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仁術便覽
- 張潔
- 4990字
- 2015-12-17 14:46:57
白術 陳皮 茯苓 濃樸(姜制) 葛根(各五分) 地榆(七分) 干姜 甘草(炙)當歸 神曲(炒) 白芍 人參 益智仁(各四分) 蒼術 升麻(各一錢)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食前服。寒者加附子三分。
治腸風下血,或在糞前糞后秘方。
川芎 黃柏 黃連 梔子 芩(各一錢) 當歸 芍藥 熟地 地榆(各八分) 苦參(七分) 槐角 側柏葉(八分) 每服七錢,水煎,空心連進三四服。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客于腸胃,米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 痛白術 白芍 川芎 人參 當歸 肉桂 茯苓每服四錢,粟米百余粒,水煎。
又方 治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腹痛加木香。
【胃風湯】
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緊搐,目內 ,或胃風面腫。
白芷(一錢二分) 升麻(二錢) 葛根(一錢) 蒼術(一錢) 甘草(一錢半) 柴胡 本 羌活 黃柏 草豆蔻(各三分) 蔓荊子(一分) 當歸 麻黃(各五分,不去節)上水一鐘半,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反行,或吐血、下血。
白術 茯苓 黃 龍眼肉 酸棗仁 人參(各一兩) 木香(五錢) 甘草(二錢半)上水煎,生姜五片,棗三枚,看上下,食前后溫服。
自汗
氣虛。屬濕與熱痰病,亦有汗。汗乃心之液,自汗之癥,未有不因心腎俱虛而得者。禁用半治方人參 黃 少加桂枝 陽虛者入附子亦可,須用酒煮之。
【撲汗法】
用牡蠣、麩皮、麻黃根、 本、糯米、防風、白芷為末,撲之。
【黃白術湯】
治自汗陽虛。
黃 (二錢半) 人參(一錢) 白術(麩炒,二錢) 甘草(炙,五分) 當歸(八分) 浮小麥
【玉屏風散】
防風(一兩) 黃 (一兩) 白術(二兩)上每服三兩,水煎服。
【安胃湯】
治胃熱。食后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 烏梅 黑棗 水煎服。
【涼膈散】
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見傷寒門。
【調衛湯】
濕勝。自汗,表虛不任風寒。
麻黃根 黃 (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歸梢 生芩 半夏(各五分) 麥冬(去心)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 蘇木 紅花(各二分) 五味子(五個) 水煎服。
盜汗
盜汗屬陰虛,小兒盜汗不須治。禁用半夏。
【當歸六黃湯】
當歸(一錢) 生地黃 黃柏 黃芩(各八分,炒) 黃 (一錢半) 黃連(炒,八分) 熟地黃上用水一鐘半,煎至一鐘,食遠溫服。或加牡蠣 ,一錢。
【黃六一湯】
治虛人盜汗。
黃 (六兩) 甘草(蜜炙,一兩) 每服一兩,水煎服。
【黃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者鱉甲(醋炙) 天門冬(去心) 知母(炒) 黃 赤芍 地骨皮 白茯苓 秦艽 柴胡(去苗) 生地黃 桑白皮(炒) 半夏(制) 紫菀 甘草 人參 肉桂(夏去) 桔梗一方 治盜汗。五倍子完全不蛀者,瓦上焙黃為末。臨睡自己唾調,納臍中,搏住止。
一方 治盜汗。心液為汗,此藥收斂心經。
人參 當歸(各五錢) 用豬心作片,并心血煎湯,取清汁,煎上藥服。
【盜汗正氣湯】
黃柏 知母(炒。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一方 治自汗虛弱之甚者,亦治盜汗。
黃 (蜜炙) 防風 川芎 山茱萸肉 當歸 白術(炒) 肉桂 甘草(炙) 五味子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 肉蓯蓉 上水二鐘,棗二枚,煎溫服。
積聚
凡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積者,有形之物也。氣不能成塊,在中為痰飲,在上為食積,在左為血積。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喑瘧連歲不已。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脾之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膽,飲食不為肌膚。肺之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腎之積發于小腹,上至心下,若奔豚,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
【演氣丹】
治諸般食積,氣積,噎食,膈食,膈氣,寒痰結聚,膈氣不通者并治。又治飲食所滯生痰,上攻氣喘,堵塞不通,吐痰不絕,胸膈脹滿,氣滯不散,風痰壅盛。不問老少,年月深淺,服之神效。一名滾痰丸,一名七寶丸。
廣木香(一兩,不見火) 大川烏(七錢,炮) 南芎(五錢) 三柰(五錢) 蘿卜子(炒,七錢)一方 連皮用。
上為細末,煮棗去皮核,為丸黃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服,白蘿卜嚼爛送下。黃酒亦可送,姜湯尤好。
一方 無豆蔻,蘿卜子糊丸。
【遇仙丹】
專治停積,腹脅脹滿,水腫氣喘癥。亦下血塊。
白牽牛(半生半熟,頭末四兩) 白檳榔(一兩) 茵陳(五錢) 莪術(醋煮,五錢)三棱(醋一方 有菜頭子(炒,一兩) 青皮(五錢) 木香(二錢)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五更時用冷茶送下三錢,天明時積自下。以溫粥補,小人減半服。
【萬應丸】
此藥善能追蟲取積,面色痿黃,肌膚羸瘦,胸膈停痰,宿食不化,肚腹膨脹,蟲咬心疼。
凡五臟中諸氣血積聚滯者,并皆治之。又治吃泥炭米物。凡婦人癥瘕癥病,一服即愈,重者二服除根。惟孕婦忌之。
大腹子(二兩,同檳榔制法) 使君子(二十枚) 貫眾(去土,五錢) 土朱(五錢)雷丸(水浸,刮去黑皮,五錢,紅者不用) 木香(三錢,另研) 雞心檳榔(二兩,用無灰酒浸半日,至心黑為度,以黃豆煎湯洗) 自然銅(一兩,有金星小者佳。用醋 七次,以酥為度) 錦紋大黃(五兩五錢,濕紙裹,煨半生半熟) 黑牽牛(四兩,炒半生半熟,取頭末,二兩) 滑石(一兩,白者佳)上為細末,皂角水煎成膏,丸如梧子大。大人三錢,小人減半,莫食晚飯,四更時冷茶送下
【宣明三棱湯】
治癥瘕, 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
三棱(二兩) 白術(一兩) 蓬術 歸尾(各五錢) 檳榔 木香(各三錢)為末,每服三錢,湯調下。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 白芍 神曲 麥芽 山楂 茯苓 石膏(各一錢) 濃樸(七分) 蒼術(一錢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二分) 白術(一錢半)上水二鐘,煎至一鐘,入沙糖一匙,食前溫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 砂仁(四兩)泥砂炒干為末,煎黃連膏,丸梧子大??招?,沙糖湯下六七十丸。
【水藥法】
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痞膨,只用鹽花搽牙,溫水漱下,即安。茶癖黃病白術(炒) 蒼術(各三兩) 軟石膏(囗,一兩) 白芍(炒) 片芩(各一兩) 薄荷葉(七錢)上為末,沙糖水調,神曲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沙糖水下。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肢體羸瘦,四肢無力。皆因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好食壁泥,好食茶炭,咸辣苦酸,只一服除根。
莪術(醋制) 三棱(醋制) 藿香 甘草 官桂 桔梗 青皮 益智 陳皮 香附 大黃檳榔 水二鐘,莫食晚飯,煎至一鐘,空心溫服。先露一宿尤好。服后一二時,肚腹痛,取下如魚
【退黃丸】
平胃散(一兩) 綠礬(二兩)上末,醋糊丸梧子大,棗湯下。忌腥冷面酒。
【小兒癖積丸】
三棱 莪術 阿魏 蘆薈 白術 陳皮(各一錢) 水紅花子(三錢炒) 大黃(三錢)穿山甲(五片煨) 木鱉仁(三個)共為細末,棗肉搗為丸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豬肝散】
治小兒癖積神效方。
用豬肝一具,不用鐵器,竹刀劈破,米泔水洗凈;蒼術五錢,米泔浸一日夜,切曬為末;白術三錢為末,牡蠣火 二錢,三味一處,合黃蠟五錢化開,入藥末在內,攪勻,傾在青布內,包住兩腳,踏在地下,冷定取出為末。每用三錢,入豬肝內,新布包,沙鍋中米泔水煮食之。
一方 用蒼術、白術、梔子、黃連、水紅花子各等為末,入豬肝,如上法煮食。
【癖病傷眼豬肝散】
橡子 黃連 白術 蒼術 黃芩 梔子 菊花各等為末,同上煮法。
【羊肝散】
治大人小兒因癖疾傷眼,諸眼皆可治之。如無羊肝,公豬肝亦可,去筋膜。
青葙子(一錢) 黃菊花(一錢半) 黃連(二錢) 黃芩(一錢半) 蒼術(三錢) 白術(二錢) 梔子(二錢) 羌活(一錢半) 蟬殼(一錢半) 每肝一具,用藥末一兩五錢,入肝內,米泔水照上煮用。
【神效阿魏散】
大黃(一兩) 阿魏(一錢二分) 天竺黃 蘆薈 白僵蠶(各二錢) 兒茶 甘草(各三錢) 穿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好黃酒調服。車行十里許,下膿血愈。
【神仙化癖膏】
大黃(二兩) 木鱉仁(二十一個) 穿山甲(十片) 歸尾(五錢) 白芷(五錢) 巴豆仁(二百五十) 梔子(五錢) 莪術(三錢) 萆麻子仁(一百二十) 防風(五錢) 三棱(三錢) 官桂(三錢) 胎發(一塊,如無少年亦可) 槐柳枝(各二十寸)以上藥入油,先炸老黃色,去粗取凈油二十四兩,入飛過黃丹十兩,熬至滴水成珠,下火待溫,入后細藥末,仍用柳條一順手攪勻,收磁罐內。
全蝎(十個,炙) 蜈蚣(二條) 紅娘子(二錢) 斑蝥(二錢) 片腦(五分)砂(三錢) 阿魏(五錢) 硼砂(三錢) 血竭(三錢) 蘆薈(三錢) 雄黃(三錢)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蟬酥(二錢) 黃蠟(三錢) 松香(五錢) 麝香(三錢) 輕粉(二錢) 酥油(一兩)先熬皂角、皮硝,水洗,搓病上。良久,再用蔥根搓搽。良久,用絹帛攤貼。忌口。
【黃連磨積丸】
治一切痰飲,痰積,積聚,拂郁,脅下悶倦,懶惰,飲食不消,或吐逆,惡心,眩暈,怔忡,時作時止。用之如神,亦消積塊。
黃連(一兩,分二處,一分同吳茱萸水略拌炒,一分同益智仁水略拌炒,去二味) 梔子仁(炒) 青皮 川芎 蒼術 桃仁(去皮、存尖) 白芥子(醋浸炒。各五錢) 香附子(童便浸炒上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茶湯溫水任下。
【化鐵丹】
八梅十六豆,一豆管三椒,青陳各半兩,丁木不相饒,更加蘿卜子,醋打面糊調。
重車行十里,是鐵化為銷。
烏梅(八個) 巴豆(十六個) 胡椒(四十八個) 青陳皮(各五錢) 丁木香(各二錢) 蘿卜子(一兩) 醋糊丸。大人、壯人二十一丸,小人、弱人十五丸,鹽酒下,心疼醋湯下,惡心姜湯下。
【貼小兒癖塊】
在兩脅下。如面色發紅,及病上至心下至臍者,不可貼。忌雞、魚羊肉。
片腦(真,五厘) 透骨草 膽礬 木鱉仁 輕粉 穿山甲(各一錢)上為細末。大人用一分,小人用三五厘。用大錢一個,將獨瓣蒜搗爛,攤在錢上,摻藥捻蒜上,將錢藥合在病上,布勒之。大人貼一炷香,小人貼半炷香,去藥,雖痛無害,覺肚內響好,見大便惡物下好。貼后三時莫食,飲百沸湯一鐘后食。
【經驗貼癖膏】
曾經針灸過及病勢大者,難治。忌發物。
阿魏(三錢) 蜈蚣(二條,炙) 全蝎(三錢,炙) 硼砂(三錢) 血竭(三錢) 梔子(二兩為末,五兩方得) 大黃(二兩) 蘆薈(三錢) 雄黃(二錢) 胡黃連(二錢)砂(三錢) 以上藥,俱要真正,研細聽用。
用蜂蜜五錢,皮硝二兩,蘿卜汁二兩,黑狗腦子一個,滾發酒糟二兩,蔥白汁二兩,雞子清二個,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每貼三錢或五錢,攤于生布上,外加布裹在病上,用一年老耐心人,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慢慢熨之。每一貼貼一晝夜,待三五日再一貼。待大便見膿血,是效。消后須服補藥。
【消積正元散】
開郁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養正,積自除之意。
白術(炒) 茯苓 陳皮 青皮 砂仁 麥芽 山楂 甘草(各三分) 香附(炒) 神曲(炒) 枳實(炒) 海粉 玄胡(各五分) 莪術 紅花 上焦火郁加黃連;下焦火加鹽、姜、梔、柏;冷氣作痛加沉香、木香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填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 檳榔 當歸 杏仁(去皮尖) 附子(炮去皮臍) 陳皮 茯苓 枳殼 濃樸(姜制) 桂
【金露丸即勝金丹】
治諸積聚,癥瘕,痞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作聲,朝暮咳嗽,積年冷氣,腹下盤痛,絞結沖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疼痛,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又治赤白痢疾,十種水氣,反胃嘔逆,飲食多噎,是病皆療。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草烏(炮) 黃連(各一兩) 人參 防風 柴胡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桔梗甘草(炙) 川芎 枳殼(去穣炒) 干姜(炮) 貝母(去心) 生地 官桂 吳茱萸(鹽湯浸) 白茯 菖蒲(米泔浸) 濃樸(姜炒) 甘松(去土) 紫菀 鱉甲(醋炙黃。各一兩) 巴豆(一兩二上為末,面糊丸。量大小人,三五丸加至二三十丸,按病調引子送。久服積自除。
【守病丸】
用巴豆二個,去皮,皂角末二錢,小棗二個,去皮核,搗為丸,梧子大。酒下一丸,朱砂為
霍亂
內有所積,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乘膈而成,皆因飲食。脈多伏或絕。切勿與谷食米湯飲之飲之即死。必待吐過一二時,饑甚方可飲食。
【理中湯】
治霍亂不渴。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水煎服。
【五苓散】
治霍亂作渴,去桂。
白術 茯苓 豬苓 澤瀉水煎服。
【六和湯】
治霍亂。
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參 甘草(各一兩) 赤茯苓 藿香 扁豆(姜汁略炒) 木瓜(各一兩) 香薷 濃樸(姜制。各四兩)每服一兩,姜三片,棗一枚,水煎。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齊痛,吐利并作。若即飲食。立死。須當吐以提其氣。兼發散。吐用鹽湯、白礬湯。轉筋屬血熱,用四物湯。
【藿苓湯】
治霍亂,吐瀉齊作藿香 濃樸 陳皮 甘草 半夏 白術 茯苓 澤瀉 豬苓上水一鐘半,生姜五片煎,通口服。合香薷飲服好。
【回生散】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回生。
陳皮(去白) 藿香(各等)每服一兩,水煎服。
【華佗方】
治霍亂,吐瀉并作,頭旋眼暈,手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稍遲,須臾不救。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五錢)同炒焦,水三碗,煮令百沸,卻入上藥煎。任人冷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