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扁鵲心書
  • 竇材
  • 4514字
  • 2015-11-10 18:52:53

要知緩急

夫病有淺深,治有緩急。(體認病情,而用藥緩急合當,乃醫家第一要著。)若急病而用緩藥,是養殺人也。緩病而用急藥,是逼殺人也。庸醫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當用何藥,概以溫平試之。若緩病尚可,設遇大病則為誤不小,故名養殺人。若緩病投以急藥,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則變生,所謂逼殺人也。(二者之誤,今世醫家比比,膽怯者蹈養殺之弊,心粗者逞逼殺之害。醫本生人,乃為殺藪,悲哉!)余觀京師名醫呂實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溫平藥調治,及至危篤,方議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殊不知救挽已遲,藏氣敗絕,雖靈丹妙藥,無能為矣。余親見彼治一傷寒第五日,昏睡譫語,六脈洪大,以為胃中有熱,以承氣下之,四更即死矣。六脈之大,非洪也,乃陽氣將脫,故見此耳。治以下藥,更虛其陰,則陽無所附而死速矣。若先于臍下灸三百壯,固住脾腎之氣;內服保元丹、斂陽丹,飲姜附湯,過三日,自然汗出而愈。余治一傷寒,亦昏睡妄語,六脈弦大。余曰脈大而昏睡。

定非實熱,乃脈隨氣奔也,強為之治。(先生真仁人也,強治之心,余頗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礙于言訥而不肯為,究非真行仁術之人,常以此自愧。)用烈火灸關元穴,初灸病患覺痛,至七十壯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患開眼,思飲食,令服姜附湯。至三日后,方得元氣來復,大汗而解。(今時姑息成風,灸法難行,余嘗嘆曰∶人參雖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陽之功,無如世人不識,俗醫痛掃,良可慨也。)余思前證,少陰病也。發昏譫語,全似陽證,若時投以承氣,豈得不死。故耳聾不呻吟,身生赤黑靨,而十指冷至腳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時發躁熱者,皆少陰證也。仲景以耳聾系之少陽,譫語歸之陽明,用柴胡承氣輩誤人不少。夫但知少陽脈循脅絡耳,卻不思耳竅屬腎,以耳聾歸少陽,此仲景所未到之處也。(耳聾仲景作宗氣虛論,未嘗歸少陽。至于譫語,論中言神氣虛者多,若陽明證中不過數條而已,先生故加貶駁,未免有意索瘢。)

五等虛實

凡看病要審元氣虛實,實者不藥自愈,虛者即當服藥,灸關元穴以固性命。若以溫平藥,亦難取效,淹延時日,漸成大病。(溫平之藥,近世所尚,旁人稱其穩當,醫士習于兩岐,及至變成大病,惶急錯投,誤而又誤。總由識見不真,遂爾因循貽害。)虛病多般,大略分為五種,有平氣、微虛、甚虛、將脫、已脫之別。平氣者,邪氣與元氣相等,正可敵邪,只以溫平藥調理,緩緩而愈,如補中益氣、小柴胡、八物湯是也。微虛者,邪氣旺,正氣不能敵之,須服辛溫散邪之藥,當補助元氣,使邪氣易伏,宜蓽澄茄散、全真丹、來復丹、理中丸、姜附湯之類是也。甚虛者,元氣大衰則成大病,須用辛熱之藥,濃味之劑,大助元陽,不暇攻病也。《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車之類是也。

將脫者,元氣將脫也,尚有絲毫元氣未盡,唯六脈尚有些小胃氣,命若懸絲,生死立待,此際非尋常藥餌所能救,須灸氣海,丹田、關元各三百壯,固其脾腎。夫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故傷寒必診太溪、沖陽,二脈者,即脾腎根本之脈也。此脈若存則人不死,故尚可灸,內服保元丹、獨骸大丹、保命延壽丹,或可保其性命。(單顧脾腎,乃先生學力大有根柢之論,蓋腎為先天之原,脾為后天之本,資生資始,莫不由茲,故病雖甚而二脈中有一脈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若已脫則真氣已離,脈無胃氣,雖灸千壯,亦無用矣。(此五種證當于平時細心探討,自然隨機應變不致差訛。近世之醫多尚寒涼,專行克伐,致使平氣變虛,虛證變脫,及至三焦失運,神氣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機息,而猶執邪氣未盡,火熱未除之說,朝涼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黃帝灸法

男婦虛勞,灸臍下三百壯。

男婦水腫,灸臍下五百壯。

陰疽骨蝕,灸臍下三百壯。

久患脾瘧,灸命關五百壯。

肺傷寒,灸臍下三百壯。

氣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壯。

纏喉風,灸臍下三百壯。

黃黑疸,灸命關二百壯。

急慢驚風,灸中脘四百壯。

老人二便不禁,灸臍下三百壯,老人氣喘,灸臍下三百壯。

久患香港腳、灸涌泉穴五十壯。

產后血暈,灸中脘五十壯。

暑月腹痛,灸臍下三十壯。

鬼邪著人,灸巨闕五十壯、臍下三百壯。

婦人臍下或下部出膿水,灸臍下三百壯。

婦人無故風搐發昏,灸中脘五十壯。

久患傴僂不伸,灸臍俞一百壯。

鬼魘著人昏悶,灸前頂穴五十壯。

婦人半產,久則成虛勞水腫,急灸臍下三百壯。

死脈及惡脈見,急灸臍下五百壯。

婦人產后腹脹水腫,灸命關百壯、臍下三百壯。

腎虛面黑色,灸臍下五百壯。

嘔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壯。

婦人產后熱不退,恐漸成癆瘵,急灸臍下三百壯。

扁鵲灸法

命關二穴在脅下宛中,舉臂取之,對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屬脾,又名食竇穴,能接脾臟真氣,治三十六種脾病。凡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氣,灸此穴二三百壯,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屬脾者并皆治之。蓋脾為五臟之母,后天之本,屬土,生長萬物者也。若脾氣在,雖病甚不至死,此法試之極驗。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失音,手足不遂,大風癩疾。

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筋內宛中,舉足取之。治兩目 不能視遠,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此證須灸中脘、臍下,待灸瘡發過方灸此穴,以出熱氣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腳指取之。治香港腳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治遠年香港腳腫痛,或腳心連脛骨痛,或下粗腿腫,沉重少力,可灸此穴五十壯。

腦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盡處。治偏頭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壯自愈。

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發際。治太陽連腦痛,灸三十壯。

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治久患風腰疼,灸五十壯。

前頂二穴,在鼻上,入發際三寸五分。治巔頂痛,兩眼失明。

附∶竇材灸法

(計五十條)一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乃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壯。

一傷寒少陰證,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黑靨,噫氣、吐痰、腹脹、足指冷過節,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

一傷寒太陰證,身涼足冷過節,六脈弦緊,發黃紫斑,多吐涎沫,發燥熱,噫氣,急灸關元、命關各三百壯。

傷寒惟此二證害人甚速,仲景只以舌干口燥為少陰,腹滿自利為太陰,余皆歸入陽證條中,故致害人。然此二證若不早灸關元以救腎氣,灸命關以固脾氣,則難保性命。蓋脾腎為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早圖也。(舌干口燥乃少陰本熱之證,仲景以大承氣急下,但此理非身登仲景之堂者不能知,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用,蓋火熱亢盛不用承制,則燎原之害熾而生化之機息,可不畏哉!設本熱假而標陰伏,誤用承氣立見危亡矣。先生灸法真保命全生之要,業醫之士切須審察,不可鹵莽而行之也。仲景蓋以氣化而用承氣,若涉形藏,別有治法,不可混辟。)一腦疽發背,諸般疔瘡惡毒須灸關元三百壯以保腎氣。

一急喉痹、頤粗、頷腫、水谷不下,此乃胃氣虛風寒客肺也,灸天突穴五十壯。(穴在結喉下四寸。)一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可保性命。若服知柏歸地者,立死。蓋苦寒重損其陽也。(虛勞而致六脈弦緊,即是腎氣損脫。乃今之醫治虛勞者,脈至微細急疾,尚用寒涼,真視人如草芥也,此種人不知作何結果。)一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關二百壯,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三百壯,以扶腎水,自運消矣。

一脾泄注下,乃脾腎氣損,二三日能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一休息痢下五色膿者,乃脾氣損也,半月間則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三百壯。

一霍亂吐瀉,乃冷物傷胃,灸中脘五十壯,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

一瘧疾乃冷物積滯而成,不過十口、半月自愈。若延綿不絕乃成脾瘧,氣虛也,久則元氣脫盡而死,灸中脘及左命關各百壯。

一黃膽眼目及遍身皆黃,小便赤色,乃冷物傷脾所致,灸左命關一百壯,忌服涼藥。若兼黑疸乃房勞傷腎,再灸命關三百壯。

一番胃,食已即吐,乃飲食失節,脾氣損也,灸命關三百壯。(命關當作命門)一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一風狂妄語,乃心氣不足,為風邪客于包絡也,先服睡圣散,灸巨闕穴七十壯,灸瘡發過,再灸三里五十壯。

一脅痛不止乃飲食傷脾,灸左命關一百壯。

一兩脅連心痛乃恚怒傷肝脾腎三經,灸左命關二百壯,關元三百壯。

一肺寒胸膈脹,時吐酸,逆氣上攻,食已作飽,困倦無力,口中如含冰雪,此名冷勞,又名膏肓病。乃冷物傷肺,反服涼藥,損其肺氣,灸中府二穴各二百壯。

一咳嗽病,因形寒飲冷,冰消肺氣,灸天突穴五十壯。

一久嗽不止,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壯即止。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

一癘風因臥風濕地處,受其毒瓦斯,中于五臟,令人面目龐起如黑云,或遍身如錐刺,或兩手頑麻,灸五臟俞穴。先灸肺俞,次心俞、脾俞,再次肝俞、腎俞,各五十壯,周而復始,病愈為度。

一暑月發燥熱,乃冷物傷脾胃腎氣所致,灸命關二百壯。或心膈脹悶作疼,灸左命關五十壯。若作中暑服涼藥即死矣。

一中風病方書灸百會、肩井、曲池、三里等穴多不效,此非黃帝正法。灸關元五百壯,百發百中。

一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壯。

一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

一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后大便不通,難服利藥,灸神闕一百壯自通。

一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

一砂石淋諸藥不效,乃腎家虛火所凝也,灸關元三百壯。

一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一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五百壯。

一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損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

一昏默不省人事,飲食欲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太過,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一脾病致黑色痿黃,飲食少進,灸左命關五十壯。

或兼黧色,乃損腎也,再灸關元二百壯。

一賊風入耳,口眼歪斜,隨左右灸地倉穴五十壯,或二七壯。

一耳葉焦枯,面色漸黑,乃腎勞也,灸關元五百壯。

一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腎水不生津液也,灸關元三百壯,若誤服涼藥,必傷脾胃而死。

一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節作疼,乃腎氣虛憊也,風邪所乘之證,灸關元三百壯。若服辛溫除風之藥,則腎水愈涸,難救。

一腿 間發赤腫,乃腎氣風邪著骨,恐生附骨疽,灸關元二百壯。

一老人滑腸困重,乃陽氣虛脫,小便不禁,灸神闕三百壯。

一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一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腎氣衰,灸左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一兩眼昏黑,欲成內障,乃脾腎氣虛所致,灸關元三百壯。

一瘰 因憂郁傷肝,或食鼠涎之毒而成,于瘡頭上灸三七壯,以麻油潤百花膏涂之,灸瘡發過愈。

一破傷風,牙關緊急,項背強直,灸關元穴百壯。

一寒濕腰痛灸腰俞穴五十壯。

一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錐,乃風濕所襲,于痛處灸三十壯。

一香港腳少力或頑麻疼痛,灸涌泉穴五十壯。

一頑癬浸淫或小兒禿瘡,皆汗出入水,濕淫皮毛而致也,于生瘡處隔三寸灸三壯,出黃水愈。

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灸二十壯后卻減一分,務要緊實。若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子大。其灰以鵝毛掃去,不可口吹。

如癲狂人不可灸,及膏粱人怕痛者,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壯,醒后再服、再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青龙| 宁河县| 大宁县| 明溪县| 怀来县| 安新县| 富源县| 柳林县| 宜丰县| 子洲县| 南阳市| 民县| 巴马| 泰兴市| 牟定县| 百色市| 英山县| 五台县| 仁寿县| 昔阳县| 惠安县| 南皮县| 石林| 乐清市| 安国市| 吴川市| 准格尔旗| 赤城县| 巫溪县| 阿巴嘎旗| 隆昌县| 上思县| 德化县| 义马市| 左贡县| 班玛县| 定南县| 奉贤区| 香港|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