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秘密結黨,叫一聲同志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040字
- 2025-07-17 00:02:00
凡是漢家少年郎。
哪一個不向往強盛的漢唐。
哪一個不想著效仿霍去病,大破匈奴胡虜,封狼居胥。
一百年前,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容赴死。
陸秀夫背著年僅八歲的南宋皇帝趙昺跳入海中,崖山之后,再無中華,漢家疆土淪為蒙古人放牧的牧場。
四十年前的元末,彭瑩玉、劉福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率眾揭竿而起,各路豪杰并起,紅巾軍的旗幟插遍各地。
明太祖朱元璋也在其列。
剛剛起兵之時,他在第一面戰旗上寫下八個大字:“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日月為明。
這就是明朝的命名由來。
現在,洪武年過去了二十五年,朱元璋行將就木,朝堂之上,曾經投元的文官集團卷土重來,把持朝堂六部大權。
文武之爭、皇位繼承人之爭、藩王與封地土官之爭、徹查貪腐與排除異己之爭,愈演愈烈。
大明需要一場從上到下的變革。
而指望已經年邁的朱元璋,已不可能。
指望靠著文官集團的朱允炆,更是想都不要想。
“同盟會,想不到,允熥你的志向,竟是如此遠大,我不如矣。”
朱高熾喃喃自語,看向朱允熥的眼神變了。
朱允熥提出的“驅逐韃虜、中興大明、再現盛世,天下太平”的綱領,可以說,概括了立國、強國、治國、安國四個階段,讓人聽了,就是熱血沸騰。
朱高熾自蒙學起,就學的是治國之道,天下太平,是他的理想。
與之相比,朱高煦想的要簡單許多。
他只在乎驅逐韃虜這頭四個字。
北伐。
殺韃子的基因,刻在朱棣、朱高煦這一對父子的心底。
“檀郎,需要我們做什么?”
徐妙錦眼神熾熱,伸出右手,放進朱允熥的掌心。
檀郎謝女。
這稱呼也代表了,她認可了朱允熥未婚夫的身份。
“妙錦,你跟著燕王妃、靖江王妃多與朝中文武官員內眷走動,側面打探其言行舉止,然后記錄下來,整理成冊備用。”
“還有,先不要作任何的試探引導,就聽她們說就可以了。就算是知道其有貪腐行為,也不要聲張。”
朱允熥殷殷叮囑。
他需要一個賢內助,來幫助自己。
徐妙錦的性子疏淡了些,不像徐妙云和徐氏,長袖善舞,但這并不算什么。
她畢竟年紀還輕,只要愿意改變,單憑魏國公徐達的名頭,就能在武勛內眷的圈子里,混得如魚得水。
“好!”
徐妙錦一怔,稍一猶豫后答應道。
與人打交道。
于她這性子來說,很難。
但想到,朱允熥比自己還要更難,徐妙錦心里,又涌起同甘共苦、相懦以沫的別樣滋味。
“放心,孤不會讓你等多久的,等孤有了封地,就來迎娶你過門。”
朱允熥在徐妙錦面前,直抒胸臆。
這個時代,說話講究隱晦,要靠猜測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
朱允熥卻認為,這樣是無端尋些煩惱。
還不如直接了當,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徐妙錦這一回,沒有再說話,她只低下頭,看著裙角,朱允熥的話,直擊她的心房,讓她平靜的心湖,波濤翻滾。
“這樣,高熾為人沉穩,負責發展志同道合的同志,重點在武勛和文官的家眷中,尋找符合條件入會的對象。記住,寧缺勿濫,就算一直找不到,也不要盲目發展那些居心叵測之徒。”
朱允熥轉頭,看向小胖子朱高熾,決定將同盟會發展會員的重要任務,交到永樂年間大名鼎鼎的的監國太子手里。
朱允熥這般施為,要是真按罪名羅織的話,就是結黨。
前不久,朱元璋剛剛查處了胡惟庸案件,其中一個罪名,就是結黨徇私。
所以,保密加謹慎至關重要。
“允熥,你放心。”
朱高熾鄭重的點了點頭,一雙眼睛里,精光閃過。
發展會員。
與網羅自家班底,差不多。
有區別的,在于同盟會是一個組織。
朱允熥現在給他機會,也是提前讓朱高熾體會下治國之難,收攏人才為己用的不容易。
“允熥,那我呢?”
朱高煦眼巴巴等著,迫不及待的問道。
“高煦,你的性子,繼續留在京城,怕是會惹來禍端,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回轉北平,跟著燕王,學些打仗的本事.....。”
朱允熥想了想,忠告道。
朱高煦回返北平,不穩定因素,就少了一個。
靖難之役,朱高煦是朱棣手底下的頭號大將,居功至偉,要是少了他,朱棣想要打敗南軍,怕是不容易。
至于說,朱高煦以后,會不會野心膨脹,走上歷史老路。
朱允熥并不怎么擔心。
朱高煦的性子,看樣子是注定了的。
打仗,他是一把好手。
讓他搞權謀,那是為難了他。
況且,有朱高熾這個壓他一頭的兄長在,朱允熥也不擔心,朱高煦會翻了天。
“以后,我們就是同志,志同道合,為了大明中興,為了天下太平......。”
朱允熥目光堅定,語聲鏗鏘。
“朱允熥同志!”
“徐妙錦同志。”
“朱高熾同志。”
“朱高煦同志。”
一聲聲稚氣又帶著興奮的稱呼,在魏國公府的客房里回響。
四個年輕人,秘結同盟會,誓言中興大明,再現盛世,天下太平。
這件事情,知曉者,就他們四人。
在朱允熥的再三關照下,錦衣衛雖然在魏國公府有暗番,但卻不知,四個年輕人,聚在一起商議什么事情。
也或許,在暗番想來,無非就是吃喝玩樂的事情,打聽到了,也是無用情報。
朱允熥要的,就是這個慣性思維。
只要能瞞過錦衣衛,他就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慢慢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朱允熥不奢望,一次努力,就能改變大明的將來。
但他相信,只要堅定信心,向著目標一直走下去,一個強大又強盛的大明,就在不遠處招手。
而他朱允熥,就是舉著火炬的那個人。
一如后世,那個操著湖南口音的圖書館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