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奏稿(5)

就地給兵之米,向未嚴定考成,各屬因而任意延欠;迨至交卸,率歸交代案內虛款列抵,日久漸成無著。見計各營積欠之米,多則萬余石,少亦數千石,頻事檄催,從無清給。是就地放給本色,兵胥受病也。閩省地瘠民貧,納糧多系零星小戶,每以折價稱便;征糧書差因例應本色多方刁難,必遂所欲而后許其折色。究之所收之價,歸官者十之七、八,書差侵肥者十之二、三。是征收本色,民胥受病也。上游各屬,灘高水險,解運維艱;其奉撥解道之米,即幸而到省。而運腳有費、量收有費;每運百石之米,余米多則耗費十石左右,少亦三四石不等。是解運本色,官胥受病也。查上、下游各州、廳、縣、縣丞就地放給兵米,名為本色,實多私行折價;其取之民也,每石收錢五、六千文至七、八千文,而放給各營每石僅折銀一兩一、二錢或一兩三、四錢不等。積習相沿,由來已久。見在綠營兵額擬裁減五成、挑留五成,每守兵一名餉、米并計,月可得銀三兩;蓋支餉銀二兩四錢、支米三斗折銀六錢也。馬兵月支餉、銀二兩七錢,戰兵月支餉、銀二兩五錢五分,折米均如守兵之數。兵既無需乎本色,而地方官民征解、完納又以折色為便;應將各屬向來折征價值,明定章程,不準格外浮取,飭令一律徑解折色。除駐防旗營官兵別無生產、專恃月米養贍,仍應按照向章折解道倉買米放給外,其余內地各營,統以每石折銀二兩,就近移營散給。如有不敷,由道另行撥補。似此變通辦理,折征即有定價,胥差無從浮收,閭閻可免勒索之弊;餉由司給、米由道撥,兵丁更無偏苦之虞。且折價解省,不患盤運滲失,道倉書差、斗級莫從挑剔。各屬所收折價本有盈余,每石定以二兩散給,雖較從前稍有加增,官仍不至賠累,而兵民均沾實惠。惟汀、漳等處甫離兵燹,泉州、興化、永春亦向稱積疲,征收一時未能如額;同治元年以來,每年通省征完不過五、六萬石,除應給旗營本色米二萬七千余石外,只剩三萬余石左右。見計內地綠營留兵五成,額應二萬三千六百七十五名。每名年給米三石六斗,估計共應米五萬八千余石,不敷甚巨。應請將額估米折、臺折照數湊給,統以二兩折算;并請旨敕部:嗣后應估米折照常估撥,以供支放,而免短絀。內地糧米如能照額征足,則除給兵外,所余折價,應令照數解司匯同米折、臺折兩項,一并撥充兵餉。其臺屬應運內地一半本色米三萬二千八十一石零,請由臺灣道飭屬就地變價抵給臺、澎各營兵餉,由司在于應發臺、澎餉內截除。至各州、廳、縣、縣丞應解米石,飭令隨征隨解,毋許壓存;倘有延不清解,無論解道及就地給兵,均照糧米未完定例,嚴行參處。據署福建布政使周開錫、督糧道傅觀海會詳請奏前來,臣等覆加查核,各屬糧米所收,多系折色。見即以折色解給,每石酌定銀二兩。其有被擾及積疲之區,征收暫難如額,即按照實征分數指撥;其不敷之數,在于米折及臺折銀兩湊給,并循照糧米未完定例,嚴行參處。實于兵糈,大有裨益。閩省見改兵制,尤不能不因時變通,以求實濟。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

再,臺、澎兵額應如何裁減加給餉米?俟新任臺灣鎮劉明燈、臺灣道吳大廷抵臺后,再行查看奏明辦理。合并聲明。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該部議奏。欽此』。

——以上見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二十

恭報起程日期折(光緒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奏為微臣恭報起程日期,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光緒十年七月十八日,欽奉上諭:『大學士左宗棠著授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等因,欽此。臣謹于二十六日陛辭請訓,即日啟行;并將前次奏明帶來駐扎直隸通州親軍百名,仍帶由直隸通州取道山東德州、濟寧州回江陰,仍歸原營,交營官記名提督喻先知收伍,照常訓練。臣一面馳赴江寧,與兩江督臣曾國荃籌商兵事、餉事,相度機宜,扼要駐扎;至福建軍務情形,仍當與穆圖善、楊昌浚等妥籌辦理,隨時具奏,以慰慈廑。

所有微臣起程日期,理合恭折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行抵江寧會籌撥調勇營赴閩折(光緒十年八月二十八日)

奏為微臣行抵江寧,會籌撥調勇營隨帶赴閩,以厚兵力;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七月十八日,欽奉恩命督辦福建軍務;二十六日,陛辭就道,水陸兼程。八月二十六日,行抵江寧省城,晤兩江督臣曾國荃籌商一切,現在江南防務布置,尚屬周密;惟福建海防,系臣專責,見在該處情形吃緊,臣當迅速成軍,開拔前進。第新募勇營,慮難就范,不如舊部親軍,隨同征剿有年,較為足恃。恭讀七月十九日上諭:『左宗棠著前往浙江、福建交界地方督兵駐扎,以備策應。除前調北來恪靖七營及撥給楊昌浚恪靖四營歸左宗棠節制調遣外,其余江軍不得再行請調,以免顧此失彼』等因,欽此。見楊昌浚已于江南撥調四營赴閩,其余七營,臣此次謹遵旨調往福建防守。然兵力尚單,難資分布。曾國荃公忠在抱,未能釋然;因于江南各軍營內再添撥督轅親軍后營一營,歸臣并調前往,其餉需仍由江南籌給。一俟部署定妥,克日起程。應如何扼要駐扎及應籌勇餉、容臣體察情形,隨時具奏。

所有會籌撥調勇營隨帶赴閩緣由,理合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覽奏已悉。著該大臣即將各營調齊,趕緊部署起程,接續進發。欽此』。

添募勇營并寬籌經費請敕部先撥實餉折(光緒十年九月初三日)

奏為微臣督師赴閩,尚須添募勇營,并籌行營一切經費;請旨敕部先撥的餉三十萬兩,以濟急需。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八月二十八日曾將行抵江寧會籌撥調勇營緣由,奏明在案。見接福州電信:臺北基隆地方尚被法夷占踞;援閩系臣專責,亟須厚集兵力,迅赴戎機。見在江南抽調八營難資分布,臣再擬派委妥員添募數營隨后開拔赴閩,扼要駐扎備調。但增一營,即多一營之餉;且招募經費、制辦軍裝、沿途轉運各局及臣行營辦事文武隨員日支薪資,一切需款甚巨。除江南所調八營月餉,業經會商兩江督臣曾國荃仍由江南按月解濟外,所有另籌添募并各項要需,無從籌措。前陛辭時,欽奉面諭,原允月給臣軍餉銀十萬兩;欽仰圣慈體恤,至周且備。跪聆之下,感悚難名。臣已經整理隊伍,克日赴防;約計目前需銀三十萬兩,乃資展布。應懇天恩敕下部臣趕先照數指撥,出自鴻慈,不勝悚惶待命之至。至將來募軍到防,每月實需餉糈若干?容臣抵閩后通盤核算,再行據實具奏。

所有添募勇營并寬籌一切經費,請旨敕部先撥實餉緣由,恭折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年九月初九日,奉上諭:『左宗棠奏「添募勇營并寬籌行營經費請敕部先撥的餉」一折,覽奏已悉。法人注意臺灣,左宗棠擬添勇營,自系為軍務緊要起見。惟閩省原有兵勇本不為少,近楊榻昌浚及該大臣帶往者又有十余營,兼令楊岳斌帶八營繼進,程文炳、周盛波兩軍中亦必有一軍赴閩;目前臺防緊急,兵械一切苦于無船裝運,并不患陸兵之少。該大臣應遵前旨,在閩境駐扎,毋庸身臨前敵,自不必親統多營。所請添募勇營之處,俟到閩后與楊昌浚將兵數、餉數統籌全局,通盤計劃,究竟閩省能籌餉若干?尚短若干?再行奏明請旨。該大臣月餉銀十萬兩,著戶部籌款撥解。將此由六百里諭令知之。欽此』。

臺灣軍情吃緊請敕重臣由海道赴援折(光緒十年九月初八日會銜)

奏為臺灣軍務吃緊,請旨飛敕重臣帶兵由海道赴援,以維大局;恭折仰祈圣鑒事。

前奉八月二十二日電旨:『法兵見占基隆,臺北府城萬緊;著派楊岳斌幫辦左宗棠軍務,即帶湖南見招八營迅赴福建駐扎漳、泉一帶,聯絡該處紳士、土勇設計渡臺,暗結臺民,速圖逐法之策。此旨著分寄左宗棠、穆圖善、楊昌浚等知悉』等因,欽此。巨竊思臺灣為南北海道咽喉,關系甚大;倘有疏失,不但全閩震動,即沿海各省隘口不知何時解嚴。近接福州電信:法夷協力猛撲滬尾雖經我軍抵御,而法船泊滬尾者尚八艘、泊基隆者尚五艘,志在并吞全臺。我軍將士露宿兼旬,傷亡實多;兵力益單守御尤形竭厥。若不趕緊救援,誠恐遺誤事機,牽動全局。臣體察情形,目前軍務實以援臺為急。惟臺南之鹿耳門,聞有法船守口,不能駛入;各洋面亦時有敵船游奕,非偏師所敢竟渡。諭旨敕楊岳斌駐扎漳、泉,設計渡臺,固屬萬全之策;但軍情瞬息千變,楊岳斌陸路入閩,尚須時日。即使兼程赴防,亦恐緩不濟急。此時而議救援之法,有不能不量為變通者。

查臺灣鹿港以南之笨港、北之梧棲港,潮至水深均可泊船;由彰化、大甲司、中港、新竹等處,陸程五、六日可至滬尾。聞該處尚為法船诇伺所未及,官軍由此乘虛而入,當無妨礙。兩江督臣曾國荃雖明知南洋防務不能松懈,然不能不先其所急;擬調派兵輪五艘,并咨商直隸督臣李鴻章于北洋抽調兵輪四、五艘,開赴上海取齊。理合請旨飛敕幫辦軍務臣楊岳斌統帶湖南八營,由漢口附搭輪船赴滬,配載兵輪,先趨廈門暫泊;一面探明法船蹤跡,雇領臺灣引港水手,由澎湖之干仔港直達鹿港停泊,將營勇分起登岸,星夜馳赴臺北府城,為劉銘傳策應。倘法夷懾我兵威、舍而之他,或分犯南北洋海口,楊岳斌仍可率帶兵輪,跟蹤追剿;臣與沿海各疆臣,亦當嚴飭海口防營極力堵御,毋致別啟戎心。楊岳斌公忠在抱,威望素隆;咸、同間宣力長江,命將行師,成績可考。方今而言橫海伏波之選,罕有出其右者。如帶兵輪渡臺,必能靖海氛而紓宸廑。至所統湖南八營月需餉項,應請敕下署湖廣督臣卞寶第、湖北撫臣彭祖賢、署湖南撫臣龐際云等,由該兩省按月籌解,庶免掣肘之虞。臣為維持大局起見,與曾國荃面商一切,意見相同。

所有臺灣軍務吃緊,請旨敕重臣由海道赴援緣由,謹會同兩江總督臣曾國荃恭折由驛馳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另有旨欽此』。

恭報由江寧起程赴閩日期折(光緒十年九月十二日)

奏為恭報微臣由江寧起程赴閩日期,仰祈圣鑒事。

竊臣前將行抵江寧調撥勇營各緣由具奏,九月初四日奉旨:『覽奏已悉。著該大臣即將各營調齊,趕緊部署起程,接續進發』等因,欽此。臣連日與兩江督臣曾國荃面商海防一切緊要事宜,并部署赴閩一切應辦之件,粗有頭緒。因臺灣軍務吃緊,臣不敢稍涉遷延,致滋貽誤;前調各營已飭分起開拔前進,其后起即隨臣開拔。定于本月十三日,由江寧起程,取道江西河口,以趨崇安;由延平到福州一水之便;克克日即到。容將布置情形隨時具奏,以紓宸廑。

所有微臣由江寧開拔赴閩日期,理合具折陳報;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派員設立糧臺并分途安設轉運軍裝各局折(光緒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奏為臣軍赴閩,派員設立糧臺并分途安設轉運、軍裝各局,以資接濟,而重軍需;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維行軍首重籌餉,必先士飽馬騰,而后能殺敵致果。臣所調江南八營,前與兩江督臣曾國荃商定,仍由江南按月籌解的餉;業經奏明有案。又續調江西三營月需餉銀,亦面商江西撫臣潘霨,由江西按月撥解。惟目前海氛尚熾,一切餉項,軍裝未便由海道運閩;自應仍由江西湖口、河口等處以趨崇安,挨站搬運,庶無他患。除江南、江西派委江寧、江蘇、江西三藩司辦理后路籌餉事宜,所調各營月餉即由該藩司等派員運解外,再于九江湖口設立糧臺,派委營務處三品銜浙江候補道黎福昌總辦;并于江西之河口、福建之崇安設立轉運分局、以資周轉。其各營需用軍火、器械等件,有可隨地采辦者,應于臣行營設立軍裝局隨時制備,方免臨事周章;臣已揀派廉干妥員分起安設。凡局中應用經費,均飭極力節省,不準稍事虛糜。臣抵閩后,或添募營勇、或續調各軍,均由見設各臺、局承運餉需;庶幾呼應靈通,無虞掣肘。除分別咨行外,所有派員設立糧臺并分途安設轉運、軍裝各局緣由,理合奏明立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滬尾戰勝見籌規復基隆折(光緒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奏為臺北滬尾地方大戰獲勝,見籌規復基隆情形,恭折仰祈圣鑒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峨边| 杨浦区| 惠东县| 苍山县| 山东省| 武平县| 武陟县| 铅山县| 大石桥市| 额济纳旗| 古田县| 宝兴县| 河曲县| 蛟河市| 恩施市| 临夏市| 宣恩县| 且末县| 赤峰市| 莱芜市| 昆山市| 兰溪市| 建宁县| 靖西县| 叙永县| 樟树市| 延边| 西青区| 南京市| 巴南区| 无棣县| 启东市| 张家界市| 庆云县| 英吉沙县| 铜梁县| 平湖市| 鞍山市| 枣强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