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奏稿(3)

竊查福建省標八營兵丁應支糧米,向按雙月支給本色、單月支給折色;其應放本色者,督標中、左、右、水師四營,向系由臺配運來省,盤收福州府倉,由府移營關支。前因英夷滋事,配運維艱,奏明:將一半本色之中,再改支一半折色,每石計折價銀二兩。歷年秋季八月、冬季十二月及度歲米價,均由司給發(fā);其余各月,一半本色折米,仍發(fā)福州府轉給。其撫標左、右營暨福協(xié)左右軍并軍標各營應支雙月本色,向由糧道及閩縣、侯官等縣征收糧米項下?lián)芙o;其單月應支折色,每石祗給例價銀九錢,向在通省兵餉項下估計,內督標四營由司徑發(fā),撫標左右營、福協(xié)左右軍暨軍標各營,均向移糧道散給。因查例價九錢,合市價每米一石不及三分之一,實屬不敷養(yǎng)贍。見當整頓營伍之際,臣等督同署藩司周開錫體察情形,非酌籌增給例價,實不足以資騰飽,而恤兵艱。爰議自本年三月初一日為始,凡省標八營應支折色之月,均于每米一石例價九錢外,另增給銀一兩一錢;計每米一石,合共折給銀二兩。雖于市價尚覺未敷,而比較例價已逾一倍以外。其加給銀兩不在估餉之內,司庫無可籌支;當飭暫在稅厘項下移撥關支,統(tǒng)由司庫徑發(fā),毋庸解道,以省周折。所有撫標各營向領例價九錢,即在單月解道米折銀內扣除,以免轇轕。所有例價及加給銀兩,統(tǒng)俟裁兵加餉章程議定,分別查明屬倉本色米石是否足敷撥給,應否由司再支折色,另行分別辦理外,所有酌籌加給福建省標八營各兵米價緣由,據署福建布政使周開錫詳請具奏前來,臣等覆查無異。

理合恭折會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戶都議奏。欽此』。

審明武職大員子弟默錄舊文獲中詰無槍替懷挾情弊議擬折(同治五年十月十五日)

奏為遵旨審明武職大員子弟默錄舊文獲中,詰無槍替、懷挾情弊議擬;恭折奏祈圣鑒事。

竊照同治四年九月福建補行甲子科文闈鄉(xiāng)試榜發(fā)后,經撫臣徐宗干及提調監(jiān)試各員訪聞記名提督臺灣鎮(zhèn)總兵曾玉明之子曾云登、曾云書,均素不能文,而同科獲中,恐有情弊;經撫臣令曾玉明將子送案查訊,一面委員渡臺查提。據稟均經內渡,曾玉明延不交案;當經撫臣徐宗干會折奏奉諭旨:『本任臺灣鎮(zhèn)總兵曾玉明,著暫行革職,勒令將伊子曾云登、曾云書交出,解省究問;曾云登、曾云書,均著革去舉人,交左宗棠拘拿嚴訊,按律定擬具奏』等因,欽此。欽遵行據該革鎮(zhèn)曾玉明將曾云登、曾云書交出解省,札委場后到省未派闈差之臬司鄧廷楠暨汀漳龍道杜義山提集確審。先因供有未確,鄧廷楠因病請假、杜義山飭赴汀漳龍道本任,致未審擬詳辦;移交代辦臬司福建督糧道傅觀海提集覆審按擬解勘前來,臣親提研鞫。

緣曾云登、曾云書均系暫革記名提督臺灣鎮(zhèn)總兵曾玉明親子,籍隸臺灣縣,祖籍晉江縣。曾云登由臺灣縣學增生,遵例捐納貢生,加捐郎中;于彰化剿匪出力案內,保舉獎敘知府,藍翎。曾云書先在嘉義縣從師受業(yè),即由該縣應試,取進嘉義縣學附生,旋報捐員外郎,升郎中,改捐同知;于臺灣剿匪出力案內,保舉獎敘知府,花翎。均歸部銓選。同治四年九月閩省補行甲子科鄉(xiāng)試,曾云登、曾云書均由臺灣道錄科送省應試。臺屬士子,向系另編坐號,不與內地各生雜坐;曾云登、曾云書俱編坐調字號。適第一場首題,曾云登、曾云書均有舊作;次題下句。三題下二句,亦均有塾課經業(yè)師改正,時常記誦。遂各默出首題照錄,二、三題即以舊作互相參改;詩題亦套襲相仿題目,完卷出場。其二、三場,均相參酌完篇。出闈后,趁風汛渡臺。迨發(fā)榜,曾云登中式第二十七名舉人,曾云書中式第八十一名舉人。詰以首篇既系錄舊,二、三篇何能添湊成文?且詩題相仿者固多,又何能套襲成律?據稱:弟兄同窗,凡出課題,業(yè)師皆將書理盡心講解。題雖少出一句,尚易添湊串貫;其詩實系套仿成韻。呈驗舊錄窗課一本。核對首題委系錄舊,次、三兩題均參改舊作;究無槍替,傳遞、交通、懷挾情弊。臣猶恐供有未確,復飭司面令默寫頭場詩文,核對筆跡無訛;并出題面試,文理尚屬明順。查臺灣中卷,在通場本難出色;因按臺額取中,本較內地為易。所供并無情弊,尚屬可信。并查臺灣本無土著,內地士民寄居何縣,即在何縣應試。曾云書供:伊本隨父寄居臺灣,因從師在嘉義縣游學,隨在該縣應試,取進嘉義縣學附生;當時未及呈明,以故弟兄異籍,并無跨考情弊。再三究詰,堅供不移。案無遁飾,應行擬結。

查例載:『應試生儒越舍與人換寫文字,發(fā)近邊充軍』;又律載:『變亂版籍者,杖八十』各等語。此案已革舉人曾云登、曾云書因臺屬另編坐號,乘弟兄號舍相聯(lián)默記舊作互相參改,情關手足,與人換寫文字者,情罪有間。曾云登先系異籍取進,除變亂版籍輕罪不議外,已革舉人曾云登、曾云書均應請將前保知府歸部銓選之案,一并撤銷,并拔去花翎、藍翎;均比照『應試生儒越舍與人換寫文字,發(fā)近邊充軍』例,量減一等,各擬杖一百、徒三年,定地發(fā)配,折責充役。暫革記名提督臺灣鎮(zhèn)總兵曾玉明,于二子默錄舊作互相參考,僥幸同中,并不自行檢舉;繼復任其避匿,延不交案,實屬有心徇庇。業(yè)經革職,應毋庸議。曾云登等籍隸臺灣,因歷科臺屬皆另編坐號,致被聯(lián)號得以參改舊作,詰無槍替、傳遞、交通、懷挾情弊;所有監(jiān)臨、提調、監(jiān)試以及內外簾各員,均無失察之咎,應請免予議處。臺屬士子向由臺灣道考試,曾云書訊系異籍取進;所有失察之道、府、縣學各員,均應查取職名,另行參處。

除備錄全案供招咨部外,所有遵旨審擬緣由,謹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該部議奏。欽此』。

——以上見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十九

匯報閩省自咸豐二年起至同治三年六月止軍需收支數目清單折(同治五年十月十六日會福建巡撫徐宗干銜)

奏為查明閩省自咸豐二年起、至同治三年六月止,各起軍需收支數目,匯開簡明清單,恭折具奏,伏祈圣鑒事。

竊前準戶部咨開: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欽奉上諭:『所有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處辦理軍務未經報銷之案,準將收支總數分年、分起開具簡明清單,奏明存案,免其造冊報銷。此系破格施恩,各統(tǒng)兵大臣、督撫具有天良,務須督飭糧臺委員核實開報;不得因有此旨,任意影射浮冒,并著嚴禁勸捐歸補名目及私設厘卡等弊。如有前項情幣,一經發(fā)覺,除將承辦各員嚴辦外,必將統(tǒng)兵大臣、督撫從重治罪』等因,欽此。又奉準部咨,欽奉上諭:『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處軍需用款,責成各統(tǒng)兵大臣、督撫核實奏報。其中款目繁多;應如何分年、分起開報之處,各就實在情形,先行妥議章程具奏』等因,欽此。欽遵轉行飭據清理局司道將歷年各起軍需統(tǒng)行查明,酌擬辦理章程,經臣等會折奏明在案。

茲據該局司道會詳稱:『閩省自咸豐二年起,先后征調官兵赴援兩湖、江、浙、廣東、江西等省,并本省會匪、土匪連年滋事,加以粵逆迭竄,閩疆上下游遍被蹂躪十年,以后兼援剿浙省踞逆,計截至同治三年六月止,十余年之中無歲不有軍務。所用軍需,由司局核發(fā)者,均系隨時詳明開支;其由統(tǒng)兵大員隨營臺局支用并各府州、縣辦理防剿供應過境兵差夫價等項,亦系由局核實查銷,確有案據。見照前議章程,分起逐一厘查。內咸豐二年起、至六年二月止第一案,實用各款銀三百五十一萬四千九十六兩二錢四分九厘;又自六年起、至九年底止第二案,實用各款銀六百九十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七兩三錢二分三厘;十年至十一年底止第三案,實用各款銀一百八十四萬五百四十六兩二錢六分九厘;同治元年至三年六月底止第四案,實用各款銀一百五萬九千五百九十一兩四錢二厘;又自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援浙一案,實用銀四百一十三萬一千七十七兩八錢六分四厘;又咸豐三年臺匪林供一案,實用銀九十萬二千八百四十四兩一錢四分一厘。以上六案,統(tǒng)共享銀一千八百三十六萬二千五百三兩二錢四分八厘。又同治元年二次剿辦臺屬戴萬生一案,內地撥解軍餉銀九十萬三百九十七兩五錢六分六厘;又援浙案內撥解臺灣招募臺勇安家等銀四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兩七錢四分八厘,應俟臺灣道、府將支銷款目造冊送到,再行核辦。今將內地撥解前銀,先行附報。又捐輸軍餉案內撥給二成團練經費暨上游各屬護商經費共銀十二萬三千二百八十一兩五分八厘,又撥解外省協(xié)餉二百八十一萬五百一十二兩一錢二分,均應歸案開報。連前六案,統(tǒng)共銀二千二百二十四萬五千八百三十六兩七錢四分;內由司庫撥用一千七百七萬九百九十八兩二錢七厘,由軍營糧臺支應局提撥及各府州、縣庫動用銀二百五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四兩二錢七分七厘九毫,內地、臺灣各營屬尚墊用未領銀二百六十六萬七千八百一兩五錢九分一毫。查營屬各員墊用銀兩,應查照原挪,系三年六月以前交代庫款,準其分別支收清款;七月以后款目,概不準領抵。如尚有長余,當此庫款支絀,應請毋庸再行發(fā)還。又各員長領,應歸七月以后軍需造報銀三萬九千七百六十五兩一錢一分;又各員長領核減,應追銀二萬七千六百四十二兩二錢二分五厘。內在閩人員,請俟奉旨之日,勒限三個月追完報部撥用;業(yè)已離閩人員,分咨各原籍勒限追完,咨報銷案。所有前六案軍需支用銀數,均系查照歷任局司道核銷案據核實開報,不敢絲毫浮冒,均有文領、檔冊可稽。又各案內有各營弁兵借支俸餉、行裝一款,因各營均有欠餉未經扣還,應請歸于欠餉案內分別扣收造報』等情;詳請具奏前來,臣等復核無異。

除將送到清冊咨送軍機處、戶部備查外,謹繕具四柱簡明清單,恭呈御覽;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謹將福建省自咸豐二年起、截至同治三年六月底止軍需收支總數,開具四柱簡明清單,恭呈御覽。計開:

舊管(無項)

新收一、收浙省協(xié)餉銀五萬四千零七十六兩七錢二分三厘。一、收廣東省協(xié)餉銀六十四萬三千零五十八兩七錢一分四厘。一、收江西省協(xié)餉銀一萬六千五百八十一兩九錢一分六厘六毫。一、收四川省協(xié)餉銀五萬三千兩。一、收山西省協(xié)餉銀二萬五千兩。一、收陜西省協(xié)餉銀三萬兩。一、收廣東省協(xié)解詔關厘金銀二十八萬三千八百一十三兩三錢六分六厘一毫。一、收湖北省協(xié)餉艱四萬一千兩。一、收貴州省協(xié)餉銀四萬兩。一、收奏留解京坵折銀六千零七十六兩一錢六分三厘。一、收截留臺、澎兵餉銀五萬二千兩。一、收捐輸籌餉軍餉并免充商共銀三十五萬三千六百五十一兩九錢六分五厘。一、收捐輸兵餉銀四十二萬四千零二十二兩五錢九分。一、收捐輸防剿經費銀八十三萬九千二百五十三兩六錢一分八厘六毫。一、收捐輸官局票本并補繳五成銀九十萬五千九百三十兩九錢一分七厘四毫。一、收捐輸援剿經費銀八十三萬五千六百零三兩零六分零二毫。一、收捐輸運本銀一十萬兩。

一、收捐輸船炮經費銀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七兩九錢零一厘五亳。一、收初屆捐輸津米銀四萬五千四百五十一兩九錢八分七厘四毫。一、收二屆捐輸津米銀三萬八千零八十二兩零八分六厘六毫。一、收常例捐輸監(jiān)生銀八萬九千二百二十兩三錢三分六厘二毫。一、收捐輸軍餉監(jiān)生銀二萬三千四百三十二兩。一、收捐輸兵餉監(jiān)生銀六十一萬七千零三兩四錢九分三厘。一、收從九改捐監(jiān)生銀三萬二千三百二十萬。一、收補繳四成實銀捐監(jiān)銀五千四百六十八兩八錢。一、收捐輸沿海經費銀一十二萬零四百九十五兩九錢六分一厘。一、收洋藥加捐軍餉銀三萬七千四百六十兩四錢七分五厘。一、收茶葉加捐軍餉銀一萬六千八十八兩六錢三分二厘七毫。一、收福州府船捐銀三萬三千三千三百七十二兩八錢。一、收司庫撥用閩海關稅銀四百九十四萬一千五百六十九兩九錢七分九厘四毫。一、收司庫撥用各屬起運茶稅銀七萬七千九百六十七兩七錢二分七厘。一、收司庫撥用各屬運銷茶稅銀一百零九萬三千四百雩二兩七錢七分六厘。一,收司庫撥用洋藥華稅銀九十五萬八千七百八十五兩八錢二分零二毫。一、收司庫撥用洋藥雜貨厘金銀一百六十四萬四千一百一十三兩六錢五分一厘三毫一、收司庫撥用福州府茶捐銀一百零二萬三千七百零七兩六錢八分二厘八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右玉县| 怀宁县| 类乌齐县| 民和| 大理市| 新邵县| 响水县| 稻城县| 安福县| 布尔津县| 吉水县| 大余县| 凤山市| 开江县| 静海县| 云安县| 耒阳市| 夏河县| 交口县| 丰都县| 斗六市| 尚义县| 江油市| 扶绥县| 务川| 彰武县| 高清| 德化县| 海阳市| 南川市| 汝南县| 汶上县| 柳州市| 安陆市| 台州市| 萝北县| 买车| 临夏市| 丰顺县|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