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奏稿(9)
- 左文襄公奏牘
- 左宗棠
- 4918字
- 2015-12-20 16:50:38
法夷犯順以來,屢以忽戰忽和,誤我大局。上年四月十三日之約,口血未干,即來挑釁。甚且逞其無賴,以為觀音橋之戰,自我先開;福祿諾之據,系我捏造。要求恫喝,無所不為。朝廷方遣使議和,而彼已一面踞我基隆、一面駛入馬尾;乘瑕蹈隙,馴至潰壞而難于收拾。此次復請議和,意似悔禍;然何以宣光既有「退兵」之語,而臺灣止有「停戰」之文?言停戰,則基隆一隅果否交還?尚似未定;言退兵,則北圻全境拱手而去,不問可知。臣遠隔海濱,固不敢妄測當局羈縻之苦心、轉圜之至計;而前車宜鑒,大局攸關。「律約」五條,已置越南于度外;占踞之基隆與新失之澎湖,豈可再涉含糊耶!自去秋至今,沿海、沿邊各省慘淡經營,稍為周密;今忽隱忍出此,日后辦理洋務,必有承其敝者。如果基、澎不遽退還,則當道豺狼,必將乘機起噬;全臺南北不獨守無可守,抑且防不勝防。此要地之不得不爭,所宜慎之于先者也。
法人利在緩戰,而不在言和;其忽然請和者,大抵越南夏令將交,瘟疫流行,軍無斗志。尼格里喪師于外、斐禮避位于內,新舊更替,議論紛歧;增餉征兵,動需時日。且三月新茶瞬將上市,英、俄二國向以茶務為大宗,各國茶商不能任其撓亂。有此數端,故陽飴我以請和之名,陰實便其一舉兩得之計。我若概從所請,則失地未還、防兵先撤,萬一該夷狡焉思逞,而事機已失,言戰則要害已為所乘、言和則口舌未能有濟,悔無及矣!況上海法租界換豎俄旗,旦夕窺我,舉動既多不便;倘因別端肇釁,俄人復藉此生端,則辯論愈難。言戰、言和,悉聽彼族挾持,而不能自主矣。臣竊謂沿海重兵,不可因目前請和,遽議裁撤。蓋曾經戰陣之兵,緩急可恃。即和約已定,而糜三數月餉項,可以防叵測而備折沖;較之臨事周章,當有間矣。此邊軍之不可遽撤,所宜防之于后者也。
臣衰年承乏,無補時艱;區區愚忱不敢不盡。臣奉電旨后,即將基隆是否交還一節,電詢總署;數日未奉電復,合并陳明。所有要盟宜慎、防兵難撤緣由,謹密疏由驛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留中欽此』。
各營旗臺局月支餉銀開具清折咨部立案折(光緒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奏為臣部各營旗臺局月支餉銀數目,謹先開具清折咨部立案,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光緒十年七月十八日,欽奉恩命督師入閩,陸續抽調江南、江西各營、添募援臺親軍土勇以及設立糧臺、轉運、軍裝各局迭經奏報有案。謹按戶部奏定章程:各省軍營開支餉項,必先奏明立案,方準造冊報銷等語。仰托皇威遐鬯,法夷就款;微臣所部分營旗臺、局月支餉項經費,自應將大致數目先行造具簡明清折,咨部存案備查。惟招募經費、轉運腳價、采制軍裝、軍火以及川資、犒賞、養傷各項雜款,支無定數,有不能豫行開報者;應俟匯造總冊時,由臣核實,查照陜甘報銷成案,開單請銷。約計臣部各營旗臺、局每且應支銀五萬余兩,將來各項雜款仍俟匯總具報。竊念上年七月陛辭時,面奉皇太后懿旨:月準給臣軍餉銀十萬兩,仰荷圣慈體恤周至。凡我將士,感戴同深。值茲餉項奇絀,臣下尤應如何極力撙節,以濟時艱;經臣督飭臺、局各員概從節省,尚與十萬之數有減無增。此后和議一成,如有可撤、可減之項,更應酌量裁并,以紓餉力,而慰宸懷。
除造具清折咨部立案外,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戶部知道,欽此』。
懇恩交卸差使回京復命并懇先行開缺回籍調理折(光緒十一年五月初六日)
奏為中法和議已定,微臣衰病日劇。吁懇天恩,俯準交卸差使,回京復命;并懇恩先行開缺,俾得回籍調理。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欽承恩命督辦福建軍務,上年十月杪率師行抵福州,與幫辦軍務福州將軍臣穆圖善、閩浙總督臣楊昌浚籌度進止機宜。維時臺灣望援甚切,而法船游弋洋面、封禁海口,我兵無船不能飛渡,欲雇漁船,則有海風覆溺之患;商諸鄰國,則以公法窒礙為辭。臣等苦心焦思、寢食不安者久矣。旋飭員設法覓雇輪船,載王詩正所統各營直趨澎湖,冒險偷渡;該軍甫經到防,遽接惡戰。敵人炮火固精,又得地勢;故王詩正各軍奪回月眉山要隘,仍以子盡援絕,退扎五堵。至于澎湖一島孤懸海中,本系絕地。法人不得逞于滬尾,乃移巨艦裝多兵,猛撲鳥嵌;我兵發炮連中敵船,以彈力過輕,不能轟破。凡夫船炮不利辦理棘手之故,臣固早慮及之矣。福州地面濱海,風寒潮濕最易中人。臣自抵閩以來,身體羸瘦,飲食銳減;手腕顫搖,難于握筆。每批閱文牘,萬分吃力;為時稍久,便覺心神彷佛、頭暈眼花。又以毒濕熏蒸,遍身觸發,痛癢交作,喀血時發。終日坐起時少、睡臥時多;偶一行動,遂形氣喘、腰疼,實有困憊不堪之象。醫者云:『心血過虧,水土不服;風邪入里,病根已深。必須息心贍養、靜攝調理,方冀稍痊』。臣自維行年七十有四,受恩深重;如果軍事孔棘,原不敢遽望生還。惟見在中法議和,夷務稍可歇手。福州各海口駐兵設防,尚屬周密;臺灣雖經停戰并未撤兵,即小有震動,穆圖善、楊昌浚、楊岳斌、劉銘傳、孫開華諸臣必能相機商辦,不至僨事。臣衰病之軀,加以水土不服;重負未釋,恐貽隕越之羞。惟有仰懇天恩,俯準交卸督辦軍務差使,回京復命;并懇恩先行開缺,俾得回藉調理。倘蒙俞允,臣俟奉到諭旨,即將所部各營勇撥歸督臣楊昌浚節制,聽其斟酌撤留。所有欽差大臣關防,或移交、或由臣委員赍繳,恭候圣裁。
所有微臣衰病日劇,請交卸差使,回京復命,并懇恩先行開缺,回籍調理緣由,除電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代奏外,謹繕折馳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覽奏殊深廑系。著賞假一月,安心調理;毋庸開缺。欽此』。
請敕總署速商法使交還基澎法兵悉數退出其兵船不得停泊各海口片(光緒十一年五月初六日)
再,正拜折間。接鎮海、天津、上海各處電報:逆酋已于四月二十九日在澎湖病死;業經會同督臣楊昌浚電奏。惟查平安輪被擄之干軍弁勇,昨奉電旨;「敕李鴻章派員赴澎湖會商法兵官,約定日期妥為收回』等因;見在孤拔既死,自應另與法官商辦,俾得早日收回。應請旨敕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及李鴻章與法使巴德諾脫速商交還基、澎,法兵悉數退出;其兵船亦應即日駛去,不得停泊各海口。迅出斯民于水火,地方幸甚、人民幸甚。是否有當?謹附片陳明,伏祈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再懇交卸差使展假回籍折(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七日)
奏為恭謝天恩,并懇俯鑒下情,準予交卸差使,展假回籍;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前因衰病日劇,陳請開缺回籍調理;昨于六月十五日遞回原折后開:軍機大臣奉旨:『覽奏殊深廑系。著賞假一月,安心調理;毋庸開缺。欽此』。跪讀之下,感激涕零。伏念微臣衰朽殘年,謬膺重寄;成功未奏,方切疚心。乃乃以多病之軀,上煩宸廑,仰荷圣恩優渥,賞予假期;敢不恪遵諭旨,就地醫治。況海氛甫靖,善后宜籌;倘能勉強支持,何敢再三瀆請。奈六月初九夜陡患痰涌、氣喘諸癥,手足瘈瘲、神志昏迷;趕緊進藥,逾時始蘇。嗣后反復靡常,病勢較前加劇。據醫者云:『實因心血過虧,風邪入里,兼以水士不服所致;萬難克日就痊』。微臣自顧藐躬,有負重任;耄老既覺其無為,異地終難于調攝。惟有吁懇天恩,寬予假期,俾得回籍調理;倘獲病體漸愈,斷不敢稍耽安逸,自外生成。至若欽差大臣關防及隨帶恪靖各營應如何交卸之處?未敢擅便;伏候諭旨遵行。
除將海防應辦事宜暨福建布置情形另折馳陳外,所有恭謝天恩,并懇俯準交卸差使,展假回籍緣由,謹再專差赍折上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光緒十一年七月初四日,內閣奉上諭:『前據左宗棠奏,因病吁請開缺回籍,當經賞假一月,俾資調理。茲據奏稱:病難速痊,懇請交卸差使,展假回籍等語;覽奏病情,殊深廑念,自應俯如所請。左宗棠著準其交卸差使,不必拘定假期,回籍安心調理。該大學士夙著勛勤,于吏治戎機久深閱歷;如有所見,仍著隨時奏聞,用備采擇。一俟病體稍痊,即行來京供職,欽此』。
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一年七月初四日,奉上諭:『左宗棠奏「請交卸差使展假回籍」一折,本日已有旨準其交卸差使,回籍調理矣。所有欽差大臣關防,即著交楊昌浚派委妥員赍京呈繳。至該大臣所統恪靖各營見在應留、應撤著左宗棠、楊昌浚體察情形、悉心會商,奏明辦理將此由四百里各諭令知之。欽此』。
遵旨交卸差使折(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奏為遵旨交卸差使,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準兵部火票遞到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一年七月初四日,奉上諭:『左宗棠奏「請交卸差使展假回籍」一折,本日已有旨準其交御差使,回籍調理矣。所有欽差大臣關防,即著交楊昌浚派委妥員赍京呈繳。至該大臣所統恪靖各營見在應留、應撤,著左宗棠、楊昌浚體察情形、悉心會商,奏明辦理。將此由四百里各諭令知之。欽此』。自和議大定、海口弛封以來,臣即札行各營及后路各臺局截算餉項,聽候裁并;見在援臺各營因無船只尚未內渡,各營、各臺局截算餉項,尚需時日,亦未申覆前來。除將隨營辦事文武各員弁及差官大旗薪水、口糧截清散發、酌給川資,一律裁撤外,所有各營、局已會商督臣楊昌浚,由其酌量撤留,以節餉糈。兩江應解恪靖八營餉項,已咨請將九月以前之餉提前解閩,以便辦理遣撤事宜:均分別咨行在案。茲于七月二十六日,將原領咸字八十號欽差大臣關防一顆標封及行營一切文卷、勇冊委員赍送楊昌浚收存,并留經理支應委員清理餉項;此后收發銀錢重件;隨時稟請楊昌浚核示。各營、局裁撤事竣,由該臺、局經手人員將收支總數詳請楊昌浚核明會銜奏銷,不得遲誤。臣移交清楚后,擇日起程回湘;一俟到籍,再行奏報。此后遇有奏咨事件,即隨處借用地方官印信,俾免延誤。
所有微臣遵旨交卸差使緣由,恭折具陳,伏祈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裁撤沿海漁團片(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會銜)
再,臣前因海防吃緊,與福州將軍臣穆圖善、閩浙總督臣楊昌浚會商,于福建沿海之福州、福寧、興化、泉州四府創辦漁團;業經附片陳明在案。竊查漁團之設,原為斷接濟、清內奸起見;雖委員辦理已有規模,見在和局既定,敵船早經退盡,善后應辦之事,極為繁重;自應移緩就急,以節餉需。臣等與通省司道暨地方官紳再四籌商,就地既無經費可籌、官辦又勢難持久,已于六月底一律裁撤。謹會同將軍臣穆圖善、總督臣楊昌浚附片陳明,伏祈圣鑒。謹奏。
閩省軍務肅清所有出力文武員弁懇準擇尤保獎折(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會福州將軍穆圖善、閩浙總督楊昌浚銜)
奏為閩省軍務肅清,所有沿海防營炮臺及后路各臺、局出力文武員弁,吁懇天恩俯準擇尤保獎,以昭激勸;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自法夷構禍肆擾閩疆,臣等先后奉命辦理軍務。維時籌劃戰守,設立糧臺、轉運、軍裝及創辦漁團并行營文案、支應各事宜,在在需人;均經遴委妥員,分別辦理。伏念臣等謬膺重寄,上年臺防吃緊,撫臣劉銘傳困守臺北餉絀兵單,適值海口既封、洋面梗塞,而籌濟餉項、軍火不遺余力;復經臣宗棠檄委已革道員王詩正統率各軍,不避艱險東渡赴援。雖基隆未復,澎湖旋失,咎無可辭;各營將士之勞苦,視往年軍務實有過之。臣等所部各營自到防以來,分布濱海要口扼扎,嚴守炮臺;經營務各員,督率將領整飭營規,寬猛兼施,三軍感奮。當法人狓猖之際,寇船時來閩日游弋,狼奔豕突,晝夜戒嚴;皆成防守不懈,尚無貽誤。此間庫款支絀,臣等行營餉需,全賴各省關源源接濟,方敷支放;各臺、局按月籌解、絡繹轉輸,諸軍得以士飽馬騰者,未始非各員之力也。至漁團之設,原為斷接濟、清內奸起見;臣等委員分途設局,并會同本籍紳士妥為辦理。沿海數千里澳紛歧、漁船繁眾,該員紳等躬親周歷,逐一編查,頗著成效。他如行營一切辦事各員,或冒險偵探、或設法飛挽,皆無不黽勉從公、始終無間。見值軍務肅清,防軍遣撤;若不予以獎敘,衡情未免向隅。伏維圣朝有功必賞,凡邊防、海防以及河工、海運各項出力人員,無不仰荷恩施,給予獎勵;足見圣德覃敷,至優且渥。方今朝廷破格用人,臣等隨營文武員弁久經歷練,其中實不乏有用之才。雖未能異常出力與前敵同功,而到防一年之外,朝夕從事不敢告勞,要亦有足多者。除臺灣各營、局及援臺軍并上海、廈門辦理轉運出力各員,業由撫臣劉銘傳奏保外,所有閩省沿海防營、炮臺及后路臺、局出力文武各員弁,合無仰懇天恩,俯準擇尤保獎,以昭激勸;伏候諭旨遵行。謹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
再,此折系臣宗棠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以上見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