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奏稿(4)
- 左文襄公奏牘
- 左宗棠
- 4482字
- 2015-12-20 16:50:38
一、收鹽庫撥用預籌軍餉銀五萬零四百三十八兩八錢零八厘。一、收司庫撥用籌備封儲備餉銀五萬零六百七十八兩二錢零九厘。一、收司庫撥用封儲備公銀三萬兩。一、收司庫提用漳州府備公銀四千九百六十五兩零一分六厘三毫。一、收司庫撥用減平銀七萬零七百一十三兩二錢一分六厘八毫。一、收司庫撥用文職各員減廉銀五萬八千二百零六兩八錢四分四厘。一、收司庫撥用武職各員減廉銀一萬九千六百七十六兩八錢四分七厘。一、收司庫撥用防夷軍需扣回銀二千八百六十九兩九錢九分。一、收司庫撥用張丙軍需案內攤捐銀一萬二千六百一十二兩六錢四分一厘。一、收司庫撥用蔡逆軍需案內攤捐銀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兩一錢三分六厘三毫。一、收司庫撥用英夷軍需案內攤捐銀三萬二千六百九十九兩八錢六分六厘。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四年分地丁銀二萬兩。一、收司庫撥用清查案內繳完款項銀四萬二千一百一十四兩六錢八分四厘四毫。一、收司庫撥用清查案內外省咨追銀一千八百四十四兩六錢六分八厘七毫。一收司庫撥用清查案內報撥銀一萬九千八百三十九兩二錢一分四厘。一、收司庫撥用清查案內應存地丁銀三千四百九十三兩二錢七分一厘。一、收司庫撥用各屬寄庫存留銀四百零六兩一錢三分四厘八毫。一、收司庫撥用部頒票鈔銀三萬九千八百四十九兩。
一、收司庫提用寶福局制錢合銀一萬七千九百七兩九錢八分四厘。一、收司庫撥用永豐官局盈余銀一十一萬七千四百九十四兩九錢一分。一、收司庫撥用福州府閩、侯兩縣解繳發商生息帑本銀四萬一千兩。一、收司庫撥用各屬書院膏火并義倉、育嬰堂經費銀四千一百八十七兩三錢八分九厘。一、收司庫撥用各屬叛產銀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八兩三錢八分一厘。一、收司庫撥用革員棟石抄產變價銀二萬四百九兩六錢九分五厘。一、收司庫撥用參員馬從凱等捐贖銀一萬六千九百兩。一、收司庫撥用紳士黃貽檀等罰捐銀二萬二千兩。一、收司庫撥用捐務積弊案內追繳銀一十三萬九千六百二十二兩三錢七分二厘。一、收司庫撥用革員周萬遠、陳英繳完軍需銀四千六百六十七兩二錢零二厘七毫。一、收司庫撥用各屬解存交代各款銀二萬二千四百九十八兩三錢。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元年起未解黑鉛、飯食等銀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六兩一錢八分六厘。一、收司庫撥用咸豐三年起未辦運正額抬連紙張價腳等銀一萬五千九百八十六兩八錢八分。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元年起未辦運添辦抬連紙張價腳等銀二萬一千四百三十三兩一錢一分三厘。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四年起未辦解高錫價腳等銀二萬九千九百六十六兩四錢八分。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四年起未辦解熟銅價腳等銀四千九百九十八兩一錢三分。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四年起未辦解顏料價腳等銀九千四百七十六兩三錢七分。一、收司庫撥用咸豐四年起未辦銅錫顏料、飯食等銀一萬六千四百八十八兩六錢七分。
一、收司庫撥用原充兵餉鹽課銀五十二萬二千一百三十二兩四錢五分三厘。——以上共收銀一千七百七萬零九百九十八兩二錢零七厘。一、援浙各軍領用浙省衢局銀七萬一千二百二十一兩七錢二分一厘二毫。一、各屬動用鹽課銀一十二萬七千一百三十二兩一錢二分。一、各屬動用捐輸籌餉軍餉銀五十一萬八千零九十二兩九錢八分六厘六毫。一、各屬動用捐輸兵餉銀八千兩。一、各屬動用捐輸官局票本銀九萬二千九百九十八兩二錢二分二厘。一、各屬動用捐輸援剿經費銀一十二萬七百九十兩三錢一分四厘。一、各屬動用樂捐不請獎敘銀五千八百九十五兩一錢五分四厘。一、各屬動用四川總督王慶云、學政鄭瓊詔捐助閩省軍餉銀三千兩。一、各屬動用浙江巡撫黃宗漢捐助閩省軍餉銀三千兩。一、各屬動用二屆捐輸津米銀四萬三百四十六兩五錢五分八厘四毫。一、各屬動用捐輸兵餉監生銀四萬八千四百零三兩九錢一分。一、各屬動用泉州府備公銀八千三百六十四兩九錢一分六厘四毫。一、各屬動用汀州府備公銀四千五百三十三兩六錢二分四厘二毫。一、各屬動用閩海關稅銀一十六萬二千零八十八兩五錢五分一厘二毫。一、各屬動用起運茶稅銀一萬八千八百兩四錢三分七厘一毫。一、各屬動用運銷茶稅銀二千七百九十五兩二錢三分九厘八毫。
一、各屬動用洋藥華稅銀三萬六千三百七十八兩三錢九分。一、各屬動用洋藥、雜貨厘金銀一十六萬六千零六十三兩四錢六分六厘九毫。一、各屬動用福州府茶捐銀一萬八千八百一十二兩。一、各屬動用寶福局制錢合銀五千三百六十三兩六錢三分六厘。一、各屬動用永豐分局銀一萬零一百二十兩。一、各屬動用書院膏火并義倉、育嬰堂經費銀二萬零四百五十九兩四錢一分六厘五毫。一、各屬動用叛產銀三萬五千二百五十兩六錢四分三厘七毫。一、各屬動用借項銀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兩八錢。一、各屬動用各年正、雜捐各款銀二十六萬八千七百零五兩六錢八分八厘三毫。一、帶兵各營員動用存營兵餉銀五千二百一十一兩四錢六分。一、各屬動用雜項稅厘銀七千一百三十九兩七錢八分六厘四毫。一、臺屬捐輸軍餉銀五十四萬三千九百零五兩。一、臺屬捐輸運本銀二萬六千三百三十二兩。一、臺庫備公銀一十萬二千四百五十二兩五錢二分五厘九毫。一、臺庫緝匪生息銀三萬六千三百七十五兩七錢零九厘一毫。——以上共收銀二百五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四兩二錢七分七厘九毫。統共收銀一千九百六十四萬五千四百四十二兩四錢八分四厘九毫。
開除
一、支咸豐二年起、至六年二月止第一案剿辦粵匪、會匪共銀三百五十一萬四千零九十六兩二錢四分九厘。
——前件銀兩內,有借支俸餉、行裝銀九萬二千三百二十四兩一錢四分三厘系應扣還之項;理合登明。
一、支咸豐六年三月起、至九年底止第二案剿辦粵匪、土匪共銀六百九十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七兩三錢二分三厘。
——前件銀兩內,有借支俸餉、行裝銀五萬零一百九十九兩零二分八厘系應扣還之項;理合登明。
一、支咸豐十年起、至十一年底止第三案剿匪共銀一百八十四萬零五百四十六兩二錢六分九厘。
——前件銀兩內,有借支俸餉、行裝銀一萬八千四百八十七兩零二分八厘系應扣還之項;理會登明。
一、支同治元年起、至三年六月止第四案剿匪共銀一百零五萬九千五百九十一兩四錢零二厘。
——前件銀兩內、有借支俸餉、行裝銀一萬二千四百二十兩九分五厘系應扣還之項;理合登明。
一、支咸豐十年起、至同治二年止援浙各軍兵銀四百一十三萬一千零七十七兩八錢六分四厘。
——前件銀兩內,有借支俸餉、行裝銀九萬七千一百一十一兩一錢四分八厘系應扣還之項;理合登明。
一、支咸豐三年剿辦臺匪林供案內共銀九十萬二千八百四十四兩一錢四分一厘。
一、支咸豐三年起各屬捐輸案內提給二成辦理團練及延平府護商經費共銀一十二萬三千二百八十一兩零五分八厘。
——以上共除銀一千八百四十八萬五千七百八十四兩三錢零六厘,應請作正開銷。至各案內借支俸餉、行裝銀二十七萬五百四十一兩四錢四分二厘,除陸續扣收外,尚有未扣銀兩。應請歸于欠餉案內扣收清款,另行造報。再,各案扣收一分平余銀九萬二千九十四兩九錢零,除開支各局書油蠟、紙張等項外,尚余銀兩已歸后案軍需動用無存,應歸七月后軍需作收開報。理合登明。一、除撥解廣東省協餉銀二十一萬八千五百兩。一、除撥解湖南省協餉銀六萬八千八百兩。一、除撥解湖北省協餉銀一十九萬一千兩。一、除撥解貴州省協餉銀一十二萬兩。一、除撥解江西省協餉銀二萬兩。一、除撥解江蘇省協餉銀五萬五千二百七十二兩。一、除撥解直隸省協餉銀二萬六千兩。一、除撥解浙江省協餉銀二百零三萬零四百九十兩一錢二分。
——以上共除銀二百八十一萬零五百一十二兩一錢二分,應歸各省匯案報銷;理合登明。
一、除同治二年臺匪戴萬生案內撥解軍餉銀九十三萬零三百九十七兩五錢六分六厘。
一、除咸豐十年起援浙案內撥解臺灣雇募勇屯、安家等項銀四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兩七錢四分八厘。
——以上共除銀九十四萬九千五百四十兩三錢一分四厘,應俟臺灣道、府造送收支數目,另行具奏;理合登明。
統共開除銀二千二百二十四萬五千八百三十六兩七錢四分。
實在
一、內地各屬墊用未領銀二百四十七萬四千零二十二兩六錢八分四厘一毫。
一、臺灣各屬墊用未領銀一十九萬三千七百七十八兩九錢零六厘。
——以上共墊用銀二百六十六萬七千八百零一兩五錢九分零一毫。
一、各屬長領應歸同治三年七月以后報銷銀三萬九千七百六十五兩一錢一分。
一、各屬長領應行飭追歸補銀二萬七千六百四十二兩二錢二分五厘。
——以上共長領銀六萬七千四百零七兩三錢三分五厘。
軍機大臣奉旨:『戶部知道。單并發。欽此』。
請將福建金門鎮總兵改為副將歸水師提督專轄折(同治五年十月十六日會銜)
奏為請將福建金門鎮總兵改為副將,仍駐金門,歸水師提督專轄;恭折奏祈圣鑒事。
竊照閩省海疆重地,當臺灣未附之初,洋防至為吃重。故于同安之廈門設水師提督親標五營,又于同安之金門設總兵一員;自南迤北則有南澳鎮左營、銅山營,自北而南則有烽火營、福寧左營、海壇鎮閩安協分駐巡防,聲勢聯絡。而陸路提督及漳州鎮,距廈門東北及西面均不過二百里。水陸數百里中,兩提、四鎮,星羅棋布;所以控制臺灣,設犄角而壯聲勢也。臺灣設鎮后二百余年,兵制相沿未改,情形今昔迥殊,有宜因時變通,未可拘執成例者。查臺灣重鎮,額兵一萬四千余名;北路副將駐彰化、水師副將駐安平,而澎湖一協,尤為東西來往咽喉之地,臺防本極周密。內地沿海各鎮,除海壇、南澳二鎮距廈門稍遠,仍應照舊制分駐巡防外,其金門一鎮與水師提督同駐同安縣轄地方,相距最近;自應改為副將,歸水師提督專轄,以一事權。見當增餉練兵、減兵就餉通籌營制之際,臣與水、陸提臣深思熟計,凡汛地遼闊、形勢緊要之處,兵額未便過減者,或酌裁員弁,為省官養兵之計;水師船汛、營汛,在在需兵分布。如將金門改鎮為協,則左營游擊、守備各員缺可一并請裁,以所裁廉俸、薪干等銀勻加練兵之餉,兵力較厚而事權歸一于兵制實為允當。準水師提臣李成謀咨請奏改前來,臣查金門鎮雖為巡查外海水師洋汛,而水師提督實可就近兼顧。提臣李成謀親歷全轄洋面察看情形,了然心目,議將水提前營游擊移駐谾口、金門鎮標右營移駐湄洲;見議酌改金門營制,可收因時制宜之效。相應請旨,準將金門鎮改設協鎮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作為專營,仍駐金門;其前請移駐湄洲之金門右營游擊、守備各員缺,亦作為專營駐扎湄洲,均隸水師提標統轄,巡查外海水師洋汛。所有金門鎮總兵一員、左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均請敕部議裁;截存廉俸、薪干等銀,仍存司庫,毋庸報撥,以充兵餉。
除應行裁改之千、把、外、額暨戰守兵丁名數以及另請頒發印信、鈐記各事,宜俟該營另行查議詳咨辦理外,合將請改金門營制緣由,會同水師提督臣李成謀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另有旨。欽此』。
閩省內地兵米改給折色并將經征各屬嚴定考成折(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九日會福建巡撫徐宗干銜)
奏為閩省內地各營兵米一律改給折色,并將經征各州、廳、縣、縣丞嚴定考成,以儆惰延;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照閩省內地各州、廳、縣、縣丞年額應征糧米一十二萬五千八百三十八石零,內除應解道倉備給旗營并撫標各營等項本色米二萬八千九百九十九石零外,就地派給各營本色米九萬三百二十六石零;又額估米折銀八萬三千二十一兩零;又臺灣府屬臺、鳳、嘉、彰四縣應運內地各倉額榖六萬五百二十四石零,內除折色榖二萬八千四百四十二石零外,應運本色榖三萬二千八十一石零:歷經遵辦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