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徑研究定位

企業信息化水平對于“企業信息化”與“企業IT應用”,在本書中不做嚴格區分。盡管二者在內涵上有細微的不同。就筆者理解而言,前者更關注IT在企業應用中的效果,而后者更表征IT在企業應用中的比例。提升路徑的研究屬于信息系統/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System,IT/IS)的行為研究,重點探討企業層面IT應用的發展規律。借助系統動力學方法,綜合IT/IS行為研究的相關理論成果,通過企業實地調研收集數據和一手研究素材,研究企業IT應用成長過程、路徑和內在機制。本章簡要介紹研究框架(包括概念、思路、研究基礎)、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并對本書各章結構安排進行說明。

1.1 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徑研究框架

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徑研究致力于探求企業IT應用成長機制和規律。對于企業IT應用成長規律的認識,有助于因勢利導,合理有效地開展企業IT應用管理。

企業IT應用管理過程,有兩條主線(如圖1-1所示):一條是從企業戰略到企業IT戰略,再到企業IT規劃;另一條是對企業實際IT應用水平評價和關鍵影響因素評價從而了解企業IT應用水平的發展和預測。這兩條主線從不同視角觀察企業IT應用,前者從需求的角度,分析企業戰略對企業IT應用的需要,對于制定IT應用規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后者從供應的角度,體現企業IT應用的功能和潛能,對于評估企業IT應用的作用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這兩條主線相輔相成,共同幫助企業實現IT應用管理。具體來說,企業需要根據IT規劃和IT應用實際發展,及時調整IT應用管理策略和方案,以形成有效的IT應用管理。而認識企業IT應用成長機制,有助于制定更為合理的IT規劃,準確評估企業信息化水平,預測發展趨勢,并為有效企業IT應用管理提供指導。

圖1-1 企業IT應用成長機制研究在企業IT應用管理中的作用

從理論研究框架(如圖1-2所示)看,對企業IT應用成長機制的研究,是在對企業IT應用評價模型研究、企業IT應用發展階段研究和企業IT應用關鍵影響因素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企業IT應用及其關鍵影響因素內在作用機制,及外在成長過程(包括發展階段)的研究。如果能認識這一作用機制及所體現的規律,將促進企業IT應用管理技術的深入研究。企業IT應用成長機制研究將具體落實到企業IT應用水平的提升路徑研究,通過路徑更細致地觀察企業IT應用成長過程。

圖1-2 企業IT應用水平提升路徑研究的定位和框架

目前,以企業信息化為代表的研究大都將信息化看做是企業中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技術程度和應用范圍,而與管理事務區分開。而企業IT應用與管理變革相輔相成、日益融合。企業管理者不但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信息社會的發展對企業的競爭戰略、組織結構以及運作方式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通過有效的IT管理和IT治理方式,使IT應用與企業管理有機地融為一體。這種融合促使人們從戰略的高度和組織行為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相關管理問題,推動了信息系統管理領域研究的蓬勃發展。因此,筆者贊同肖靜華的觀點:

企業信息化與管理不斷融合的趨勢日漸明顯。而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把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分成界限明顯的兩個部分來看,難以準確描述當前企業IT應用發展狀況和水平,因此需要一個概念描述企業信息系統在應用與管理的狀態。

本書對于企業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衡量采用肖靜華(2007)提出的企業IT應用水平的概念。肖靜華(2007)在132家企業調研基礎上構建了包括上述6個維度21個指標的企業IT應用水平評價模型,并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驗證了該評價模型的有效性。不僅如此,她還通過實證分析表明,高層領導、員工、業務與技術互動、管理能力等是企業IT應用水平關鍵影響因素,并分析了各影響因素的作用特點。具體可參考文獻219。

企業IT應用水平(IT Application Maturity,ITAM),指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的成熟程度。它不僅關注企業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成熟過程,還關注信息化管理體制和人員等方面的成熟過程。

企業IT應用水平包括6個維度:技術、數據、業務運營、職能管理、戰略支持、人機協同,貫穿操作層面、管理層面和戰略層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巴中市| 葵青区| 陵川县| 牙克石市| 共和县| 三原县| 卫辉市| 禄丰县| 曲周县| 郓城县| 柏乡县| 自治县| 汉沽区| 尚志市| 湖口县| 顺义区| 林芝县| 理塘县| 武陟县| 上虞市| 南平市| 大英县| 特克斯县| 淮安市| 五家渠市| 鄂托克前旗| 江川县| 江川县| 平安县| 旬阳县| 龙州县| 南康市| 武清区| 化州市| 临猗县| 泸定县| 铜鼓县| 博白县| 长岭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