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算技術
- 孫明德主編
- 1436字
- 2018-12-28 22:30:58
模塊二 認識算盤
算盤與珠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算盤是按照一定規格構成的算珠系統,也是一種計算工具。而珠算是運用算盤進行加、減、乘、除及乘方、開方運算的過程或方法。學習珠算先要認識了解算盤。
一、算盤的結構
算盤呈長方形,由框、梁、檔、珠四個基本部分組成。改進后的算盤又增加了清盤器、計位點和墊腳等裝置(見圖1-1)。
框:是算盤的四周,也稱邊,分為上、下、左、右四邊。
梁:是算盤中間連接左、右邊框的一條橫木。它將算盤分為上、下兩部分。
檔:是穿過橫梁連接上、下邊框的細桿,用以串連算珠并表示數位。
珠:是串在檔上的珠子。它具有計數的作用。橫梁上面的珠叫上珠,一顆當五;橫梁下面的珠叫下珠,每顆當一。
清盤器:是連接在橫梁下面用以使算珠離梁的裝置。其操作按鈕裝在算盤上邊的左端。它主要用于提高清盤的速度。

圖1-1 菱形中型算盤
記位點:是在梁上做出的記位標記,每隔三檔有一個記位點,并且點位于兩檔之間,主要是為記數和看數方便。
墊腳:安裝在算盤底面的左、右兩邊,共三個,作用是使算盤放置更穩定,能使算盤底面離開桌面,方便推拉算盤下面的計算資料,防止算珠被計算資料帶動,出現計算數值的錯誤。
算盤作為運算的工具,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計算的速度和效果,因此,應該選用優質紅木做框、梁、珠,選用細竹桿子做檔,以提高珠算的快、準水平。
二、算盤的種類
我國使用的算盤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圓形七珠大算盤
這種算盤在我國早期使用,其上珠有兩顆,下珠有五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這種算盤了(見圖1-2)。

圖1-2 圓形七珠大算盤
2.菱形中型算盤
這種算盤是在七珠大算盤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其算珠為菱形,上珠有一顆,下珠有四顆,其檔位也多,且框梁距縮短,并裝有清盤器和墊腳,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一種算盤(見圖1-1)。
3.菱形小算盤
這種算盤流行于我國東北地區,與菱形中型算盤的形狀類似,只是算珠更小,框梁距更短,可以握在手里移動運算,且使用的是兩指撥珠法(見圖1-3)。

圖1-3 菱形小算盤
三、記數與看數
(一)記數
在算盤上記數時,以算珠表示數碼,以檔位表示位數,上珠一顆表示五,下珠一顆表示一,且當某檔上的算珠全部靠梁時表示九,全部離梁靠框時,表示零。在算盤上,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高位在左,低位在右,每差一檔,數碼相差十倍或十分之一。為了記數的方便,個位檔可選為緊靠記位點的左一檔,而在通常情況下,是選從右邊數第二個記位點左一檔為個位檔。在個位檔確定后,從個位檔向左數分別為是十位檔、百位檔、千位檔??;向右數分別為十分位檔、百分位檔、千分位檔??。
(二)看數
為了便于一眼看出多位數數值的大小,我國會計、統計上的記數采用了國際通用的三位分節制,即從個位數起三位作為一節,節與節之間用分節號(,)分開。這些分節號與算盤上的記位點相對應。
四、算盤的特點
(一)五升十進制
在運算時,把五顆下珠升做一個上珠的規則稱為五升制;把本檔十向左檔進一的規則,稱為十進制。既施行五升制又施行十進制的規則綜合稱為五升十進制。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五”,把五放在中心的地位,因此在十進制中采用“五升制”,這樣既方便運算,又符合數學原理,其作用很大,充分保證了準確和快速。
(二)二元示數
在算盤上撥珠靠梁表示一個數,而靠框的算珠同時表示另一個數,這種現象就叫二元示數。
二元示數為算盤所特有的功能,其他任何計算工具都沒有二元示數的功能。二元示數的突出優點有:(1)使本數與補數、加法與減法密切聯系,“左右逢源”;(2)用于刻畫對立統一的正、負數,自然天成,恰當而明顯地體現了相對論的思想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