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朋友伴隨我們一生,存在范圍最廣泛,所以需要我們用心呵護與經營。俗語說:“你只需要花一分鐘就能注意到一個人,花一小時就能變成朋友。”朋友需要用心去交,用心去了解,才能維護彼此的和諧關系。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友誼的基礎是理解和感情,而不能用權力和金錢去換取。所謂“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寡則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人非常注意從貧困患難中識別人,認識到當自己倒楣時愿意交往的人才是真朋友,而當自己飛黃騰達時才拉關系的人多半靠不住。這種觀點盡管有失偏頗,卻包含著一定道理。
根據歷史記載,司馬光曾經推薦劉元城到集賢院供職。有一天,司馬光向劉元城說:“你知道我為什么推薦你嗎?”劉元城說:“是因為我和先生往來已久罷!”司馬光搖頭說:“不是這樣。是因為我不任職閑居的時候,每到時令節日,你問候不斷。我當宰相以后,唯獨你沒有書信問候我,所以我才推薦你。”由此可見,劉元城的人品是值得稱贊的,而司馬光也善于識人擇交。后來,劉元城當了諫議大夫,處事剛正不阿,再次驗證了司馬光的判斷。
明確了發展友誼關系的基礎,我們就要注意建立與朋友的和諧相處關系。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想要在朋友相處中建立良好關系,就要做到“聆聽重于表達”,不想方設法探知別人的隱私。尊重朋友的私人空間,珍惜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就要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雙向互利的。您給別人的種種關心和幫助,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回報。
朋友間坦誠以待固然是一種美德,但也要掌握分寸。所謂的距離產生美,就是說朋友間的關系再親密,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仍然是必要的。適當的距離能讓對方感覺你的尊重,從而贏得對方的信賴。一般來說,胸襟豁達的人善于接受別人及自己所面臨的困境,樂觀向上的人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因此,我們要與朋友坦誠相見,不相互猜疑。
此外,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所以要不失時機地給朋友以表揚,這是對別人的一種認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夸張,從而使人產生一種虛偽厭倦的感覺,失去別人的信任。當我們把握好尺度,用真誠的態度贊美對方時,就能最大程度上拉近彼此的距離,實現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