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之女帶上個家奴是絕對有條件的,有的甚至帶上幾個,排場比那些受了皇恩才人的還要大。
然而萬事皆有例外,如果選進來的是身無分文的平民之女。那即使是正八品的佳人。也要自己動手處理碎事務了。
因此偶爾也會有一兩個采女會向其他宮中去借用宮女,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了。
董父是一個文官,平時只喜作詞寫文章。
董秀三個姐姐性格皆溫柔敦厚,不料四女兒董秀卻性情活潑可愛、耳聰目明、天真無邪。
董父對其喜歡有加。不想以儒禮條法束縛于她。從而造就了她那直率性情,喜怒皆形之色。
豈料,一禍事殃及池魚,家族風云變色。
父親被流放,母親姐姐皆被充配成了官婢。
家里在就董秀一女未嫁,成了宮婢。與母分手前,母親總是懊悔不已。
恨自己沒有教過董秀一丁點人情世故。在那如同狼窩虎穴的宮廷內如何能生存是好?惟有臨急抱佛腳……
耳命相提其切記要安于本分、謹小慎微,萬事切莫強出頭。才是安命之法!
董秀時已年十三,已經是知事之年齡。
進宮里乖巧聽話,又少言語得失。
如此半載。
酈采女在得以得圣寵被封為才人時,見她長得可人干事又利落,就將她帶至身邊。
平時日里對其也不薄,董秀對酈才心存感激。
如今酈才人要她假扮太監到內侍房替其辦些小差。
雖然假扮太監有背宮規,但聽從主子的吩咐也是安本分嘛。董秀為自己這失儀的行為找了個借口。
本以為會困難重重。
但她身著這一套太監服飾,穿過幾個宮殿竟無半人阻止。
第一次出秀娥宮,就如劉佬佬進了大觀園般,到處觀望,迂回曲折、樓閣盤桓的宮路就像一個迷宮似的。
單單一個回廊就能通上好幾處。對于不常在此行走之來說實在容易迷路,因此這令她走了不少冤枉路。
正是傍晚各宮殿準備上晚膳的時候,宦官侍女皆行色匆匆。
董秀一路走過,問了不下十人,走了不下半個時辰才來到內侍房。
她站在大院門外,內侍院的院門比秀娥宮的低上幾分,朱色的門庭門緊閉著。
門楣上雕刻著[內侍]兩個楷體字。門外與其它宮殿不一樣,此處沒有一個侍衛把守。
雖在同一宮廷,但各殿奴才各司其職,各殿的大規矩雖然一樣,但細節卻皆不盡相同,董秀不敢魯莽行事,她在門外守望了好一會兒,確認了門外都沒有能為她通報的人。
方伸出手輕扣褐色的大門,良久,沒有回應!
她又加大了幾成力道,依然如故。最后她用手輕輕一推。竟然被她推開了一條縫隙。她從門隙中觀望。沒有看到一個人影,不得不推開門,邁了進去。
內侍院跟別的院落大不相同,各屋排列相當有序。
院外除了一些大樹和桌椅板凳外,并沒有過多的陳列擺設。院墻比起別的宮墻都低上幾分。院內除了散落的幾許黃葉外,沒有任何雜物,干凈起來卻空蕩蕩的。
董秀走到一敞開口的屋檐外,看到了一人在里面忙活著。她走了進去。
屋內的人看到她。停了一下動作,看了她一眼,見是一個明眸皓齒的小太監。
他審視了她一會。見她著裝跟自己一樣品級,用不著行之以禮。又繼續忙活著,一邊忙活一邊開口問道:“什么事啊?”
“我找李公公,不知道他現在在那里呢。請小哥指點指點。”董秀語氣溫和的詢問道。
“李公公?那個李公公?這里姓李的公公也不是一兩個的呀。”
“就是這里的領班公公,李小英公公。”
“哦,你要找的李公公原來在這個時候是換了班,應該回來才是”他說道,又停了一下繼續回她道:
“不過今天不知怎么的,去替班的人都上殿了,可該換班的都沒回來。”他語氣疑惑。跟著又說道:
“我知道替班的都被傳到玄軒園去了。你要么在這兒等,要么到玄軒園尋去吧。”
董秀猶豫了一下,天色已晚了,心想等下去不是辦法,她向那太監問道:“小哥,那玄軒園該往那里走啊?”
那小公公領著她走出了屋子往右邊一直走,過了六七個屋門,出現了一條兩個寬的巷子。
小公公指示她說:“你走出這條巷子,不要轉方向,直行就能到內侍宮西門,從西門穿出去,繞過上和殿,再向前走就是玄軒園了。”
董秀向他謝過后,就沿著小巷子一直走。
狹小的而又長長的巷子在傍晚的天空底下顯得有幾分陰沉。董秀加快了腳步,走出陰巷。
前面是一處院落,旁邊圍著院落的兩旁是外墻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紙的建筑。
與其他宮殿的輝煌裝飾物的風格與色彩都不一樣,偏向素樸,加上朱紅色的琉璃瓦,整體色調趨向寧靜。
突然!
一響尖叫聲破空而出,聲嘶力竭、音域可怖、間隔不斷,在這寧靜陰暗的空間幽幽傳來。
似遠似近。
董秀忽然覺得腳底下如穿過百條泥鰍,透涼的透涼,掌心直參出冷汗來。
看到了不遠處一道朱門,她匆匆跑過去,慌忙推開虛掩的木門,而后在身后使力的關上,將一身幽涼關在那門后。
前面是一片竹林,一條長長的回廊。
她穿過回廊,眼前豁然開朗,是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致。
穿過小橋流水,走過一個個亭臺樓閣終于看到了一個玄軒園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