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財商

財商,就是指駕馭財富的能力,特別是投資收益能力。對總經理而言,其主要活動是經濟活動,直接或間接與金錢打交道,其主要工作幾乎天天涉及理財、投資,財商低了怎么行?

不會駕馭財富,不會投資,不諳熟商道,公司有多少錢也會慢慢花光的。所以說,怎么花錢很重要。在國外,有專業的投資家,如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等,通過講課的方式告訴人們怎么投資,其實就是教人們怎么花錢。花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總經理“花錢的水平”不僅涉及公司的經濟狀況,其結果還會影響到公司以后的成熟和發展。成功的總經理,都是資金運作的高手。

1.思路——思路決定財路

商業世界里,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一切都是變化的。同一個項目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思路,無論這些想法是對是錯、可行或不可行,你都會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多與同行交流就可以獲取信息,如果你抱著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的心理,一味蠻干,那你就必然會成為井底之蛙,視野必定受限,思路也無法打開。所以,必須盡可能多地與人交流,打開你的思路。

①讓他人貢獻有用的思路。今天的市場是如此不確定,如果不與其他的經營者交流,很容易盲目。特別當你感覺不太好時,應該就你的工作與別人進行交流。此時,獲得反饋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②肯定有一些人會贊同你的工作,這會使得你信心倍增。商業投資充滿了風險,這很容易讓人舉棋不定。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對方建設性、鼓舞性的話語,會讓你充滿自信,獲得更好的商業靈感。

③意外地獲得行業內外的各種信息。許多商業投資都需要借助額外的、有價值的信息,才能穩步推進。在與各種人交流的過程中,對方無意中提及的某個信息,對你來說就可能是最有價值的商業信息。

做生意重要的是打開思路。浙江宋城集團創始人黃巧靈說:“這個年代是個共享的年代,自己自由地共享著別人的成果,也想多與同行交流,讓自己的眼界更寬。開闊的視野會給我一個高度,猶如站在頂峰一樣,笑傲一番的。”

2.財勢——看清財勢的走向

1935年,日本索尼公司試制成功了第一臺晶體管收音機。這種收音機體積最小,但與原來社會上通用的笨重的真空管收音機相比,性能卻大大提高了,而且也非常實用。經過艱難的推銷工作,新產品的訂單漸漸多了起來。

讓人大為驚喜的是,有一天突然冒出一位客商,居然一次要訂10萬臺晶體管收音機。10萬,這在當時近似于天文數字。10萬臺訂貨的利潤足以維持索尼公司好幾年的正常生產。全公司的職員無不為此歡欣鼓舞,都希望給這位客商以優惠,盡快訂下合同。

不料,公司總部突然宣布了一條幾乎是拒絕大客商訂貨的奇異價格“曲線”:訂貨5000臺者,按原定價格;訂貨1萬臺者,價格最低;訂貨過1萬臺者,價格逐漸升高,如果訂貨10萬臺,那么只能按照可以使人破產的高價來訂合同。

如此奇異的價格“曲線”令公司職員及客商大為不解。因為按照常理,總是訂貨越多,價格也就越低。所有的人都不明白,索尼公司到底是唱的哪出戲呢?盛田昭夫后來向他的職員透露了他“著眼將來,力避后患”之計。

訂貨越多,單價就越低,就一般情況而言,是成功、完善的方案。以此方案訂下10萬臺合同也足以使索尼公司在短時間內大踏步地前進一步。但從將來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由于盲目投資、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而造成的生產不穩定,忽上忽下,那么公司倒閉的后患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埋下了。

公司所制定的價格“曲線”旨在引導客戶接受對雙方都有利的1萬臺訂貨數量。為避免后患,公司目前最需要的就是1萬臺左右的客戶。這里,索尼公司經營者的想法是:先放棄“盆”中小利而得到“鍋”中大利,從財勢的長遠走勢做出經營決策。這真是一個非常保險而又不乏眼光的決定。

可是,我們又能夠想到多遠,想到第幾步呢?如果我們能看清財勢的走向,著眼將來,我們做事就會有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做這件事有什么意義,我們為什么要做,我們做了之后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從努力奮斗之中獲得成就感,獲得樂趣!

真正精明的總經理更善于從長計議,為未來打算。看清財勢的走向再做決定。財勢的變動一般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

①行業變化。公司自身的經營方向和規模大小是一切的基準,無論市場有多大,吃不下無法獲利,不考慮市場潛力,吃不飽就要虧本。

②市場變化。某些商品原來暢銷,現在忽然疲軟、賣不動了;或是過去沒人買,突然現在搶手了。這種市場變化,表面看難以解釋,其實都有原因。不外乎是商品生產量多了或少了、質量變好還是變壞了,或是某些經營者實行了促銷措施,做了廣告宣傳,在消費者中間產生積極影響的結果。預先了解到這種情況,就可以預見到市場行情的變化。

③政策變化。政府根據某種情況,對某種商品提出了調控政策,必然引起市場變化,比如政府將糧食、棉花收購價格提高了,必然產生連鎖反應,用棉花生產的棉布、針織品也會隨著上漲,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飼料也將隨著漲價。掌握了這些方面的變化因素,就能為進一步預測行情做好準備。

善于觀測市場的遠景,打開思路,就等于掌握了財勢走向,就可以對未來的變化做出判斷,為今后的行動進行準備。

3.投資——要投資,不要投機

投機就是鉆空子。投機者在法律不健全和社會不穩定的時候或許可以獲得利潤,但投機只能獲利眼前,卻無法保持長遠。

投機者一般有以下兩種心態。

①投機的人不斷地選擇開頭,什么賺錢做什么,別人做什么賺了錢,我就做什么。

②投機的人總是期望收入遠遠大于付出。

但是,投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制訂投資計劃之前,總經理不僅要明確投資的指導方針,而且應對投資所涉及的一些具體情況作深入的調查了解,這樣才能使計劃具有可實施性。具體而言,在制訂計劃中,總經理應特別對下列的一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了解。

①投資的宏觀環境。宏觀環境是商業投資者本身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包括經濟環境、政治與法律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等。

②調查貨源情況。貨源情況對于商業投資者來說,是必須了解和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備充足的資源,商業投資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后,才能正常的運轉,獲取合理收益。

③調查需求狀況。消費者的需求狀況如何,直接決定著商業經營的好壞。沒有需求的商業,不過是“無源之水”,是無法做到買賣興隆的。根據國外一些公司的經驗,可以進行下列方面的調查:需求總量調查、需求結構調查、需求季節調查、需求動機調查。

④調查競爭狀況。一般來說,需要了解的情況包括:競爭對手的數量、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競爭對手的勞動效率、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弱點、競爭策略以及潛在競爭對手等。

從理論上說,成為億萬富翁只需具備三個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回報以及長期等待。正如美國伯克希爾·撒哈韋公司總裁沃倫·巴菲特所說:“少于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得到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部門所瓜分。”

4.運作——將運氣轉化為財氣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機會是上帝的別名。”在特定的時間里,各方面因素配合恰當,就會產生有利的條件,誰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做好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

高財商的商人,不僅懂得如何創造財富,更懂得在機遇面前有所作為,完成運氣——機會——財氣的轉化,把“運氣”變成“財氣”。

運氣帶有偶然、意外的性質。有個人去買彩票,結果中了1000美金,這是運氣。想獲得機會,則必須先有所犧牲——犧牲自己的時間、收入和享受等,隨時全神貫注地做好準備,一有運氣出現,便跳起來將它俘獲。于是,便有了機會。

猶太商人非常留意生意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善于下賭注,把運氣變成財氣。比如,列瓦伊·斯特勞斯服裝公司,就是猶太商人靠運氣促成了服裝革命——牛仔褲的風行。

1946年,列瓦伊·斯特勞斯公司決定清點及盤活其他一切庫存物品,不管合算不合算,把公司的全部資金用于生產牛仔布料,這種由10股3號棉紗織成的布料,已獲得專利,專門為列瓦伊·斯特勞斯公司生產。

公司的經營者既不是一個理想主義家,有意識地想改變公眾的趣味或穿著習慣,也未曾預見到這個決定會引發一場社會革命。他只是作出了一項經營決策,更準確地說,他只是想“博”一下,輸贏在此一舉,看新布料能否取勝。運氣臨門,他贏了,而且是極大的成功。

用新布料生產的牛仔褲特別有助于顯示出人的體形,充滿青春氣息,面世后大受歡迎。進入20世紀60年代,這種布料更大行其道。

斯特勞斯公司一炮打響,雖然多少靠的是運氣,但如果沒有高度的冒險精神,也不可能孤注一擲地把全部資金都押在新型布料上。

有不少成功的商人,在別人問到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訣時,會說這么一句話:我運氣好。生意場上果真有運氣嗎?如果有的話,這運氣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命中注定的,還是偶然碰上的?坦率地說,在致富的過程中要分清機會和運氣,我們不排除運氣,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用自己的財商,挖掘蘊藏在生活中的機會,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取財富。

5.節儉——節約的都是利潤

節約讓我們贏得更多的資本,積聚力量去爭取更大的輝煌!節約是贏利的源泉,是減少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在細節處體現節約

一位在包玉剛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回憶道:“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里,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薄紙,而且如果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

一張只用了白紙五分之一的條子,不應把其余部分也浪費掉,這就是包玉剛“應省則省”的原則。全心全意地注意即使是最細枝末節的地方,不失去替自己或工作的公司減低費用的機會,這就是致富的訣竅。

(2)總經理要帶頭節約

有一段時期,飛躍老總邱繼寶口袋里總放著兩包香煙,一包中華牌,一包牡丹牌。來客人遞中華,自己獨自抽牡丹。問其原因,他們的解釋驚人的一致:習慣了。

香港首富李嘉誠,從來不講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幾年是平常事;10雙皮鞋有5雙是舊的,皮鞋壞了,補好了照樣穿;那只永遠快10分鐘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電子表;為了趕時間,幾塊錢一包的餅干也可以當美餐。

富不忘本是成功總經理一個極為突出的優點。任何時候都把節儉的意識貫徹到工作中,并帶動身邊的人節約,是高財商的表現。

(3)勤儉兩者不可偏廢

“多掙少花勤積攢,細水長流終有錢。”其實就是勤儉兩者無一偏廢的結果。儉以節支,勤而且儉才能裕財致贏,否則,用之無節,猶如漏后不堵,必致財源流失。由此可見,僅有“節儉”還不夠,“勤奮”加“節儉”才能產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4)用節儉建立競爭優勢

浪費一張紙,也會使商品價格上漲。隨著生產費用的提高,產出會相應減少;隨著營銷方式的變遷,會導致成本的相應上漲……如果經營者以節儉的方式避開成本上漲的因素,使產品價格大體保持原有水平,則會使產品更具有競爭力。所以說,節儉是公司磨礪韌性、以應環境之變的重要措施,也是公司應有的競爭力之一。

積累資金,才能最終創造更大的成功。經商創業,目光要遠大,但同時一分錢的利潤也不能小看。每個人都能做商人,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要想成功,就得從點滴做起。作為總經理,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企業利潤上,把握好“開源節流”的要義。

6.模式——賺錢模式并非越多越好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把容易的事情反復做好就是不容易,把簡單的事情周而復始地保質保量地完成就是不簡單。”

在很多人的眼里,賺錢的方法很多,模式很多,每種方法和模式都很復雜,唯恐一著失算,全盤皆輸。

但優秀的總經理認為,復雜的事簡單做,簡單的事認真做,認真做的事情反復做,反復做的事情創新做,才有持續的成功。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萬法歸一,簡單的才是最好的。復雜的方法只能賺小錢,簡單的方法才能賺大錢,而且方法越簡單越賺大錢。

德國人喜歡把幾張紙的事情變成一張紙來說,把一張紙的事情最好變成幾行字來說。中國人總是一句話要變成幾句話來講,幾句話要變成幾個小時來講,幾個小時要變成一個上午來講,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

通過做簡單的事情賺大錢的人比比皆是:比爾·蓋茨只做軟件,就做到了世界首富;股神沃倫·巴菲特專做股票,很快做到了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一心搞對沖基金,結果成了金融大鱷。

每個行業都有賺大錢的簡單方法:在商品零售業,沃爾瑪始終堅持“天天平價”的理念,想方設法靠最低價取勝,結果做成了世界最大零售企業;在股市,沃倫·巴菲特一直堅持“如果一只股票我不想持有10年,那我根本就不碰它一下”的原則炒股,憑借“低點買、高點賣”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成了一代股神。

很多富翁能夠發達起來,幾乎全是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基礎做起,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從一個個的小作坊、小市場開始,以最簡單的推銷、經營方法去賺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驚人效果,反復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不要認為鞋、包、紐扣等是簡單商品,只要做得好,仍然可以風靡全世界。

正如亨利·福特(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所說:“如果有了一個好主意,最好是集中精力把它完美地做出來,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四處閑逛、尋找出更好的主意上。一次只堅持一個主意,這是一個人能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基礎。”

如果你志在登泰山,但不輕易放棄山邊的“小土堆”,不因為“簡單”而不為。總結自己的簡單賺錢方法,然后堅持它,不要被別人的復雜與堂皇所蠱惑而輕易改變。那么,你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因為在商業模式上“簡單就是美”。

7.心理——談判其實是在拼心理

商業談判集中體現了一個生意人的綜合素養與處事能力。為了掌握主動權,不吃虧,必須掌握一些談判技巧,從而在周旋、較量中達到某種平衡。

談判有輸有贏,你的談判對手實際上是你的合作伙伴,談判的目的是為了雙方的合作,因此談判是雙贏,只不過是在多少上爭來爭去。在此,總經理要牢記一句話:“談判不是打嘴仗,而是拼心理。”

(1)面對熱情的對手,不能忘記自己的目的

和熱情的對手談判時,往往被對手牽著鼻子走。要擺平熱情的對手,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在感謝對手熱情的同時,進入談判的主題。

②多提建設性意見。

③必要時做出讓步。

(2)面對冷靜的對手,尋找弱點攻擊

在談判過程中,面對冷靜的對手,談判者往往無法探清對方的利益所在,更無法知道對方的弱點,只有聽天由命、誤打誤撞,這樣必然要陷入談判劣勢之中。此刻,可運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找到對方弱點,乘勝追擊,反敗為勝。

(3)面對霸道的對手,據理反駁

霸道的對手與死板的對手有相似之處,但往往比死板的對手橫蠻不講理。在談判中,要擺平霸道的對手,可據理反駁對方的錯誤觀點。反駁對手要有說服力,不能讓對方抓住漏洞。而且,反駁對方之前,準備工作要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最終達成的協議盡可能地寫得詳細。

(4)有所談有所不談

商業談判中,對于與談判無關的人和物都應盡量避免議論,特別是不要以一種批評或揭露的態度而討論第三方的過失和是非。它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①禁忌背后指責另一位商業同行。

②對于本公司客戶的私人或其公司的矛盾應盡量保持中立而不介入。

(5)不因礙于情面而讓步

談生意,不能光算良心賬,不算經濟賬。談判成功與否取決于誠意如何,取決于科學地預測成功的可能性。不要把經營談判中“隨機應變”的作用估計過高。不要認為一味地夸耀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產品,就能使談判成功。在談生意時,不要寸利必奪,寸土必爭,該放棄的就要放棄。

(6)學會理解性的談判

談判中不可意氣用事,不能進行情緒性的談判,而要進行理解性的談判。

①對于談判中的“僵局”,不可用強硬的方法去化解,要堅持兼顧雙方利益為談判原則。

②談判時,不要離題太遠。

③談判中,不要把話說得太絕。

④談判中,不要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

(7)足夠的耐心

談判者需要耐心,這主要是因為談判開始使用直截了當的方式具有局限性,也只有短期效果。而使用逼迫或者狼牙大棒的談判方式迫使談判對手向談判目標靠攏,其結果只能使談判對手更加強硬、更加冷漠。

(8)立足雙贏

成功的商人知道達成“雙贏”是最好的談判結果。他們有耐心,能敏感地察覺他人的需要,即使受到人身攻擊,也不會產生情緒反應,而且始終保持正確態度:尋求雙贏的結果。

(9)小環節中藏著大學問

在談判的時候,我們往往看重全局和結果,但需要更多地思量細節和過程。為了達到同樣的結果,選擇什么樣的過程;為了掌控同樣的大局,需要什么樣的細節。

在雙贏情境中,談判雙方都從談判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使沒有達成預期的結果,也不會有人空手而返。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對談判的結果感到滿意,不過每個人多少可從中獲益,所以大家還是會努力促成談判。一旦獲得雙贏的結果,談判雙方會更加努力尋求更好的結果。

8.增殖——“錢生錢”是創富的真諦

財商低的人總是這樣想:“省吃儉用我就能省錢,省下的錢存入銀行,慢慢的我就能發財致富。”

而那些財商高的人這樣說:“有錢不置半年閑,多做生意少占本,一年多打幾個滾。”正所謂,會干的不如會算的。

財富是什么?很多人以為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存在銀行的鈔票就叫財富。優秀的總經理絕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世界上最不懂財富的人就是只知“省錢”,不知“生錢”的人。這種人是金錢的犧牲品,根本不懂得真正的愛錢之道。

什么是真正的愛錢之道呢?那就是寧可讓錢生錢,不要人省錢。美國“新思維”思想的先驅沃勒斯·華萊士:“賺到錢后,不要讓它躺在銀行里睡覺,因為錢不喜歡積存,它喜歡被有效地使用。動用每一分錢,讓它像農田里的作物一樣,生出利息,使財富源源不絕地流入你的口袋。”

猶太商人有白手起家的傳統,現在世界上許多猶太大亨發跡也不過兩三代人,但猶太商人沒有靠攢小錢積累的傳統。猶太人不僅愛錢,對于如何得到錢也有獨到的見解。立足于賺錢而不是攢錢,是猶太商人獨有的經營哲學。

猶太人認為,想借助銀行來求得利息,能夠獲得利潤的機會不大。因為,將大量的錢存在銀行的確可以獲得一大筆利息,但是物價在存款生息期間不斷上漲,貨幣價值隨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時,尚需向國家繳納繼承稅。這是事實,幾乎世界各國都如此。所以,無論多么巨大的財產,存放在銀行,相傳三代,也不會增值多少。

這個道理,許多善于理財的人都非常清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地利用到實際中。往往自己有點盈余,他們生出膽怯想法,不敢再像以前創業時那般敢想敢做,總怕手中僅有的錢因投資失敗又化為烏有,于是趕快存到銀行,以備應急之用,似乎這樣做更安全一些。

雖然確保資金的安全乃是人們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當今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經濟形勢下,錢應該用來擴大投資,使錢變成“活”錢,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些錢完全可以用來購置房產、鋪面,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資產,到10年以后回頭再看,他會感覺到比存銀行要增很多利,你會看到“活”錢的威力。

錢是靠錢賺回來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猶太商人的投資大多集中于金融業等回收較快的項目上,他們崇尚的是“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靠辛辛苦苦攢小錢的人,是不可能有猶太商人身上常見的那種冒險氣質的。

9.戒貪——上當是因為自己太貪

一般人總是想:“這些騙子真是太精明了,一不小心就上了他們的當。”而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當把謊話多次重復時,人們就易于把謊話當成了真理。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騙子時,人們要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人若無貪婪之欲,也就不會被各種謊話所欺騙。

許多時候,人之所以上當,不是因為騙子聰明過人,而是因為自己有所貪,有所圖,于是僥幸心理就產生了。

前些年,曾經興起過一段集資熱,開始的時候歡天喜地,到最后不知套牢了多少人。事后,經濟學家站出來說:“你怎么那么傻?也不算算什么生意能輕而易舉賺到30%的純利潤,還要返本給你!”

其實,集資的人哪里是要吃你100%的錢,他沒有那么貪,他只要70%就行了,剩下30%大大方方當場作為第一年的利息發放。你很感動,千恩萬謝,至少往后365天是放心的。這么長的日子,完全夠他從從容容地卷鋪蓋走人了。

人們只要不抱著貪圖便宜、不勞而獲、夢想著高息的心理,非法集資、詐騙等非法商業活動就無法傷害到你。所以,一定要增強分辨能力,切莫因貪圖高利而吃大虧。

不可否認,賺錢是一件非常辛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的第一桶金都是用汗水換來的。關鍵是,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一些了,原因并不是因為有了資本,而是因為你找到了賺錢的方法,有了賺錢的素質。這時候,哪怕失去了這一桶金,也可以重新找回來。所以,用汗水、智慧去賺錢,而不是貪圖暴利,才是一個高財商總經理應有的素養。

平庸的人總是追求一夜暴富,掙大錢,做大事業。而優秀的總經理說: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塊磚一塊磚地積累,你才能有大的成就。在此,奉告所有在商海搏擊的人,睜大自己的眼睛,不貪不戀,否則,一當上當受騙就有可能喪失萬貫家財,欲哭無淚。

10.整合——整合資源,一加一大于二

做生意,其實就是調動各種資源,實現盈利的目標。如果是以經營企業的形式進行,那么企業就成為一組資源的集合體,商業競爭就是圍繞著資源的爭奪與利用來展開的。因此,無論做貿易,還是做企業,都是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在總經理的眼里,整合資源,不僅僅是做生意的需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有效的資源整合能夠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泰國正大(卜峰)集團,總資產超過35億美元,年營業額50億美元,躋身世界500家大企業行列。

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把生意做得這么大,泰國正大集團的成功是因為掌舵人謝國民比較聰明地利用了泰國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農業優勢。

泰國是一個得天獨厚、資源豐富的農業國,農業既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又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優勢。正大集團以農產品加工為起點,就地取材,發揮泰國農業優勢,符合泰國國情,有利于泰國的國計民生,這種生意可謂順風順水。

具體來說,謝國民整合資源的著眼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原料來源有保證

謝國民的“正大”各項生產的原料,均取自泰國的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這樣使原料來源有了絕對保證。

(2)本地采購接省成本

就地采購原料,價格低廉,加工運輸距離短,運費也少。有利于降低成本,減少消費者的負擔,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

(3)產業發展適合本國經濟趨勢

謝國民經營的養雞業、養豬業、蔬菜業、養蝦業、養鴨業等,都適應泰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有所發展、人口有所增長后提出改善生活、增加肉食的需求,因此銷路暢旺,生產不斷擴大。

謝國民領導正大集團,整合各方資源的優勢,發揮各方力量的潛能,形成合力,取得了最大效益,打造出了一個“飼料王國”。事實說明,整合就是生產力。

一個企業的市場地位,不僅取決于其所擁有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更取決于其對資源的利用效率。善于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商業目標,才能維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實現以弱勝強。經營者在整合內外部資源時,必須做到下面三點。

(1)視野開闊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內外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一定要著眼于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形勢,思考如何構筑在此背景下的競爭力并獲得優勢,如何推進管理現代化和管理變革,如何應用最新方法、智慧、成果,如何有效獲得先進生產力。

(2)善于集成

這就是對企業的內外部資源進行通盤思考和統一協調,努力將各種分散的資源集成和集中起來,著眼長遠,突出重點,以便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在實現戰略意圖過程中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領域。

(3)善于借力

適度地借用利用外部資源,可有效地彌補企業自身資源的不足,縮小戰略目標與資源條件的差距。比如,與世界大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或實施某方面的合作,就可以學習借鑒其管理、開發市場的經驗,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每一個總經理都應該知道:企業內部和外部總是存在著各種豐富的資源,能否整合好這些資源,對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并充分發揮其優勢和作用,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往往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善于整合內外部資源,是贏得競爭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關鍵措施。整合資源的目的就是要使現有和潛在的資源相互配合與協調,使之達到整體最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饶阳县| 南投县| 柯坪县| 潼关县| 泽普县| 论坛| 灵山县| 惠水县| 云林县| 阳春市| 肥东县| 清徐县| 庄浪县| 乌兰浩特市| 会同县| 霍城县| 孟连| 盐城市| 泗洪县| 土默特左旗| 泰州市| 平安县| 东山县| 玉林市| 汉源县| 双牌县| 雷波县| 全椒县| 南川市| 水富县| 罗源县| 黄龙县| 邯郸县| 平武县| 伊川县| 伊金霍洛旗| 溧阳市| 普格县| 眉山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