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申之
盧申之,名祖皋,邛州人。有蒲江詞一卷,樂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呂。彭傳師此二字原誤作帥,王幼安據蒲江詞改。于吳江作釣雪亭,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約趙子野、翁靈舒諸人賦之,惟申之擅場。“江寒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風起,夜窗如晝。”其警句也。水龍吟詠荼蘼云:“蕩紅流水無聲、暮煙細草粘天遠。低回倦蝶,往來忙燕,芳期頓嬾。綠霧迷墻,翠虬騰架,雪明香暖。笑依依欲挽,春風教住,還疑是、相逢晚。不似梅妝瘦減。占人間、豐神蕭散。攀條弄蕊,天涯猶記,曲闌小院。老去情懷,酒連風味,有時重見。對枕幃空想,東窗舊夢,帶將離怨。”洞仙歌詠茉莉云:“玉肌翠袖,較似酴醿瘦。幾度熏醒夜窗酒。問炎州何許清涼,塵不到、一段此二字原脫,王幼安據蒲江詞補。冰壺剪就。晚來庭戶悄,暗數流光,細拾芳英黯回首。念日暮江東,偏為魂銷人易老,幽韻清標似舊。正簟紋如水帳如煙,更奈向,月明露濃時候。”
劉改之詞
“新來塞北。傳到真消息。赤地居民無一粒。更五單于爭立。維師尚父鷹揚。熊羆百萬堂堂。看取黃金假鉞,歸來異姓真王。”又云:“堂上謀臣樽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同日四方來賀。”世傳辛幼安壽韓侂胄詞也。又有小詞一首,尤多俚談,不錄。近讀謝疊山文,論李氏系年錄、朝野雜記之非。謂乾道間,幼安以金有必亡之勢,愿召大臣修邊備,為倉卒應變之計,此憂國遠猷也。今摘數語,而曰贊開邊,借劉過小詞,曰,此幼安作也。忠魂得無冤乎。故今特為拈出。
天仙子
劉改之赴試別妾天仙子云:“別酒醺醺渾易醉。回過頭來三十里。馬兒不住去如飛,行一憩,牽一憩,原作“來牽一憩”,衍“來”字,王幼安據調刪。斷送殺人山共水。是則是功名終可喜。不道恩情拋得未。梅村雪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煩惱自家煩惱你。”詞俗意佳,世多傳之。又小說載曹東畝赴試步行,戲作紅窗迥慰其足云:“春闈期近也,望帝鄉迢迢,猶在天際。懊恨這一雙腳底,一日廝趕上、五六十里。爭氣。扶持我去,轉得官歸、恁時賞你。穿對朝靴,安排你在轎兒里。更選對宮樣鞋兒,夜間伴你。”其詞雖相似,而不及改之遠甚。曹東畝名豳、字西士。
嚴次山
嚴仁,字次山,詞名清江欸乃。其佳處有“粘云江影傷千古,流不去斷魂處”之句。又長于慶壽、贈行,灑然脫俗。如壽蕭禹平云:“云表金莖珠璀璨。當日投懷驚玉燕。文章議論壓西崐,風流姓字翔東觀。”贈歐太守云:“坐嘯清香畫戟。聽丁丁,滴花晴漏,棠陰晝寂。”賡賓客竹枝楊柳送別云:“相逢斜柳絆輕舟,渚香不斷蘋花老。”又“窗兒上,幾條殘月,斜玉此字原脫,王幼安據花庵詞選補。界羅幃”,皆為當時膾炙。
吳大年
吳億,字大年,南渡初人。元夕“樓雪初消”一首入選。予愛其南鄉子一首云:“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煙弄柳條。認得裙腰芳草綠,魂銷。曾折梅花過斷橋。蟬鬢為誰凋。長恨含嬌那處嬌。遙想晚妝呵手罷,無聊。更傍朱唇暖玉簫。”
張功甫
張功甫,名鎡,有玉照堂詞一卷。玉照堂以種梅得名,其詞多賞梅之作。其佳處如“光搖動,一川銀浪,九霄珂月”,又“宿雨初乾,舞梢煙瘦金絲裊。粉圍香陣擁詩仙,戰退春寒峭”,皆詠梅之作。雖不驚人,而風味殊可喜。
賀新郎
張功甫,名鎡,善填詞。嘗即席作賀新郎送陳退翁分教衡湘云:“桂隱傳杯處。有風流千巖勝韻,太邱遺緒。原作譜,王幼安據花庵詞選改。玉季金昆霄漢侶。平步鸞坡揮塵。莫便駕、飛颿煙渚。云動精神衡岳去。向君山,帝野鏘韶濩。藝蘭畹,吊湘楚。南湖老矣無襟度。但樽前,踉蹡醉飲,帽花顛仆。只恐清時專文教,猶貸陰山狂虜。臥玉帳、貔貅鉦鼓。忠烈前勛赍萬恨,望神都、魏闕奔狐兔。呼翠袖,為君舞。”此詞首尾變化,送教官而及陰山狂虜,非善轉換不及此。末句“呼翠袖,為君舞”六字又能換回結煞,非千鈞筆力未易到此。辛稼軒有“憑誰喚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淚”,此末句似之。
吳子和
吳子和,名禮之,錢塘人。有閏元宵喜遷鶯一詞入選。
鄭中卿
鄭中卿,名域,三山人,號松窗。使虜回,有燕谷剽聞二卷,紀虜事甚詳。昭君怨詠梅一詞云:“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水外一枝斜。野人家。冷淡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興比甚佳。麗情云:“合是一釵雙燕,卻成兩處孤鸞。”樂府多傳之。
謝勉仲
謝勉仲,名懋,號靜寄居士。吳伯明稱其片言只字,戛玉鏘金,醞籍風流,為世所貴云。其七夕鵲橋仙一詞入選,“鉤簾借月”是也。若“馀酲未解扶頭懶,屏里瀟湘夢遠”,亦的的佳句。
趙文鼎
趙文鼎,名善扛,號解林居士。其春游重疊金云:“楚宮楊柳依依碧。遙山翠隱橫波溢。絕艷照秾春。春光欲醉人。纖纖芳草嫩。微步輕羅襯。花戴滿頭歸。游蜂花上飛。”其二:“玉關芳草粘天碧。春風萬里思行客。驕馬向風嘶。道歸猶未歸。南云新有雁。望眼愁邊斷。膏沐為誰容。日高花影重。”重疊金即菩薩蠻也。又十拍子闋亦佳。
趙德莊
趙德莊,名彥端,有介庵詞一卷。清平樂一首云:“桃根桃葉。一樹芳相接。春到江南二三月。迷損東家蝴蝶。殷勤踏取春陽。風前花正低昂。與我同心梔子,報君百結丁香。”為集中之冠。
易彥祥
易祓,字彥祥,長沙人,寧宗朝解褐狀元。草堂詞驀山溪“海棠枝上,留取嬌鶯語”,其所作也。
李知幾
李石,字知幾,號方舟,蜀之井研人。文章盛傳,有續博物志。詞亦風致。草堂選“煙柳疏疏人悄悄”,其夏夜詞也。贈官妓詞,有“暖玉倚香愁黛翠。勸人須要人先醉。問道明朝行也未。猶自記。燈前背立偷垂淚”。好事者或改偷為佯。
危逢吉
危逢吉,名稹,有巽齋詞一卷。其詠箜篌漁家傲云:“老去諸馀情味淺。詩情不上閑釵釧。寶幌有人紅兩靨。簾間見。紫云元在深深院。十四條弦音調遠。柳絲不隔芙蓉面。秋入西窗風露晚。歸去懶。酒酣一任烏巾岸。”按箜篌本二十三弦,十四弦蓋后世從省,非古制矣。
劉巨濟
劉涇,字巨濟,簡州人。文曰前溪集。其夏初臨詞“小橋飛蓋入橫塘”,今刻本飛下落一蓋字。
劉巨濟僧仲殊
張樞言龍圖守杭。一日,湖上開宴,劉涇巨濟、僧仲殊在焉。樞言命即席作填詞,巨濟先倡曰:“憑誰好筆。橫掃素縑三百尺。天下應無。此是錢塘湖上圖。”仲殊應聲曰:“一般奇絕。云淡天高秋夜月。費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樞言又出梅花,邀二人同賦,仲殊曰:“江南二月。猶有枝頭千點雪。邀上芳樽。卻占東君一半春。”巨濟曰:“樽前眼底。南國風光都在此。移過江來。從此江南不復開。”乃減字木蘭花調也。
劉叔擬
劉叔擬,名仙倫,廬陵人,號招山。樂章為人所膾炙。其賞牡丹賀新郎:“誰把天香和晚露,倩東風、特地勻芳臉。隔花聽取提壺勸。道此花過了春歸,蝶愁鶯怨。”最佳,而結句意俗。秋日念奴嬌云:“西風何事,為行人、掃蕩煩襟如洗。垂漲蒸瀾都卷盡,一片瀟湘清泚。酒病驚秋,詩愁入鬢,對影人千里。楚宮故事,一時分付流水。江上買取扁舟,排云涌浪,直過金沙尾。歸去江南邱壑處,不用重尋月姊。風露杯深,芙蓉裳冷,笑傲煙霞里。草廬如舊,臥龍知為誰起。”此首絕佳。又有系裙腰一詞云:“山兒矗矗水兒清。船兒似葉兒輕。風兒更沒人情。月兒明。廝合湊送人行。眼兒簌簌淚兒傾。燈兒更冷清清。遭逢雁兒,又沒前程。一聲聲。怎生得夢兒成。”此此下原衍一詩字,據文義刪。詞秾薄而意優柔,亦柳永之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