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凡吳、楚之地作宦的,都在臨清張家灣雇船,從水路而行,或徑赴任所,或從家鄉(xiāng)而轉(zhuǎn),但從其便。那一路都是下水,又快又穩(wěn)。況帶著家小,若沒有勘合腳力,陸路一發(fā)不便了。每常有下路糧船運糧到京,交納過后,那空船回去,就攬這行生意,假充座船,請得個官員坐艙,那船頭便去包攬他人貨物,圖個免稅之利。這也是個舊規(guī)。卻說朱源同了小奶奶到臨清雇船,看了幾個艙口,都不稱懷,只有一只整齊,中了朱源之意。船頭遞了姓名手本,磕頭相見。管家搬行李安頓艙內(nèi),請老爺、奶奶下船,燒了神福,船頭指揮眾人開船。瑞虹在艙中,聽得船頭說話,是淮安聲音,與賊頭陳小四一般無二。問丈夫什么名字,朱源查那手本寫著:“船頭吳金叩首。”姓名都不相同,可知沒相干了。再聽他聲口越聽越像,轉(zhuǎn)展生疑,放心不下,對丈夫說了,假托吩咐說話,喚他近艙。瑞虹閃于背后,廝認其面貌,又與陳小四無異,只是姓名不同。好生奇怪,欲待盤問,又沒個因繇。偶然這一日,朱源的座師船到,過船去拜訪,那船頭的婆娘進艙來拜見奶奶,送茶為敬。瑞虹看那婦人:雖無十分顏色,也有一段風流。瑞虹有心問那婦人道:“你幾歲了?”那婦人答道:“二十九歲了。”又問:“那里人氏?”答道:“池陽人氏。”瑞虹道:“你丈夫不像個池陽人。”那婦人道:“這是小婦人的后夫。”瑞虹道:“你幾歲死過丈夫的?”那婦人道:“小婦人夫婦為運糧到此,拙夫一病身亡。如今這拙夫是武昌人氏,原在船上做幫手,喪事中虧他一力相助。小婦人孤身無倚,只得就從了他,頂著前夫名字,完這場差使。”瑞虹問在肚里,暗暗點頭。將香帕賞他,那婦人千恩萬謝的去了。瑞虹等朱源下船,將這話述與他聽了。眼見吳金即是陳小四,正是賊頭。朱源道:“路途之間,不可造次,且耐著他到地方上施行,還要在他身上追究馀黨。”瑞虹道:“相公所見極明,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恨不得借滕王閣的順風,一陣吹到武昌!飲恨親冤已數(shù)年,枕戈思報嘆無緣。同舟敵國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幾千。
卻說朱源舟至揚州,那接取大夫人的還未曾到,只得停泊碼頭等候,瑞虹心上一發(fā)氣悶。等到第三日,忽聽得岸上鼎沸起來。朱源叫人問時,卻是船頭與岸上兩個漢子扭做一團廝打。只聽得口口聲聲說道:“你干得好事!”朱源見小奶奶氣悶,正沒奈何,今番且借這個機會,敲那賊頭幾個板子,權(quán)發(fā)利市。當下喝教水手:“與我都拿過來!”原來這班水手,與船頭面和意不和,也有個緣故。當初陳小四縊死了瑞虹,棄船而逃,沒處投奔,流落到池陽地面,偶值吳金這只糧船起運,少個幫手。陳小四就上了他的船。見吳金老婆像個愛吃棗兒湯的,豈不正中下懷,一路行奸賣俏,搭識上了。兩個如膠似漆,反多那老公礙眼。船過黃河,吳金害了個寒癥,陳小四假意殷勤,贖藥調(diào)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吳金死了!婦人身邊取出私財,把與陳小四,只說借他的東西,斷送老公。過了一兩個七,又推說欠債無償,就將身子白白里嫁了他。雖然備些酒食,暖住了眾人,卻也中心不伏。為此緣由,所以面和意不和。聽得艙里叫一聲:“都拿過來!”蜂擁的上岸,將三個人一齊扣下船來,跪于將軍柱邊。朱源問道:“為何廝打?”船頭稟道:“這兩個人原是小人合本撐船伙計,因盜了資本,背地逃走,兩三年不見面。今日天遣相逢,小人與他取討,他倒圖賴小人,兩個來打一個。望老爺與小人做主!”朱源道:“你二人怎么說?”那兩個漢子道:“小人并沒此事,都是一派胡言!”朱源道:“難道一些影兒也沒有,平地就廝打起來?”那兩個漢子道:“有個緣故:當初小的們雖曾與他合本撐船,只為他迷戀了個婦女,小的們恐誤了生意,把自己本錢收起,各自營運,并不曾欠他分毫。”朱源道:“你兩個叫什么名字?”那兩個漢子不曾開口,到是陳小四先說道:“一個叫沈鐵甏,一個叫秦小元。”朱源卻待再問,只見背后有人扯拽,回頭看時,卻是丫鬟,悄悄傳言,說道:“小奶奶請老爺說話。”朱源走進后艙,見瑞虹雙行流淚,扯住丈夫衣袖,低聲說道:“那兩個漢子的名字,正是那賊頭一伙同謀打劫的人,不可放他走了!”朱源道:“原來如此!事到如今,等不得到武昌了。”慌忙寫了名帖,吩咐打轎,喝叫地方,將三人一串兒縛了,自去拜揚州太守,告訴其事。太守問了備細,且教把三個賊徒收監(jiān),次日面審。朱源回到船中,眾水手已知陳小四是個強盜,也把謀害吳金的情節(jié),細細稟知。朱源又把這些緣繇,備寫一封書帖,送與太守,并求究問馀黨。太守看了,忙出飛簽,差人拘那婦人,一并聽審。揚州城里傳遍了這出新聞,又是強盜,又是奸淫事情,有婦人在內(nèi),那一個不來觀看。臨審之時,府前好不熱鬧!正是: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卻說太守坐堂,吊出三個賊徒,那婦人也提到了,跪于階下。陳小四看見那婆娘也到,好生驚怪,道:“這廝打小事,如何連累家屬?”只見太守卻不叫吳金名字,竟叫陳小四,吃這一驚非小,凡事逃那實不過,叫一聲不應(yīng),再叫一聲不得不答應(yīng)了。太守相公冷笑一聲道:“你可記得三年前蔡指揮的事么?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說!”三個人面面相覷,卻似魚膠粘口,一字難開。太守又問:“那時同謀還有李癩子、白滿、胡蠻二、凌歪嘴、余蛤蚼,如今在那里?”陳小四道:“小的其時雖在那里,一些財帛也不曾分受,都是他這幾個席卷而去,只問他兩個便知。”沈鐵甏、秦小元道:“小的雖然分得些金帛,卻不像陳小四強奸了他家小姐。”太守已知就里,恐礙了朱源體面,便喝住道:“不許閑話!只問你那幾個賊徒,今在何處?”秦小元說:“當初分了金帛,四散去了。聞得李癩子、白滿隨著山西客人,販買絨貨;胡蠻二、凌歪嘴、余蛤蚼三人,逃在黃州撐船過活。小的們也不曾相會。”太守相公又叫婦人上前問道:“你與陳小四奸密,毒殺親夫,遂為夫婦,這也是沒得說了。”婦人方欲抵賴,只見階下一班水手都上前稟話,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說得那婦人頓口無言。太守相公大怒,喝教選上號毛板,不論男婦,每人且打四十,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當下錄了口詞,三個強盜通問斬罪,那婦人問了凌遲。齊上刑具,發(fā)下死囚牢里。一面出廣捕,挨獲白滿、李癩子等。太守問了這件公事,親到船上答拜朱源,就送審詞與看。朱源感謝不盡,瑞虹聞?wù)f,也把愁顏放下七分。
又過幾日,大奶奶已是接到,瑞虹相見。一妻一妾,甚是和睦。大奶奶又見兒子生得清秀,愈加歡喜。不一日,朱源于武昌上任,管事三日,便差的當捕役緝訪賊黨胡蠻二等。果然胡蠻二、凌歪嘴在黃州江口撐船,手到拿來。招稱:“蚼一年前病死,白滿、李癩子見跟陜西客人,在省城開鋪。”朱源權(quán)且收監(jiān),待拿到馀黨,一并問罪。省城與武昌縣相去不遠,捕役去不多日,把白滿、李癩子二人一索子捆來,解到武昌縣。朱源取了口詞,每人也打四十,備了文書,差的當公人,解往揚州府里,以結(jié)前卷。朱源做了三年縣宰,治得那武昌縣道不拾遺,犬不夜吠,行取御史,就出差淮揚地方。瑞虹囑咐道:“這班強盜,在揚州獄中,連歲停刑,想未曾決。相公到彼,可了此一事,就與奴家瀝血祭奠父親,并兩個兄弟。一以表奴家之誠,二以全相公之信。還有一事,我父親當初曾收用一婢,名喚碧蓮,曾有六個月孕,因母親不容,就嫁出與本處一個朱裁為妻。后來聞得碧蓮所生,是個男兒。相公可與奴家用心訪問。若這個兒子還在,可主張他復姓,以續(xù)蔡門宗祀,此乃相公萬代陰功!”說罷,放聲大哭,拜倒在地。朱源慌忙扶起道:“你方才所說二件,都是我的心事。我若到彼,定然不負所托,就寫書信報你得知。”瑞虹再拜稱謝。
再說朱源赴任淮揚,這是代天子巡狩,又與知縣到任不同。真?zhèn)€:號令出時霜雪凜,威風到處鬼神驚。其時七月中旬,未是決囚之際。朱源先出巡淮安,就托本處府縣訪緝朱裁及碧蓮消息,果然訪著。那兒子已八歲了,生得堂堂一貌。府縣奉了御史之命,好不奉承。即日香湯沐浴,換了衣履,送在軍衛(wèi)供給,申文報知察院。朱源取名蔡續(xù),特為起奏一本,將蔡武被禍事情,備細達于圣聰。“蔡氏當先有汗馬功勞,不可令其無后。今有幼子蔡續(xù),合當歸宗,俟其出幼承襲。其兇徒陳小四等,秋后處決。”圣旨準奏了。其年冬月,朱源親自按臨揚州,監(jiān)中取出陳小四與吳金的老婆,共是八個,一齊綁赴法場,剮的剮,斬的斬,干干凈凈。正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
朱源吩咐劊子手,將那幾個賊徒之首,用漆盤盛了,就在城隍廟里設(shè)下蔡指揮一門的靈位,香花燈燭,三牲祭醴,把幾顆人頭,一字兒擺開。朱源親制祭文拜奠。又于本處選高僧做七七功德,超度亡魂。又替蔡續(xù)整頓個家事,囑咐府縣青目。其母碧蓮一同居住,以奉蔡指揮歲時香火。朱裁另給銀兩別娶。諸事俱已停妥,備細寫下一封家書,差個得力承舍,赍回家中,報知瑞虹。
瑞虹見了書中之事,已知蔡氏有后,諸盜盡已受刑,瀝血奠祭。舉手加額,感謝天地不盡!是夜,瑞虹沐浴更衣,寫下一紙書信,寄謝丈夫;又去拜謝了大奶奶。回房把門拴上,將剪刀自刺其喉而死。其書云:“賤妾瑞虹百拜相公臺下:虹身出武家,心嫻閨訓。男德在義,女德在節(jié);女而不節(jié),行禽何別!虹父韜不戒,曲糵迷神。誨盜亡身,禍及母弟,一時并命!妾心膽俱裂,浴淚彌年。然而隱忍不死者,以為一人之廉恥小,閤門之仇怨大。昔李將軍忍恥降虜,欲得當以報漢;妾雖女流,志竊類此。不幸歷遭強暴,衷懷未申。幸遇相公,拔我于風波之中,諧我以琴瑟之好。識荊之日,便許復仇。皇天見憐,宦游早遂。諸奸貫滿,相次就縛;而且明正典刑,瀝血設(shè)餉。蔡氏已絕之宗,復蒙披根見本,世祿復延。相公之為德于衰宗者,天高地厚,何以喻茲。妾之仇已雪而志以遂矣!失節(jié)貪生,貽玷閥閱,妾且就死,以謝蔡氏之宗于地下。兒子年已六歲,嫡母憐愛,必能成立。妾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姻緣有限,不獲面別,聊寄一箋,以表衷曲。”
大奶奶知得瑞虹死了,痛惜不已,殯殮悉從其厚。將他遺筆封固,付承舍寄往任上。朱源看了,哭倒在地,昏迷半晌方醒。自此患病,閉門者數(shù)日,府縣都來候問。朱源哭訴情繇,人人墮淚;俱贊嘆瑞虹節(jié)孝,今古無比。不在話下。
后來朱源差滿回京,歷官至三邊總制。瑞虹所生之子,名曰朱懋,少年登第,上疏表陳生母蔡瑞虹一生之苦,乞賜旌表。圣旨準奏,特建節(jié)孝坊,至今猶在。有詩贊云:
報仇雪恥是男兒,誰道裙釵有執(zhí)持。堪笑硜硜真小諒,不成一事枉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