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什么是人、什么是宇宙,小至單細胞的變形蟲和原子核等問題,都有人喜歡夸口說:“我最在行了!”
會這么夸口的人,其實并沒有什么內涵。
有些事物越研究反而越迷惑,所以,謙虛的學者不會輕易地承認自己在行。如果事事夸口,無異于承認自己的研究不夠成熟。
歐幾里得在幾何學下了“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一直線”的定義,可是,由平面的地圖上所標示的飛機和輪船的航線來看,卻是以曲線為最短距離,直線反而是長距離。為什么呢?因為地球是圓的。
所以,唯有當實測面是平面時,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定義才能成立;相反的,若物體為球面時,這個定義就無法成立了的。
“柱子是天花板的支柱”的定義也是如此,若以有平面的天花板的立方體建筑物為前提,這個說法就可以成立,因為,天花板和柱子可以區別出來。
相對的,若是拱形的建筑物,天花板和柱子的材料及結構都相同,就分不出何處為天花板,何處為柱子了。
“界限”是人類為了方便而加以制定的,自然本身并無“界限”,就好像候鳥會因季節而飛越國境,在天空中自由飛翔,而草、樹、蟲也都不受界限的束縛。
“定義”也是為了行事上的方便而定的,因此,東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等方位,事實上在地球是根本不存在的。
將虛像看為實像,且深信不疑,其中的寓意這就如同下面這則故事一樣。
當釋尊住在舍衛國時,有一個愚者站在池塘邊,忽然看到水面上映著自己的影子,就高聲叫道:“救命呀!”附近的人們紛紛趕來,問他發生了什么事。
他回答說:“我溺死在水里了!”
大家迷惑地說:“胡說!你怎么會溺死在水里呢?你不是好好地站在這里嗎?”
他走到池塘畔,用手指了指水面說:“我不是已溺在水里了嗎?”
大家聽了笑著說:“你真笨!那不是你,是你的影子,你看我們的影子不是也在水里嗎?”
他仍然一本正經地說:“你們也溺死在水中了,誰快來救救我們呀!”他又叫又跳,最后發狂而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過于固執,迷信錯誤的道理,不知悔改,不但難以看清世界的真實面目,甚至會誤了自己的一生。
我們必須明辨虛實,避免以虛代實而產生錯誤的看法。當愛因斯坦遭遇到問題時,在尚未了解真相以前,他從不輕易地下斷言。
一個賢明的人,絕不會擺出一副“凡事都懂”的姿態,他會在深思之后,再以謙虛的態度做出判斷。
謙虛謹慎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并虛心求救,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擔任什么職務,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