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戴少望
婺女留宿,龍窟臥病,與凡航川輿陸者,無往而非進學之地。......起居飲息,酬酢接對,辭氣、容貌、顏色之間,當有日明日充之功,如木之日茂,如川之日增,乃為善學。
戕賊陷溺之余,此心之存者,時時發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充養之功不繼,而乍明乍滅,乍流乍窒,則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者,何時而可復耶?
與呂子約
自下升高,積小之大,縱令不跌不止,猶當次第而進,便欲無過,夫豈易有?
然開端發足,不可不謹,養正涉邪,則當早辨。
與舒西美
事業固無窮盡,然先古圣賢未嘗艱難其途徑,支離其門戶。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乖唬骸竿局私钥蔀橛怼!乖唬骸溉私钥蔀閳蛩础!乖唬骸溉擞兴亩硕灾^不能者,自賊者也?!谷耸霟o心?道不外索,患在戕賊之耳,放失之耳。古人教人不過存心、養心、求放心。此心之良,人所固有,人惟不知保養而反戕賊放失之耳。茍知其如此,而防閑其戕賊放失之端,日夕保養灌溉,使之暢茂條達,如手足之捍頭面,則豈有艱難支離之事?今曰向學,而又艱難支離,遲回不進則是未知其心,未知其戕賊放失,未知所以保養灌溉。此乃為學之門,進德之地。
元英春間相聚,始初亦間關,既而感發端的。臨別時曾略箴其自喜過當。既過暨陽,便悔所以箴之者適以病之。今不聞其進,其原皆起于此。
與高應朝
學無二事,無二道,根本茍立,保養不替,自然日新。所謂可久可大者,不出簡易而已。
大抵學者各依其資質聞見,病狀雖復多端,要為戕賊其本心則一而已。
茍有根本,自能不懈怠不倦。與同志切磋,亦何患不進學。
與楊敬仲
為仁由己,圣人不我欺也。直使存養至于無間,亦分內事耳。然懈怠縱馳,人之通患。舊習乘之,捷于影響。漫游是好,傲虐是作,游逸淫樂之戒,大禹、伯益猶進于舜;盤盂幾杖之銘,成湯猶賴之;夫子七十而從心。吾曹學者,省察之功其可已乎?
若茫然而無主,泛然而無歸,則將有顛頓狼狽之患,圣賢樂地尚安得而乎?
與舒元賓
此事何必他求?此心之良,本非外爍,但夫斧斤之伐,牛羊之牧,則當日以茂暢。
此事不借資于人,人亦無著力處。圣賢垂訓、師友切磋,但助鞭策耳。
與徐子宜
最大害事,名為講學,其實乃物欲之大者。所謂邪說誣民,充塞仁義。質之懿者,乃使之困心疲力,而小人乃以濟惡行私。......然近來講學,大率病此。
與趙子直
大抵不知節目名數之詳,鮮有不為其所欺者
世儒恥及簿書,獨不思伯禹作貢成賦,周公制國用,孔子會計當,《洪范》八政首食貨,孟子言王政亦先制民產、正經界,果皆可恥乎?
與辛幼安
古人未嘗不言寬。寬也者,君子之德也。
君子固欲人之善,而天下不能無不善者以害吾之善;固欲人之仁,而天下不能無不仁者以害吾之仁。有不仁不善為吾之害,而不有以禁之、治之、去之,則善者不可以伸,仁者不可以遂。是其去不仁,乃所以為仁,去不善乃所以為善也
夫五刑五用,古豈樂施于人哉?天討有罪,不得不然耳。
「罪疑惟輕」,罪而有疑,固宜惟輕。「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謂罪疑者也。使其不經甚明而無疑,則天討所不容釋,豈可失也。「宥過無大,刑故無小」,使在趨走使令之間,簿書期會之際,偶有過誤,宥之可也。若其貪黷奸宄出于其心,而至于傷民蠹國,則何以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