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四斷除障礙

修行之人,障未斷,則閉塞昏迷;礙不除,則愚頑暗昧。心體本同天日,妄情恰此浮云。霧塞青天,白日安能朗照;情迷靈竅,真機哪得圓通。豈非修行人一大病哉?我今指出病根,這障礙道家有兩種,一喚作理障,一喚作事障。不明其事,真假難分;不明其理,正邪難辨。若執理而論事,抱泥迂腐,為理障心;若行事而害理,悖戾乖張,為事賊性。或理或事,凡有所執,皆為障礙。

今將障礙兩字,細細說來。大眾,千經萬典,皆是先覺先知,欲令后人,行善學好,悟道修真。眾生不行善而反行惡,不學好而反學歹,不修真而反弄假,不悟道而反敗教,這喚作事障本心。又有出家人,行善執善,學好執好,修真認真,悟道而著相殉跡,皆因好處,不曾脫脫,這喚為理障本心。然這等有事理二障,還是一等向上之人。更有一等修行之人,心地未明,天機未轉,到處都生障礙,見我等向上之人,講經說戒,他便明為稱頌,暗動無明,生障礙心,動無明念。

大眾,這障礙心不除,安能出得苦海?有船有筏,有篷有櫓,明明可過海,卻不能過,不敢過,這卻又何來?哪知這點障礙之心,就如一時天起黑云,漫漫而來,欲風欲雨,必有巨浪兇濤之險,所以就不敢過,不能過了。

大眾,苦海無比,回頭是岸。這修行人的障礙,如黑去四起,騰騰瞞天之象,迨至斷除了,便如浪靜風恬,安穩自在,方能渡出苦海。你們豈不聞《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上說么:“只因眾生障重,不能得見上帝慈顏。”又云;“如是諸障,汝等各各當斷除之。”《皇經》開首,所以就宣說斷障。

斷障之法,當生大慧,無起疑惑,無起貪嗔,無起淫欲,無起嫉妒,無起殺害,無起凡心,無起凡思,無起昏垢,無起聲色,無起是非,無起憎愛,無起分別,無起高慢,無起執著。凝神澄慮,萬神調伏,心若太虛,內外貞白。無所不容,無所不納。無令外邪亂其至道,牽失真宗,敗其靈根,盜其至寶。致爾萬劫永墮凡流,墮入俗網,萬魔來攻,百千萬劫,不聞妙法,鬼神執誅,從生入死。是故汝等,應當志心,善護真宗,無令喪失,如前所說,各各當斷除之,則此訓皆障礙之條款也。若不斷除,便六根便染,三業縈纏,就清靜不成了。既不清靜,如何得見上帝慈顏?十七大光明,三十種功德,從何而至?是以上帝光明功德,為諸佛圣師,萬天帝主。三卷五品之妙典,皆從斷除障礙而成。

大眾,世間障礙甚多,《皇經》不過指其行目事件,令你們知其大略,明天理的法門。汝等要明白,世間細微障礙,萬縷千條,舉心動念,難可枚指。即如看經誦典,其中妙義幽深,自己聰明有限,不能解悟,便知自己心竅未靈,智慧光小了。又不肯抵心下氣,參問高明,便是昏垢。及至問明,又生疑惑,惟恐其人之說不真,再問一人,彼此不同,心生煩惱,千岐萬經,豈非障礙?又若伴侶同于處讀經,彼伴先熟,我尚未熟,心生煩躁,豈非障礙?又若我熟伴生,便生歡喜,豈非障礙?又如自己有才,他人愚鈍,便生欺誑,豈非障礙?又如見人好善,或布施,或功行,他富我貧,便生嫉妒;我富彼乏,但生驕傲。豈非障礙?又如讀經典,忽有解悟,微明其理,執以為是,向人講說,彼又高明,我心不服,豈非障礙?又如所聞妙理,執著在心,只知其一,不知變通,豈非障礙?又如修行打坐,偶有妙處,便自夸揚,豈非障礙?又如同道伴侶一處,從師聞道,師言彼明我暗,不自責己,反忌彼先,豈非障礙?至于積下財貨,臨死不舍一文。一切愛緣,貪習耽著,不斷不除,如好琴好書,好棋好畫,種種著想,均為障礙。又或有一等,以符術為神通妙用;又或有一等,以符術為有為劣法;彼喜而我忌,我好而彼惡,皆系障礙。

大眾,汝等既求出世,欲免輪回,原要做出世的功夫,懷出世的道業。這些障礙,俱是塞靈關之牽蔽,迷悟性之妖氛,如何便就能出世。若是你們肯把紛紛的障礙,一一斷除,斬盡葛根,消遣雜慮,胸襟如大虛浩蕩,則心靈活潑,萬轉圓明,智慧自生,性天昭朗。其中千般妙用,盡生死去來之機,天人合一之致。自然而然,非識可識矣!

呵呵!障礙,障礙!只在大眾之能斷除不能斷除間爾。于是律師遂說法曰:“降衷伊始,明命非虛。照耀靈臺,毫芒難掩。胸襟一朝廓落,眼光立地澄清。”

五舍絕愛緣

大眾,障礙為害,既得知矣。愛緣之害,比障礙又更狠。如何見得?障礙之心,不過遇境而有,境過即空,其害暫來暫去。至于愛緣兩字,是無始劫前以至今生種下的孽根。所以圣賢仙佛,只勸眾生不可著相,不可粘縛,不可貪戀,三教書中,俱勸天下后世,莫為愛緣纏住。這個愛緣,是諸魔之祖,萬害之根。屢劫沉迷,多生墮落,總因愛緣。不得解脫之道,不明真空之理,皆因愛緣。生犯官刑,死沉地獄,皆因愛緣,水災火死,劫殺刀兵,皆因愛緣。覆宗絕嗣,破戒違條,皆因愛緣。九祖受殃,香火頹廢,皆因愛緣。生老病死,性心乖戾,身體不健,道法難進,皆因愛緣。六根不凈,六賊猖狂,六識分別,六道輪回,皆因愛緣。天地之內,五行之中,萬物生枯,萬種起滅,皆因愛緣。若欲出世,超脫生死,不求斷除,絕緣舍愛,而能了了明明,清清凈凈,解脫自由者,未之有也。

我且把世間在家的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的愛緣,先圣已說過五有五止五僻,以及發皆中節,親親尊賢之等殺。皆就這點虛靈內所固有者,為之品節裁成,各正性命,就把一個宇宙保合太和。渾淪元氣,更無愛緣再須舍絕,純乎自然清靜解脫之道,慢慢再說。

今單說出家的,就是苑上今日諸檀信聽者,也好汰去分外愛緣。將分內一切可愛不必愛,似緣有盡緣的,一一勘明,制節過去。大眾,愛緣迷惑,你們全然不知。如何道?人念頭遄喜使的,喚作愛緣。一切大小精粗之物;一切一切遠近眷屬之人;一切內外邪正是非之事;一切圣賢三教儒釋道之法;一切經書文獻曲籍之理;一切天地陰陽造化之妙;一切神奇元幻之術;一切清微靈寶全真道路。以至名山洞府、天宮圣境。以至七寶八珍、河圖龜瑞。及自己身心五臟六腑,齒舌精氣,山河大地,草木禽獸昆蟲,若念之所貪,意之所在,心之所想,神之氣注,情之所戀,性之所喜,囗之所欲,身之所樂,夢之所游,悉系愛緣。有一存念,便遭牽惹,不能得清靜解脫之道,終為沉迷憂苦之徒。

大眾,迷著則愛緣生,醒悟則愛緣滅,須要時時覺悟,刻刻承當,心上著一毫所愛之事物,俱要即刻舍絕,不許復因緣起。愛喜睡者即當坐,愛喜坐者即當行,愛喜舍者,心神自然活潑;愛喜無者,靈性自然空虛。寸絲不掛,萬緣不生。悟者則心生光明,不為境轉,不為物動,不為事亂。久之則無端妙處,元竅開通矣。若今日不除,明日不斷,既舍而又不絕,仍舊牽纏。則衣缽蒲團,都成羅網;芒鞋竹仗,皆是索繩;名山圣境,俱為牢獄;師兄道侶,盡化冤家。以至囗訣真言,總要變砒霜毒藥;道心本性。竟改作福報修羅矣。可不慎哉,可不痛哉,可不忍舍而絕之哉!

昔有一道人,坐久神現。見頂上放光,五彩鮮明,如霞如錦。其光之中,山河大地,萬物總見。道人心喜,以為得上帝之大無礙光也。日夜端坐,思想有光,其光不復再有。道人不悟幻境非真,用意觀想,萬念皆忘,唯思光明。存思日久,如愚如癡,形骸土木,諸人以為得入至道。道人坐存六載,神凝形變,而不知覺。一日,氣粗息急,同伴相守,唯望其人開靜以便求道,其間唯有一修行人,知其著魔。至夜半,其入定之人,忽然手張如飛之狀。眾以燈燭香花,供養禮拜。其人即氣絕,囗中飛也一蛾,撲燈燭火光而死。修行人取之,而告道們大眾曰:“此存想光明之道人身也,愛緣光明,即與蛾同,緣至形化轉入異類。愛緣不除,皆同此類。可不哀哉,可不斷哉!”大眾,心有所愛,即是緣也,緣從愛起,愛逐緣生,緣愛相纏,永無了澈。轉父為子,轉祖為孫,轉男為女,換面改形,移名換姓,顛倒凡夫,認為真實,可怕可憐!大眾知之。

六戒行精嚴

修行之士,既已割愛拋緣,誠求出世以了生死。假如愛緣不滅,愛欲重生,則此心依舊牽纏,復入網羅陷井,是終無解脫。須要于未兆之前,預作提防之計。不然則從前之功徒費,未來之魔障難逃。是以當法上古圣賢,攝心于戒。

這個戒字,是降魔之杵,能鎮壓妖邪;是護命之符,能增延福壽;是升天之梯,能禮三清而超凡入圣;是引路之燈,能消除六欲而破暗除昏;是仙舟寶筏,能渡眾生離苦海;是慈杠津梁,能濟眾生出愛河。誠修行人之保障,為進道之提綱。仙圣無門,皆從戒入;圣賢有路,皆自戒行。實系仙真之要路通衢,賢哲之中門正道。

大眾,既已前生所種因緣,致今生得聞戒法,則將莫大之幸,若不依戒律行持,精嚴勤苦,則莫大之幸,變為莫大之罪矣。這個戒律,乃元都禁約,就是元始靈寶太上所定的規條,女青天曹所常糾察,神兵衛護,天將稽巡。尊守者,丹策加工。犯悖者,黑書加過。絲毫不漏,針發不差。如今受戒之徒,總是無知之輩。如何喚作無知?只是未明其理。若是知得此理,便當精嚴不犯。若是違條,豈不是無知了。

所以說,大眾中,若是已戒者,須要把這戒字,著實去參詳。如何作戒?戒者,禁住也,禁約的是什么?你又為何當初就受了?故你若是為戒法來的,便當日日行持。若不日日行持,何必受戒。這個念頭,便不是為戒而來,還是為沽道士受戒的虛名私意而來,圖道士受衣缽而已。不然,為何不守清規?切念我道門中,自七真闡教之后,教相衰微。戒律威儀,四百年不顯于世。緣因教門之中,未有人出來擔當其任。所以把這照道的天燈,不曾剔明。使修行之人,昏暗難行,扶身的拄杖拋開,失其把柄。怪不得旁門邪教,反通行于天下,清靜解脫正大光明之道,所寂寂不聞,今幸道運當行,遭逢盛世。上有皇上福庇,天下太平;朝多官宰善信,教中護法。又有檀越布施,衣中冠缽,制就現成,這便是千生難遇,歷世希逢,這都是你們前因撞著。

既是受了戒法,就該把個戒字,仔細求。如何喚作戒?可憐這受戒之徒,賢愚不等。愚者妝初來受戒的念頭還好,及至受了戒后,又把初心瞞昧起來,不能堅持戒律。豈不可惜了這個受戒的初心,把一件戒衣,一頂戒巾,付之東洋大海。或當或賣,或改常服,或補作袖頭。褻瀆天神,敗毀道場。又把個凈缽,改作香爐,貯錢貯米。開齋破戒,飲酒吃葷,無所不至,把智慧清滅,仙根斷絕了也。這有現在公案,歷歷可證。先有一個戒子,把戒行毀破,污了戒經,賣了戒經,賣了戒衣,棄了戒缽,便忽死去。見許多鬼卒,將鎖索套去。到了陰司,見一所衙門,甚是威嚴,兩邊排隊列許多鬼卒,鎖著許多人,皆是平日同志歸陰的破戒道友。這戒子吃了一驚,問:“你們如何到這里?”那些戒子說:不知道為何,先先后后的都在此相會。只見門上有個匾額,寫著考對司三個大字,遂問鬼卒道:“如何喚作考對司?”鬼卒道:“這是天條新立的,法司有兩座,專管僧道戒律之事。凡有人在陽世間,發心受戒者,土地神就把某人名字上了冊簿。某日受戒,某日行持有功,某日行持有過,某日某人犯戒,某人背道悖師,某人毀律敗教,某人賣衣,某人穢缽,某人誹謗律師,某人打算施主,某人奸貪,某人淫欲,細細記注,每月申報各司考對,要先從本司考對過,方到各衙門去。你們受戒者,除德行高明,道心嚴密者,不到陰司。如你們這班不受戒的人,畢竟先到本司考察除名,才定限內勾取身死。若不從本司考過,各衙門不簽押人,眾戒子你們聽聽,這個死去的,已經一夜半日還陽,講出了這段公案。

大眾,你們責人有過,偏生細微明白,到了自已有過,便全不知察,日積月盛,一一自已寬恕,做成了無邊罪業,自己還要遮瞞,這叫做欺心。受了戒的人,全要把自己心上所行,日里所說,日夜存思,善即行,惡即改,不許自己曲全,不許自己饒恕。你有誤處未經查點省悟,立刻回向圣真,哀哀懺悔,依戒經之律,細細參求,勤訪明師,精深學問。敬師長如父母,敬道友如長兄,樂法如妻,愛經如玉。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世間王法律例,犯則招刑;天上道法,女青之律,犯則受報。莫道陰司冥而不見,生生死死,只在你心;莫說戒神幽而不顯,出出入入,只在爾念。戒行精嚴四字,降心順道,喚作戒;忍耐行持,喚作行;一絲不雜喚作精;一毫不犯,喚作嚴;始終不變,喚作持戒;窮困不移,喚作守戒。你們這受過戒的,其中連戒的十條,還不記得甚么十條事呢。這是有名無實,何必乃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广汉市| 长岭县| 莒南县| 塘沽区| 彭阳县| 郓城县| 江达县| 永安市| 孝感市| 静安区| 广河县| 哈巴河县| 金寨县| 黄冈市| 芜湖县| 辽宁省| 普安县| 江西省| 金沙县| 曲阳县| 桐柏县| 营山县| 江安县| 毕节市| 石棉县| 灵丘县| 松溪县| 闵行区| 政和县| 密山市| 改则县| 民勤县| 灵丘县| 横峰县| 定远县| 招远市| 游戏| 双峰县| 周至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