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耗”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新詞匯,過去我們常常稱它為生悶氣。
當大家在談到“內(nèi)耗”時,“敏感”一詞常常也會伴隨其左右。在大家都下意識把內(nèi)耗認為是一個貶義詞時,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時,我卻覺得它獨具魅力。
我相信每一個內(nèi)耗敏感的人,都會喜歡大自然。當我們抬頭望向天空,我們會看見陽光透過云層,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毯子。低頭趕路時會感受到風吹過樹葉停留在耳畔的呼呼聲,此刻我孤身一人坐在公園里的草坪上,望著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受著周圍人來人往,好似自己置身事外卻又身陷其中。我想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旁人或許會忙于趕路而忽略它,而我可以注意到、感受到并且享受著它所帶來的寧靜。
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很是內(nèi)耗,由于不明白得太多,因此工作時常常需要向前輩請教,但無奈由于自己并不善于交際,因此請教時,時常會遭受一些冷眼亦或者是嘲笑,常常會因為覺得別人討厭我而異常焦慮。身邊的朋友常會對我說:“自己最重要,不要去在乎別人的看法”。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是由于不是自己悟到的,往往很難知行合一。直到有一天我在書桌前找到了答案,那是一個筆記本,我曾在筆記本上寫一下了一行字——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書桌前準備寫下今日份的思考,在尋找我的筆記本時,在無意間翻開的一頁,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何時,寫下了這句話,此刻我的心就像被一塊膠紙封住,不能轉(zhuǎn)動,腦袋里像正廳里斷了發(fā)條的鐘,止步不前。從此,我與“內(nèi)耗”說了再見。我們大家要記住,我們怎么待人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該越界去管別人的事。同理,別人如何待我們那是他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我們做好我們自己不好嗎。
人的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不求功成名就,但求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這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心理學中將“內(nèi)耗”稱之為“高敏感”。我覺得這個詞用得很好,因為我們善于自我教育,而人生最大的教育恰恰就是自我的教育。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最開始書寫的是我們老師和父母,而后成年了我們就是這張紙的主人。大家別忘了,這張紙以后還會影響至我們的孩子,因此它實在是重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將不好的事情仔細回憶,并且分析自身內(nèi)耗的根源是在那,別人又是出于什么動機讓你內(nèi)耗的。仔細想明白這兩點,我想這些痛苦就會離你而去。接受它然后改變它,做一個有傲骨的人。不因他人陷在原地,自己大膽往前走。
當我們不再追問:“別人眼中的我是否完整,鏡中人才開始長出血肉”。生命是一場不斷做減法的過程,減去他人期待的樹枝,削掉自我懷疑的枝蔓,最終裸露的核,不過一句我在疼痛處種滿了玫瑰,我允許它獨自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