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變化的形狀,無自主,易被外界隨意改變其形態(tài)。
童年時期,易恐,內(nèi)向,幾乎是見人就怕,被長輩評判“就是塊木頭,一動不動時簡直了”。
自己童年時期就是一塊堆放在院中的經(jīng)常被遺忘隨時可丟的腐木,也是萬分幸運沒被丟棄,存活了下來。
童年的靈魂狀態(tài)是隨風成形的,相比來說,童年是幸運的了,小學之后就是后來昏暗人生灰度的慢慢積累。
小學時的狀態(tài)是地下蚯蚓,多年棲于地下,不見光。
小學時的記憶一直是放學到家門口時,一定是在家門口磨蹭好一會,如果聽到家里有人說話的聲音,我是會精神放松一些,因為家里來親戚或有鄰居,我回去時會覺得空氣緩和很多,如果弟弟妹妹在,我也會覺得有人幫我分解了沉重的空氣,如果回家時只有我一人,面對家里的父母,我會覺得精神萬倍的緊張。
那時的自己,覺得還不如一條蚯蚓,與蚯蚓的共同之處只是同處于地下,可好歹蚯蚓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我只能寄于灰暗中,無一點輕松可言,進家門就是緊張不安,一說上學和要出門,我心底是樂開了花。
初高中時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還是一如既往的膽小怯懦,很像別里科夫,處處都把自己裝在套子里。這個時期沒有跟父母一起生活,這幾年只會偶爾想到姥姥,其他人連夢都不曾夢過。比小學時好了幾分,依舊算不上是正常,還是病態(tài)的心理環(huán)境。
大學時,接近于小學的狀態(tài),不常回家卻害怕電話聲,看到一切來自于家里的電話,心率瞬間跳到140。
以為工作了可以迎來自己的曙光,并沒有。
比小時候更令人緊張害怕的信息聲不時響起,自己成了裸鼴鼠,生活中的一切全部變成了黑暗,行走在暴陽之下我都看不到一點光亮。
極度憎惡通訊設備的完善,初高中是我人生階段對比來說最好的時候了,因為那時主要是靠座機來溝通,因為沒有什么聯(lián)系,才顯得那段時光比較平和。現(xiàn)在流量無限的年代,來自家里的任何信息都能令我呼吸困難,社交平臺因為家里更換一個又一個,永遠躲不掉的致命聲波,等到某天同頻共振時,會不會死不知道,傷害的結(jié)果一定是巨大的。
整個人心境永遠是灰黑色,沒有自主,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永遠被壓制于不見光的黑暗中。在這黑暗之中,靈魂的影子也是黑色的,無形的,被擠壓到欲爆不爆的崩潰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