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度量衡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2632字
  • 2025-07-22 12:00:00

朱元璋再次點頭,然后便問起了朱桓自己的事情:

“前些日子,孩兒說要編書,編寫所謂的教材,現在可做了準備?”

朱桓便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沓紙遞給朱元璋:

“我當初跟父親說,要撰寫給工匠用的教材,但現在還沒有來得及正式動筆。

“現在的主要精力,都盯著工匠們試制水利織布機了。

“而且我現在身體力氣不夠,一下子寫不了太多字,強行寫多會影響身體成長。

“現在有空的時候,就用幾個關鍵詞列提綱,安排教材的內容。

“再列一列以后需要工匠們繼續實現的技術。

“現在就寫了這么些東西。”

朱元璋翻了一下這些紙簽,上面零零散散的寫著一些詞:

“度量衡與歷法”、“天文地理”、“工藝歷史”……

“莊園與小農”、“分封與集權”、“游牧的產生與消失”……

“水力鍛錘”、“坩堝與焦炭”、“機床與膛線”……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字要么是民間俗體,要么是草書楷化而來。

應該就是就是朱桓所說的簡體字,未來的“工書”。

筆畫都相對簡單,寫起來也輕松快捷。

但是如果從書法上看,這孩子寫的字都很丑,只是單純把筆畫畫出來了而已。

看著確實像沒寫過字的人,照著其他的字直接描下來的。

他應該是看過這些字,但沒有寫過。

至于這些字所代表的含義,朱元璋能夠聯想到一些東西,但卻不確定對不對。

主要是朱元璋知道,這孩子心里的東西太多了。

很多時候,他說的某個字、某個詞,跟自己認為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朱元璋也沒有辦法貿然做出判斷。

朱元璋翻了一遍朱桓寫的那些紙簽:

“擺在最上面的是度量衡和歷法,然后便是天文地理了。

“孩兒本來就準備先從這些方面開始編撰嗎。”

朱桓直接承認:

“我覺得應該先重建度量衡和歷法體系,這對高級的工藝技術非常重要。

“為了方便工匠繪圖和計算,必須有足夠精確合理的度量衡。

“不能出現文人書中那些毫無準確度的記錄。

“比如說后世有文人宣稱,大明下西洋的寶船封舟長達四十四丈。”

朱元璋被這個數據嚇了一跳:

“四十四丈!以后大明的船真的能造的這么大嗎?”

明朝的營造尺長大約三十二厘米,十尺為一丈,那四十四丈就是一百四十米。

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木船,長度極限就在七十米左右。

就算明朝的寶船也就是封舟,能夠達到近代木船的極限尺寸,這個數據也夸大了一倍。

朱桓說到這個東西就直接搖頭:

“這已經突破了物理極限,就是說用木頭造不出這么大的船,除非是實心的。

“用木頭造的船,長度最多二十丈左右,除非用鋼鐵作龍骨,才能做到三四十丈以上。

“大明的寶船極限長度就是二十丈。

“肯定是有文人看過寶船封舟,他們心中覺得異乎尋常的大。

“但沒有去測量和詢問工匠,弄清楚這個船長寬具體是多少,就自己隨便寫了個數字。

“寫這些文字的人,對這種數字根本沒有實際概念。”

朱元璋頓時就明白過來了:

“確實,二十丈長度的大船,已經異常巨大了。

“文人就是不知道一千斤有多重,也不知道一萬大軍列陣是什么樣的場面。

“不過對于這種事情,在要求工匠記錄測量所得數字便是,不必理會文人的夸張之詞。

“孩兒所謂的重建度量衡是何意?應該不只是單純的重新統一度量衡吧?”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可不是一次性的事情。

后世的大部分王朝國家建立之后,基本都會重新統一度量衡。

因為隨著時間流逝以及戰亂甚至分裂,官方和民間的度量衡誤差會越來越大。

不但官民尺寸不一樣,不同地區也不一樣。

宋代的三司布帛尺(官尺)31.6厘米,淮尺27.5厘米,浙尺36.66厘米。

因為傳統度量衡沒有客觀標準,只能對照現有度量衡制作。

李二照著朝廷標準尺做了一把尺子,張三照著李二的尺子做了一把新尺。

張三的尺子用了二十多年后折斷了,兒子把尺子拼起來比照長度又做了一把新尺。

王五又照著張三兒子的新尺做了一把新尺。

這種事情會持續不斷地重復發生,民間的尺子差異也會隨之越來越大。

只有工匠們經常與朝廷接觸,需要長期維護舊有宮殿建筑,且本身比較注重尺寸數據,他們所用的營造尺才會比較穩定一些。

所以朝廷需要定期重新統一民間的度量衡。

朱元璋當然能想得到這種事情,但朱元璋朱桓打交道的時間長了,就知道這孩子知道的事情絕對不止于此。

朱元璋其實已經注意到了,朱桓剛才說的可不是“統一”,而是“重建”。

朱桓果然跟朱元璋解釋說:

“我是想要重新擬定一套度量衡系統,一套方便測量和計算的度量衡體系。

“這種度、量、衡換算全部使用標準十進制。

“廢棄曾經的五尺一步,一步兩跬,三百六十步一里,十六兩一斤之類的混亂進位。

“同時讓度、量、衡的計量單位之間,建立清晰明確的核算關系。

“以最簡單的基本單位組合衍生出復雜單位。

“就以工匠們的營造尺為例,取其四分之一長度為一分,作為標準長度單位。

“向下分一分為十厘、一厘為十毫。

“向上合十分為一跬,長寬各一跬的土地、布匹、紙張、木材等,面積為一方跬。

“長寬高各一分的盒子,容積定為一升。

“一升冷水,重量定為一斤,一斤向下分成十兩,一兩再分成十錢。

“百姓想要知道一升是多少,做個長寬高各一分的盒子就行了。

“百姓想知道一斤是多重,不需要直接跟朝廷的秤砣比,只要量一升涼水出來就知道了。

“熱水和涼水的重量有細微差異,但是百姓日常使用無需在意。

“數百年后,有國家制定了類似的度量衡系統。

“因為這種度量衡最為方便準確,便逐漸被全球大多數國家接納采用了。

“特別是在工程建設和天文計算上更加普及。

“但現在有個問題,一升和一斤的多少,可以用跬尺來輔助確定。

“但卻沒有辦法用客觀自然條件標定一分。”

朱桓想要建立的這種新度量衡系統,或者說想要擬定的新單位制,屬于現代科學單位制。

科學單位制就是為了方便核算驗證而擬定的,是從整體上統一擬定出來的體系,而非自然形成的。

法國大革命時期,首次擬定了第一套科學單位制,后來逐步變成了世界通用的公制。

在這之前,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國家,都用著類似英制的傳統單位制。

類似英尺、盎司、加侖這種單位,都是孤立自然形成的,沒有天然的簡單換算關系。

甚至英尺、英寸、碼、英里這些不同規模的長度單位,也基本都是各自獨立形成的,也沒有天然換算關系。

英寸最初是大腳趾的長度,英尺則是是腳掌的長度,英里是羅馬士兵走一千次雙步。

尺寸用于人體周邊的測量,英里用于遠距離評估。

盎司是類似于一勺,或者類似“一單位”概念的東西,用于測量較少的東西。

加侖是用于車輛水油等常見液體的多少。

原始狀態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單位之間,不需要相互換算。

不會有人拿裁衣服的尺子去測量兩座城市的距離。

但是現代工業和科技的發展,要求它們之間必須開始相互核算,直接以當前的規模強制核算。

于是,1英里=1760碼=5280英尺=63360英寸。

1立方英尺=1728立方英寸=957.6192087美制液體盎司= 7.4805072美制加侖。

看上去就讓人感覺頭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钦州市| 惠安县| 赤峰市| 北安市| 平武县| 镇雄县| 沿河| 祁连县| 壤塘县| 太仆寺旗| 富锦市| 孝义市| 崇信县| 德安县| 宜君县| 景德镇市| 抚松县| 齐齐哈尔市| 黎平县| 石台县| 云南省| 清水县| 盘锦市| 中江县| 大渡口区| 康保县| 乌恰县| 闻喜县| 武威市| 潞西市| 荔浦县| 景德镇市| 凯里市| 青阳县| 吴川市| 乌兰县| 饶河县| 乾安县| 长沙市|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