孫昂、史定往山西,呂佐、林漢在陜西,聞人訓、方也仙往山東,洪用光、鄭曰仁往南直,安慶,馬元龍、王命往滁和,俱率眾數萬。
李巖作勸賑歌
李巖勸縣令,出諭停征,乃崇禎八年七月初四日事。又作勸賑歌,各家勸賑濟。歌曰: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豹。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骷髏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奉勸富家同賑濟,太倉一粒恩無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得厚福長臻。助貧救乏功勛大,得厚流光裕子孫。
李巖歸自成
巖初見自成,自成禮之。巖曰:久欽帳下宏猷,巖恨謁見之晚。自成曰:草莽無知,自慚菲德,乃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巖曰:將軍冬日在人,莫不忻然鼓舞。是以謹率眾數千,愿效前驅。自成曰: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門基者也。遂相得甚歡。
宋獻策及群賊歸自成
宋獻策,面如猿猴多智略,云游各省,妄言禍福。謂國運將終,煽惑人民。又傳二語云:十八孩兒兌上生,自小生來好殺人。聞自成日強,往歸之。自成亦素聞獻策通術數,故一見如舊識,即屏左右,問攻取事。獻策云:流人順河千,陷在十八灘。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門關。將軍始為馬上之王。王號闖者,已驗其說矣。若推起自雁門關一語,將軍起義,當從此地始也。自成大喜,稱為宋軍師而不名。時有將二十一人。來歸呈揭。
牛金星,河南人。唐啟原,山西人。劉宗敏,山西人。王漪清,山西人。馮岳,河南人。張澤,北直人。谷大成,四川人。顧永龍,河南人。李牟,河南人。趙禮,四川人。苗人鳳,陜西人。吳風典,四川人。祖有光,湖廣人。管撫民,湖廣人。朱浦,山東人。李承元,北直人。孫世康,四川人。苗之秀,山西人。陳泯,河南人。戈寶,陜西人。王年,四川人。
右所列二十一人,有實者,有隱者,非皆真實姓名也。博洽君子自知之。
賊將官銜
宋獻策開國大軍師。牛金星天祐閣大學士。唐啟原,提督四路戎馬大元帥。劉宗敏權將軍。戈寶正監軍。馮岳毅將軍。王年左監軍。谷大成銳將軍。王賈右監軍。李巖制將軍。柏止善果將軍。苗人鳳左先鋒。王漪清龍護將軍。祖有光右先鋒。張澤豹略將軍。官撫民前先鋒。顧永龍護將軍。朱浦壓隊人將軍。吳風典迅將軍。李承元征西將軍。趙禮右擊將軍。李牟討北將軍。孫世康協輦將軍。陳泯鎮東將軍。苗之秀虎賁將軍。張霖圖南將軍。
以上官銜俱自成初時所定,后入荊復定九等。至姓氏俱有隱誤者。予雖改正一二,猶未盡較也。當俟付梓時悉取諸書,與同志世核之耳。然野史所紀瑣事,頗多實者(辛亥四月初十日社〈土夅〉王館書)。
李巖說自成假行仁義
自成既定偽官,即命谷大成、祖有光等,率眾十萬,攻取河南。李巖進曰:欲圖大事,必先尊賢禮士,除暴恤民。今雖朝廷失政,然先世恩澤,在民已久,近緣歲饑賦重,官貪吏猾,是以百姓如陷湯火,所在思亂。我等欲收民心,須托仁義,揚言大兵到處開門,納降者秋毫無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處人民者即行斬首。一應錢糧比原額止征一半。則百姓自樂歸矣。自成悉從之。巖密遣黨作商賈,四出傳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人。編口號。使小兒歌曰: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開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又云: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時比年饑旱,官府復嚴刑厚斂,一聞童謠,咸望李公子至矣。第愚氓認李公子即闖王,而不知闖王乃自成也。李巖曾舉孝廉其父某尚書也,故人呼巖為李公子。
左良玉中州之戰
當時河南歸賊甚眾,上命楊嗣昌督師。嗣昌臨行奏曰:臣當誓死必殺賊,二年之內,必有以報陛下。不煩南顧之憂。且請增兵十萬,增餉一百八十萬。嗣昌提兵二十萬,駐楚。調川兵自衛。使張獻忠乘虛入蜀、綿州、劍州等處,屠戮甚慘。嗣昌至蜀,復調豫兵自隨。致李自成因間入河南,殺福王。嗣昌請加左良玉太子太保、平寇大將軍,賜蟒玉,敕協力征剿。嗣昌駐營歸德,遣良玉為前隊,至武安縣,賊先鋒柏止善突前,良玉麾下游擊將軍左明國御之,戰久忽左營砲發,柏止善驚,被槍而走。谷大成在陣前,良玉遙謂之曰:三百年來,朝廷德澤宏深,何負于汝而反耶。大成曰:貪佞滿朝,公行賄賂,民間脂髓搜括殆盡,涂炭難言,尚夸德澤乎?遂戰。良玉佯北,大成逐之,良玉回馬,大成中刀乃走。
劉熙祚死節
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楊嗣昌自縊。臺省劾良玉縱兵劫掠,玩寇不援,遂降二級,追奪敕命。良玉將士,由是不力戰。獻忠知之,遂入漢陽荊黃等郡,長驅席卷,勢若破竹。惠、桂藩遁走,獻忠追之。劉熙祚命中軍王永圖率兵護行,自欲入永州,為堅守計,被賊百計誘降,熙祚不屈而詈。獻大怒,遂殺熙祚于長沙府寧鄉縣文廟中。后人有詩贊曰:昔日真卿罵祿山,至令生氣滿人寰。劉公殉節堪同調,忠烈清名振兩間。
又吊劉詩云:繡斧巡湘舊有名,忽提孤劍出方城。荊南血濺痕猶在,斗北魂升望已深。討賊朝圖黃石略,勤王夜戰楚江程。可憐身死家猶遠,漢水潺潺盡哭聲。
時全楚悉陷。
長沙女子
女子不詳姓氏,年可二十,居長沙城中。賊至城下,兵吏皆逃,唯女執戈登城。城陷賊入,女即持刀擊賊,賊曰:眾人不守,汝一女子何能為?女曰:吾以愧天下之為男子者。女有色。賊欲邀之,女瞑目大罵,揮刀戮賊遂被害。
只身登陴,事豈有濟,女寧不知之。顧其所為極奇。凡被賊之地,節烈婦女死者何限,而此獨以奇傳,令須者聞之,能下慚死哉!
李自成圍開封
自成遣權將軍路應標為大將軍,狄應魁為先鋒,趙禮為右擊將軍,王襄為左攻將軍,發兵三十萬,圍開封。黃河水決,闔城盡溺。賊所至望風而潰,止固始縣,總兵黃鼎設法堅守,城得全。鼎系六安州人,多膽略,聞應標等將抵城下,先遣張允林詐降,密通賊情,招合頗眾。
孫傳庭敗
癸未八月,孫傳庭督兵十萬,克日征剿。奏云:臣當掃清楚豫,蕩盡鯨鯢,必不敢遣一賊以貽國家之患,以廑君父之憂。自成聞之,遣大將軍劉宗敏、征西將軍李承元等御之,匿其精銳,先驅良民扮作賊兵,沖陣。傳庭與戰,斬首二萬,追奔百余里,自成又遣李牟率眾詐降。偽云賊中畏孫爺如虎,止辦奔逃,不敢交鋒。孫信之,直入其窟,忽賊營大砲一聲,十面伏兵盡發,王師覆沒,傳庭走,賊入潼關。
程源疏略
先是孫傳庭未敗之日,有新榜進士程源,見賊勢危急,恐傳庭輕戰取敗,即痛切上疏。其略曰:臣聞主憂臣辱,古今之通誼也。值今圣明御極,天下豈有難為之事。顧空言則有之,而事實竟少。賊寇披猖屢經歲月,俄而報捷,俄而失師,重煩我圣明大慮,則以本謀之未立,而見之未遠也。臣請折衷天下大勢與狡寇本情,而次第謀之。合天下大勢,以西北制東南,以東南奉西北耳。乃者寇起中州,據我腹心,圖我荊襄諸郡,扼我上游,夫中州之隔神京,限以一河也。荊襄之去陪京,只十五日也。而不敢即窺者,臣以為賊之計狡也。計賊渡河,必背顧秦蜀,窺南又不便騎射,以為漸圖秦蜀,則可以安意渡河也。南圖淮揚,則陪京孤注也。此二策者,安危系焉。何可不亟圖之?頃者孫傳庭以數萬之師,博數十萬之劇賊,孤軍深入,數以捷聞。臣嘗對所知曰:此誘敵也。今果以僨師報命矣。夫撫臣豈非一擔當之臣也。然而兵有犄角,有牽制,有應援,有虛實,豈可以數萬之師,搏虎狼之穴哉?臣聞王翦之伐楚也,請兵六十萬人,漢高帝之困項羽也,必俟韓信三十萬師之至。蓋多寡之數,強弱分焉,彼已見焉。今寇余非楚項之比,而國家全勝遠過漢秦。然殲大寇,必大舉。欲大舉則必召數十萬之師,八面齊集,而攻之以分其力。誰應援?誰聲實?誰牽制?誰批腹?著著照應,使之疲于奔命,救接不暇。然后可一鼓而殲之。蓋賊之所忌者分也。我之所恃者合也。聞楚郡偽官,請兵于賊,不許,則賊之所忌可知也。今議者又曰:賊必渡河也,臣愚以為賊必不遽渡河。但恐秦兵新敗,賊必乘虛而攻,使傳庭而憑關固守,俟賊頓師城下,智盡能索,師老力疲,而后議取之,猶可為也。若以新敗之眾,開關延敵,膽恇心怯,必致奔潰。萬一寇闖關而入,三秦一失,賊得耑力渡河,天下事有不忍言。此臣之所為,痛哭以請也。伏乞飛敕傳庭,閉關攖城,勿事浪戰。天下幸甚。書奏不省。潼關果失。
防河剿寇十款
程源見三秦失守,具防河剿寇十款。其略曰:臣聞居得為之地,盡瘁以靖亂者,大臣之事也。居不得為之地,忘身而通言者,小臣之心也。昔漢當承平之世,書生賈誼,猶痛哭流涕以請。況今天下亂形已成,民心將二矣。漕糧將乏,外解將不能至矣。敵將逼關,寇將渡河,神京孤注矣。言戰無以為戰,言守難以為守。臣以為及此時,一一而速圖之,猶能自立也。能自立,然后可以議恢復。此機一失,如既燼而責救火焉,則東南西北之局,俱無是處矣。此臣所為痛哭而請也。
繪圖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