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盯著電腦屏幕,手指懸在鍵盤上方,遲遲無法落下。文檔中最后一行字停留在:“父親的手舉起酒瓶時,我注意到他小指上有一道疤——“
那道疤是怎么來的?周默閉上眼睛,試圖在記憶的迷霧中尋找答案。但每當他接近那個畫面,一陣尖銳的頭痛就會襲來,像一堵無形的墻阻擋著他的探索。
窗外,初夏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地板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周默站起身,繞過那道光,仿佛它是什么危險的陷阱。他走向廚房,從冰箱里取出一瓶冰水,一口氣喝掉半瓶,希望冰冷的液體能澆滅體內燃燒的焦躁。
距離他向林妍提交初稿已經過去了兩周。第一晚那種文思泉涌的狀態(tài)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糾結和自我懷疑。每寫下一個場景,他都要反復問自己:這是真實發(fā)生的,還是我的想象?那些被刻意遺忘的童年記憶,有多少是真相,有多少是大腦為保護自己而編織的謊言?
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是林妍。
“周默,我剛和總編談過了。“她的聲音透著掩飾不住的興奮,“他讀了你的初稿,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可能是我們社今年最重要的文學作品。“
周默握緊手機,感到一陣眩暈。“他...喜歡?“
“不只是喜歡,他簡直著迷!“林妍的笑聲清脆地傳來,“他說這可能是中國版的《玻璃城堡》,真實、殘酷卻又充滿救贖的力量。他想約你下周見面詳談。“
周默靠墻滑坐在地上,突然失去了站立的力氣。“我不知道...稿子還沒完成,我卡住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卡在哪里?“林妍的聲音柔和下來。
“記憶。“周默艱難地吐出這個詞,“有些事我記得很清楚,但有些...就像隔著一層毛玻璃。我不確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我的大腦為了保護我而扭曲的。“
“周默,“林妍的聲音出奇地溫柔,“你現(xiàn)在在哪?“
“在家。“
“我半小時后到。別碰電腦了,我們面對面談談。“
掛斷電話后,周默環(huán)顧自己凌亂的公寓。沙發(fā)上堆滿了從鐵盒里取出的物品,茶幾上散落著幾十張便簽紙,每張都寫著零散的記憶片段。他試圖整理這些碎片,拼湊出一個連貫的敘事,但越是努力,記憶就越發(fā)模糊不清。
門鈴聲響起時,周默正盯著那張母親受傷的照片發(fā)呆。他機械地起身開門,林妍站在門外,手里拎著兩個紙袋,散發(fā)出誘人的食物香氣。
“我猜你還沒吃午飯。“她晃了晃紙袋,“帶了牛肉面和生煎包。“
直到這時,周默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超過24小時沒進食了。胃部傳來抗議的聲響,他尷尬地側身讓林妍進門。
林妍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頭發(fā)隨意地扎成馬尾,比在辦公室時顯得隨意許多。她熟練地將食物擺在唯一干凈的角落——廚房的小吧臺上,然后遞給周默一雙筷子。
“先吃,然后我們再談。“
熱騰騰的牛肉面下肚,周默感到一絲久違的溫暖。林妍吃得很快,然后開始打量四周,目光掃過滿地的記憶碎片。
“你在用實物輔助回憶?“她指指沙發(fā)上的物品。
周默點點頭。“每件東西都關聯(lián)著一些記憶,但...不完整。“
林妍放下筷子,思考了片刻。“也許問題在于你太依賴電腦了。“她突然說,“寫作不一定要坐在鍵盤前。你小時候是怎么寫作的?“
這個問題讓周默愣住了。他回想起小學時,在那個陰暗的家里,他常常躲在床底下,用鉛筆在作業(yè)本背面寫故事...
“紙筆。“他輕聲說,“我用紙筆。“
林妍眼睛一亮,從包里掏出一個嶄新的筆記本和一盒彩色鉛筆。“那就試試回到最初的方式。“
周默接過筆記本,手指撫過光滑的紙面,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
“別擔心截稿日期,“林妍說,“重要的是找到屬于你的聲音和節(jié)奏。總編已經同意延期三個月。“
周默抬頭看她,驚訝于她眼中的堅定。“為什么...為什么這么支持這個項目?這不符合你一貫的商業(yè)風格。“
林妍的表情變得復雜。她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從錢包里抽出一張照片推給周默。照片上是一個和林妍有幾分相似的女人,眼睛下方有明顯的淤青。
“我姑姑,“林妍輕聲說,“她在我高中時去世了。家暴,第三次肋骨骨折導致肺部刺穿...沒人知道,直到為時已晚。“
周默感到心臟被狠狠揪住。他伸手想觸碰照片,又縮了回來。
“所以當我讀到你的稿子...“林妍深吸一口氣,“我看到了那些沉默的受害者,那些被隱藏的真相。這很重要,周默。比暢銷榜重要得多。“
兩人沉默地坐了一會兒,陽光漸漸西斜,在墻面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試試看吧,“林妍最終站起身,“用你最熟悉的方式寫作。如果需要討論,隨時找我。“
送走林妍后,周默坐在地板上,背靠著沙發(fā),打開筆記本。他拿起一支鉛筆,在紙頁上輕輕寫下:“我記得...“
筆尖接觸紙面的感覺出奇地熟悉,仿佛某種沉睡已久的本能被喚醒。周默不再強迫自己按時間順序回憶,而是任由思緒飄向那些閃光的記憶碎片。
他畫了一個小房子,歪歪扭扭的,就像小時候常畫的那樣。然后在房子旁邊寫:“廚房的瓷磚是綠色的,母親常在那里哭泣。“
翻到下一頁,他畫了一個酒瓶,然后在周圍涂滿黑色。“父親喝醉時,整個房子都會變黑。“
就這樣,一頁又一頁,周默用圖畫和簡短的文字記錄著那些浮現(xiàn)的記憶。有些畫面讓他雙手發(fā)抖,不得不停下來深呼吸;有些則帶來意想不到的溫暖,比如母親在他發(fā)燒時整夜為他唱童謠的回憶。
當周默翻到筆記本中間時,一段特別清晰的記憶突然浮現(xiàn)——他十歲生日那天。
鉛筆在紙上飛速移動,勾勒出一個蛋糕的形狀。那天母親難得地買了一個奶油蛋糕,上面用紅色果醬寫著“小默10歲“。父親意外地早早回家,看到蛋糕時卻勃然大怒...
周默的呼吸變得急促,鉛筆尖在“蛋糕“兩個字上戳出一個洞。他記得父親吼叫著“浪費錢“,然后抓起蛋糕砸在母親臉上。奶油順著母親的臉頰滑落,混合著淚水,而紅色的“10歲“字樣黏在她的頭發(fā)上,像血跡一樣刺眼...
“不!“周默猛地合上筆記本,仿佛這樣就能關住那段記憶。他蜷縮在地上,胸口劇烈起伏,冷汗浸透了T恤。那個畫面如此清晰,幾乎能聞到奶油的甜膩氣味和父親身上的酒臭。
但這次,他沒有逃避。幾分鐘后,周默強迫自己重新打開筆記本,面對那頁被戳破的紙。他用顫抖的手寫下:“十歲生日,父親把蛋糕砸在母親臉上。那是我第一次想殺了他。“
寫下這句話后,一種奇異的感覺涌上心頭,仿佛某個長期壓迫胸口的重物被移開了。周默繼續(xù)寫道:“那天晚上,母親清理完廚房后,偷偷給了我一塊藏起來的蛋糕。她說'生日快樂,小默',然后我們一起在浴室里小聲地笑,因為奶油從她頭發(fā)上滴下來的樣子很滑稽。“
記憶的全貌逐漸浮現(xiàn)——不僅有暴力和恐懼,還有那些微小的抵抗和溫暖的時刻。母親如何在暴力間隙保護他,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為他創(chuàng)造歡樂,如何在最黑暗的時刻依然保持希望...
周默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抓起手機,給林妍發(fā)了一條短信:“我知道該怎么寫了。不僅是關于暴力,更是關于在暴力中幸存的愛。“
林妍很快回復:“這就是真相的力量。繼續(xù)寫,我等著讀。“
接下來的幾天,周默完全改變了寫作方式。他將筆記本上的內容轉錄到電腦上,但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讓那些碎片化的記憶自然流動,形成一種獨特的敘事節(jié)奏。有時是一個場景的詳細描述,有時只是一句簡短的話或一個感官印象——某種氣味的記憶,某種聲音的回響。
周五晚上,當周默寫到母親教他識字的場景時,門鈴響了。他打開門,看到林妍站在門外,手里拿著一瓶紅酒和一疊打印紙。
“我想你需要這個,“她晃了晃酒瓶,“還有,我把你發(fā)給我的章節(jié)打印出來了,覺得在紙上讀可能更有感覺。“
周默讓開門,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一周沒和人面對面交流了。公寓比上次更加凌亂,但他注意到林妍對此毫不在意,她熟練地繞過地上的書堆,在茶幾旁盤腿坐下。
“寫得怎么樣了?“她邊開酒邊問。
周默拿來兩個還算干凈的玻璃杯,坐在她對面。“像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他誠實地說,“有時會突然碰到一盞燈,照亮某個角落。但大部分時候...只是黑暗。“
林妍倒了兩杯酒,遞給他一杯。“這就是為什么你的文字如此打動人,周默。你不是在編造,而是在探索。讀者能感受到那種真實。“
他們輕輕碰杯,紅酒的醇香在口中擴散。周默注意到林妍今天涂了淡粉色的指甲油,在燈光下閃著細微的珠光。
“我打印了前三章,“林妍指著那疊紙,“可以讀讀看嗎?“
周默點點頭,突然緊張起來。雖然林妍已經通過郵件讀過這些內容,但看著她當面閱讀自己的記憶,感覺無比赤裸。
林妍專注地讀著,時而皺眉,時而微笑。當她讀到描述母親在暴力間隙為他縫制書包的段落時,周默注意到她的眼眶微微發(fā)紅。
“這里,“她突然指著某一頁,“當你寫母親用碎布拼出卡通圖案時,可以多加些細節(jié)。那些布料是從哪里來的?她縫制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這些細節(jié)會讓場景更鮮活。“
周默湊過去看,突然聞到林妍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他急忙收回思緒,專注于她指出的段落。“你說得對,“他點點頭,“我記得那些布料來自她的舊衣服...她總是拆東墻補西墻。“
他們就這樣一頁頁討論,紅酒漸漸見底,窗外的天色完全暗下來。當林妍翻到最后一頁時,她抬頭看著周默,眼睛閃閃發(fā)亮。
“這太棒了,周默。痛苦但美麗,就像...就像看著傷口愈合的過程。“她猶豫了一下,“但我有個問題,你打算怎么處理你父親這個角色?“
周默身體一僵。“什么意思?“
“目前他只出現(xiàn)在暴力場景中,像個純粹的惡魔。“林妍小心地選擇著詞語,“但人是復雜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你對他沒有過任何...正面的記憶嗎?“
周默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城市燈火闌珊,遠處的高樓像巨大的黑影矗立在天際線上。
“有。“他最終承認,“很少,但有。他教我下象棋,在我七歲那年。還有...有一次我發(fā)燒,他整夜沒睡,用濕毛巾給我擦身體。“
“這些值得寫進去,“林妍輕聲說,“不是為了美化他,而是為了完整。最可怕的惡魔不是那些純粹邪惡的,而是那些偶爾也展現(xiàn)人性的。“
周默轉身看她,突然感到一陣疲憊襲來。“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客觀。“
“這不是關于客觀,“林妍站起身,走到他身邊,“而是關于真相。你的真相。“
他們并肩站在窗前,沉默了一會兒。周默意識到,這是第一次有人真正理解他寫作的意義——不是為了批判或控訴,而是為了理解,為了在那片混沌的記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會考慮的。“他最終說。
林妍看了看手表,驚呼一聲:“天哪,已經凌晨一點了!我該走了。“她匆忙收拾包包,把打印稿整齊地放在茶幾上。
周默送她到門口,突然不想讓她離開。這一晚的交流比過去幾個月任何一次編輯會議都更有意義。“謝謝你,“他說,“不只是為了編輯建議,還有...一切。“
林妍微笑著點點頭。“這就是編輯的工作,不是嗎?幫助作家找到他們需要講的故事。“她頓了頓,“不過這次...感覺比工作更重要。“
她轉身離開,腳步聲在走廊里漸漸遠去。周默關上門,靠在門板上,感到心臟在胸腔里劇烈跳動。他走回電腦前,打開一個新文檔,標題為“父親的另一面“。
這一次,寫作不再只是痛苦的回憶,而是一種探索,一種理解。周默寫下父親教他下棋的場景,寫下那個發(fā)燒的夜晚,也寫下在這些稀少的溫情時刻之后,暴力如何變本加厲地回歸。
清晨的陽光再次照進房間時,周默保存文檔,關上電腦。他筋疲力盡卻心滿意足,仿佛完成了一場漫長的跋涉。在入睡前的朦朧中,他想起林妍的話:“痛苦但美麗,就像看著傷口愈合的過程。“
也許這就是寫作的意義——不是掩蓋傷痕,而是見證它們如何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帶著這個想法,周默沉沉睡去,二十年來第一次沒有夢見那個躲在衣柜里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