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鐘麗:因新教育而更加美麗

2010年7月12日,對鐘麗來說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日子。

在那之前,她敬業,有愛心,但缺乏明確的教育追求,特別是對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孩子的未來,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憑著善良和責任,忙碌而盲目地被工作向前推著。而那天,她參加了“新教育”在河北石家莊舉行的年會,她被新教育所震撼了:原來教育還可以這樣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我第一次接觸新教育實驗,第一次了解‘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第一次知道教師還可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時,我就有一種沖動,急切地想投身于新教育實驗當中……”回到學校,鐘麗在座談會上這樣真誠地說。

當然,她不僅僅這樣說,還真的開始了行動。

鐘麗以“締造完美教室”切入新教育實驗。

“締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點項目。所謂“締造完美教室”,是指通過教室文化的營造、讀書活動的開展、良好道德的養成、卓越課程的建設、生命故事的敘述,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完美教室”之“教室”,顯然已經不是一般物理意義上的教室了。“教室”,在這里是一種借代,代指班級;或者說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歷程。“締造完美教室”,強調的是一種班級文化的建設,一種集體精神的滋養。在這樣的環境里,每一面墻壁、每一張課桌、每一把椅子、每一個物件,都打上了濃濃的主觀性——表達著高遠的追求,洋溢著高雅的氣質,蘊含著高尚的靈魂,彰顯著鮮活的生命。

對孩子來說,“完美教室”有快樂,有收獲,有故事,有成長……

因此,所謂“完美教室”,就是師生共同度過的一段快樂生活、一起走過的有詩意的日子。“完美教室”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種朝向;幸福,才是目的。

如果說,“新教育實驗”喚醒了鐘麗的教育理想,那么,“締造完美教室”則點燃了她行動的激情。鐘老師和孩子們商量:怎樣讓咱們班有一個“完美教室”呢?經過廣泛討論,大家一致同意把班級命名為“小太陽班”,班級宣言是:“我們的微笑像太陽!”班級精神為:“不管風雨有多狂,就算有困難阻擋,我們也要努力散發光芒!”他們還確定了班歌《我們自己是太陽》和班級主題詩——艾青的《太陽的話》。而班訓則是:“自信,快樂,進步,成長。”

然后,鐘麗帶著孩子們用這些文化元素來裝扮美麗的教室,孩子們的爸爸媽媽聽說后也趕到學校,和孩子們一起忙碌著。說起那次布置教室,鐘老師特別感動:“我和孩子及其家長們忙到晚上七點多才離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曉琪母女,孩子當天晚上七點鐘有舞蹈課,六點半母女倆才離開,家長和孩子連吃晚飯的時間也沒有了,只能餓著肚子去上課。”

此后,在這間美麗的教室里,鐘老師和孩子們開始了幸福的教育生活。

“締造完美教室”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開發班級課程。鐘老師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開發了不少課程,僅“閱讀課程”就有“晨誦課程”“讀寫繪課程”“親子共讀課程”。她還收集歷朝歷代在成都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留下足跡的詩人的詩歌,為孩子開發了一門全新的“詩歌課程”,讓孩子們了解詩人,喜歡詩歌。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后,鐘老師又萌發了幾個新的想法:開發“奇妙的大自然”這個課程,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征,收集他們感興趣的動物或植物資料,編撰成冊,激發孩子們的探究熱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她還打算開發一門“模擬旅行課程”,帶著孩子們到全國各地去旅行,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還有“用腳丈量世界”自然之旅課程——用一個大大的地球儀,打開孩子們看世界的窗戶……

沒有活動就沒有集體。鐘老師把“活動”也納入新教育課程,在班內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3月8日的“感恩母親”活動,3月12日的“植樹節”活動,“六一”兒童節暢游夢幻島活動,還有“中秋節”課程、“國慶節”課程、“元旦節”課程等。每一個節日,都被鐘老師開發成課程,豐富孩子們當下的生活,寓教于樂。

在所有課程中,每天必修的課程是“晨誦”。每天的晨誦,鐘老師和孩子們用一首首優美的童詩喚醒黎明,迎接朝霞,開啟新的一天:金子美玲的《全都喜歡上》《全世界都在對我微笑》《牽牛花》《踏步》《我和小鳥和鈴鐺》,雪野的《愛讀書的樹葉》,謝武彰的《春天》,張國男的《春天是這樣來的》,米爾恩的《水仙花》,狄金森的《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金波的《走進書的世界》……

晨誦,讓孩子們的每一個早晨都充滿感動,也讓鐘老師的教育充滿詩意。

新教育的課程不只有晨誦,還有兒童階梯閱讀——對鐘老師所教的低年級孩子來說,更多的是讀繪本故事。《大衛惹麻煩》《跳舞》《旅行》《麗莎,離水遠一點》《親愛的小魚》《朱家的故事》《我爸爸》《小機靈鬼皮科的故事》《月亮的味道》《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感受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以自由地馳騁。

在聽完《小機靈鬼皮科的故事》后,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為皮科想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妙的好主意:皮科如果遇到老虎和獅子,可以采用挑撥離間的方法讓它們自相殘殺;如果遇到豹子,皮科可以繞著大樹不停地跑,把豹子繞暈……此刻,每個孩子都是幻想家,都是詩人。

閱讀,也讓一些曾經令老師頭疼的孩子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張航和程冰,這兩個孩子都屬于“學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剛開始接觸繪本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但是,鐘老師發現他倆有幾次讀完繪本故事后寫的繪本作業不錯,她便抓住機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們進行表揚。兩個孩子受到了鼓舞,找到了自信,慢慢地,對學習也越來越有興趣了。期末考試,兩個孩子的語文成績均達到了優。

鐘麗還在班里開展“學生大講堂”活動。每個星期五的班會課就由孩子們負責準備,并選出一個主講人給大家講一個自己在課外書或者網絡上看到的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該選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鐘老師決定讓于睿開這個頭。于睿腦瓜特別靈活,反應很快,但這個孩子從進校那天起,就表現出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的態度:上課總是無精打采,對老師的表揚也無動于衷,作業書寫潦草,和同學之間也沒什么感興趣的話題,跟同學的關系也不好……

但是,自從開始了新教育閱讀,于睿就喜歡上了閱讀。有時候,課間休息時,也可以看見他捧著自己喜歡的書在認真讀。一節口語交際課上,鐘老師讓孩子們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向大家介紹自己,于睿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的優點是喜歡閱讀,因為我一有空就會找課外書讀;我的缺點也是閱讀,因為我連吃飯時也在看書。”同學們被他的發言逗樂了。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鐘麗想讓他帶動更多的同學愛上閱讀,同時也希望通過同學們對他的肯定,讓他的學習態度能有進一步轉變。在鐘麗的鼓勵下,于睿走上了講臺。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老虎與獅子打架誰更厲害的事。”于睿大大方方地開始了講述,同學們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睜大了眼睛,豎起耳朵。

“大家知道,老虎和獅子的體型比較相似,都是非常非常兇猛的動物,它們吃的食物也非常接近。那么,如果它們打架的話,誰會贏呢?”于睿問大家。

“獅子!”“老虎!”下面七嘴八舌,兩種觀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

于睿根據自己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豐富知識,將老虎和獅子做了比較,最后得出結論:“在單打獨斗的情況下,老虎顯然要比獅子更強一些。但是從群體作戰的角度看,獅子要比老虎強大。”

“學生大講堂”的第一講引起了強烈反響,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推薦自己為下一次的主講人。看著大家的積極勁兒,鐘老師特別開心。

在締造完美教室的過程中,“親子閱讀”也在轟轟烈烈地開展著,孩子們的爸爸媽媽也加入到新教育閱讀中來。鐘老師設計了“親子共讀圖書卡”,由家長負責填寫共讀的書名、頁碼以及所用時間。鐘老師定期收回查看,對“共讀”情況好的家庭予以表揚,提醒進度較慢的家庭抓緊時間,爭取趕上全班的讀書進度。

“親子共讀”進行到一定階段,鐘老師給孩子及其家長布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業——讓孩子畫一個讀書過程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而讓家長寫自己的讀書感受,采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和家長互相比賽,彼此影響。事實證明,“親子共讀”不僅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同時也在改變著家長。

新教育人的眼光始終盯著人的心靈,并追求自然而然的教育藝術。在這方面,鐘老師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鐘老師!鐘老師!魏新把撮箕的螺絲帽擰上了,撮箕修好了!”

吃中午飯時,鐘老師走進教室,剛拿起碗準備為孩子們打飯,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對鐘老師說。

鐘老師一愣,想:上午課間時,自己拿著撮箕試過好幾次,怎么也擰不上螺絲帽,魏新是怎樣擰進去的?雖然心里犯嘀咕,鐘老師仍然表揚了魏新:“真不錯!你知道關心班集體了,知道為班集體做事了,老師真為你感到高興!”然后,她又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魏新主動把班里的撮箕修好了,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同學們鼓起掌來,掌聲越來越響亮。

該分飯了。班委干部小萍說:“鐘老師,讓魏新先打飯吧!”“好哇!好哇!”孩子們都紛紛同意,有幾個活躍的孩子,甚至走到他的座位旁,動手拉他去第一個打飯。魏新可能有點兒不好意思,雙手緊緊抓著桌沿兒不愿走。

鐘老師走到魏新身邊,摸著他的頭,親切地說:“去吧,同學們想用這種方式感謝你呢,難道你不領情嗎?”聽老師這樣說,魏新才慢吞吞地站起來去打飯。

過了一會兒,鐘老師坐在講臺上吃飯。她看著下面可愛的孩子們,想著魏新修理撮箕的事,覺得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并發揮這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讓每一件偶然出現的好事都成為必然的教育資源。比如這件事,就可以繼續引導孩子們熱愛自己的班級,心甘情愿地為班集體做事。

但是,這種引導一定要自然而然,盡量減少“教育”的痕跡。鐘麗這樣提醒自己。

吃完午飯,同學們都在教室里休息。鐘老師走進教室,她先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然后把魏新請到講臺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他:“孩子,你怎么就想到要做這件事呢?”

魏新臉紅了,囁嚅著說:“我……我,我是看見您第三節課課間蹲在地上,為……為我們修撮箕。第四節課上課鈴響了,我聽到您說:‘黃濤,這個螺絲帽太小了,根本擰不進螺絲,把這個螺絲和螺絲帽放到水龍頭上面的窗臺上,中午我再來想辦法。’”他吞了吞口水,沒剛才那么緊張了,接著說,“我就想,我試試看,能不能把它修好,要不,中午做清潔衛生的同學就不好用了,我們班的衛生就要被扣分。”

多樸素而又善良的想法!同學們都專心地聽著魏新的講述,都被感動了。這正是鐘老師的用意。

“你是怎么擰進去的?”鐘老師追問道。她想繼續讓魏新的話進一步感動其他同學。

魏新笑了,說:“我把螺絲帽放平,對準放到螺絲口,前幾次都不行,試了好多次才擰進去。”雖然他輕描淡寫地敘述整個過程,可坐在下面的孩子仍用崇敬的眼神看著他,一句“前幾次都不行,試了好多次才擰進去”讓他們特別感動,因為這是一種不怕失敗和決不放棄的精神,他們向魏新報以微笑和掌聲。

鐘老師當然也被感動了。她對孩子們說:“魏新同學的確值得大家學習。而這樣的同學在我們班還有很多很多,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話音剛落,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

平時最沒有寬容心的小成說:“每天早晨,潘樂和盧琳就會主動整理書柜。”

“那天下課后,我還看到辛月把同學們沒放進去的凳子挨個放進去。”一輪到他那小組做清潔時,就會偷懶的小龍說道。

“還有,還有,蕊蕊只要看到我們的文化墻有破損,就會到鐘老師辦公室拿膠水補好。”嗓門最大的小宇連忙搶過話頭。

……

教室里頃刻間熱鬧起來。鐘老師知道,她已在孩子們的心里描繪出了一幅“人人都為班級做好事”的美好畫卷。

她乘勝追擊,說道:“其實,為班級做好事很簡單,彎腰撿起一團紙屑,為干枯的花兒澆上一杯水,輕輕關上電燈,系好窗簾……”孩子們紛紛懂事地點著小腦袋,眼睛里閃爍著純真的光芒。

因為鐘老師的巧妙引導,一個孩子的善舉成了一次教育契機。一粒善良的種子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播進了全班孩子的心中。

“教育,這首先是人學。”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所謂“人學”,就是要致力于維護并發揚人性的美好與芬芳。我校的校訓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只有給他人帶去幸福,自己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對孩子來說,校訓中的“人們”首先指爸爸媽媽。

“三八”節就快到了,這是教育孩子們感恩母親的好機會。鐘老師開始了她的教育構思:我要怎樣才能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教育我的孩子們學會感恩,讓他們的媽媽有一個難忘的婦女節呢?

這天,她和孩子們一起晨誦《媽媽,我只能是一個小孩子嗎》——

我要是一只小鳥,就從海面上飛到雪山,捧一朵浪花送給你,捧一片雪花送給你。

我要是一棵小樹,就呼呼呼地長到天上,摘一縷彩霞送給你,摘一顆星星送給你。

我要是一朵金盞菊,就一年四季開在你的書桌,留一束陽光送給你,留一個春天送給你。

可是,我只能是一個小孩子呀,我只能每天對你說:媽媽,我愛你!

看著孩子們感動的神情,突然,鐘麗心里一亮,有主意了!

等孩子們朗誦完畢,鐘老師說:“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也是每一位媽媽的節日。我建議,同學們把今天這首詩讀熟并背誦下來,作為禮物送給媽媽。不過,這是一個小秘密,事先我們不能讓媽媽知道,等到明天節日到來時,你再帶著自己對媽媽的愛把這首詩誦讀給媽媽聽,好嗎?”

“好!”同學們用清脆的童音回答鐘老師。

這次活動反響強烈。三八節的第二天,鐘麗的手機不斷接到許多孩子的媽媽發來的短信,每條短信都表達出了幸福和感動。

蕊蕊媽媽這樣寫道:“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天。謝謝您鐘老師,是您讓孩子們為我們準備了這么好的禮物,這是我聽到的孩子的最棒的一次朗誦,不是因為她讀得很順暢,相反,她還有些小結巴;也不是因為孩子的聲音有多響亮,而是孩子帶著她那顆愛心在朗誦,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我是真的,真的被感動了,這份感動已經遠遠超越了孩子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時我的那種興奮,我發現孩子長大了。謝謝您鐘老師,孩子給我的驚喜讓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很多喜悅都無法言表了。”

當天下午,這位母親到學校接孩子,一把拉住了鐘老師的手,開始向她訴說頭一天晚上孩子誦讀詩歌的全過程,說著說著,她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聲音哽咽了,再也說不下去了。這位母親還掏出手機,讓鐘老師觀看了她錄的視頻。視頻里,孩子恭恭敬敬地把媽媽拉到沙發上坐好,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為親愛的媽媽朗誦小詩。孩子的媽媽激動得淚流滿面……

茜茜媽媽這樣寫道:“鐘老師,感謝您!是您讓我的孩子第一次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送給我太多的驚喜,是您讓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長。今天對我來說,意義非同尋常,因為我收到了一份意外而特別的禮物。昨天下午放學回家,女兒自覺地把作業做完,交給我檢查后,叫我坐在凳子上,然后為我朗誦。那一句句真情告白,讓我好感動。當她讀完時,我們激動得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沒有松手。”

……

這樣的短信還有很多很多,每一條短信都讓鐘老師感動,同時也有點兒得意——得意于自己的教育構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并收到效果。

而所謂“效果”,還絕不僅僅是讓媽媽們感動了,更在于孩子通過給媽媽送上這樣的特殊禮物,學會感受并理解媽媽的愛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蕊蕊和茜茜,這兩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都被爺爺奶奶嬌慣著,被爸爸媽媽呵護著,從來不會為別人考慮。她們的家長也多次對鐘老師說:“孩子往往只顧著自己的感受,相當自私。”而這次活動后,兩個女孩明顯懂事多了,在家里知道體諒爸爸媽媽了,比過去更加孝順了。這些變化讓她們的爸爸媽媽驚喜,也讓鐘老師欣慰——這就是詩歌的影響,這就是晨誦的魅力。

在一次學校教工大會上,鐘麗老師以《點燃夢想,激情上路》為題介紹自己的新教育之旅。最后她說:“我將繼續追尋我的新教育夢想,在新教育的大道上奮力向前!”

我多次說過,新教育最大的意義就是喚醒普通老師的職業理想,點燃他們的教育激情。鐘麗的故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新教育讓鐘麗的教育散發著人性的芬芳,她也因新教育而更加美麗。

2013年2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怀化市| 安康市| 宁明县| 濮阳市| 萨迦县| 凌海市| 威远县| 房产| 资中县| 东乌珠穆沁旗| 怀仁县| 乐陵市| 德化县| 昌都县| 永兴县| 泰和县| 织金县| 武清区| 乡宁县| 大化| 文昌市| 石城县| 大足县| 花莲县| 土默特左旗| 毕节市| 临泉县| 车险| 漳州市| 松阳县| 太仓市| 微博| 新竹市| 阳谷县| 德州市| 龙川县| 铜陵市| 巢湖市| 三河市|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