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殺功臣二

  • 漢朝舊事
  • 墨如楓
  • 4274字
  • 2014-05-27 18:44:22

漢高祖十年,周昌去趙國都城邯鄲赴任,從三公萬石變成一個諸侯國的國相,周昌的心里并不糾結(jié),因為他的身上背負(fù)著一個重大的使命。周昌明白,只有深受天子信任的大臣才配擔(dān)任這項重托,他懷著感恩和驕傲的心情接受了官場上的一時沉浮。

周昌到邯鄲到任不久,便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令他坐臥不安的景象。

趙地與代地毗鄰,陽夏侯陳豨每有假期,會路過趙國邯鄲,官員省假探親并不少見。少見的是陳豨休假的隊伍十分龐大,隨從賓客眾多,連邯鄲的所有旅舍都無法滿足其住宿需要。地方兩千石官員也算一品要員,出行多帶些人,造造聲勢,也情由可原,他的官屬,保鏢,侍從,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敲鑼打鼓的,人數(shù)肯定少不了。但陳豨的隊伍除了帶著這些人,他還帶著一個特殊的群體,說到特殊的群體,很多人的腦海中習(xí)慣上會浮現(xiàn)出一群缺胳膊斷腿睜著白眼流口水的人,不過,陳豨隊伍中的特殊群體不但肢體健全,而且還非尋常之輩,他們有個很響亮的名字,叫賓客,或叫食客。

賓客職業(yè)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非常興盛,戰(zhàn)國四君子就曾以養(yǎng)賓客聞名天下,如果你記憶力好,你一定會記得趙平原君雞鳴狗盜的故事。陳豨處處以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為人生楷模,好養(yǎng)賓客,賓客當(dāng)中,自然也魚龍混雜,不乏一些混吃混喝的人,但總的說來,這個行業(yè)的整體素質(zhì)還是很高的,沒有特殊的能耐也混不長久。

陳豨出行規(guī)格超標(biāo)不但有僭越的嫌疑,而且引起了周昌的警覺,他開始琢磨陳豨的意圖,為此,周昌特地上前與陳豨攀談,從陳豨的言談中,周昌感覺到了陳豨的勃勃野心。

周昌覺得事關(guān)重大,準(zhǔn)備親自去長安密告劉邦。這個時候,剛好一道詔書下來,原來太上皇駕崩,召集一班文武功臣赴京開追悼會。

在太上皇的追悼會上,周昌并沒有見到陳豨的影子,更是生疑。他單獨覲見劉邦,把事情原委告訴了劉邦。

劉邦聽后,并未驚慌,想想當(dāng)年陳豨這小子打仗賣力得很,可謂勞苦功高,被封為陽夏侯,得意忘形也在所難免,如果僅憑三言兩語就斷定其謀反,有失公允。

但周昌的話也不能置之不理,否則這家伙要執(zhí)拗起來,可就沒完沒了了,劉邦先派人去代地查訪。

沒過多久,使臣回來了,帶回來了陳豨一籮筐的違法行為。劉邦很不高興,但他并沒有下旨嚴(yán)辦。他念著舊情,打算再給陳豨一個機會,于是,下詔讓陳豨進京。

劉邦的本意是想讓陳豨親自過來解釋,如果解釋不通,那么可以當(dāng)庭宣判,也不用大動干戈。當(dāng)陳豨接到詔書的時候,卻想到了最壞的層面,他心想太上皇駕崩托病不去,已是大不敬,接著親差前來明察暗訪,這道詔書哪是詔書,明明就是閻王的催命符。

明知有去無回還去,那是韓信。陳豨并不想做韓信。他在代地苦心經(jīng)營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刻的到來。他養(yǎng)著這么多的賓客也是為了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陳豨和僚屬開始緊鑼密鼓地準(zhǔn)備著反叛朝廷的各項事宜,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他并沒有主動挑起事端,而是向朝廷發(fā)了份自己的病歷,繼續(xù)稱病不去。

然而,陳豨在代地的一舉一動,另外一個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韓王信自從被擊潰后,便一直游離在邊塞地區(qū)喝西北風(fēng),他得知陳豨抗旨不遵,且正在積極準(zhǔn)備謀反,欣喜若狂,心想重返長城內(nèi)的機會來了。他派出心腹大將王黃,曼邱成前往代地游說陳豨聯(lián)兵抗?jié)h。

陳豨當(dāng)然很樂意,多一個盟友就多一份勝算,何樂而不為呢?

漢高祖十年九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zhǔn)備,陳豨終于按捺不住,在代地公然起兵叛漢,他自稱代王,代地各郡守攝于陳豨的威脅,都紛紛投向了陳豨。

劉邦自接到陳豨上書告病的奏折,心生憐憫,正打算把代地的事情壓一壓,他把國家的北大門交給陳豨,除了表示對陳豨能力的認(rèn)可外,也是對陳豨的格外倚重,沒想到陳豨竟然不識好歹,公然叛亂,劉邦能不火大嗎?

鑒于代地的極其重要性,劉邦決定再一次御駕親征,并且下令大軍星夜兼程,急行軍趕往邯鄲。

劉邦到達邯鄲后,向周昌詢問軍情。同時,他下詔命令各地派部隊前來助戰(zhàn),這其中包括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但兩人就像心有靈犀一般都稱病不往,只派了少股部隊前去助戰(zhàn)。

對于彭英二人的推托,劉邦只能暫時忍耐下去,當(dāng)務(wù)之急,還是先平叛為重。

陳豨造反的勢頭很猛,常山郡二十五城,他占了二十城,而且還有韓王信及匈奴的幫忙。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在各路平叛大軍調(diào)集之前,劉邦決定先打政治牌,瓦解陳豨的銳氣。

劉邦看到,代地的守尉并不是真心跟著陳豨造反的,而是被武力脅迫的。所以他打出了了第一張政治牌。

這是一道赦令,赦令中寫明趙代吏民只要主動棄暗投明,一律既往不咎。還沒開打,卻先下赦令,劉邦的水平可真不是蓋的。要知道,謀反這種大罪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加入,是沒有回頭路的,如果沒有這道詔令,他們就得一條道走到黑,跟朝廷拼個魚死網(wǎng)破。劉邦自己是從造反起家的,因此,他深通造反者的心理,只要給他們一條活路,他們還是愿意放下武器,走向光明的。

第一道赦令下去,很快便見了奇效,原本被迫加入陳豨謀反大軍的人們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回歸政府的懷抱。

劉邦的第二張牌是叫周昌挑選來四個趙地的壯士,充任前鋒將領(lǐng)。

為了把這四個人弄得服服帖帖,劉邦想了個辦法,他先將他們謾罵一番,然后再好言善語,再封他們做千戶,為前鋒將軍。劉邦先罵后捧,恩威并重,那四人一驚一乍,對劉邦自然服服帖帖。

劉邦之所以封賞四個毫無戰(zhàn)功的趙地人做千戶,目的在于調(diào)動當(dāng)?shù)厝藠^勇平叛的熱情,用現(xiàn)代軍事觀點來看,可以這么來看,把敵人消滅在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中。

這也是一張非常高明的牌。

劉邦的第三張牌說來不太光彩,但非常的管用。這張牌叫賄賂。

陳豨的僚屬很多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輕別離,他們會跟著陳豨混,一是覺得有利可圖,二是出于無奈。當(dāng)劉邦拿出重金招降陳豨的部將時,又是一大批前來歸降。

盡管劉邦這幾招收到了奇效,但陳豨畢竟在代地經(jīng)營了數(shù)年,還是有點本錢的,再加上韓王信的助陣,漢軍還有惡仗要打。

漢高祖十一年元月,劉邦調(diào)集的兵馬陸續(xù)趕到,大軍分別由曹參,夏侯嬰,樊噲,灌嬰,周勃,柴武統(tǒng)領(lǐng),采用甕中捉鱉的戰(zhàn)略,圍剿叛軍。

結(jié)果在意料之中!

貌似勢頭很猛的陳豨沒能抵擋住漢軍的圍剿,不到一個月,就一敗涂地,兵敗之后,陳豨逃到了匈奴。此戰(zhàn),陳豨幸運地逃了,但韓王信及其部屬卻全軍覆沒。

叛軍被擊潰,劉邦留下周勃守代,自己則親率大軍班師。在回軍的路上,劉邦考慮到趙代二地土地過于寬廣,決定將代地恢復(fù)為代國,立年僅七歲的第四子劉恒為代王。

誰會想到,劉邦的這一不經(jīng)意的決定保住了大漢王朝的血脈?

劉邦率軍回到洛陽的時候,呂后派人送來一封信。

信上的內(nèi)容,讓劉邦愣住了!

韓信死了,韓信死了!劉邦抓著信件,來回不停的踱步,表情時而欣喜時而陰沉!

他想起初見韓信,想起登臺拜將,想起與韓信徹夜相談,想起垓下之戰(zhàn)等等場景,仿佛歷歷在目。他很欣賞韓信的才能,但也很害怕韓信的才能。他打心底里感謝韓信,這大漢江山,有一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的功勞太大,大得甚至讓劉邦幾乎寢食難安。劉邦不是沒想過殺掉韓信,但是他實在下不了這個手。而現(xiàn)在這位愛將,卻先走了,這個時候,他反倒有些不舍。

韓將軍,或許這就是你的宿命!安息吧!朕也是被逼無奈。劉邦心里感慨道。

說起韓信的死,呂后與蕭何是主謀。

劉邦率軍出征后,據(jù)說韓信意欲給陳豨做內(nèi)應(yīng),他會釋放囚犯,攻進宮里去,殺掉呂后和太子。而這件事是由韓信舍人欒說弟弟向呂后密告的。欒說受了韓信的責(zé)罰,心中怨恨,便派遣弟弟去呂后那里告密。

呂后接到密報,大驚。呂后在各種險惡的環(huán)境中早就磨練出非常敏銳的政治嗅覺,她深知這種事情絕不會空穴來風(fēng),韓信對朝廷早有不滿,那是人所共知,謀反并不奇怪。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個人不能為我所用,遲早會對我母子造成威脅,晚除不如早除。呂后暗暗地思索著對策。

危急時刻,她想起了老成持重的蕭丞相。她趕緊召來蕭何,告訴他事情的原委。

一場由呂后蕭何聯(lián)袂導(dǎo)演的陰謀正悄悄地展開。

他們布好了陷阱,就等著獵物一腳踩進去,而他們的獵物卻對此一無所知。

呂后派遣心腹吏役假扮劉邦派來傳捷報的信使,從城外繞進城內(nèi)高呼捷報。群臣聽聞捷訊,按規(guī)矩都前往宮中表示慶賀。韓信得報,心中一度郁悶,反倒稱病不去。

蕭何見韓信不來,于是假借探病為名,去韓信府上拜會,一見到韓信,蕭何便說道:將軍不過是小病,現(xiàn)在陛下傳來捷報,將軍宜速速入宮道賀,消除眾人誤會,如何卻托病不去呢?

聽了蕭何一席入情入理的話,韓信只好跟隨蕭何入宮!

韓信前腳剛踏進宮門,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便沖了上來,把韓信捆住,韓信大聲道:丞相,這是為何?

蕭何一心羞愧,也不答話,只能悄悄地走開了。

韓信被武士帶到長樂殿中,只見呂后早已正襟危坐,。呂后見韓信被抓了來,喝道:有人告韓將軍與陳豨同謀,意圖謀反?

韓信回道:“此話怎講?”

“陛下活捉陳豨,審訊之下,陳豨供稱你為主使,且你的舍人也有密告,休想抵賴!”這話呂后早已想好,聽起來言之鑿鑿。

見韓信還想申辯,呂后唯恐夜長夢多,趕忙命令武士將韓信押到長樂鐘室中,就地處死!

韓信死前悲呼道:悔不聽蒯徹言,為爾女子所詐,豈非天命?

隨著呂后一聲令下,韓信已是人頭落地,死時只有三十三歲。

呂后并未稟報劉邦便處死韓信,這本身就是一個信號,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幸福,她失去了寵愛,她不能再失去權(quán)力。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有一句對聯(lián)更能概括韓信短暫而傳奇一生:生死一丞相,存亡兩婦人!

這里的兩婦人指漂母和呂后!

呂后秉著除根勿盡的原則,滅了韓信三族。也有傳言說,蕭何自感愧對韓信,保住了韓信的一個兒子,為了安全起見,蕭何將韓字去掉一半,給此子取姓為韋,把他送到了江南寄養(yǎng),因此,韓信成了韋姓的一個遠祖。更為有趣的是,據(jù)說金庸先生看到這段歷史,突發(fā)奇想,創(chuàng)作出了韋小寶這個不朽的形象,韋小寶玩弄當(dāng)權(quán)者于股掌之間,也算是給韓信鳴不平吧。

劉邦到了長安,問起韓信有什么遺言,呂后據(jù)實回答。沒想到呂后剛說完。因韓信的死積壓的那種且喜且憂的復(fù)雜情感一下子迸發(fā)出來,而他的發(fā)泄對象就是蒯徹,他大怒道:趕緊把蒯徹給朕抓來!

蒯徹被抓到劉邦面前的時候,劉邦看了他一眼,相貌普通,看不出有什么道行,便懶得問他,命武士將他推出去斬首。

蒯徹并不慌亂,他高嘆幾聲!

作為辯士,他們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嘴皮上的功夫,這種人只要給他們開口說話,他們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沒有不被侃暈的。

劉邦見他有話要說,便下令先等等!

蒯徹知道劉邦殺他的道理,劉邦是想在把自己成為犧牲品,以儆效尤,讓天下人看看做亂臣賊子的下場。

既然你要忠義,那我就用忠義把你侃暈。蒯徹心想道。

蒯徹一陣忽悠,什么“當(dāng)是時也,不知劉項,只知齊王”等等。結(jié)果,劉邦被說服了,蒯徹成功地用嘴皮子證明了自己也屬于忠義之士。

劉邦將蒯徹當(dāng)庭釋放!蒯徹因為名氣,后來被齊相曹參請去做僚屬。

這個小插曲告訴我們,口才得好好練,生死關(guān)頭用得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上饶县| 桐柏县| 格尔木市| 青龙| 高雄县| 朝阳区| 靖边县| 安丘市| 开封县| 田阳县| 突泉县| 海口市| 海城市| 临高县| 凌海市| 曲阜市| 西盟| 祁门县| 海晏县| 镇平县| 墨脱县| 东港市| 桐乡市| 三台县| 望江县| 汨罗市| 元谋县| 海兴县| 北流市| 莎车县| 塘沽区| 化德县| 裕民县| 科技| 永春县| 南皮县| 杂多县| 苍溪县| 北海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