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時,陽光照射在老屋的西南角的時候,林家人在老屋門前照了全家福。林友蘭和姑姑林雨桐坐在最中間,他(她)們倆笑得最燦爛。請的攝影師是王開照相館的一級攝影師。
會議如期舉行。自然由林友蘭主持。
“人都到齊了。今天凡是與林家有關的人都請了。我們就正式開會了。議程有四:”林友蘭清了清嗓子,“第一,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剛剛沈潔老師打來了電話,漕河涇相連的兩個街面房,有100平米,現在經鎮政府協調,已經正式同意賣給我們了,價格是優惠的,共計500萬”,還沒說完,林雨桐就插嘴:
“這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剛剛沈老師打來電話,我也在場。”林秋葵說道。
“那是太好了。”顧惠欣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
“這件事,沈老師立了大功,回頭我們再感謝她。第二件事是秋葵和比熊吉利立了大功。”林友蘭說道。
“這與吉利有什么關系?”林秋美好奇的問道。
“這件事說來話長”,林友蘭感嘆道,“昨天秋葵和吉利在懷恩室里找到了一張借據,是爺爺林正南歸還林亞南的1500元的借據,”話還沒說完,秋美插話了:
“這件事我知道了。夏天,志勤出差去江西,黃貴福說我們家買老屋時,欠了林亞南家的1300元錢,說是動遷他們也有份,好了,現在有證據了,這事也可了結了,否則,爸爸和姑姑就要愁死了。”
“這事是這樣的,最近黃貴福還來了信“,姑姑插話說,”我和哥哥恐怕你們擔心,所以沒告訴大家,很抱歉。不過,昨天幸虧秋葵找到了,的確是立了大功,否則,也很麻煩。”
“這件事,也看出來,他們家也有問題。怎么多年,沒聯系,突然趁我們動遷提了出來,好像不夠意思。倘若大姨沒發覺的話,豈不是要遭遇麻煩了嗎?”李潔明說道。
“這件事也就這樣了。我們也不討論了。不過,我們也有不妥之處。一直沒跟他們聯系,我們家親戚也不多。所以,這件事后,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多聯系,多溝通。”林秋葵說道。
“秋葵說的對,我贊成。”林雨桐說道
“我也贊成。”林秋茹說道。
“現在說第三件事。就是大家關心的這次分房的方案。”林友蘭說,“其實,也談不上方案,只是如何合理的分法。我想是這樣的。三套房。第一套房,發給姑姑。”
“不行,我現在一個人租房可以了,不需房子了。基本給我也沒用,應該分給孩子們。”林雨桐打斷了友蘭的話。
“姑姑,這房子應該分給你的”,秋葵插話道,“首先,按照國家私房動遷政策,姑姑是有繼承權的,所以這次動遷,國家是分一套房給她的,這是姑姑應得的名分。其次,姑姑回來已經10年了,她把全部退職金用在了診療所,八十多萬買了醫療設備,還有20多萬支持了貧困患者;這次又要拿出100萬給診療所動遷,她來的時候全部退職金也僅有30萬新加坡幣不到,現在都用的差不多了。那么。一動遷,姑姑就沒房了。要繼續租房,而房價在不斷地漲,姑姑將來靠什么租房啊。再說,姑姑全心全意把心事都用在了我們林家的子女上,我們在座的,哪一個沒得到過姑姑的幫助啊!我是不忍心再看到姑姑再辛辛苦苦為我們大家付出了……”林秋葵哽咽了。
大家也都哽咽了。林友蘭流出了眼淚,“雨桐啊,秋葵說的對啊,你要是拒絕的話,我們林家是太對不起你了……”
“奶奶,你要是不能接受,我們大家都不能住了,我們也更沒有資格住了……”彤彤也哭出聲了。
“姑姑,你聽聽,這也是孩子們的心聲啊……”秋美、秋茹都哭了。而此時,眼淚也無聲地從雨桐的眼中慢慢地流下來了。
“第二套房子分給李潔明,第三套房子分給彤彤”。林友蘭說道。
“那哥哥,你呢?雨桐問道。
“我今后打算要么住養老院,要么與秋葵住。”林友蘭說道。
“那不行,你要住養老院,我陪你住!”林雨桐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也堅決不同意。你是要大家都來恥笑我們嗎?實在不行,就住我們家。我們也可以和你一起住。”林秋美說道。
“大媽媽說的對,我贊成。我看這樣,爺爺的名字現在也寫在姑姑房子的份上。爺爺到時,想住那兒,就住哪兒,我們不勉強。但是,要住到養老院我們小輩堅決不答應。也不簽字。”新民說道。
“對,我贊成。”李潔明說道。
“我也贊成。”彤彤說道。
“好了,既然孩子們都這樣說了,我有個想法,就是這間房子寫上三個人的名字。我、哥哥還有新民。我們老了以后,這房子歸新民,你們大家有沒有意見?”林雨桐說道。
“我同意。”林秋茹說。
“我也同意。”林秋美說。
“我不同意。”林秋葵說道。
“不行,你是個人意見。這個會是民主會,美國不是最講民主嗎?這事就這樣定了。哥哥,你說呢?”林雨桐問道。
“我……”林友蘭猶豫了。
“好了。我們舉手表決吧。”大家都舉起手來。連友蘭都舉了。
除汪文華在外,連于洪康、李志勤在內共13人,舉手11人。好了,11票,通過。”林雨桐說道。沒舉手的林秋葵和林新民。
“方案就這樣定了。大家還有什么話要說。”林友蘭問道。
“我有話說。我來的時候,奶奶爺爺囑咐我,一定要把他們的心意帶到。他們拿出了20萬。現在我給爺爺。”新民把磁卡遞給林友蘭。友蘭一驚。
“我也有話說。經過我們全家商定,李潔明的爺爺奶奶拿出來20萬,說是一點心意。惠欣爺爺也拿出了20萬,說是一點心意,支持診療所。林秋美說道。
“我也是這個意思。立新家雖然遭遇不幸,但他們家也拿出20萬,說是表心意。我們彤彤爺爺奶奶,也拿出了20萬,請務必收下。”林秋茹說道。
“好了,我也有話說。這個場子晚上怕收不了。我昨天也去了銀行。我也拿出10萬。你們看,我的提包里是現款,10萬,哈……”
友蘭把茶幾下面的提包拉開拉鏈,展示給大家,果真是10萬現款。“所以,我說,診療所是姑姑負責的,現在這個局面由你來主持,我的10萬你務必要收下,否則,我就帶著10萬,去住養老院了。”林友蘭說道。
“大哥,你把這個局面推給我,我怎么收場?我退也不是,收也不是,不是進退兩難嗎?”雨桐為難。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好說話,一下子要涼場了。僵持了一段時間,默不出聲。最后林秋美說話了。
“現在已經五點多了。在僵持下去,我們連晚飯都吃不成了。而我們洪康弟弟來家的機會也不多,我這個大姐只能出來說話了。我想這樣,首先,定一個原則。住房的都要出錢,好不好呢?”
“好,我們贊成。”大家異口同聲。
“那接下來,就好辦了。我們家和秋茹家各拿30萬,新民爺爺奶奶那10萬,這樣加起來是70萬;再加爸爸10萬,共80萬。如果不叫爸爸出的話,他就會真住到養老院了,既然把錢從銀行提出來,就是鐵了心了。姑姑和秋葵各拿60萬,加起來120萬。加上前面80萬,共計200萬。合上動遷300萬,共500萬。大家看行不行呢?”林秋美詢問。
“我看很好。秋美今天立功了。我們應該考慮姑姑是單身。不能都掏光了。”林友蘭表示充分贊成。秋茹說:”我贊成。”
“那么,秋葵你呢?”林秋美問道。
“那我也只好聽大姐的,贊成!”林秋葵說道。
“啊,我們可以吃飯啦。”大家一起叫了起來。
“那好,洪康你難得來,有什么要對大家說的?”林友蘭問道。
“爸爸、姑姑,還有各位兄弟姐妹,我們公司在崇明搞了個綠色蔬菜基地,有時間歡迎大家去啊。到時,打個電話給我即行了。”于洪康說道。
歷時三個多月,陜南新村的的老屋動遷,在和風細雨、微水波瀾中悄然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