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 仁術(shù)便覽
  • 張潔
  • 3962字
  • 2015-12-17 14:46:57

【玉真散】

治破傷及金刃傷,打撲傷損,瘋?cè)?

天南星 防風(fēng)(各等)上為末,以藥敷瘡口,然后以溫酒調(diào)服一錢。如牙關(guān)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便調(diào)下。打傷欲死,但心頭微溫,以童便灌下二錢,并進(jìn)二服。天南星為防風(fēng)所制,不麻。

【又名定風(fēng)散】

治瘋?cè)?,先口噙漿水洗凈,綿拭干,粘貼藥,無膿不發(fā)。

一方 治破傷散。

蒼術(shù)(燒存性) 草烏(各等)為末,熱酒調(diào)服二錢。汗出,避風(fēng)處。

【羌活湯】

治破傷風(fēng),半在表半在里者。

羌活 菊花 麻黃 白茯 川芎 防風(fēng) 石膏 前胡 黃芩 蔓荊子 細(xì)辛 枳殼(各一兩)上每服一兩,水二鐘,生姜五片煎。通口熱服,渣即煎服,取汗。

【白術(shù)散】

治破傷風(fēng),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白術(shù) 葛根 芍藥 升麻 黃芩(各五錢) 甘草(七錢半)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奪命丹】

治破傷風(fēng),角弓反張,牙關(guān)緊急,神效。

天麻 白芷 川烏(去皮。各二錢半) 草烏 雄黃(各一錢)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

【芎黃湯】

川芎(一兩) 黃芩(六錢) 甘草(二錢)每服五七錢,水煎服。

【大芎黃湯下藥】

川芎(半兩) 羌活 黃芩 大黃(各一兩)每服一兩,水煎服,下后自愈,甚效。

一方 治破傷風(fēng)極有神效。初覺有風(fēng)時(shí),急取熱糞堆內(nèi)蠐螬蟲一二個(gè),用手捏住,待蟲口中吐些小水,就抹在破傷處,身穿稍濃衣裳,待片時(shí),瘡口覺麻,兩脅微汗出風(fēng)亦好,立效。如風(fēng)緊急,速取此蟲三五個(gè),剪去尾,將肚內(nèi)黃水涂瘡口,再滴些小入熱酒內(nèi),飲之。

汗出,神效。有汗最怕驚,慎之。

一方 燒魚膠存性,研細(xì),熱酒調(diào)下一錢效。

一方 治刀斧傷,斷筋絡(luò)。用嫩公雞去皮、毛、腸、肚,煮半熟作酢??招某7?,酒送,能緒筋接骨。

又方 治破傷風(fēng)入里。

南星 半夏 川烏 草烏 天麻(各二錢) 朱砂 雄黃(各一錢)上為末,每服一錢,避風(fēng)處,熱酒調(diào)下,取汗愈。

【如圣散】

白芷 川芎 防風(fēng) 細(xì)辛 雄黃 蒼術(shù) 烏頭 兩頭尖上為末,熱酒調(diào)服二錢。忌油膩。

【接骨方】

先服甘草、歸尾、紅花、麻黃各一錢,酒煎服。不飲酒,水煎服。后用牛角肉灰二錢,研細(xì),酒調(diào),空心服,能接骨。

疝病

睪丸連小腹痛者是也。有睪丸痛者,有痛在五樞穴者,或無形無聲,或有形如瓜,有聲如蛙治方枳實(shí) 橘核 山梔(炒) 山楂 吳茱萸(湯泡)濕勝加荔枝核。有瘀血加桃仁。挾虛者加參術(shù)為君;按之不定者是。寒疝囊冷結(jié)硬,得于寒濕而發(fā)。冬月者加吳茱萸、桂枝、干姜。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shí)出,囊腫如水晶,得于飲食醉酒者,加澤瀉、豬苓、茯苓。筋疝,陰脛腫脹,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縫不收,得房勞所致,加炒白術(shù)、茯苓、黃連。氣疝,其狀上連腎區(qū),下及陰囊,或因號(hào)哭忿怒氣郁而發(fā)者,加柴胡、青皮、香附。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者,加青皮、香附、蒼術(shù)、 疝,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加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蒼術(shù)。

【加減柴苓湯】

治諸疝,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

柴胡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術(shù) 澤瀉 豬苓 山梔(炒) 山楂 荔枝核上各等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一方 烏頭梔子各等,水煎服。按之不定屬虛,加桂枝姜汁丸服,此乃劫劑。

【茴香丸】

又名回春丸,治疝氣,神效。

茯苓(一兩) 白術(shù)(一兩) 山楂子(一兩) 枳實(shí)(八錢) 八角茴香(炒,一兩)吳茱萸(一上為末,煉蜜丸,每丸重一錢五分。空心細(xì)嚼,姜湯下。

【疝氣神方】

其病甚至氣上沖,如有物筑塞,心臟欲死,手足厥冷,二三服除根。

硫黃(銚中溶化,投水中去毒,研) 荔枝核(炒黃,為末) 陳皮(各等)上末,飯丸梧子大。每十四丸,空心酒下,其疼立止。自覺痛不能支持,略加六丸,再不可多用。

【奪命丹】

治遠(yuǎn)年近日小腸疝氣,臍下撮痛,外腎偏墜腫硬,陰間或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 酒浸四兩,醋浸四兩,湯浸四兩,童便浸四兩,各浸一宿,焙干。澤瀉(去毛,二兩)上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空心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一方 治小腸偏墜。用生姜二兩五錢去皮,一半留皮,一半共搗爛取汁,傾在熱酒內(nèi),加鹽少許,空心溫服,不過三服愈。

【小腸疝氣方】

用經(jīng)霜老絲瓜燒灰為末,空心熱酒調(diào)下,汗出,神效。

【橘核散】

治小腸氣痛堅(jiān)硬。此乃肝腎二經(jīng),皆因嗜欲內(nèi)戕,腎家虛憊,故陰陽不相交,水火不相濟(jì),而沉寒痼冷,凝滯其間,脹腹作痛,頑痹結(jié)硬,勢所必至也。

橘核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五積散】

亦治身痛發(fā)熱。方見寒門。

一方 治偏墜腫痛。用花椒四兩,炒布包熨,腫冷更易。

一方 小兒陰囊腫痛及莖腫。用生甘草汁、輕粉、蚯蚓泥,研調(diào)敷。

一方 治疝氣不甚痛,氣不升降,膈氣好怒,胸痞有痰,減食。

南星(姜制,五錢) 半夏(姜制,五錢) 黃柏(酒炒,四錢) 蒼術(shù)(鹽水炒,五錢) 山楂肉(五錢) 桂枝(一錢) 神曲(炒,三錢) 青木香(二錢) 吳茱萸(鹽湯炒,三錢) 大茴(炒,二錢) 小茴(鹽水炒,五錢) 川楝肉(炒,四錢) 枳實(shí)(炒,四錢) 故紙(炒,二錢) 香附(炒,三錢) 澤瀉(去毛炒,五錢)上末,酒糊丸。每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葶藶?zāi)鞠闵ⅰ?

治疝氣外腎腫痛亦好。

又治水腫腹脹,內(nèi)外濕熱太甚,小便赤澀,大便滑泄。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泄,利小便葶藶 赤茯苓 豬苓 白術(shù)(各二錢半) 木香(五分) 澤瀉 木通 甘草(各五分)桂(二錢半) 滑石(三兩)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

一方 治疝氣偏墜疼痛,諸疝皆治。

乳香(一兩) 肉桂(三錢) 大茴(一兩) 小茴(一兩) 沉香(四錢) 廣木香(一兩) 青石(先將青石 ,酒淬三次,就將淬青石酒加蔥白調(diào)藥末一錢八分,空心服。

【二香定痛散】

廣木香 小茴香 川楝子肉(各等)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連三服效。

一方 治疝氣危急者。全蝎去毒,玄胡索等分,末。每一錢五分,空心鹽酒送下。

大便不通

一方 治大便不通。用豬脂二兩,水一碗煮湯飲之,立通。

一方 用蜣螂入巴豆燒存性,為末,酒調(diào)四分服。

一方 用豬膽導(dǎo)法。見傷寒門。

一方 煉蜜導(dǎo)法。見傷寒門。

一方 蔥白導(dǎo)法。見傷寒門。

【三化湯】

見中風(fēng)門。

【大小承氣湯】

見傷寒門。

一方 治大便不通。用獨(dú)頭大蒜,煨熟去皮,綿裹塞糞門內(nèi)。

一方 治大小便關(guān)格不利。用皂莢燒研末,粥飲下三錢。

小便不通

有血虛,有痰,有風(fēng)閉,有實(shí)熱。

氣閉用參、囗、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參、 藥中探吐。血虛四物湯,或芎、歸中探吐亦可。

痰多二陳湯,先服后吐。若痰氣閉塞,加木通。一云木香、香附探吐。以上俱用探吐,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蓋氣承載其水也,有實(shí)熱者當(dāng)利之。沙糖湯調(diào)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之類。有熱、有濕、有氣結(jié)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孕之婦,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壓下故也。轉(zhuǎn)胞論,用四物湯加參、術(shù)、半夏、陳皮、甘草、姜、棗煎湯,空心服。

一婦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滯于下焦,以二陳湯加木通,服后煎渣服探《脈訣舉要》:鼻頭色黃,小便必難。脈浮弦澀,為不小便。

【蒲黃湯】

治心胃有熱,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車前子 桑白皮(炒) 荊芥 燈草 赤芍 甘草(微炒) 蒲黃(生)滑石共為末,蔥白煎湯,調(diào)下二錢。

【葵子湯】

治膀胱實(shí)熱,腹脹,小便不通。

赤茯(去皮) 豬苓(去皮) 葵子 枳實(shí)(麩炒,) 瞿麥 滑石 木通 黃芩 車前子 甘草

【海金沙散】

治小便淋漓,及下焦?jié)駸?,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瞿麥穗 滑石 通草(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麩炒,一兩)燈心二十莖 水煎。

【宣氣散】

治小便不通,臍腹急痛。

甘草 木通(各三錢) 梔子(二錢) 葵子 滑石(各一錢)上為末,燈心湯空心調(diào)下二三錢。

【八珍散】

治大人、小兒小便不利,或不通。

大黃 木通 滑石 粉草 瞿麥 山梔 黃芩 荊芥上為末,每服一錢。煎,薄荷湯調(diào)下。小兒減半。

【八正散】

加木香,治膀胱不利。為癃閉者,小便閉而不通。方見淋門。

一方 治膀胱有實(shí)熱,小便不通。用樸硝研,每空心煎茴香湯,調(diào)下二錢。

一方 治小便不通,百法不能取效,此方最好。

陳皮 半夏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術(shù) 木通 黃芩 梔子(各二錢) 升麻(三分) 甘草(二分) 水煎,空心服。少時(shí)以雞翎探喉,吐之得利而止。妙在吐法。

一方 用土狗和蒜搗爛,貼臍上。

一方 用蚯蚓搗爛,冷水濾,濃汁半碗服,立通。

又方 用豬膽投熱酒一鐘服,立通。

一方 用鹽填滿,以艾灸之。

【草蜜湯】

生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鐘,入蜜一匙,調(diào)服。

【羌活導(dǎo)滯湯】

治香港腳初發(fā),一身盡痛,或肢節(jié)腫痛,便溺阻隔,或行步艱難,以此藥導(dǎo)之。后服當(dāng)歸拈痛湯。

羌活(一錢) 獨(dú)活(一錢) 防風(fēng)(一錢二分) 當(dāng)歸(一錢) 大黃(酒浸,一錢半) 枳實(shí)

【生料五積散】

方見寒門。

【蘇子降氣湯】

方見氣門。

東垣健步丸

治香港腳神效。

羌活 柴胡 防己 甘草(炙) 滑石(炒) 苦參 栝蔞根(各半兩) 防風(fēng)(三錢)川烏(一上為末,酒糊丸麻子大。每服百丸,空心,荊芥煎湯下。

一方 加蒼術(shù)、黃芩、黃柏、牛膝,治痿亦好。足腿痛。

一方 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牛膝,煎服。

一方 治香港腳。累試神效。

麻黃(去根留節(jié),炒,三兩) 僵蠶(三兩,炒,為末) 沒藥 乳香(各五錢) 丁香(一錢)上各研為末。每服一兩,好酒調(diào)下,取醉,汗出至腳為度。候汗自干,即愈。后用五枝湯洗,桃柳梅槐桑煎湯,先飲好酒三杯,洗腳住痛為妙。

一方 轉(zhuǎn)筋,皆屬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花煎服。筋動(dòng)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結(jié),此奉養(yǎng)濃。

因風(fēng)寒而作,再加蒼術(shù)、南星。

【檳蘇散】

治風(fēng)濕,香港腳疼痛不已。此藥疏通氣道。

香附(便浸) 陳皮 蘇葉 木瓜(各二錢) 檳榔(一錢半) 甘草(三分)上水二鐘,蔥三根煎,空心服。凡患香港腳,切不可淋洗,及服補(bǔ)藥。

一方 加五加皮。

一方 用大附子生為末,唾津調(diào)和,成餅子貼涌泉穴,緩緩以艾灸,引熱下行妙。

一方【當(dāng)歸拈痛湯】亦好。方見痛風(fēng)門。

痿病

起于肺熱。有濕熱者,有濕痰者,有血虛,有氣虛,有瘀血者,不可作風(fēng)治。

【東垣健步丸】

方見香港腳門。

一方 治氣虛,痿弱。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黃芩 黃柏 蒼術(shù)空心,水煎服,送補(bǔ)陰丸尤好。

一方,治濕痰,痿弱。

蒼術(shù) 白術(shù) 黃芩 黃柏 竹瀝 姜汁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上用水一鐘半煎,空心溫服。

一方 治骨軟風(fēng)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癢。

大何首烏、牛膝各一斤,酒浸七日,曬干臼內(nèi)搗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白湯下。

【補(bǔ)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并陰汗,兩腳痿弱無力。方見虛損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三原县| 陆丰市| 南部县| 博野县| 建阳市| 疏附县| 左贡县| 万载县| 永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汪清县| 湘西| 武清区| 长乐市| 青田县| 隆子县| 延津县| 承德县| 沙田区| 五台县| 包头市| 宜宾市| 洛南县| 瑞昌市| 武功县| 黄龙县| 信宜市| 刚察县| 中阳县| 龙江县| 常德市| 天水市| 磴口县| 洛南县| 渭南市| 昌邑市| 舞阳县| 古丈县| 珲春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