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鈴系四脈定雪域
- 古滇異世錄
- 孑然一蓑煙雨
- 1489字
- 2025-06-20 04:32:49
唐古拉主峰終年不化的雪冠下,四族首領將羊角酒盞重重碰在一起。諾雅的孫女阿措已接替祖母成為羌人首領,她腕間的冰鈴與賁族新首領阿日斯蘭的骨鈴相撞,濺起細碎的星芒。羯族首領步渾腰間的狼首銀鈴、氐族長老白瑪頸間的琉璃鈴也隨之輕響,在海拔四千米的寒風中織就一曲和平的樂章。
羌人順著通天河與沱沱河的脈絡遷徙,在中下游的山澗河谷筑起石砌碉樓。他們將馴化羊群的經驗與當地土著融合,培育出更適應山地的“云羊“。每逢秋季,羌人便用羊毛織成五彩經幡,沿著河谷連成百里長鏈。阿措在遷徙途中發現了會分泌黏膠的“百結樹“,她帶領族人用樹皮熬膠,將羊毛與藤條編織成輕便的鎧甲,這一發明讓羌人在與雪域其他部族的貿易中占據先機。
賁人朝著更蒼茫的那曲草原進發,他們騎著馴化的高原牦牛,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雪線邊緣開辟牧場。阿日斯蘭在冰磧湖中發現了通體雪白的“天湖牦牛“,這種牦牛不僅能在稀薄的空氣中自如呼吸,其乳汁還能治愈高原病。賁人用牦牛皮囊裝滿天湖牦牛的奶,沿著古商道與周邊部落交換鹽巴和鐵器。他們在埡口設立驛站,用牦牛鈴鐺串成風鈴陣,并用石頭堆砌高高的瑪尼堆為迷途的旅人指引方向。
羯人在高原大湖青色海畔扎下根來,他們將狼性的驍勇化作開墾的力量。步渾帶領族人用羊皮筏在湖中捕撈銀鱗魚,又用魚骨打磨成犁鏵,開墾出高原上罕見的農田。當他們發現鹽堿地無法種植青稞時,羯族的巫醫從湖邊堿蓬草中提取出特殊的肥料,使不毛之地長出金黃的麥穗。每到月圓之夜,羯人便在湖邊燃起篝火,敲擊狼頭骨鼓,與對岸的羌人、賁人以鈴音遙相呼應。
唯有氐人選擇留守牦牛神谷,他們將山谷打造成雪域的工藝之都。白瑪長老帶領族人開采山中的赤銅與水晶,打造出能觀測星象的儀器,以及鑲嵌著寶石的金碗。氐族的銀匠們將四族圖騰熔鑄在器物上:羌人的冰鈴紋、賁族的骨鈴紋、羯族的狼鈴紋與氐族的琉璃鈴紋相互纏繞,形成獨特的“四脈紋“。這些精美的工藝品通過商隊遠銷西域,換回珍貴的藥材與典籍。
然而和平的樂章總會被雜音打斷。十年后的隆冬,一支自稱“雪戎”的神秘部族從昆侖山北麓殺來。他們騎著身披鱗甲的巨牛,手中的黑曜石長矛能釋放冰寒之氣。雪戎巫師頭戴的牦牛頭骨面具上,鑲嵌著九顆血紅的寶石,每當面具轉動,便會召喚出遮天蔽日的雪暴。
羯人首當其沖,青色海湖畔的村莊被冰雪掩埋。步渾敲響狼首銀鈴求援,阿措帶領羌人翻越雪山,用百結樹膠混合羊油制成的助燃劑融化冰矛;阿日斯蘭驅策天湖牦牛群沖鋒,牦牛噴出的熱氣融化了部分冰甲;氐族則連夜打造出能反射冰芒的銅鏡戰車。
骨噠祿的兒子、新一代薩滿祿勒赤在牦牛神谷的祭壇作法。他將四族首領帶來的鈴鐺——冰鈴、骨鈴、狼鈴、琉璃鈴——嵌入經幡塔的基座。當四大鈴鐺共振,牦牛狀山峰蘇醒般發出轟鳴,山體裂縫中涌出金色的光流,在半空凝結成牦牛神靈的虛影。
雪戎巫師的血紅面具突然崩裂,九顆寶石同時炸成齏粉。失去魔力加持的雪戎部族節節敗退,卻在潰逃前引爆了藏在冰層下的“寒霜咒“。剎那間,整個雪域被千年不化的堅冰覆蓋,四族的牲畜與莊稼瀕臨滅絕。
危急時刻,四族首領將各自的鈴鐺拋向空中。冰鈴化作太陽驅散寒云,骨鈴召喚來溫熱的季風,狼鈴喚醒地底的地熱,琉璃鈴則將陽光折射成七彩光束。在四鈴合力下,堅冰消融,萬物復蘇。雪戎部族的幸存者被這場神力震懾,放下武器加入四族聯盟。
此后,四族在唐古拉主峰下立起“四脈同心碑“,碑頂雕刻著永不凍結的鈴鐺圖騰。羌人繼續沿著江河尋找新的沃土,賁人在更遼闊的雪原上放牧,羯人在青色海湖畔建設商貿樞紐,氐人則把牦牛神谷變成智慧與工藝的圣殿。每當風雪呼嘯,四地的鈴鐺便會跨越千里共鳴,那聲音既是守護的誓言,也是對雪域子民生生不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