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風俗人物之五(1)
- 安溪縣志
- 謝宸荃
- 3863字
- 2015-11-06 11:08:51
闡潛
五代
劉 乙 詹 琲 周 樸
劉 乙 字子真。寓賢也,仕閩為鳳閣舍人,與吳中處士周樸、本縣令詹敦仁友善。敦仁贈乙詩,有“音問相忘二十秋,天教我輩到南州。”乙詩有“掃石云隨帚,耕山鳥傍人。”世傳佳句。詹琲,敦仁子也。敦仁遣琲訪乙,贈以詩,有“石崖壁立題詩處,知是當年鳳閣人。”乙之風概可想已。明郡人何喬遠曰:“余讀歐陽修《五代史》:‘晉天福二年,閩王昶遣使朝貢,高祖遣散騎常侍盧損入閩封昶為閩王,賜之赭袍,并其子繼恭為臨海郡王。昶曰:“吾已襲為帝矣。”損至,稱疾不見,使繼恭主之。遣中書舍人劉乙勞損于館。乙衣冠偉然,騶僮甚盛。他日遇諸途,布衣芒屩而已。損使誚之曰:“鳳閣舍人,何逼下甚也?”乙羞愧掩面走。昶聞怒損,稍侵辱之。損還,昶無所答,繼恭遣其佐鄭元弼隨損貢方物。高祖怒,暴昶罪,歸其貢。’予謂乙故高士,閩王遣勞晉使,蓋欲借以為重。成禮偉盛,遂事芒布,此高士之為也。若羞愧掩走,豈得言高?蓋損惡昶托疾侵辱,歸言其主文致之詞,而歐陽公仍之,要亦未知乙平生耳。抑損以上國使入閩,何得無騶從前呼,乙必待其至前方見而反走?史失之誣,殆其然歟!”
詹 琲 隱鳳山之下,號鳳山山人。“深窅袤長,虛靜廣莫。”數語其序文也。琲奇才曠達,議論慷慨,與陳洪進故有姻雅,勸洪進納土于宋,洪進從之。今《宋史》所載陳洪進《納土表》,是琲撰也。洪進既歸宋,欲薦琲于宋太祖,琲追和秦系《辭張建封》詩以獻,洪進不之強。琲既老,人稱為年德居士。
周 樸 字太樸,吳人。與李穎、方干友善,吟詩寫景,搜奇抉思,茍得一聯一句,則忻然自快。初隱產坑山之下,后徙居福州烏石山,與侯官令薛逄、寺僧靈觀為禪悅之交。黃巢至福州,求得樸,問曰:“能從我乎?”樸曰:“我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巢怒殺之,涌白乳尺五寸。后人立廟于烏石山,額曰“剛顯”。
宋
鄭思永 林德秀 陳與桂
鄭思永 字景修。家貧,篤行博學。晉江蔡和講文公之學,號為溫陵截派者也,愛思永純樸,妻以女,俾從學終身。所著有《易說》。
林德秀 字實之。家貧苦學,有詩歌雜著行于世。
陳與桂 字彌芳,晉江人。領咸淳鄉薦,不仕。義行高古,邑人矜式,隱水竹村。
明
謝 弘 高鳳侖 鄭 升
吳 煜 林鴻儒 李 楫
謝 弘 高鳳侖 受學于蔡文莊。文莊字弘曰“汝器”,字鳳侖曰“瑞周”。必其向學之士,惜其不名于時。
鄭 升 成化時,在坊人。少業儒,失父,善事母,友諸弟,雖一錢、尺帛,必歸母,不敢私。母病,供湯藥不懈。居喪盡禮,廬于墓側,提學僉事周孟中贈之詩。
吳 煜 字時昭,在坊人。正德時,隱鳳坂之麓。賦性嚴毅,微醺,輒誦古詩以自娛。
林鴻儒 字允德,新康里人,祖光,有隱德;父密,孝事父母,以嚴持家。鴻儒諸生也,體羸善病,喜讀書,亦善事父母。入試不偶,年四十余,臨貢卒。
鴻儒治《尚書》,專其經。所著有《尚書日錄》,治《書》者宗其說。所作有《奇貨可居論》,王慎中大奇之,以通于毘陵唐順之,唐亦大驚異,與定交。其論曰:“甚哉商之害道也!先王務農焉。人農則童,童則機事寡而重流徙;人農則樸,樸則死其處而無異慮。商也者,所以斫天下之童樸者也。其始也,計有無;其既也,計多寡;及其既也,計千萬,而天下之道盡矣。散千金之資,以牟天子之贏,謂君可暫立而即棄也,謂妻可偶致而復取也,謂子可此種而彼獲也。間有以物商矣,未聞以人商也。波之所漸,至以五倫為貿遷。趙堯貨如意而薄惠儲,江充貨弗陵而薄衛據,魏征貨秦王而忍建成,趙普貨太昌而背太祖,昌齡貨元佐而背真宗,推而至士大夫、君子進退辭受之間,見得而忘義,廣解而恬禍,莫不胥為,商者可畏也。”
其《日錄序》曰:“道有顯微無精粗,心有體用無內外。事具于心之謂體,道則隱而未顯;心應乎事之謂用,道則顯而非隱。二帝無敬而無乎不敬者也,其心與事圣焉;三王敬而無乎不敬者也,其心與事反焉;太甲、成王,敬而無失者也,其心與事困焉;夏桀、商紂,以敬為不足行者也,其心與事狂焉。五十一篇之中,或論事,或論心,圣狂所以不相襲,存亡所以不相沿者,敬與不敬之異也。”此其言之有合于道者也。
李 楫 感化里人。森世孫,性孝友,父病,楫奉事粥藥,至自得病。聞父嗽聲,輒為心剜。出贅于外,聞其兄訃,即脫所服新衣為兄殮。初為諸生,后棄去。入資為蜀府典膳。歸隱一室,與物無競,烹茗灌花,琴嘯之外漠如也。年九十。萬歷戊午,孫鳳鳴舉于鄉。
林復春 李卻砮 黃時清 劉 柳 林 興
李 炳 林 昌 黃大任 詹仰憲 梁大磐
林復春 赤嶺人。永樂時,其兄坐累,復春累訴于官,不得;走京師,擊登聞鼓訟冤,得白。
正統末,鄧茂七寇平,金方伯檄復春撫陷寇新民。復春至新溪,從墾田者三百人,遂即其地與建立屋廬為久計。其明年為景泰元年,署邑事者欲誣新民為寇,沒入其資產。復春走白署事者,署事者難之。復春正色曰:“公所奉檄,將安反側子耶?抑棼而亂之也?天道神明,民為公用也。”署事者從其言,所存活三百家。
天順二年,歲大饑,出粟八百斛賑民,郡守以聞,榮以七品冠帶。
李卻砮 字俊德。旌義森之弟。干練不如兄,而曲謹特甚。不事博士家言,惟獵涉星數自娛。善積雄貲。森揮斥,常遭乏;有故人急,欲貸五百金不能應,長吁輟食。卻砮偵知,為其如數,勸加餐,森大喜。人曰:“非獨李長者也,弟何減兄?”孝友豪俠,與旌義洵稱伯仲。
黃時清 參山人,孝友樂義,治兄丘及預治己丘,俱旁祖父壙。參政莊用賓銘曰:“率古遺風,一真可尚。欲父侍以子,祖侍以孫,幽明弗間,時清忠孝志也。”
劉 柳 字才澤,春之兄。好施濟,活全多人,邑令為請授義官。令有難折之獄,送柳諭解之,民稱其平。
林 興 字廷讓。出粟賑饑,官府榮之冠帶為義民,而興以逸齋自號。晉江陳琛銘其墓曰:“翁語我逸。潘尼正悅松泉之便,陸魯望任江湖之散,亦若得之,未見其清也。其人境無車馬之喧,見南山有悠然之適,斯深于逸矣。間有語及求田問舍事,翁艴然曰:‘我真田舍翁耶!既知我逸,何混我俗!’”
李 炳 感化里人。賦性剛毅,樂善好施,造橋,立義冢。年九十二。
林 昌 赤嶺人。不習書史,而骯臟有機智。所居地,舊多患寇。寇至,則舉族逃竄山谷中。昌出資財,筑樓十仞,基墻高厚,中列正樓,外樓四繞,倉囷、井臼、爨甑、床凳之屬皆具。急則男女入樓,正樓居女,外樓居男。正樓制度如家室,外樓具穿窗孔,可以開弓發銃炮,外溝三丈許。度藺石,渠答所宜。嘉靖中,白葉坂寇至,其酋環樓覷望,不得施攻,大服昌所為,使人謂昌曰:“林公豪俠長者,吾愿見之。”昌與隔水相見,各出饋餉、酒食相遺。酋語昌曰:“公樓甚堅,吾以火箭遠射,則奈何?”昌曰:“吾堡中溝水穿通,車戽提灌不乏人,立撲之矣。”酋嘆息去。
末年,倭寇猖獗,延燒永春及于本縣,人皆來樓中避寇。倭聲言攻樓甚急,樓中人盡束包走,昌課僮耕作若無事,獨令人買弓矢火藥,募戰手。寇至攻樓,連二月,昌率眾抵御之,死其四十余人,而樓中人中寇矢者一人而已。久之,斃其酋一人,寇各領營閉不出。昌曰:“恨我少人,不然,可反攻也。”夜出金募戰手,寇已引去矣。人名其樓曰“磬宗樓”。昌年九十余乃卒。
黃大任 字弘叔。三歲而孤,后雖以次出繼,而能孝其嫡母、生母,恭其兄;終身未嘗列坐并行。好義舉。
嘉靖辛酉,賊寇諸鄉,大任倡造寨堡,教民練武,縣因請統鄉兵,守大深、來蘇等隘,眾賴以安。有司上功撫院,授把總。大任辭曰:“吾不忍鄉井罹盜苦耳,何以此區區為?”竟棄去。里有參林山,故樵牧所,或獻之勢家,大任鳩族清還,鄉人至今德之。令建縣治,協力營之。其他橋梁、嶺亭,多所修筑,里
詹仰憲 少司寇,仰庇弟也。敏智算,善擘畫,輕財喜費,而恥自封。郡邑大夫有興作之事,輒求仰憲主治。仰憲于凡木植、磚瓴、漆髹、涂墁,踴賤窳良,心計目審,不失尺寸。工匠執技以從,如部曲之隸將帥,手足并赴,不督自趨。官役仰公帑,或不時給,仰憲出橐中裝先之。畚鍤小人,尤樂從事。所作治具可堅久,而家資為損減。郡邑大夫善仰憲佐公家急,親禮過當。仰憲又交游諸公,歡洽無間,時時解紛持平于親友間,所以賑饑濟貧,惟力是視。窶子饑人,天且父之。
仰憲所為郡邑治工作,不可勝數。其大者,在新文廟,繕泉城,修洛陽橋,作岳神祠,塔溜石之灣以綰泉城風氣。仰憲死,他日郡城崩,學舍圮,橋梁頹,泉人嘆曰:“無詹公矣!”
梁大磐 光德里人,克家世孫也。幼失怙恃,長而慷慨,樂義好施,孝弟天性,論文不倦,與黃質中、廖杰二封君為莫逆交。凡親朋有難,竭力排解;貧窮不能喪葬,出資與之。邑令屢舉鄉賓,不受。郡人會、狀莊際昌有贊云:“誠德不漓,希文是企,忠孝家傳,我翁繩志。”年八十三。子華第、圖河、耀第,俱庠生,諸孫等多列學校。
皇清
李先春 陳九府 周思彥
張有勝 王中夏 李夢植
李先春 字克建。號念次,少聰明倜儻,善通達古人事。父嘗以非辜淹圄,先春年十二,詣問官哀訴,郡守奇其對,破械出之。稍長,治什一,慷慨重然諾。性喜書,且愛儒者,不靳解推。值山海煽虐,所在劫質,每傾囊營贖,全活甚眾,拜恩去都不廉誰里人。有南安洪氏女陷賊,先春以重賂贖回,女父陷他賊,先春季子又以計脫之。父子生還,各言所自,乃知父活女命,子脫父生,殆世行其德者。故海派疊至,而近鄉爭投求拯,以麗乎生地。
所居鄰界漳平,兵燹后大饑,先春立賑法,施糜與米,遠近為差,“李太公生我。”今猶傳之不衰。至其捍御寇盜,家為部署。賊千百過境內,垂戟雁行,枌社數十里,蔬草獨青。賊張六角嘗率眾圍寨,先春請兵邑令。令曰“必報章。”先春曰:“報章下,休矣!愿假庫中錢,出約市人并民壯,可行也。”令許之。先春遂將向賊。賊設伏,先春諜知,張兩翼,夾擊之。賊奔亂流渡,因縱擊,淹死者十之三,負金完師報績于令,令大悅。自是安邑兵為諸縣冠。值夏熟,賊又糾八千人入里大刈,先春選壯士五百余,定為吉賞、兇賞,冒夜撼營,斬獲無算,賊遁去,鄉人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