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東周列國志下
- 馮夢龍 蔡元放
- 8606字
- 2015-11-24 15:52:35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毒偽腐亂秦宮話說王翦帶兵向后撤了十里,吩咐將士挖溝筑壘,分兵把守住險要之處,不準出營作戰,同時又派出二萬人馬前去支援桓、王賁,催促他們盡早拿下那兩座城來。樊於期接連幾天率領著所有精銳部隊來到秦軍營前挑戰,但不管樊於期怎樣叫罵,秦軍只是按兵不動。樊於期以為是王翦害怕自己,正準備分撥出一些人馬去幫助長子、壺關兩城的守軍,忽然軍士來報告:“長子、壺關二城已被秦兵攻下。”樊於期大吃一驚。為了不讓成嶠受到驚擾,他把營寨移往城外
卻說桓、王賁聽說王翦退守伏虎山,便帶著人馬前來匯合。二人對王翦說:“長子、壺關二城都已經收復了,我們留下了一些將士防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王翦大喜,說:“屯留城這回被孤立起來了,只要捉住了樊於期,我們就可以撤兵。”王翦的話還沒講完,守營的軍卒進來稟報:“辛勝將軍奉秦王之命已經來到營寨外邊。”王翦出城把辛勝接入帳內,問他此行有什么事。辛勝說:“一個是因為將士們連日征戰非常勞苦,秦王命我來犒勞全軍,頒布賞賜;二來秦王非常仇恨樊於期,要我告訴將軍,必須活捉他,讓秦王親自斬首,以解其恨。”王翦說:“將軍到這里,正好給我們助一臂之力。”王翦犒賞三軍,然后命令桓、王賁各帶一支人馬,出營埋伏在左右兩側,叫辛勝帶五千士卒前去挑戰
再說成嶠聽到長子、壺關失守,急忙派人召樊於期進城商議。樊於期說:“我只在幾天之內就與王翦進行一場決戰,如果不能取勝就和你一起到北邊的趙國、燕國去,聯合諸侯共同誅殺假秦王,保住秦國社稷。”成嶠說:“將軍一定要多加小心。”樊於期趕快返回營寨。守營軍卒進來報告:“秦王新派將軍辛勝來營前挑戰。”樊於期說:“辛勝是個無名小卒,等我先去把他除掉。”于是帶著人馬出營應戰。兩人只打了幾個回合,辛勝向后敗退,樊於期求勝心切,倚仗著自己的勇猛緊追不舍。大約追了五里路,桓、王賁兩支伏兵突然殺出來,樊於期大敗,想急忙收兵回城,但王翦的兵已經布滿城下。樊於期大展神威,左沖右突,殺開一條血路,城中軍士連忙打開城門,放他進城去了。王翦馬上把城包圍起來,接二連三地發動進攻。樊於期每天不分晝夜,親自在城內巡察,不知疲倦。楊端和在城里聽到秦軍攻城很猛烈,城中形勢很危急,于是乘著夜色求見長安君成嶠,口中聲稱:“有機密的事情求見。”成嶠見他是以前自己的門客,便請他進來。楊端和請成嶠讓左左從人退下,然后告訴他說:“秦國的強大您是知道的,即使六國聯合起來也不能戰勝秦國,您今天想靠著這一座孤城來和秦國軍隊對抗,絕不會有僥幸取勝的希望。”成嶠說:“樊於期對我說今天的國王并不是先王所生,教我這樣去做,這不是我原來想做的。”楊端和說:“樊於期倚仗他的匹夫之勇,不考慮事情的成敗,挾著你去做冒險的事。現在他傳檄各郡、縣,沒有人起來響應,而王翦將軍正在猛烈攻城。城被攻破后,你靠什么來保全自己呢?”成嶠說:“我想去趙國、燕國,聯合各位君侯,你看這樣可以嗎?”楊端和說:“趙肅侯、齊湣王、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都曾經搞過聯合的事,但剛剛聯合起來就很快分手了,所以聯合搞不成該是很清楚的了。六國之中有哪一個不畏懼秦國?你要去的那兩個國家,只要秦國派個人去威脅一下,他們就會把你捆起來,送給秦王,那時你還想活命嗎?”成嶠說:“你幫我想想該怎樣做?”楊端和說:“王翦將軍也知道你是被樊於期誘惑的。他有一封密信,要我轉交給你。”楊端和把信呈給成嶠。打開一看,信中寫道:論親緣你是國王兄弟,講尊貴已經封侯,怎么能去聽信那些無稽之談,去做這種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取滅亡,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對于罪魁禍首樊於期,你若能砍下他的腦袋獻給秦軍,自己回來認罪,我會為你保奏秦王,秦王也會寬恕你。如果你遲疑不決,后悔就來不及了
成嶠看完信,流著淚說:“樊將軍是個忠誠正直的人,我怎么能忍心殺害他呢?”楊端和嘆口氣說:“你說的都是那種女人的仁愛啊!你若不同意我的做法,我就告辭了。”成嶠說:“請你和我相伴幾天,不要離開,你所說的話讓我想想再做商議。”楊端和說:“希望你不要把我說的話告訴其他人。”第二天,樊於期駕車來到成嶠這里,對他說:“秦兵進攻很猛烈,人們都有些驚慌害怕,看來這座城很快就守不住了,我想和你去燕國、趙國,然后再做將來的打算。”成嶠說:“我的宗親家眷都在咸陽,現在跑到別人國家去躲避,他們能收容我們嗎?”樊於期說:“各國都遭受過秦國的殘暴之苦,何必擔心他們不容留我們?”正說話間,外邊來人報告:“秦兵在南門挑戰。”樊於期再次催促成嶠早下決心,說:“你如果今天不走,以后就出不去城了。”成嶠仍然猶豫不決。樊於期只好提刀登車,從南門出來再與秦兵交戰。楊端和勸成嶠登城觀戰,只見樊於期在秦軍中苦苦鏖戰,最后終因人困馬乏,抵擋不住,奔回城下,喊叫:“開門!”楊端和持劍立于成嶠身旁,大聲說:“長安君已經決定全城歸降秦軍了,樊將軍請你自便吧。誰敢打開城門就殺掉他!”說罷從袖中拿出一面旗子,上面寫著一個“降”字
成嶠左右都是楊端和的親戚,他們把降旗豎起來。這些全不由成嶠做主,成嶠只能掉掉眼淚而已。樊於期長嘆一聲,說道:“這個孩子不值得去輔佐他啊!”秦兵把樊於期團團圍住,因為秦王有令,要活捉樊於期,所以軍兵不敢施放冷箭。樊於期重新殺開一條血路,遠遠地朝燕國跑去。王翦追了一會兒沒有追上。楊端和讓成嶠打開城門,讓秦兵進城。王翦把成嶠幽禁在公館中,派辛勝去咸陽報捷,并請示如何處理長安君。秦太后去掉簪子代長安君請罪,請求赦免他的死罪,并且乞求呂不韋在秦王面前說些好話。秦王政發怒說:“如果不把反叛的人殺死,以后骨肉兄弟說不定都會效仿他的。”于是派使者去告訴王翦,命令他在屯留將長安君斬首。凡是跟隨成嶠的軍兵官吏也一概斬首。全城百姓都遷到臨洮去,同時懸賞捉拿樊於期:“有誰能捉住樊於期獻給秦王的,獎賞給他五座城池。”使者到屯留宣布了秦王的命令
成嶠看到自己不能被秦王赦免,便在館舍中上吊自殺了。王翦割下他的頭,懸掛在城門上。軍卒官吏被殺死的有幾萬人,整個屯留的百姓全被迫遷走,屯留成了一座空城。這是秦王政七年的事。有一首詩曰:非種侵苗理合鋤,萬全須看勢何如?屯留困守終無濟,罪狀空傳一紙書
這時候秦王政已經長大成人,身長八尺五寸,生得非常魁偉英俊,質性聰明,胸中志氣高遠,遇事機敏決斷,并不事事都由太后和呂不韋做主。平息了長安君的內亂,秦王政便有意為蒙驁報仇,召來各位文臣武將商議。剛成君蔡澤說:“趙國與燕國之間有著幾代人的仇恨,燕國歸附趙國并不是出于真心。我想請秦王派我做使者到燕國去,讓燕國給我們送來人質,俯首稱臣,把趙國孤立起來。然后,我們和燕國共同討伐趙國,借此機會可以在河間一帶擴大秦國的疆域,這對我們有莫大的好處。”秦王很同意蔡澤的意見,于是就派他去見燕王。蔡澤對燕王說:“燕國、趙國都是有萬乘車馬的大國,可是打了一仗,栗腹被殺害,再打一仗,劇辛也被殺死,大王忘記了這兩次被趙國打敗的仇恨,反而和趙國一起來進攻西邊的秦國,與秦國作戰,打勝了得到好處的是趙國,失敗了受到損失的卻是燕國,我這是為燕國的利益著想,燕趙之間的聯合對燕國來說是太不公平了。”燕王說:“我并不是真心情愿與燕國和好,我們的力量不能和趙國相抗衡,有什么辦法?”蔡澤說:“現在秦王想報五國聯合進攻秦國之仇,我知道燕國與趙國之間有幾世之仇,你們跟隨趙國出兵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國王能相信我所講的,把太子派到秦國作為人質,同時請秦國的一位大臣來燕國作丞相,那么秦國和燕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就如膠似漆了。這樣把兩國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去向趙國報仇雪恥就不難了。”燕王聽信了蔡澤的話,把太子丹派到秦國去做人質,并請秦王派一個大臣來燕國作丞相。呂不韋想派張唐去燕國,請太史算了一卦,也是大吉之卦。張唐卻推說自己有病不肯去燕國。呂不韋親自駕車去請他出使燕國,張唐推辭說:“臣幾次攻打趙國,趙國對我深深忌恨,今天要臣到燕國去,必須路經趙國,所以臣不能去。”呂不韋再三強令他去,張唐卻執意不接命令
呂不韋回到府中,自己坐在屋子里想,張唐為什么堅決不去燕國。呂不韋身邊有個叫甘羅的,是甘茂的孫子,當時只有歲。甘羅看見呂不韋臉上很不高興,進來問他:“您心里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嗎?”呂不韋說:“你一個小孩子能知道什么,跑來問我?”甘羅說:“在您門下做事的人最重要的是能為您分擔憂患。您心里有事又不讓我們知道,我們想效忠您也沒有地方呀。”呂不韋說:“我曾經派剛成君到燕國去了一次,太子丹已經到秦國了
現在想讓張唐去那里做丞相,占卜也認為是大吉的事,可是他堅決不去,這就是我不高興的原因了。”甘羅說:“這是一件小事,您為什么不早對我講?請您允許我到張唐那里去一趟。”呂不韋生氣地連聲喝叱甘羅:“去,去!我親自去請他都不行,你一個小孩就能說動他了嗎?”甘羅說:“過去項橐七歲就能做孔子的老師,現在我十二歲了,比項橐還大五歲,您該讓我去試一試,沒有效果再叱責我也不晚。怎么可以看不起別人,動不動就給人顏色看呢?”呂不韋聽甘羅說出這番話感到很驚奇,連忙回嗔作笑,謝甘羅說:“你這個孩子如果真能讓張唐同意到燕國去,事成以后可以封你卿位。”甘羅辭別呂不韋就去見張唐。張唐雖然知道甘羅在呂不韋門下做事,但見他年紀小而看不起他。張唐問他:“你這個小孩子來這里自己找不痛快嗎?”甘羅說:“我是特地來為你吊唁的。”張唐說:“我遇到什么事了要你來吊唁我?”甘羅說:“您認為自己的功勞和武安君相比怎么樣?”張唐說:“武安君打敗了南邊強大的楚國,威鎮北邊的燕國、趙國,東征西戰,打了無數勝仗,占領了無數城池,我的功勞不如他的十分之一。”甘羅說:“那么如果用應侯和文信侯呂不韋相比,你看誰更專權呢?”張唐說:“應侯當然不如文信侯專權。”甘羅說:“你是不是清楚地知道文信侯的權力要比應侯大?”張唐說:“這我怎能不知道?”甘羅說:“當年應侯要派武安君去攻打趙國,武安君不肯去,應侯一怒之下把武安君趕出了咸陽,死在了杜郵,今天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做丞相,而您執意不肯去。應侯因為同樣的原因不能寬容武安君,難道文信侯還能寬容你嗎?你離死的日子不遠了。”張唐聽罷怕得連臉色都變了,連忙相謝說:“感謝你來教導我。”于是便采納甘羅的建議,到呂不韋那里去請罪。張唐當天就趕忙收拾行裝,準備出發。甘羅對呂不韋說:“張唐聽了我的勸說,是不得意而去燕國的,然而心中仍然害怕途經趙國。請你借給我五乘車馬,我先去把此事和趙國講一講。”呂不韋已經了解了甘羅的才能,進宮對秦王說:“甘茂的孫子甘羅,雖然年紀很小,但名家子弟,特別聰明。張唐推說有病,不肯到燕國去做丞相,甘羅到那里和張唐一談,就把張唐說服了。現在甘羅又請求先去和趙王談一談,請您派他去吧。”秦王宣甘羅入朝。只見他只有五尺來高,生得眉清目秀,就像畫上畫的一樣
秦王心里已經十分喜歡上了。秦王問他:“你見到趙王準備怎樣講呢?”甘羅回答說:“我要先看看趙王喜歡什么,害怕什么,然后看準機會再同他談
講話要像湖中水波一樣,隨風而變,這是不能事先決定的。”秦王交給他十乘好車馬,一百多個仆從,同他一起去見趙王
趙國悼襄王已經聽到了燕秦通好的消息,正在擔心這兩個國家一起來對付趙國,忽然軍卒來報:“秦國使者來到。”趙王喜不可言,出城二十里去迎接甘羅,趙王見甘羅這么小,心中暗暗稱奇,問甘羅說:“過去為秦國打通三川道路的也姓甘,那是你的什么人?”甘羅說:“那是我的祖父。”趙王說:“你今年多大年紀了?”甘羅回答:“十二歲。”趙王說:“秦國沒有年紀大些的人來當使者嗎?怎么會輪到你呢?”甘羅說:“秦王任用人是各派各的用處,年紀大的人去擔負大的責任,年紀小的人去辦小事。我的年紀最小,所以派我來趙國當使者。”趙王見他說話機敏磊落,心中又暗暗稱奇,問甘羅說:“你今天受委屈到我們這個小國來,有什么見教?”甘羅說:“大王聽說太子丹到秦國去做人質了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大王聽說張唐要去燕國做丞相了嗎?”趙王說:“也聽說了。”甘羅又說:“提起太子丹到秦國去做人質,說明燕國不敢欺騙秦國,張唐去燕國做丞相,說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不互相欺騙,而趙國就有危險了。”趙王說:“秦國與燕國和好是為什么呢?”甘羅說:“秦國與燕國和好是為了共同進攻趙國,在河間一帶地方擴展秦國的疆土。大王不如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滿足秦國在河間擴展疆土的愿望。我去對秦王說,制止張唐之行,斷絕秦國和燕國的聯合,反過來與趙國和好。趙國去進攻弱小的燕國,秦國不去救援他,這樣趙國得到的何止于五座城池?”趙王聽罷非常高興,賜給甘羅黃金百鎰,白璧兩雙,把五座城池的地圖交給他,請他回去向秦王報告。秦王高興地說:“河間的疆土,靠一個孩子就拓展了。你的智慧要比你的身材大得多啊。”于是便不派張唐去燕國了。張唐也深深感謝甘羅。趙國聽說張唐不去燕國了,便知道秦國不再幫助燕國,于是命令龐煖、李牧兩支軍隊合兵進攻燕國,占領了上谷的三十座城池。趙國把其中的十九座據為己有,另外十一座送給了秦國。秦王封甘羅作上卿,并把過去封給甘茂的田地、宅院賜給他。現在流傳的甘羅十二歲做丞相正是這段事情。有詩為證:片言納地廣河間,上谷封疆又割燕
許大功勞出童子,天生智慧豈因年?又有詩說:甘羅早達子牙遲,遲早窮通各有時
請看春花與秋菊,時來自發不愆期
燕國太子丹在秦國,聽說秦國背叛了燕國又與趙國和好,整天如坐針氈,想逃回燕國,又擔心闖不過城關。于是太子丹想和甘羅做朋友,請他幫助想一個返回燕國的辦法。忽然有一天晚上,甘羅夢見一個穿著紫色衣服的人,手里拿著天符走來說:“奉上帝的命令,召你回天上去。”于是甘羅就突然死去了。甘羅有那么高的才能卻沒有長壽,太可惜了。太子丹于是便留在了秦國
卻說呂不韋因為深受莊襄后的寵愛,平時出入內宮,肆無忌憚。直到秦王年歲漸漸大些了,且英明過人,才開始有點為自己擔心。無奈太后淫心愈大,常常召他去甘泉宮。呂不韋擔心有一天奸情敗露給自己招來大禍,所以想找一個人來代替自己,思來想去,能稱太后心意的,實在太難尋到。有一天,呂不韋聽說街上有個叫嫪大的人,精力過人,淫亂成性。秦國人稱品行低下的人為毒,所以嫪大也被稱為嫪毒。有一次嫪毒犯了淫罪,呂不韋私下活動,要人把他赦免了,留在自己府中做舍人。后來在適當的機會,呂不韋將其介紹給太后,說:“太后想見見這個人嗎?我把他請進宮來?”太后笑著沒有回答,過了半天才說:“你不是說著玩吧?這些外人怎么能進入內宮?”呂不韋說:“我有一個計策,先讓人告發他過去所犯的罪,處他以腐刑,然后太后多送些財寶給行刑的人,讓他們假裝閹割,再用宦官的名義在宮中做事,不就可以長期讓他留在宮中了嗎?”太后高興地說:“這個辦法想得好。”于是交給了呂不韋黃金百鎰。呂不韋悄俏把嫪毒找來,把其中的緣故告訴給他。嫪毒聽呂不韋一說,覺得是一場奇遇,馬上答應下來。呂不韋果真唆使人告發了嫪毒的淫罪,判處腐刑,又把百金分送給主刑的官吏,假做閹割,拔掉嫪毒的胡須、眉毛。做過這一番手腳,就將嫪毒混在內侍之中送進宮去,太后將嫪毒留在宮中侍候,夜里令他陪寢,勝過呂不韋十倍
第二天,太后重賞呂不韋,酬答他的功勞。呂不韋也僥幸自己脫出身來,太后和嫪毒相處如同夫婦,沒過多久,太后就懷了身孕。太后擔心生產時隱瞞不住,就假說生病,要嫪毒請來算卦的人,用重金籠賂住,說宮中有祟,應當請太后去二、三百里以外避祟。秦王政對呂不韋的事很是懷疑,也覺得太后走得遠些可以斷絕他們倆個人的來往,于是說:“雍州在咸陽西邊二百余里,而且過去的宮殿都還在,太后到那里去住是很好的。”太后遷居雍城,嫪毒作為陪同一塊兒去雍城。自從離開咸陽,太后就住在雍城故宮,故宮名為大鄭宮。嫪毒與太后往來更加無所忌諱,兩年之中,接連生了兩個孩子,藏在新蓋的密室中哺養。太后和嫪毒商量好,以后秦王去世,就讓他的孩子來繼位。外邊有些人知道宮中隱情,但沒人敢傳說出去。太后奏請秦王封給嫪毒土地,用來表彰他侍候太后的功勞。秦王根據太后的意思,封嫪毒為長信侯,并把山陽這塊地方賜給了他。嫪毒突然發跡,更加為所欲為。太后每天的賞賜無法計算,宮室車馬,田園游獵,無論事情大小都由他來決定。嫪毒養著侍仆、家僮幾千人,為求宦途,愿意到他門下做舍人的也有千余人
嫪毒又與朝中權貴結成一黨,趨顏附勢的小人們也爭著依附于他。這樣一來,嫪毒的聲勢反超出了文信侯
秦王政九年的春天,出現了慧星,拖著很長的尾巴。太史占卜說:“這種天相預示國中會有兵變。”說起來秦襄公設立鄜畤用以祭祀白帝,后來德公遷都雍城,在城郊設立天壇,秦穆公又設立寶夫人祠,年年祭祀,成為例規。遷都咸陽以后,這個規矩仍然保留著。秦王政每年逢到祭祀的時候都要到雍城來朝見太后,因為要舉行祭祀典禮,就住在祈年宮。這年春天,又到了祭祀的日子,適逢出現慧星。出發前,秦王要大將王翦在咸陽城里耀兵三天,和呂不韋一塊兒鎮守都城,桓帶三萬士卒駐扎在歧山,然后秦王起駕來到雍城。這時秦王已經二十六歲,還沒有加冠。太后命令在德公廟里舉行加冠典禮,賜文武百官暢飲五天。太后和秦王在大鄭宮中宴飲。也是嫪毒享福太過,合該生出事情來。嫪毒與達官顯貴們一起飲酒賭博,到了第四天,他和中大夫顏泄相賭,連輸幾局,酒也喝得半醉了,他要求以前輸掉的都不算,顏泄也醉了,就是不同意嫪毒賴帳。嫪毒起身抓住顏泄,打了兩個耳光
顏泄也不相讓,也伸手抓去了嫪毒的冠纓。嫪毒大怒,瞪圓眼睛大聲喝叱說:“我是當今國王的假父,你們這些窮小子,怎么敢和我相抗?”顏泄害怕了,離席而走。恰好秦王從太后那里飲完酒出來,剛好遇到顏泄。顏泄跪到地下叩頭,大聲哭泣著請求秦王賜死。秦王政是個有心機的人,他一句話沒有說,要左右人把顏泄扶到祈年宮,然后細細詢問其中緣故。顏泄把嫪毒打自己耳光,自稱是國王假父的事講了一遍,說:“嫪毒實際上并不是宦官,他假裝受了腐刑,偷偷地侍奉太后,現在已經生下兩個孩子,藏在宮中,不久以后就想謀篡王位。”秦王政一聽,非常憤怒,悄悄拿出兵符去召桓,要他帶兵前來雍城。內史肆、佐弋竭兩個人,平日接受了不少太后、嫪毒送給的金錢,成了他們的死黨。他們聽到了秦王召兵的消息,連忙跑到嫪毒府中報告,嫪毒這時酒已經醒了,聽到報告大吃一驚,連夜到大鄭宮,求見太后,如此這般地訴說了一遍。嫪毒說:“事情既然已經這樣,除非乘桓的兵馬還沒到,派所有的守宮衛士兵卒和手下從人攻打祈年宮,把國王殺掉,我們夫妻還有保全自己的可能。”太后說:“守宮的士卒會聽我的命令嗎?”嫪毒說:“用太后玉璽充當國王御寶,就說:‘祈年宮有賊,國王有令,要你們快去救駕。’這樣兵卒們不會不去。”太后這時候也沒了主意,說:“就照你想的去做吧。”于是把玉璽交給了嫪毒。嫪毒寫了一張國王御書,蓋上王后的玉璽,把宮中衛士、兵卒、自己手下的從人都召集齊了,時間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嫪毒和肆、佐弋竭分別帶著這些人圍住了祈年宮。秦王政站到臺上問這些軍卒怎么敢來祈年宮鬧事,軍卒們說:“長信侯嫪毒傳令說這里有賊人,要我們來救駕。”秦王說:“除了長信侯這個賊,宮里還有什么賊人?”衛士兵卒一聽,馬上走掉了一半,剩下一半膽大的掉過兵刃就和嫪毒手下的那些從人打斗起來。秦王下令:“誰能生擒嫪毒,賞錢百萬;能殺掉他獻上首級的,賞錢五十萬;能殺掉嫪毒一名死黨的,賜給一級爵位,不論尊卑,賞賜完全相同。”于是宮中宦官、馬伕都出來和嫪毒這伙人相搏斗。百姓們聽說嫪毒要造反,也都前來幫助軍卒圍殺嫪毒。嫪毒手下的從人被消滅了幾百人,嫪毒奪路沖出東門逃走,正遇見桓大兵,被活捉。內史肆、佐弋竭也被捉住,統統交給獄吏拷問招供。秦王政親自到大鄭宮搜索,在密室中找到了嫪毒奸生的兩個孩子,命令左右把孩子裝在布袋中殺死。太后暗暗心疼,但不敢出來救護,只好躲在屋里流淚。秦王政不去朝見母親,直接回到祈年宮。秦王認為太史所占星象果真應驗,賜他十萬塊錢。獄吏把嫪毒供詞獻上,說:“嫪毒假受腐刑入宮,是文信侯呂不韋的主意,他的同黨查有內史肆、佐弋竭等二十余人。”秦王命令嫪毒在東門外車裂處死,滅其三族。肆、竭也被斬首。嫪毒手下從人,凡是參加反叛格斗的處死,沒參與謀亂的遠遠遷移到四川去,被遷走的竟有四千多家。太后使用玉璽幫助嫪毒造反,不能再做國母,減去她的俸祿,遷居到最小的離宮——棫陽宮去,并派了三百名兵卒看守,對進出棫陽宮的人都要嚴加盤問。太后這時,如同一個囚婦一樣,實在太丟人了
秦王政平息了嫪毒之亂,回到咸陽。尚父呂不韋,假說有病,不敢出來進見秦王。秦王想將呂不韋一起處死,征求諸位大臣的意見,大臣們平時和呂不韋有交往的很多,都說:“呂不韋曾經輔佐先王,對國家有過大功,而且嫪毒不是當面為證,是虛是實都沒有憑據,所以最好不要把呂不韋和嫪毒一樣治罪。”秦王赦免呂不韋,不殺他,但免去了他丞相之職,收回了相印
桓擒拿嫪毒有功,加封進級。這一年夏天四月里,天氣突然變得寒冷,下起大雪,百姓凍死許多。民間都在議論:“秦王貶謫太后,令她遷居,兒子不認母親,所以天要降雪。”大夫陳忠向秦王進諫說:“天下沒有沒有母親的兒子,應該讓太后回到咸陽來,盡到兒子的孝道,這樣天氣也會很快變好。”秦王大怒,要左右剝去陳忠的衣服,把他放在蒺藜上邊,用錘子砸死,把尸體放在殿前,旁邊貼著一張榜,上面寫著:“有為太后的事情來進諫的,就和他一樣!”但盡管如此,國中進諫的大臣仍然相繼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