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兵盜竊發。能豫為防范。力加捍御。免百姓被難。算十功。
嚴戢捕役牢囚。飛詐良善。算十功。
盜賊拿到即審。務得真情真贓。不許捕役私拷。不委衙官混供。不許扳累無辜。不專靠拶夾招承。無枉無縱。一次算十功。
刑
凡聽訟能伸冤理枉。按事之大小算功。
鬬毆人命。或故或誤。為首為從。俱細細分別。立時親檢定罪。不致游移出入。干連無辜。算千功。
冤枉重辟。案成囚獄。能詳覆審豁者。免大辟一人。當百功。永戍一人。五十功。滿徒一人。二十功。三年徒。十五功。二年者。十功。一年者。算五功。滿杖一人。算三功。九十以下。算二功。
責人須明告其罪。使之知改。凡刑人而當。使受者愧服。見者懲誡。算十功。
重治不孝。重治叛奴。及賭博者。一人算十功。
懲治訟師扛證。不得刁唆構釁。廢蕩人家。一人算十功。
用刑有條。如老幼醉酒不打。婦女非犯奸不打。尊長告卑幼。百姓告衙役。雖失實弗打。已拶弗夾。要枷弗打。一人算十功。
供招出入。自為簡點。不容吏胥上下其手。算十功。
詞狀少準。婦人非關節要。即為抹去。人犯一到即審。不令守候。一事算一功。
詞訟據理直斷。不嗔越訴。不偏護原告。不徇囑托。耐煩受言。使兩造得盡其情。及到別衙門。隨其轉辨。不以成心怒翻案。一事算五功。
重懲誣告以息刁訟。一事算一功。
審無重情。免供逐出。準息。量罰紙谷。如有力稍力無力。聽犯自認。不以贖鍰媚上司。一事算十功。
無力犯人。當時釋放。納贖徒罪。亦準召保。使免監禁之罪。一人算五功。
追贓有法。禁扳害親友。以保無辜。依贓之多寡算功。能為開豁者。五兩算一功。出己財代完者。倍算。
嚴禁佐貳。不得擅羈人犯。算五功。
嚴禁獄卒牢頭。勿肆凌虐。使囚得安寧。一人算一功。牢瘟傳染。命獄官獄卒。掃除積穢。多燃蒼術。夏貯涼水。冬天給草薦姜湯。使囚得方便。一人算十功。
重犯無家屬者。照例申請囚米。一人算一功。例有不合。自為設處者倍算。
工
開渠筑堤。疏通水利。視事之大小算功。
役使地方及衙門人。概從寬厚。一人算一功。
修葺學宮官堂。及鄉賢名宦祠。正神祠廟。倉房獄舍。橋梁。道路。費十兩。算一功。勸人樂助者。同算。
當官善事。未易枚舉。即此以例其余。擴而充之。在人各盡心力。
過格
吏
地方利病。絕不留心。置民生疾苦于度外。其過無涯。地方利病。明知應興應厘。不肯出身擔任。一味推卸。圖便己私。罔知民隱。圖便目前。罔計永遠。算千過。
風土異宜。時勢異窾。不虛心參酌。強不知而為知。見一偏而不見全局。妄作妄為。使百姓受累。算千過。
日逐所行事件。不畏天人。惟憑吏胥。更將上司行移。或分付言語。不即用心祗奉力行。使民隱弗申。上澤不究。算千過。
開報賢否失當。隨官之大小。人之善惡。算過。
保約奉行不善。輕委衙官。及致騷擾。算百過。
聽信左右。指撥害人。逢迎勢要。冤抑平民。受人囑托。枉害善良。使百姓含怨。算百過。
事不即決。淹禁停滯。使訟中生訟。破人身家。一事算十過。
聽審人犯已齊。因慵懶飲宴。輕為更期。累眾候費煩苦者。一事算十過。
偏護衙役。姑縱奸徒。設局詐騙。穽人身家。算十過。
上司怒人。明知其枉。不敢辨救。一事算十過。
事關前任。及別衙門事。明知其枉。而泥成案。徇體面。不與開招者。一事算三十過。
毀人揚己。市恩避怨。不顧前官職司。不顧后官難繼。算十過。
沽不準詞狀之名。使含冤者無處陳訴。一事算五過。必要賄囑方準。一事算十過。
門禁不嚴。致家人通同衙役作弊。一日算十過。
出入行牌不信。使官役守候勞苦。供應耗費者。一次算十過。
戶
催征無法。任吏書欺隱。保歇包侵。不能清楚。亂拿亂責。追呼愈急。完欠愈淆。使合縣不寧。算千過。
擅自加派增糧。使小民永受賠累。算千過。
點役不公。任吏胥作弊。使合縣受累。算千過。
遇災荒弗早申請。使民心不安。上澤不究。算千過。
勸地方好義。救荒積谷練兵等事。不虛公詳恕。偏聽率性。苛派不堪。算百過。
遇患不救。遇賑而吝。力可以濟人而不肯盡。算百過。
輕用民力。隨眾多寡算過。
禮
祭祀不敬謹。水旱不祈禱。及祈禱不盡誠。惟以虛文塞責。算百過。
好為奢侈。傷財害民。陰壞風俗。算千過。
考較不公。使孤寒不得上進。一名算百過。
開報生員優劣不確。使勸懲無力。士習日靡。算千過。
縱容左道惑眾。及聚眾賽會。不行嚴禁者。算百過。
不禁溺女惡俗。賭博為非。及屠宰耕牛者。算百過。
好長夜飲酒。登山玩水。耗費人財。累地方下役守候。一次算十過。
待人不誠。責人不恕。接下僚而褻慢爽儀。遇知己而含疑不盡。算十過。
拘泥舊聞。沉迷積習。見闡明正學者。反加非笑謗。阻人好修之念。自障入道之門。其過無量。
兵
縱奸捕唆盜扳。牢囚通同燒詐。良善平民。雞犬不寧。算千過。
獲盜不即親審。得其真情真贓。致黠盜漏網。扳累良民。算百過。
盜有或初誤犯。或迫饑寒。不原情警豁。使人無自新之路者。算十過。
刑
人命不即檢驗傷證定案。致招情出入。拖累多人。算千過。
問罪成招。本有生路。不開一線。只圖上司不駁。一事算十過。
服毒。投水。懸梁。圖賴人命。審無威逼。輒斷葬埋。以長輕生之習。一事算百過。審非真命。而輕易發檢。使死者不得完尸。生者多般受累。一事算百過。
情罪未核。杖死一人。算百過。
醉怒重杖責人。算二過。無罪誤責。算十過。
借地方公事為名。濫罰者。一兩算一過。
多問罪贖。以肥私橐。以媚上司。一事算千過。
受人囑托。故縱應罪者一人。算一過。縱真命一人。算百過。縱大盜。及豪強奸蠹一人。算百過。若受賄故縱。倍算。
用刑不當。以多寡算過。罪不至死而杖斃者。一命算百過。
縱行杖人打下腿灣。需索詐害。一日算十過。
無過淹禁平民者。一日算十過。
以口腹之故。輕杖人。一杖算一過。
工
地方水利。不留心查察。致有渠不開。有塘不浚。有堤不筑。不蒙水之利。但受水之害。視事之大小算過。
學校教士之處。橋道濟眾之處。聽其頹敗。亦照工程之大小算過。
當官過失。未易枚舉。即此可例其余。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顏光衷官鑒【先生名茂猷。福建平和人。崇禎會元。】
弘謀按官鑒者。顏光衷所著迪吉錄之一類也。原書專從因果報應立論。然所采故實。皆出史鑒。其事理正自確不可易。夫果報者。數也。數或有時難知。理則千古可信。居官者。聽其數于在天。而守其理于在己。豈非所謂腳踏實地者哉。至于鄉紳中。未仕者。將來皆有從政之責。已仕者。即今日之從政者也。知鄉紳之所得為。與所不當為。則將來之從政也必不茍。而從政者。于鄉紳既不致忿疾而失平。亦不敢徇私以害公。更可即此而得倡率化導之方。以收易俗移風之效。豈不美與。
狄仁杰為宰相。有元行沖。數規諫。謂仁杰曰。公之門。珍味多矣。愿備藥物攻疾。仁杰嘆曰。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已復薦張柬之為宰相。又薦姚崇桓彥范敬暉等。皆為名臣。自古圣賢豪杰。無不以得人為急。漢高問人于監門卒。得酈食其。收子房于韓相。拔陳平于亡虜。汲汲求賢。無須臾離也。昭烈三屈隆中。而天下鼎足。又如夫子大圣。而齊交平仲。鄭兄子產。一遇程子于途。即修幣定交。其汲汲于人如此。故子游宰武城。而夫子首問得人。此第一要義也。子賤宰單父。只用父事兄事。便已了了。今世士大夫。祗急簿書。不知政本。又見一二卑賤儒紳。奔求可厭。一概峻其門戶。尊己凌人。是烏足與言風化哉。故經世而不能得人。不成大功。誠使君相至于守令鄉紳。莫不彰善崇德。求賢敷教。何憂人才不盛。俗化不美乎。且自家善量品格。全在此處別大小耳。【朝廷政事。草野風俗。均待人而成。】
唐杜悰節度江陵。黔南廉使秦匡謀。戰蠻寇不克。來奔謁。悰怒其不趨庭。使吏讓之。匡謀不為屈。乃遣縶之。奏秦匡謀擅棄城池。不能死王事。誅之。行刑之際。悰大驚。暴卒。長子無逸。相繼而死。議者以悰恃權貴。枉刑戮。獲茲報焉。夫杜悰不過作貴倨態。要人尊敬耳。而竟以此置人于死。折己之祿。則我慢之為累也。居官長吏。以禮節喜怒人。低昂人者。不少。當其怒時。亦自依傍道理。謂匡謀擅棄城池。死之不足為過。孰知皆為客氣所使乎。此意不除。害人仍自害。何嗟及乎。【中有成見。有一分道理。便看作十分。皆所云依傍道理。為客氣所使也。戒之哉。】 宋韓琦。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形于色。自謂才器須足周八面。入麤入細。乃是經綸好手。又嘗論王安石曰。為翰林則有余。居輔弼則不足。或問其故。曰。嘗見其奏議。只為一己。而不為天下也。【有才而無濟于世。皆坐此病。】
錢若水。字長卿。為同州推官。有富民失女奴。父母訴于州。委之錄參。錄參舊與富民有求。不獲。遂劾富民父子共殺。誣服。具申。獨若水遲疑。錄參曰。汝得。富民錢。欲出之乎。若水笑曰。父子皆坐重辟。豈不容某熟察。若水詣州所。屏人告曰。某之遲留富民獄者。慮其冤耳。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呼女父母。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遂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縱之。且曰。此推官之賜也。富民詣若水來謝。閉門不納。富人遶垣而哭。知州欲奏其功。若水辭曰。某初心止欲雪冤。非圖爵賞。萬一敷奏。在某固好。于錄參何如。知州嘆服。錄參知之。詣若水叩頭謝罪。太宗聞之。擢知制誥。進樞密副使。此一事也。有三善焉。讞獄平冤。一也。不自以為功。而推之知州。二也。不圖爵賞。為錄參地。三也。以為下。則仁。以為上。則恭。以為同僚。則恕。世之小善小德。惟恐人不聞知者。視此寧不愧耶。
明孝宗為皇太子。有典璽局郎覃吉。溫雅誠篤。識大體。通書史。議論方正。雖儒生不能過。輔導東宮之功居多。四書皆口授。動作舉止。悉導以正。暇則開說五府六部。及天下民情。農桑軍務。以至宦者專權蠹國情弊。曰。吾老矣。安望富貴。但得天下有賢主。足矣。上嘗賜東宮五莊。吉備曉以不當受。曰。天下山河。皆主所有。何以莊為。徒勞民傷財。為左右之利。竟辭之。東宮嘗念高皇經。見吉至。以孝經自攜。東宮出講。必使左右迎請講官。講畢。則請云先生吃茶。內侍張端非之。吉曰。尊師重傅。禮當如此。后孝宗為仁圣之主。弘治之治。皆以歸功覃吉云。【內官中能如此見大識體。可為居官者法。】
修隙者。多起于盛怒。蓋官長威福。弄得慣手。見有拗逆者。自然容受不去。一縱其威。誰敢諫止。然此固有二。如張詠之吏。既偷盜弄法。又挾抗官長。此不可貰。若乃受屈難堪。理直氣揚。又有見官不慣。罔識進退者。此所當諒者也。一概盛氣加之。則曲直倒置。巧者勝而拙者敗。縱督過之后。私心悔之。然雷霆彈壓。已破損矣。諺云。一世為官百世冤。蓋恐隱伏利害。峣崎情偽。害人不少。況復任性出之乎。且任性。則火性愈起。久且以為固然。不問是非矣。欲惠民者。宜除此一根。虛心以聽。情理之自現也。【法堂之上。不可不常作此想。】
凡媢嫉之人。不能容賢。總是我見之為累耳。有聞其名。雅相慕重。及至面前相對。便有一二事忍耐不過。積久愈成讎隙。故容遠賢易。容近賢難。容賤易。容貴難。容暫易。容久難。何也。氣相觸也。才相抵也。名相傾也。勢相軋也。而彼賢人。亦未能盡平心無我。交久以后。實見他有不足處。往昔慕德。巳認為錯敬。今朝嫉賢。反覺為平心矣。夫是之謂實不能容。彼實是消遣不下也。審若此。安所盡得化人而用之。故有君子相遇。而卒悖戾者。弊正坐此。須是平日克己平情。挺身為國。于一切毀譽愛憎。纖毫不掛。方能為子孫黎民造福也。【賢才亦有許多難耐處。容賢亦有許多難處。惟真心好賢者。止知有賢。他所不計耳。】
人臣所以不和者。只恐奪寵奪能。不知世界事。非一人所能獨滿。獨則無曜。并乃有功。古來名人。俱以相翼而成。如皋夔周召。郭李韓范。并輳于一時。蕭曹丙魏。姚宋王寇。晻映于前后。不聞只手孤拳。有駕聲其上者也。中間化得一分。便大得一分。如召公不悅。周公留之。臨淮知怨。汾陽釋之。萊公結憾。王公薦之。范公拂裾。韓公就之。此皆是英賢隱隱眼目處。然非平心無我。只勉強拋卻。忌根仍在。恐有決裂。此處正須學問涵養耳。
聞謗而怒者。讒之囮也。見諛而喜者。佞之媒也。讒言之入。起于好諛。士人得一第后。諛佞盈耳。雖骨月至親。有不肯以直言自取疏忌者。何況外人。及名位愈高。則拂意之言。益復不聞。故一言不當。即謂為輕我。謂為抗我。謂為不識時務。謂為新進無知。而萋菲之口。得而中之矣。若虛心受言。聞過內省。讒言何自而入哉。愚謂士大夫先能受言。而后可以納諫望人主。若窮措大謬膺一官。輒已予圣自雄。則奏疏必不婉摯。論事必不透徹。國家何賴焉。【以上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