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朱zhū
書名: 百家姓(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作者名: 蕭楓主編本章字數: 937字更新時間: 2015-04-15 17:29:39
【歷代名人】
朱熹: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號稱明太祖。其后共傳12代17帝,立國277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并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后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曾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余國,成為明初盛事。
朱德: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
【姓氏溯源】
朱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曹姓,為帝顓頊之后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后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于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于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二是出自舜時的大臣朱虎的后代。三是宋國開國君主宋微子的后代。
邾國被楚國滅掉后,邾國的貴族便以國為姓,就是邾姓,這個邾字有右耳旁,后來將耳旁去掉后,就形成了朱姓。
楚國滅了邾國后,將一部分邾國的王族子孫遷到湖北境內。有一部分邾國的子孫遷到安徽定居,這支朱姓到了南北朝時發展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與張、顧、陸姓并稱當時的江南四大姓。后來由于做官的原因,又在今陜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經過明代后,朱姓便遍布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