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簡介
- 列那狐的故事
- 蕭楓主編
- 444字
- 2015-04-20 19:27:07
列那狐的故事講述的是代表新興市民階級的列那狐在面對獅王的強權(quán)、公狼的霸道、雄雞的弱小無助時,總是能以自己的聰明機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壓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強權(quán)豪門勾心斗角,乃至戰(zhàn)勝強大的對手。敘事詩所展示的是中世紀法國各種社會力量矛盾和斗爭的錯綜復雜的局面。
瑪·阿希·吉羅夫人,生活于12~13世紀的法國。她受《伊索寓言》的影響,根據(jù)當時流傳于法國的民間寓言故事,編寫了《列那狐的故事》,以影射當時的法國社會,諷刺封建貴族、僧侶和官吏。
“狐貍列那”的故事大約在1170年到1250年期間成形,最初是長篇故事詩,作者有許多人,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難以查考。后來還有不少續(xù)篇和仿作,連德國大詩人歌德都根據(jù)這個故事寫過敘事詩《列那狐》。今天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法國女作家瑪·阿希·吉羅夫人改寫的33篇散文體故事,相當于一部長篇小說。
作者把中世紀封建社會描繪成一個野獸世界和吸血強盜的王國,以狐貍列那和代表貴族的狼葉森格侖的斗爭為線索,揭露了重重的社會矛盾,辛辣地嘲諷了專制的國王、貪婪的貴族、愚蠢的教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