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心契藍圖
書名: 金融巨鱷在晚清作者名: 黎黍l本章字數: 2153字更新時間: 2025-07-02 12:06:00
禮查飯店的華彩之夜,如同一顆投入黃浦江的璀璨明珠,漣漪迅速擴散至整個遠東。“云錦綢”之名,一夜之間成為滬上名流圈層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沈清秋身著月白旗袍、風華絕代的形象,與那神奇布料的照片(得益于新興的照相技術),更是登上了《申報》、《字林西報》等中外報紙的頭版,被譽為“東方明珠”與“云錦仙子”。陳遠的名字,也徹底從“金融奇才”、“技術狂人”,升華為了引領民族實業時尚的標桿人物。
訂單如同雪片般飛向南通大生紗廠和華興機器局。不僅是滬上的洋行買辦、華商巨賈,遠至廣州、天津、甚至海外的詢價函也紛至沓來。“華興聯盟”的成員廠更是摩拳擦掌,渴望著分一杯羹,技術授權和核心部件的需求激增。
南通唐家閘的工業脈搏,因“云錦綢”的成功而跳動得更加有力。修復后的煙囪巍然聳立,噴吐著象征力量的濃煙。主廠房的地基上,巨大的鋼梁開始架設,機器的轟鳴聲愈發雄渾。而那片預留的發電廠空地上,測繪人員的身影也忙碌起來,預示著更宏偉的未來。
張謇的府邸,書房內燈火通明。桌上鋪展著最新的南通全境規劃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工業區、墾牧區、教育區、港口區、道路網、水利系統……一幅宏大的“工業城”藍圖已然清晰可見。
“陳先生,‘云錦綢’一鳴驚人,實乃南通之幸,華夏實業之曙光!”張謇難掩激動,手指點向地圖上唐家閘核心區,“然,此僅為一隅。謇觀先生之才,遠不止于織造一業。電力為工業之新血,交通為實業之脈絡,教育為百年之根基!南通欲成模范,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陳遠:“謇意已決!傾盡全力,優先推進三事:其一,唐家閘發電廠,須立即上馬!購置最新式汽輪發電機組,鋪設廠區電網,為華興機器局及未來所有工廠注入‘光明’之力!其二,疏浚天生港至唐家閘運河,拓寬加深,務求千噸貨輪可直達廠區!同時修建南通城至唐家閘、天生港之碎石公路!其三,擴大師范學堂規模,增設實業學堂,專授機械、紡織、測繪、會計!為工業城造血!”
陳遠肅然聆聽,胸中激蕩。張謇的格局與魄力,每每令他嘆服。這已不僅僅是一個紗廠,而是一個完整工業生態體系的構建!電力、交通、教育,這是支撐工業巨艦遠航的龍骨與風帆!
“季直先生高瞻遠矚,布局深徹!”陳遠沉聲道,“電力乃精密制造之基,交通乃原料成品吞吐之喉,教育乃技術傳承創新之源!此三事,實乃南通工業城崛起之命脈!華興愿傾囊相助!”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精準地點在發電廠預留地旁一片空域:“發電廠所需大型鍋爐、汽輪機,晚生可設法通過特殊渠道,自歐洲訂購最先進型號,雖價昂,然一勞永逸!至于廠區電網鋪設與電機安裝,華興機器局責無旁貸!徐工團隊經織機一役,于精密傳動、機械安裝已頗有心得,可擔此任!”
“好!”張謇擊掌,眼中滿是信任,“有陳先生此言,謇心甚安!資金方面,謇已說服通海墾牧公司股東及部分開明士紳,共同集資入股‘通州實業公司’,專司電力、交通、教育等基礎建設!華興亦可技術入股,占得先機!”
“至于交通,”陳遠的手指劃過規劃中的運河與公路線,“疏浚運河,修筑公路,需大量人力物力。晚生有一建議,或可解燃眉之急。”他腦海中浮現出那些在蘇北災荒中掙扎、如今在大生紗廠后院開荒的流民身影,“蘇北流民,吃苦耐勞,求生心切。若能以工代賑,組織青壯參與疏浚與筑路,管飯食,付薄酬,既可解其困厄,亦可為我所用,加速工程!此乃一舉兩得!”
“妙!妙哉!”張謇眼睛一亮,“以工代賑,化負擔為動力!陳先生仁心慧眼,謇即刻命人前往蘇北災區招募!此策,亦可收攬民心,穩固地方!”
兩人就資金調度、技術細節、人員組織展開深入討論,書房內氣氛熱烈而專注。窗外,一輪明月高懸,清輝灑落,仿佛為這片孕育著工業夢想的土地披上銀紗。
不知何時,書房門被輕輕推開。沈清秋端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兩碗剛熬好的冰糖蓮子羹和一碟精致的蘇式點心,悄然走了進來。她沒有打擾正在地圖前熱烈討論的兩人,只是將托盤輕輕放在一旁的茶幾上,然后安靜地立在一旁,目光柔和地落在陳遠專注的側臉上。
張謇注意到了她,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故意提高了聲音:“陳先生,這運河疏浚的土方量計算,還需靜姝幫忙復核一二,她于數算一道,可是謇見過最精妙的!”
陳遠聞聲回頭,正對上沈清秋那雙含笑的眼睛。月光透過窗欞,在她身上籠上一層朦朧的光暈,清麗的面容在燈火下更顯柔和。她手中捧著的蓮子羹散發著清甜的香氣,帶來一種熨帖心脾的暖意。
“有勞沈小姐。”陳遠的聲音不自覺地放柔,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
沈清秋微微一笑,款步上前,自然地接過陳遠手中的圖紙和炭筆:“季直先生過譽了。靜姝盡力而為。”她俯身看向地圖上標注的數據,秀眉微蹙,神情立刻變得專注而專業,白皙的手指在圖紙上快速移動,心算著復雜的土方量,偶爾提出精準的修改建議。
陳遠站在她身側,看著她低垂的眼睫在臉頰上投下淡淡的陰影,聞著她發間淡淡的蘭芷清香,聽著她清晰悅耳的講解,心中那片因宏大藍圖而激蕩的海洋,此刻卻泛起了溫柔的漣漪。她不僅是技術上的知音,更是這艱辛創業路上,一抹沁人心脾的慰藉。他端起茶幾上那碗溫熱的蓮子羹,清甜的味道從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張謇看著這對璧人并肩而立,一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一個心細如發運籌帷幄,月光與燈光交織在他們身上,構成一幅無比和諧的畫面。他捋須微笑,眼中滿是欣慰。這工業城的根基,或許就在這智慧的交融與心靈的契合中,愈發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