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郊坰第三(3)

  • 榕城考古略
  • 林楓
  • 4395字
  • 2015-12-17 11:12:39

嬰臺山 在江右里。旁有銅斗山天馬峰,下有石橋,龍溪之水出焉。又有鷲峰山,上有馬面潭,歲旱禱雨于此。

磐石山 在江右里鳳洋南。山巔有石,高數十尋。又一石疊其上,方如棋磐。每天欲雨,則去出,迥港繞其下。水出于衡山之龍溪,曲折三十六灣,合流而注于江。港口有石橋,又名石門。山南接湖林,北連濂山。山之巔,萬仞壁立,不能容足,二石凌空,夾峙如門,故名。

雙髻山 在合北里。從香爐峰逶迤而來,重巒疊嶂。上有龍潭,懸巖夾立,飛流七十丈。潭前石屏高丈許,東有錦屏、兜鍪,有笏石、動石。溪曰岊溪、浩溪、龍逕溪?!睹麆僦尽罚簭暮葡嫔希邪刖殹S稚?,有石梁,水簾噴注其中,有白氣如虹,隨人叫呼而出,聲止亦滅。自此而上,峭壁夾天,西有龍門水注下,可二十丈,廣殺十之六,為第三龍潭,無徑可上。就東石壁二百余步,至第二龍潭。兩壁愈高,幾及千尺,瀑正向西,日光射之,白練如帶,飛下四五十丈,下注潭口,可二丈,深不可測。潭前舊有石屏,龍怒而碎之,自此峭壁直上如削。欲上第一潭,不可得。明董應舉有《龍潭游記》。

百洞山 即八仙苦,在合北里。明萬歷間,里人董侍郎應舉始開得之?!睹麆僦尽罚憾囱岘嚕靼迪嗍?,旁通曲轉,高下輔承。去仙巖左三百步,得洞十余,置青芝寺其上。以洞為門,紆曲千余步,下為半湫,四曲至藤阿,又四曲至受人巖。有門,一立一蹲,曰宛宛門;折而下,為翠簾洞。南為金剛石,東三曲為星窠,北為懸石洞,二石懸兩崖間。歷數級至石,大可一室,群巖四立,中若天規,傍有石半覆半垂。石轉而上,凡五曲,又名十曲洞,乃至寺。寺前乃石前巖宛猿公也。左有獅子巖,三石夾立如永巷,上有三魚石。又左有古蝙蝠洞,洞有五色蝙蝠,大者如斗。又左有虎館,甚奇。又有十余洞,其他藏于榛莽者,不可勝數。《閩書》:此山五峰疊下,中為蓮花峰,又有石鯨、仙桃、石室、石蜍、仙掌、日輪、石鼎、一線天、閬風臺、蓮花藏諸勝。明葉向高《游八仙巖》詩:“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環繞近滄洲。天開靈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壯客游。古洞云深藏蝙蝠,懸巖石出象獼猴。千年勝跡今方辟,好對青樽共拍浮?!?

云門山 在江左里,洋嶼城南七十里。多松竹泉石之勝?!堕}都記》:宋嘉定間建寺,明永樂間重建。有彌陀巖、觀音巖、泗洲巖、獅子巖、坐禪石、五里泉、望拜石、吸江亭、楞伽室、妙善庵、石門箑。宋孝宗書額。江中又有琴嶼、雙魚嶼,號“云門十五奇”。宋黃裳《云門山》詩:“不須扶我自登山,腳力能勝十八盤。一字雁低頭上過,兩城人細掌中看。誰知比戶緣猶在,卻愛南柯夢未闌。忽見歸云應是信,滿襟先得洞天寒。”明林鴻《云門山》詩:“龍宮臨水國,鳥道入煙蘿。海曠知天盡,山空見月多。鶴歸僧自老,松偃客重過。便欲依禪寂,塵纓可奈何?!?

九龍山 在至德里,距城南七十里。高插天表,有狂牛嶺,南有毗濟潭,其深莫測。潭下有穴通馬江,禱雨輒應。成化旱,鄉人車水溉田,見有毗濟潭石刻。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傳潮盈則山浮,故名。其西曰籌岐,有烏石巖。東為玉壺山,上有三臺石,相傳自武夷飛來,宋提刑王益祥自義烏居此。山之別支曰文筆山,大江繞其下,明狀元陳謹居之。明王恭《浮峰歌》:“海門迢遞江水東,江心絕巘青芙蓉。橫空積靄幾千丈,綠蘿嫋嫋花蒙蒙。深沉玉鏡浮仙島,黛色蒼蒼不堪掃。芳草磯頭望欲深,夕陽渡口看還好。翠壁紅泉高際天,閑云古木相連延。嵐煙瀑雨猿聲里,僧舍人家鳥道邊。仙舟江上何瀟灑,此地那能駐君馬。思爾青云得志時,莫忘幽期綠蘿下?!鞍矗旱丶唇駹I前。

上洞江 在至德里。馬江之左次港也。舟候潮集此。

下洞江 在江右里,馬江之左一港也。中有獅子右,與方山對峙,巨浸不沒。俗謂”水浸方山鼻,不到獅子耳?!?

棠 嶼 在東右里,林氏居之。

塘頭土堡 在合北里。明嘉靖間,里人御倭所筑。

閩安鎮 在江右,距城八十里,為省會咽喉,??诘谝婚T戶。明初,置巡檢司;嘉靖中數被倭亂。國初,??芨`據于此,今設副將兩營駐守。西有崇新寨,東有登高寨,兩岸各設炮臺。洋中為瑯琦山,山麓為金牌寨,亦設炮臺,俱國初造。

五虎礁 在大海中,亦稱五虎門,為海口沖險要地。

郡東南水部門外,即舊南夾城水步門?!度街尽罚好?。

鎮海橋 即門外木梁,俗稱板橋。

劈巖庵 今名碧石庵,九仙之支也。隔在城外,林塘頗幽。明嘉靖間,有神像飄泊河邊,遂建此。

象 橋 在高惠里。民居鱗次,為河口要沖。

柔遠驛 明曰懷遠,以為琉球諸藩國館寓之所。內有控海樓,明正德間建,俗名琉球館。

路通橋 在河口尾,宋建。古讖云:“南臺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狀元,后出相公?!?

古龍塘后浦 在高惠里一圖。《閩都記》:長三百丈。宋郡守蔡襄疏通水利,附郡城處,溉田至三千余頃,今猶賴之。府志:五龍塘,疑即古五塘。舊志云:今跡湮沒,無考。

直瀆新港 在河口尾?!堕}都記》:初郡城水關四:一在西門,引西禪浦江潮,凡三十六曲至柳橋;一在水部門之東,引南臺江潮,自河口直瀆亦三十六曲,由水關入城。東西環合,以萃風氣。直瀆又北通東湖,受東北諸山之水,其流甚迅。明弘治間,督舶鄧內監始鑿新港,以通大江,便夷船往來。土人因而為市,東際三十六灣,遂廢,形家以為不利。嘉靖初,謝給事蕡疏請塞新港,郡守江文盛踵成之,未幾復潰。戊午、己未間,島夷入寇,順流至河口,焚殺殆盡。萬歷十五年,郡守汪鐸筑堤壩。天啟三年,潰于巨浸,水利道葛寅亮復塞之;浚舊沙合河,以通水利。國朝康熙初,復開。乾隆十年,巡撫周學健疏請填塞;開舊河,自路通橋起,閩安門止,長八百二十六丈。乾隆十三年,亢旱八閱月,東關外村民以新港塞不便,環請疏鑿,巡撫潘思渠從之,今如故。

郡南門外,即夾城之寧越門九仙橋。即門外木梁。按《三山志》:景德四年,林洪范《合沙新石橋記》:南城之濠,實要津焉。先濠梁造,以官籍之木,歲理日葺,軍什即役者,相顧共咨??な卦昙倬l流、士人、好善者示以石梁之議,人樂其便,逾時告成?;蛟涣洪_平二年,閩王作,名“合沙”。案:開平四年,翁承贊冊封閩王有《登水閣》詩:“軋軋朱輪下九霄,登庸門內駐星軺。他時若問今時事,只看南邊是舊橋?!弊ⅲ簶蛎澈?,然則二年蓋修之也。元符二年,道士顏象環建亭其上,更今名?!墩赂尽罚涸練?,今仍為木梁。

由九仙橋南折而西,為先農壇,在西營。雍正五年敕建。為守土官耕籍之所。壇制高二丈一尺,寬二丈五尺。籍田制四畝九分八,蠟不別為壇。雍正十一年,詔有司以十二月上戊日致祭,先嗇、司嗇居正位東上,余六神稍后,分列祀之。

宿猿洞 即烏石山之截于外者。怪石森聳,藤蘿陰翳。昔有隱者畜一猿于此,故名。景福三年,大筑城,遂隔城外。湛郎中、俞解官棲隱于此,有二十五詠。是時程師孟為郡守,重其高尚,往返無間,倡和諸詩,皆勒之石。石三面俱有題詠,南面程師孟篆“宿猿洞”三字,徑尺許。北面刻二絕句,亦程筆,字勢飛動。《閩都記》:洞中有荔枝,名洞中紅,見蔡《譜》。宋林迥詩:“荔枝影里安吟榻,菡萏香中系釣舟?!敝复艘?。今廢為聚冢,俗名豹頭山。

自九仙橋直南,為教場,廣四里。嘉靖中,召客兵居此。萬歷初,東西建兵房,其外有舊教場。

閩越王祖廟 創建未詳何時。自唐大中間立廟釣龍臺,祠祭悉移于彼。于是祖廟漸圯,田園悉為居民所侵。弘治間,有司核正舊業,籍為粢盛,重建殿寢;旋復圯。萬歷間,鄉人募資別建。廟旁一邱,或云即無諸冢,或曰王郢冢?!稘h書》載:郢伐東甌,其弟余善縱殺之,倉卒變起投甲。城南父老穿冢旁,往往拾其殘甲遺鏃,遂疑祖廟旁小阜,非無諸冢,乃逞郢冢。未詳。

洗馬橋 城外南濠也,以木為梁?!度街尽罚汉仙抽T外,時洗官馬于此。橋之東,別分一支,南通韭菜橋;又東西分為兩支,而南名玉筋、水南,又有小橋曰虎策。

南 園 在洗馬橋東。明狀元陳謹別業,有岡阜三石,今廢。

茶 亭 昔有僧,以暑月醵金飲行者,故名。有樂善好施坊,為里人何長浩立。

橫山鋪 舊在郡南十里。明嘉靖間移今所,有吉祥寺。

安民崎 微有岡阜,郡城初案也。東有武勝廟,神陳姓,名無考。晉天福二年,閩啟封,后加武勝王。宋時廟屢新,左右二侯祠。明永樂、成化間重修,有文昌祠。

沙合橋 今名小橋,在安民崎南。明成化六年,知府周鈍重建?!稉]塵前錄》:初,閩人謠曰:“南臺沙合出宰相?!闭碌孟笙鄷r,沙涌可涉。政和六年,沙復涌,已而,余深復大拜;方務得帥福唐,南臺沙忽再涌,已而朱漢章、葉子昂相繼登庸。

萬壽橋 一名大橋,橫跨臺江。舊為浮梁?!度街尽罚耗吓_有江廣三里。元祐間,江沙頗合,港疏為二,中成楞巖洲,郡人王秘監祖道為守時,造舟為梁,板其上翼以扶欄,中穹為門二,以便行舟,左右維以大藤纜,植石柱十有八而系之,以備癡風漲水之患,糜金錢千萬,紹圣元年申戌十月成。以其余錢三千九百緡,分給負郭三縣僧寺,俾歲取息,以待缺敝修建,自為文記之。尋又為屋以覆纜柱,架亭于其側,以憩行人。中亭之北,又有泗州亭一所,命僧守之,而守橋軍房亦在焉。南亭之南,復即山為亭,以濟川名之,創庵其西。崇寧二年,公復守是邦,乃于橋南建天寧寺,以庵之田產并歸之,命天寧主僧為三十院都管。是時港已分為三矣:北港舟十有六,中港七十有三,南港十有三,凡一百二只?!堕}都記》:元時田入頭陀萬歲寺。大德七年,頭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橋,釃水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欄,長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構亭二。至治二年落成,學士馬祖常為記。明天順間重修,編修杜寧記。萬歷十六年,巡撫龐尚鵬重砌石欄。案:今橋之東有頭陀寺及中亭街、泗州鋪之名,皆因之。

江南橋 在鹽倉前。一名中洲橋,又名小橋,與萬壽橋接,其長減萬壽之半。國朝乾隆間圯,邑人何際逑兄弟重修。巡撫潘思榘記,略云:度萬壽而南,有橋相接,曰江南橋。王應山《閩都記》:又名小橋,民間謂之中洲橋者也。當時之異名,或以其亙江之南,或以其小于萬壽,或以其夾洲而中居,今則群呼為倉前橋矣。倉前者,以前直大有倉而市人,因以名之,非故也。顧萬壽,詳載諸志;而茲橋之興建修復無考。王氏網羅舊聞,亦僅列其名而已,將踵萬壽而成者,抑筑之者別有人?今考:釃水為九道,梁空而行,石五而木四,以是屢壞。今盡易以石,其長四百四十七尺,趾廣三十八丈,上縮于趾之二,糜白金萬一千五百有奇。

由吉祥山折而西達于惠澤山,曰洋中亭,中有亭,以憩行者,故名。吉祥山即橫山,地皆聚冢。惠澤山,今名大廟山。其南曰面嶺,有塘訊。

彰義祠 明嘉靖四十年建,祀御倭陣亡將士。初,倭寇縣城。把總童子明等力戰歿,有司并先后死士,合祀之。

龔用卿墓 其地即獨山神廟也。龔:明嘉靖丙戌進士第一,官祭酒。

潭尾街 有宋米芾書“全閩第一江山”六字,趙汝愚隸書“古南臺”三字,皆勒于石。

新 街 即古新市堤。唐翁承贊冊封閩王,還朝餞別于此。承贊有《南臺路書事》詩,韓偓和之。承贊詩:“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臺旨許重來。此時暫與交親好,今日還將簡冊回。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龍臺。”

霞 浦 南唐攻閩,兵由白蝦浦登岸,即此?!拔r”訛作“霞”。按南臺為郡之賈區,其坊巷多隨俗命名,故有五保、七社及上下航等名。茲列三街之名,考其略有依據者載之,余不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瓮安县| 巧家县| 许昌市| 游戏| 虹口区| 称多县| 罗源县| 渝中区| 拜泉县| 青浦区| 买车| 岑溪市| 和平县| 阳谷县| 盱眙县| 武汉市| 合江县| 无棣县| 峨眉山市| 土默特左旗| 靖州| 宁国市| 南川市| 靖远县| 上栗县| 济阳县| 阳泉市| 临朐县| 南木林县| 清徐县| 汉川市| 沾益县| 宾川县| 依兰县| 阿图什市| 千阳县| 筠连县| 南澳县| 土默特右旗|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