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決定行情性質的要素
一、決定行情性質的內部要素
1.趨勢
趨勢是股價運行的方向,它在股市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第一要素。趨勢決定思維方式和操作策略,它主要分為: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
分析趨勢時要注意以下4點。
(1)要綜合主要趨勢、次要趨勢、短暫趨勢之間的關系。操作要以主要趨勢為主,主要趨勢決定操作的策略,次要趨勢決定操作的戰術,短暫趨勢決定下單的時機。
(2)在一個運行方向中的趨勢線不是一條,要隨股價的變動及時修正趨勢線。
(3)上升趨勢的形成和保持要有合理的量價做保證,上升趨勢破壞時,總有量價不合理的表現,下降趨勢的扭轉不僅要有技術面的要求,還要有基本面的配合。
(4)上漲或下跌趨勢一旦形成,趨勢本身有自我加強的力量,若自身的力量不充分釋放,外力很難轉變該趨勢。
記住: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必須使用最古老而又可靠的保護傘——止損。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系。

圖1-1
2.成交量
成交量是某一運行方向的能量狀況,也是趨勢形成和延續的動力。成交量表現為:縮量和放量、區域縮量和區域放量、單日縮量和單日放量、溫和放量和突然放量、溫和縮量和突然縮量等。
分析成交量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同趨勢下成交量的意義不同。
上升趨勢中放量上漲是上升趨勢加強,是進入新一輪上漲的信號;上升趨勢中縮量是進入短期調整或調整即將結束的信號;上升趨勢中放量下跌是進入短期調整的信號;下降趨勢中放量上漲只是短期反彈的信號;下降趨勢中放量下跌是下降趨勢加強和進入新一輪下跌的信號;下降趨勢中縮量是下降中繼,是即將進入新一輪下跌或短期反彈的信號。

圖1-2
(2)分析成交量時要掌握以下原則。
不要進行過程與過程的比較,要在一個過程中進行階段與階段的比較。
要研判該階段上漲或下跌幅度能否大于前一階段,要與前一階段上漲或下跌的成交量比較。
要研判是否結束調整而進入反彈或上漲,成交量放量要與最近一波調整時的量能相比較。
3.形態
形態是股價運行方向中的軌跡,可預測行情進行到哪個過程、哪個階段以及突破方向。
形態分為:突破性形態(包括底部和頂部突破性形態)、中繼性形態(包括上升和下降中繼形態)。
分析形態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先有形態,再有趨勢。若形態不突破,則趨勢不形成,即使形成可靠性較小。

圖1-3
(2)上升趨勢中整理形態大都向上突破,下降趨勢中整理形態大都向下突破,有反向突破時,假突破較多。

圖1-4
(3)向上突破形態要有量能配合,向下突破形態不需量能配合。
(4)形態突破時有“欲上破先下破、欲下破先上破”的規律,但突破時量能較小。
(5)整理過程中有單一形態或復合形態,復合形態就是兩個以上形態的組成。
(6)形態的過程分為初、中、末期,初期為向下,中期為反彈,末期為小幅震蕩,形態初期量能大,中期量能溫和,末期量能較小。
(7)底部形態和頂部形態的量能和時間,一般大于和長于中繼形態。
(8)壓力位和相對高位處形成的頂部形態可靠,支撐位和相對低位處形成的底部形態可靠。
4.指標
指標是根據股價和量等原始數據,利用數學公式從定量的角度對股市進行預測的方法,指標說明趨勢所處階段的狀況。指標分為:趨勢類指標、量價類指標、強弱類指標、超買/超賣指標、停損指標、支撐壓力類指標、大勢類指標。
分析技術指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同類技術指標在分析時的意義是不同的,要用不同類的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同類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沒有意義。
(2)趨勢類指標反映趨勢的方向,分析時要以趨勢類指標為主。
(3)超買/超賣類指標反映該趨勢中某個階段的狀態。

圖1-5
(4)量價類指標反映該趨勢的能量狀況,并反映出該趨勢的延續和變化的可能。
(5)支撐壓力類指標反映股價運行過程中的可能壓力和支撐位。
(6)強弱類指標主要反映股價相對于某個時期的強弱程度。
(7)停損指標主要反映轉勢的信號。
(8)大勢類指標主要反映大盤的狀況。
(9)不同趨勢下、不同運行過程中、不同市場背景下、不同運行規律的個股、不同性質的行情指標發出的信號意義是不同的。
記住:應用技術指標時不僅要綜合各類技術指標進行分析,還要辯證大盤熱點以及其他技術要素才能過濾掉技術指標的虛假信號。
世間的一切問題,在某種角度上都可以歸于不確定性的成因。人在迷茫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焦慮,市場煙幕太多,人心自亂者無數,所面臨的煩惱與精神壓力往往可能在一天之內加于心頭,容易讓人忘記常識,情緒也似一條線牽引著人把負面情緒向一個方向集中,市場每天都充斥著多與空的爭論,爭論的內容無非是每天指數的漲跌,但不要忘記影響市場漲跌的因素太多了。最重要的還是冷靜分析,即使對上述種種因素分析頗深,但人的心態一亂,一切都失去了客觀基礎。即使各方面因素都有比較深刻的剖析,還是要面臨自己心性的干擾,因為人性是比較脆弱的。股市門檻太低,博弈又太激烈,人性的弱點在這個市場中暴露無遺,表現得淋漓盡致,冷靜、認真、細致地綜合分析是操作成功的前提。
5.支撐壓力
支撐壓力是抵抗和阻力位,支撐和壓力可能是進入整理和趨勢變化的位置。支撐壓力可分為實質性支撐壓力和心理性支撐壓力。其中,實質性支撐或壓力是指成交密集區形成的支撐或壓力,心理性支撐或壓力是指技術指標支撐或壓力。
分析支撐壓力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支撐壓力的力度主要由股票持有成本、心理因素決定。
(2)支撐被跌破將變成壓力,壓力被突破將變成支撐。
(3)壓力位突破要有量能配合,支撐被跌破不一定有量能配合。
(4)實質性壓力或支撐的力度要比心理性支撐或壓力的力度大,兩者的重合力度最大。
(5)支撐和壓力的力度與大盤和熱點有密切關系,大盤強勢或個股符合熱點時,個股壓力的力度會減輕,支撐的力度會加大,否則相反。
(6)支撐和壓力的力度與個股當時所處的趨勢有密切關系,個股處于上升趨勢時,個股壓力的力度會減輕,支撐的力度會加大,否則相反。
6.波浪
波浪要素的作用是揭示股價的基本運行結構。
波浪可預測行情進行到哪個過程(如上升過程、整理過程、下降過程、反彈過程、做底過程)、區域(如安全區域、風險區域)和行情性質的哪個階段(如初期、中期、末期)。
分析波浪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波浪只能用于預測,不能用于操作下單。
(2)波浪只解決區域問題,而不能解決點位問題。
(3)數浪時要注意主浪與子浪的關系。起點不同,結果也不同,但都符合波浪的基本理論,下一浪出現時才能正確數清上一浪的浪形。
(4)不是所有的股票都符合波浪理論,股票要基本符合以下標準才是按波浪理論運行的:二浪不能破一浪的低點;三浪不是最小的一浪;四浪不能破一浪的頂。
(5)上漲浪和下跌浪末端的突破大多是假突破。
以上介紹的是建立交易系統和應用交易系統時應考慮的內部技術要素,這些要素不能單獨應用,要綜合考慮才能建立和應用好交易系統。
二、決定行情性質的外部要素
外部要素是判斷行情的辯證因素。它包括如下幾個要素。
1.大盤狀況
它是決定個股行情性質的重要因素。主要考慮大盤趨勢、成交量和相對價位。
2.個股相對價位
個股相對價位是決定個股行情性質和空間的重要因素。股票的價位高低是一個相對概念,主要從相對于大盤、板塊指數、主力成本、個股基本面和技術面等方面綜合考慮。
3.政策面
它是決定大盤行情性質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大盤中級以上行情必須有政策面配合,主要考慮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行業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
4.個股基本面
它與技術面共同決定個股行情的性質,主要包括:行業、市盈率、市凈率、企業戰略、產品、財務指標、地域等。
5.熱點狀況
它是決定市場節奏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潛在熱點、現實熱點、熱點持續性、熱點啟動節奏、龍頭狀況等。
6.周圍環境
周圍環境對市場和板塊有間接影響。主要分析:國外股市、期市、匯市的狀況。
在建立和應用交易系統時,要綜合內部技術要素和辯證外部要素進行研判,兩者不可偏廢,各有各的作用。
三、內部各技術要素之間的關系
(1)趨勢起決定性作用,為第一位的內部要素。
(2)先有形態,再有趨勢,形態不突破,則趨勢不成立。
(3)成交量是趨勢形成和延續的動力。
(4)指標說明趨勢所處的階段狀況。
(5)波浪可預測行情進行到哪個區域或哪個階段。
(6)支撐壓力是趨勢轉折的可能位置。
四、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關系
(1)內部因素必須積累完美,外部因素才能起作用。
(2)外部因素可使內部因素加速轉變。
(3)兩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大趨勢轉變,而單一因素只能形成小趨勢的轉變。
(4)內部因素決定啟動的時機,外部因素決定行情運行的方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