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外篇第七凡二十七章(2)

晏子入,復乎公,公忿然作色而怒曰:“子何必患若言,而教寡人乎?”晏子對曰:“嬰聞之,忠不避危,愛無惡言。且嬰固以難之矣。今君營處為游觀,既奪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肆心傲聽,不恤民憂,非義也。若何勿聽?”因道盆成適之辭。公喟然太息曰:“悲乎哉!子勿復言。”乃使男子袒免,女子發笄者以數百,為開兇門,以迎盆成適。適脫衰绖,冠條纓,墨緣,以見乎公。公曰:“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乃子耶!”盆成適于是臨事不敢哭,奉事以禮,畢,出門,以后舉聲焉。此章與“于何請合葬”正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筑長庲臺晏子舞而諫第十二

景公筑長庲之臺,晏子侍坐。觴三行,晏子起舞曰:“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慚焉,為之罷長庲之役。此章與“景公為長庲欲美之”、“景公冬起大臺之役”辭旨同而小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將加誅晏子諫第十三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此章與“景公欲誅野人”、“景公欲殺圉人”章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問治國之患晏子對以佞人讒夫在君側第十四

景公問晏子曰:“治國之患亦有常乎?”對曰:“佞人讒夫之在君側者,好惡良臣,而行與小人,此國之長患也。”公曰:“讒佞之人,則誠不善矣,雖然,則奚曾為國常患乎?”晏子曰:“君以為耳目而好繆事,則是君之耳目繆也。夫上亂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職,豈不誠足患哉!”公曰:“如是乎!寡人將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說,曰:“夫子何小寡人甚也!”對曰:“臣何敢槁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誠于中者,必謹小誠于外,以成其大不誠。入則求君之嗜欲能順之,公怨良臣,則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則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為大利變,而務與君至義者也?此難得其知也。”公曰:“然則先圣奈何?”對曰:“先圣之治也,審見賓客,聽治不留,群臣皆得畢其誠,讒諛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則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對曰:“讒夫佞人之在君側者,若社之有鼠也,諺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讒佞之人,隱君之威以自守也,是難去焉。”此章與“景公問佞人之事若何如”、“景公問治國何患”二章大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問后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第十五

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后世孰將踐有齊國者乎?”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晏子對曰:“臣聞見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后當者,惠也。夫智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為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于國,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而無衰乎!嬰聞之,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后無幾,齊國,田氏之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

公曰:“然則奈何?”晏子對曰:“維禮可以已之。其在禮也,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諂,大夫不收公利。”

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而不違,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

公曰:“善哉!寡人乃今知禮之尚也。”晏子曰:“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為其民,是故尚之。”此章與“景公坐路寢問誰將有此”、“景公問魯莒孰先亡”、“田問后世孰有齊國”、“晉叔向問齊國若何之”章答旨同而辭異,故著于此篇。

晏子使吳吳王問君子之行晏子對以不與亂國俱滅第十六

晏子聘于吳,吳王問:“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對曰:“君順懷之,政治歸之,不懷暴君之祿,不居亂國之位,君子見兆則退,不與亂國俱滅,不與暴君偕亡。”此章與“吳王問可處可去”事旨既同,但辭有詳略之異,故著于此篇。

吳王問齊君僈暴君子何容焉晏子對以豈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請私而無為罪。”晏子蹴然辟位。吳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僈,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遵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嗟乎,今日吾譏晏子,訾猶倮而高橛者也。”此章與“景公問天下之所以存亡”、“魯君問何事回曲之君”二章或事異而辭同,或旨同而辭異,故著于此篇。

司馬子期問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對以不仁也第十八

司馬子期問晏子曰:“士亦有不干君,不恤民,徒居無為而取名者乎?”晏子對曰:“嬰聞之,能足以瞻上益民而不為者,謂之不仁。不仁而取名者,嬰未得聞之也。”此章與“叔向問徒處之義”章旨同而有詳略之異,故著于此篇。

高子問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對以一心第十九

高子問晏子曰:“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對曰:“善哉!問事君,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且嬰之于靈公也,盡復而不能立之政,所謂僅全其四支以從其君者也。及莊公陳武夫,尚勇力,欲辟勝于邪,而嬰不能禁,故退而野處。嬰聞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祿,不治其事者,不與其難,吾于莊公行之矣。今之君,輕國而重樂,薄于民而厚于養,藉斂過量,使令過任,而嬰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此章與“梁丘據問事三君不同心”、“九子之齊不見晏子”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晏子再治東阿上計景公迎賀晏子辭第二十

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饑,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東阿也,屬托行,貨賂至,并重賦斂,倉庫少內,便事左右,陂池之魚,入于權宗。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愿乞骸骨,避賢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強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焉。”此章與“晏子再治阿而見信景公任以國政”章旨同而述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太卜紿景公能動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曉公第二十一

景公問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對曰:“臣能動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問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地可動乎?”晏子黙然不對,出,見太卜曰:“昔吾見鉤星在四心之間,地其動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死之也;黙然不對,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豈必傷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見公,曰:“臣非能動地,地固將動也。”陳子陽聞之,曰:“晏子默而不對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見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謂忠上而惠下也。”章與“柏常騫禳鳥死將為公請壽晏子識其妄”章旨同而辭異,故著于此篇。

有獻書譖晏子退耕而國不治復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有納書者曰:“廢置不周于君前,謂之專;出言不諱于君前,謂之易。專易之行存,則君臣之道廢矣,吾不知晏子之為忠臣也。”公以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說,故晏子歸,備載,使人辭曰:“嬰故老悖無能,毋敢服壯者事。”辭而不為臣,退而窮處,東耕海濱,堂下生藜藿,門外生荊棘。七年,燕、魯分爭,百姓惛亂,而家無積。公自治國,權輕諸侯,身弱高、國。公恐,復召晏子。晏子至,公一歸七年之祿,而家無藏。晏子立,侯諸忌其威,高、國服其政,燕、魯貢職,小國時朝。晏子沒而后衰。此章與“景公惡故人晏子退”章旨同敘事少異,故著于此篇。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未嘗弼過逐之第二十三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辭焉。儐者諫曰:“高糾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敢請其罪。”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維圣人而已。如嬰者,仄陋之人也。若夫左嬰右嬰之人不舉,四維將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也。吾是以辭之。”此章與“景公欲見高糾”章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稱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辭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榖,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晏子辭曰:“昔圣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之,御德修禮,無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幣帛?嬰請辭。”遂不受。此章與“景公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使田無宇致封邑晏子辭”章,旨悉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景公使梁丘據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辭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玄豹之茈,其貲千金,使梁丘據致之,晏子辭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將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嬰服之于下,不可以為教。”固辭而不受。此章與“景公使梁丘據遺之車馬三返不受”章旨同而事少異,故著于此篇。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貧晏子稱有飾第二十六

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衣之惡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晏子對曰:“嬰聞之,蓋顧人而后衣食者,不以貪昧為非;蓋顧人而后行者,不以邪辟為累。嬰不肖,嬰之族又不如嬰也,待嬰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嬰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嬰不有飾乎!”再拜而辭。此章與“陳無字請浮晏子”、“景公睹晏子之食而嗟其貧”章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于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祝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閑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此章與“仲尼之齊不見晏子”、“魯君問何事回曲之君”章旨同而述辭少異,故著于此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渝北区| 砀山县| 天等县| 文昌市| 永修县| 依兰县| 客服| 麟游县| 连平县| 罗定市| 弋阳县| 府谷县| 巍山| 渝北区| 丹寨县| 明溪县| 邯郸县| 寻乌县| 渭南市| 遵义市| 乐东| 丹江口市| 海兴县| 星子县| 凭祥市| 夏河县| 兴隆县| 乐都县| 灵台县| 晋城| 教育| 牙克石市| 霍山县| 洪洞县| 广昌县| 阿巴嘎旗| 平谷区| 泸水县| 谢通门县|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