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從政遺規(guī)
  • 陳弘謀
  • 4072字
  • 2015-11-25 11:37:57

趙清獻公抃。熙寧中。以大資政知越州。兩浙旱蝗。米價踴貴。諸州皆厲禁。公獨榜衢路。令有米者。任增價糶之。于是米商輻湊。米價更賤。民無饑死者。【官以減市價為愛民。一偏之見。】

葉石林夢得。政和間。帥穎昌。歲值災傷。浮殍自鄧唐入境。不可勝計。公盡發(fā)常平倉。奏賑十余萬人。惟遺棄小兒無處。一日詢左右曰。人之無子者。何不收以自續(xù)乎。曰。人固愿得之。但患既長。來識認耳公閱法。凡傷災棄遺小兒。父母不得復取。古有為此法者。遂作空劵數(shù)千。具載本法。給內外廂界。凡得兒者。書券付之。凡三千八百人。皆奪之溝壑。而置之襁褓者。

伊川先生。每見后生有譏議前輩者。曰。賢且尋他好處說。鄒志完浩。以諫得罪。或疑其賣直。先生曰。君子之于人也。當于有過中求無過。不當于無過中求有過。張繹曰。此忠厚之道。【亦公論也。】

李文靖公沆為相。專以方嚴重厚。鎮(zhèn)服浮躁。尤不樂人論說短長。胡秘監(jiān)旦。謫州。久未召。嘗與公同知制誥。聞公參政。以啟賀之。歷詆前為參政者。而譽公甚力。公慨然不樂。命小吏封置別篋。曰。吾豈真優(yōu)于數(shù)公。亦適遭遇耳。乘人之后而譏其非。吾所不為。況欲揚一己而短四人乎。終為相。旦不復用。

呂正獻公公著。人或議其太恕。以為除惡不盡。將失有罪。為異日患。公曰。為政去其太甚者耳。人才實難。當使之自新。豈宜使之自棄耶。

曹武惠王彬。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人不曉其旨。曰。吾聞此人新娶婦。若受杖。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惡之。吾故緩其杖。亦不赦也。及討蜀。所獲婦女悉閉一第。竅以度食。戒左右曰。是將進御。洎事罷。訪還其家。無者嫁之。【居官能為婦女養(yǎng)廉恥。莫大陰德。】

趙清獻公嫁兄弟之女以十數(shù)。在官為人嫁孤女二十余人。居鄉(xiāng)葬暴骨。及施棺給薪者。不知其數(shù)。

龐莊敏公籍。知定州。請老。召還。請不已。或謂公精力。少年不逮。主上注意方厚。何遽引去之堅。公曰。必待筋力不支。明主厭棄。是不得已。豈止足之謂耶。

薛簡肅公奎。知開封。時明參政鎬。為府曹官。簡肅待之甚厚。直以公輔期之。有問公何以知其必貴。公曰。其為人端肅。言簡而理盡。凡人簡重則尊嚴。此貴臣相也。其后果至參知政事。

張南軒先生栻。答鄭自明書云。工于論列者。察己常闊疏。狃于訐直者。發(fā)言多弊病。

或問簿佐令者也。簿所欲為。令或不從。柰何。明道先生曰。當以誠意動之。令是邑之長者。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過則歸己。善則惟恐不歸于令。積此誠意。豈有不動得人。

范文忠公鎮(zhèn)為諫官。趙清獻公抃為御史。以論事有隙。王荊公數(shù)毀范公。且曰。陛下問趙抃。即知其為人。他日神宗以問清獻。對曰。忠臣。上曰。卿何以知其忠。對曰。嘉佑初。仁宗違豫。鎮(zhèn)首請立皇嗣。以安社稷。豈非忠乎。既退。荊公謂清獻曰。公不與景仁有隙乎。清獻曰。不敢以私害公。【總看得公事重。則私怨自輕矣。】

范忠宣公。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玉來相磨。必磨不成。須是得麄礦的物。方磨得出。譬如君子為小人侵凌。動心忍性。修省防避。便得道理出來。

范忠宣公忤章惇。落職。知隨州。素苦目病。忽失明。上表乞致仕。惇抑之。不得上。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永州安置。公怡然就道。每諸子怨惇。怒止之。江行。舟覆。扶出。衣盡濕。顧諸子曰。此豈章惇為之哉。至永州。諸子聞韓維謫均州。其子告惇。以父執(zhí)政日。與司馬公議論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公與司馬公。議役法不合為言。公曰。吾用君實薦。至宰相。同朝論事不合。即可。今日言。不可也。諸子乃止。在永州三年。課兒孫讀書。怡然自得。每對客。惟論圣賢修身行己。及醫(yī)藥方書。他事一語不出口。【前段喚醒失意而咎他人排陷者。后段喚醒議事而黨同伐異者。】

伊川先生頤。自涪還洛。氣貌髭發(fā)。皆勝平昔。門人問何以得此。先生曰。學之力。大凡學者學處患難貧賤。若富貴榮達。即不須學也。

晦翁曰。學者常以志士不忘在溝壑為念。則道義重。而計較死生之心輕矣。又曰。古人刀鋸在前。鼎鑊在后。視之若無物者。蓋緣只見得道理。不見那刀鋸鼎鑊。又曰。須是在我者仰不愧。俯不怍。別人道好道惡。管他。【看得道理重。故見道理。不見刀鋸鼎鑊。不然。明明刀鋸鼎鑊在前。何能不見。】

司馬溫公。每見士大夫。詢生計足否。人怪而問之。公曰。倘衣食不足。安肯為朝廷輕去就耶。

呂正獻公公著。嘗薦處士常秩。秩后稍變節(jié)。公謂知人實難。以語程子。且告之悔。程子曰。然不可以是而懈好賢之心。公矍然謝之。

或問伊川先生。家貧親老。應舉求仕。不免得失之累。柰何。先生曰。此只是志不勝氣。然得之不得。曰有命。又問。在己固可。為親柰何。曰。為己為親。也只一事。若不得。其如命何。【家貧親老四字。最為奔競營求者借口。得此可以喚醒。孟子云。仕非為貧。而有時乎為貧。有時二字。極有分曉。非貧則必仕也。有貧則必仕之心。便有仕則不貧之想。患得患失。何所不至哉。李二曲云。顏子簞瓢陋巷。當其時尚有顏路在。若顏子以親老之故。少貶徇人。雖日奉五鼎之養(yǎng)。亦謂之大不孝。何以為顏子。可與孟子程子語參看。】

張橫渠任云巖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每以月吉。具酒食。召鄉(xiāng)人高年。會于縣庭。親為勸酬。使人知養(yǎng)老事長之義。因問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有所告教。常患文檄之出。不能盡達于民。每召鄉(xiāng)長于庭。諄諄口諭。使往告其閭里。間有民因事至庭。或行遇于道。必問某時命某告某事。聞否。聞即已。否則罪其受命者。故一言之出。雖愚夫孺子。無不預聞。【官司行政。有惟恐不能及民之心。乃可謂親民之官。教興養(yǎng)成。莫不由此。】

宋仁宗性仁恕。一日語近臣曰。昨夜因不寐。甚饑。思食燒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取索。外面遂以為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可不忍一夕之餒。而啟無窮之殺也。【帝王尚不肯輕有取索。惡其開端。地方官因一己口體玩好之需。貽百姓供應承值之患者。可不戒與。自此以下九則出宋稗類抄。因皆宋賢事而可法也。故附錄之。】

莆陽一寺建大塔。工費巨萬。或告陳正仲曰。當此荒歲。興無益土木。公盍白郡禁之。正仲笑曰。寺僧能自為塔乎。莫非傭此邦人也。斂于富家。散于窶輩。是小民藉此得食。而贏得一塔也。當此荒歲。惟恐僧之不為塔耳。

有范延貴者。為殿直。押兵過金陵。張忠定公時為守。因問曰。天使沿路來。曾見好官否。延貴曰。昨夜過袁州萍鄉(xiāng)縣。邑宰張希賢。雖不識之。知其好官也。忠定曰。何以見之。延貴曰自入縣境。驛傳橋道皆完葺。田萊墾辟。野無惰農(nóng)。至邑。則鄽市無賭博。市易不敢諠爭。夜宿邸中。聞更鼓分明。是以知其必善政也。忠定曰。天使亦好官也。即日同薦于朝。

陳良翰在瑞安。瑞安俗號強梗。吏治尚嚴。陳獨撫之以寬。催科不下文符。民競樂輸。聽訟咸得其情。或問陳何術。答曰。良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二語無窮妙義。能此。何事不辦。不僅催科聽訟已也。】

鄭清之私居青田。府鹿食民稻。犬噬殺之。府囑守黥犬主。幕官擬曰。鹿雖帶牌。犬不識字。殺某氏之犬。償鄭府之鹿。足矣。守從之。

呂文懿公初辭相位。歸故里。有一鄉(xiāng)人。醉而詈之。呂公不動。語其仆曰。醉者勿與較也。閉門謝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呂始悔之曰。使當時稍與計較。送公家責治。可以小懲而大誡。吾當時只欲存心于厚。不謂養(yǎng)成其惡。陷人于大辟也。【初之勿較。后之悔。純是一片與人為善之心。與含怨怒而快恩仇者迥別。】

曾子固。與王荊公友善。神宗以問子固云。卿與王安石相知最厚。安石果何如。子固曰。安石文章行誼。不減楊雄。以吝。故不及。神宗遽曰。安石輕富貴。似不吝也。子固曰。臣所謂吝者。以安石勇于有為。而吝于改過耳。【能輕富貴。勇于有為。煞不易得止因吝于改過遂致誤國禍身。況并不能輕富貴。并不足有為。而惟吝于改過者耶。】

鞠詠為進士。以文受知于王公化基。王公知杭州。詠知仁和縣。為屬吏。先以書文寄公。公不答。及到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望。于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干矣。后王公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問其故。公曰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峻而驕。故抑之以成其德耳。【可為講詩文而曠職業(yè)者法。可為恃世誼而廢公論者法。】

張循王嘗教子侄曰。子弟隨父兄顯宦。不患人事不熟。議論不高。見聞不廣。其如居移氣。養(yǎng)移體何。一旦從事。要當鋤虛驕之氣。昔之照壁后訾量人物。指摘儀度。見其或被上官詆呵。進退失措者。莫不羣笑。聲聞于外。及今趦趄客次。庭揖而升。回視照壁后竊窺者。乃昔日之我也。每三復斯言。為之慨嘆。非身歷者。不知其言之切當也【為官家于弟。現(xiàn)身說法。何等婉切。以此為從政者之家訓可也。】

張侗初卻金堂四箴【先生名鼐。松江人。萬歷進士。官吏部侍郎。】

弘謀按四箴所云當為者。即孟子所云求在我者也。不當為者。即孟子所云求在外者也。跡雖近似。義實相妨。今一一臚列之。互舉之。是非公私。顯然可見矣。憶余為諸生時。于官齋屏壁間。曾見此箴。覺有怵于心。而未知其言之切而中也。比來閱歷仕途。深嘗世故每見士大夫。往往于此四者。辯之不明。遂致誤入岐途。貽悔末路。益服先輩格言。切中世病。足發(fā)深省。而愧前此失于體認。草草讀過也。然則思齊內省。為所當為。不為所不當為。愿與世之君子共勉之。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謹家規(guī)。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廣田宅。結婣援。爭什一。鬻功名。【究竟非求而得。】 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造福正所以求福。不可不知。】

士大夫當為此生惜名。不當為此生市名。敦詩書。尚氣節(jié)。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競標榜。邀津貴。務矯激。習囗〈禾莫〉棱。【辱身喪名。莫不由此。求名適以壞名。名豈可市哉。】 此市名也。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當為一家用財。不當為一家傷財。濟宗黨。廣束修。救荒儉。助義舉。此用財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聚寶玩。此傷財也。用財者損而盈。傷財者滿而詘。【無論在己在人。義所當用。乃謂之用義不當用。則謂之傷。有財者可以鑒矣。】

士大夫當為天下養(yǎng)身。不當為天下惜身。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jié)飲食。此養(yǎng)身也。【養(yǎng)其身以有為也。】 規(guī)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似乎愛惜此身。卻不知已置此身于無用。直謂之不自愛也可。】 此惜身也。養(yǎng)身者靜而大。惜身者膻而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大化| 灌南县| 常熟市| 喀喇沁旗| 东山县| 延川县| 依安县| 白河县| 丰都县| 商洛市| 章丘市| 聂拉木县| 十堰市| 吴忠市| 酉阳| 康保县| 壤塘县| 南京市| 会昌县| 天祝| 阿城市| 西华县| 汝阳县| 永宁县| 景宁| 大洼县| 公主岭市| 湖北省| 巴楚县| 长春市| 安徽省| 治县。| 灵璧县| 唐海县| 鄢陵县| 武汉市| 大丰市| 河曲县| 朝阳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