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祖?zhèn)骶让掀?/a>作者名: 吳曉青本章字數(shù): 800字更新時間: 2019-01-01 16:10:18
中耳炎
中耳炎炎性病就變是,中常耳發(fā)發(fā)生炎于,8是歲累以及下中兒耳童全,部其或他部年分齡結(jié)段的構(gòu)人的群也有發(fā)生,它通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fā)的疼痛并發(fā)癥。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達骨質(zhì)的慢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生地麥冬湯
生地黃、白芍、白術(shù)、大棗、磁石、生牡蠣、麥冬各10克,甘草3克,蔥白6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本方可健脾益氣、養(yǎng)血和營、滋陰潛陽,適用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白茯苓粥
白茯苓15克,粳米50克。白茯苓研細末,與粳米入砂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每日2次,分早晚溫熱服食。本品可健脾滲濕,適用于化膿性中耳炎。
●柏子仁香油滴耳法
柏子仁10克。將柏子仁烘干研細末,加香油成稀糊狀,將藥油裝入小瓶中。先用雙氧水洗拭凈患耳膿液,然后將藥油滴入耳道內(nèi),早、晚各1次,每次3~4滴,滴完后扯耳輪活動幾下,以使藥油進入中耳。如果沒有并發(fā)癥,可以不用其他藥物。
●苦參黃柏散滴耳法
苦參、黃柏各3克,冰片1克,枯礬(煅白礬)2克。先將前2味燒炭,再與后2味共研為細末,一并放入燒沸并冷卻的麻油中調(diào)勻備用。用時滴入患耳內(nèi),每日2次,每次2~3滴。苦參可清熱除燥、殺蟲;黃柏可解毒治療疔瘡;冰片可消腫止痛。此三味藥再配合枯礬,本方可有效緩解化膿性中耳炎癥狀。
●大蒜絲瓜汁滴耳法
大蒜2頭,絲瓜1根。所有藥材洗凈,共搗爛,用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耳朵劇烈疼痛,或疼痛持續(xù)1周,或疼痛伴有發(fā)熱,應(yīng)該及時就診。另外,耳內(nèi)有液態(tài)分泌物,感到頭暈或咀嚼時耳內(nèi)疼痛,也要及時就醫(yī)。
●白礬豬膽末吹耳法
白礬15克,豬膽1個。將白礬裝入豬膽內(nèi),放陰涼處晾干,取出白礬研末過篩備用。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患者耳道,吹適量藥物入耳中,每日1~2次。白礬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本方可清熱解毒,適用于化膿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