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雨落

高二文理分科后的歷史課堂,像一扇塵封多年的厚重木門,在王海生面前緩緩開啟。市三中的歷史老師姓周,是個清瘦矍鑠的老頭,講課時從不照本宣科,總喜歡背著手在教室里踱步,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

那天講的是北宋。周老師沒提澶淵之盟的屈辱歲幣,反而指著地圖上汴梁的位置,眼神灼灼:“東京夢華錄!想想看,孟元老筆下,州橋夜市車水馬龍,酒樓瓦舍徹夜不休,勾欄里說書人拍案驚奇,蹴鞠場上健兒揮汗如雨……那是怎樣一個煙火鼎盛、活色生香的朝代?”

王海生原本低垂的頭,微微抬起。他習慣了歷史書上那些冰冷的“積貧積弱”、“冗官冗費”的標簽,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鮮活地描述那個時代的脈搏。周老師的聲音繼續流淌:“都說王安石變法激進,失敗了。可你們知道嗎?他推行的‘市易法’,由國家設立機構,平價收購滯銷貨物,待市場短缺時再售出,平抑物價,打擊商人囤積居奇……這像不像一種國家調控市場的雛形?青苗法,官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貸款,秋收后歸還,利息遠低于地主豪強的高利貸……這難道不是最早的普惠金融嘗試?

失敗,是因為觸動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是因為執行中的層層盤剝變了味,但那份試圖用規則和制度去解決社會積弊的銳氣與構想,隔著千年,依舊燙手!”

王海生的心臟像是被什么東西不輕不重地敲了一下。規則?制度?解決積弊?這些詞,和他腦海中那些冰冷跳動的紅綠K線、那些論壇里叫囂的“莊家”、“坐莊”詭異地碰撞在一起,激起了奇異的火花。

他第一次意識到,歷史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權謀更迭,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和事件,它背后洶涌的,是無數個體在特定規則下的掙扎、博弈與創造,是制度設計的精巧與漏洞,是人性的光輝與幽暗在時間長河中的反復映照。這種復雜性,遠比他想象的股票K線圖更深邃、更磅礴。

輪到明朝。周老師講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把田賦、徭役以及各種雜征合并折成銀兩征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周老師停下來,目光掃過全班,最后在王海生若有所思的臉上停留了一瞬,“它簡化了稅制,減少了中間盤剝,更關鍵的是,它順應了明中后期商品經濟大發展的潮流!白銀成了流通血脈!國家財政開始更深地與市場脈搏相連。張居正死后被清算,改革人亡政息,可一條鞭法帶來的貨幣化趨勢卻再也無法逆轉,深刻地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運行肌理……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節點上的選擇,如同蝴蝶振翅,其引發的風暴,可能遠超設計者最初的想象。”

王海生坐在座位上,指尖無意識地劃過粗糙的木質桌面。北宋汴梁的夜市喧囂、王安石變法中那些帶著原始金融色彩的嘗試、明朝白銀貨幣化的浪潮……這些遙遠的圖景,與營業廳巨大屏幕上那些無聲跳躍的數字、與賬戶里那點可憐的、寄托著他全部翻盤希望的“億安科技”持倉,在他腦海中瘋狂交織、碰撞、旋轉。

一種前所未有的宏大感攫住了他。股市的規則,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經濟脈搏;而歷史的規則,是貫穿漫長歲月的制度血脈與人性博弈!他沉迷于前者那短促激烈的數字游戲,卻差點錯過了后者這片浩瀚深邃的星空!一種強烈的、想要更深入理解這背后運轉規律的渴望,如同野火,瞬間點燃了他心中那點被現實反復捶打卻始終未曾熄滅的火星。

他第一次覺得,課本上的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號,它們背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在規則中奮力泅渡的靈魂,是一套套試圖駕馭復雜世界的制度設計,是理解當下、甚至窺探未來的鑰匙!

那個周末,王海生沒有再去宏源證券營業廳盯著那塊讓他心跳加速又患得患失的屏幕。他鉆進了市圖書館。在散發著陳舊紙張氣息的閱覽室里,他翻開了《宋史紀事本末》,找到了王安石變法的章節;他借閱了《萬歷十五年》,試圖理解張居正改革在帝國肌體上留下的深刻印記;他甚至找到了幾本關于中國古代經濟史的專著,如饑似渴地啃讀著那些關于鹽鐵專賣、貨幣演變、賦稅制度的艱澀文字。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無比壯闊又充滿細節的畫卷,將他牢牢吸引。

那些冰冷的數字(無論是股票代碼還是財政歲入)背后,原來都跳動著如此鮮活的時代脈搏和人性掙扎!這種認知帶來的震撼和求知欲,暫時壓倒了“億安科技”那紅色K線帶來的刺激與焦慮。他像一塊貪婪的海綿,拼命吸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方向感,開始在心間悄然萌發。那些在股市論壇里學到的零碎概念——“市場”、“規則”、“預期”、“博弈”——在歷史這面巨大的鏡子前,仿佛找到了更深厚的土壤和更清晰的注解。

高三的硝煙,濃得化不開。教室后墻上的高考倒計時牌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每日更換的數字帶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空氣里彌漫著粉筆灰、咖啡因和一種名為“背水一戰”的焦灼。

王海生徹底變了。那個曾經在數學競賽小組里局促不安、在網吧角落對著紅綠K線屏息凝神的少年,仿佛被某種強大的力量重塑過。他依舊沉默,但沉默中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課桌上,除了堆積如山的各科試卷和習題集,還多了幾本被翻得起了毛邊的歷史和經濟類書籍——《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富論》的節選本、甚至還有從圖書館復印的關于宋代貨幣經濟的論文。

他不再滿足于課堂的節奏。歷史課上,當老師講到晚清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困境時,他會舉手,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穿透力:“老師,李鴻章辦輪船招商局,試圖‘官督商辦’,引入民間資本對抗外商壟斷,這思路本身是否具有制度創新的意義?但最終淪為官僚斂財工具,是否也印證了諾斯悖論中‘國家既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又是經濟衰退根源’的論斷?”全班寂靜,連老師都微微一愣,隨即眼中爆發出贊賞的光芒。

自習課上,他不再對著數學壓軸題死磕。他會攤開一張白紙,左邊畫出一條陡峭的K線圖,標注上“億安科技2000-2001”,右邊則列出北宋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和明朝張居正一條鞭法的核心內容。他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制度變遷與眼前這場資本狂潮的泡沫之間,尋找某種跨越時空的、關于人性貪婪、制度局限與規則力量的隱秘關聯。筆尖在白紙上沙沙作響,勾勒出他腦海中那些瘋狂碰撞的念頭。同桌偶爾瞥見,只覺得那些線條和文字如同天書,投向王海生的目光里充滿了不解和隱隱的敬畏。

時間在筆尖的沙沙聲和翻書的嘩啦聲中飛速流逝。百日誓師的喧囂仿佛還在昨日,高考便已兵臨城下。

考場里,靜得只剩下筆尖劃過答題卡的沙沙聲,如同蠶食桑葉。王海生握著筆,掌心干燥而穩定。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公式定理,在無數個挑燈夜戰的夜晚被反復拆解、咀嚼、消化,此刻清晰地流淌在筆端。歷史試卷上,那道關于“中國古代經濟政策演變及其影響”的論述題,他下筆如有神助。

王安石變法的金融嘗試、張居正改革的市場化導向、晚清洋務運動的官商困局……一個個歷史片段在他筆下信手拈來,分析鞭辟入里,最終落點在對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辯證思考上。他不再是機械地復述知識點,而是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剖析著規則如何在歷史長河中塑造經濟格局,又在當下如何被重新演繹。監考老師在他身邊駐足良久,看著卷面上那工整有力、邏輯縝密的論述,眼中難掩驚訝。

放榜那天,市三中門口人頭攢動,巨大的紅榜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王海生的名字,赫然排在全省理科榜眼的位置!后面跟著的錄取院校和專業,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頂尖學府——光華大學經濟學專業!

消息像長了翅膀飛回向陽鎮。破敗的修車鋪里,王建捏著電話聽筒,布滿油污和老繭的手抖得厲害,聽著電話那頭兒子平靜的報喜聲,他張著嘴,喉嚨里發出“嗬嗬”的聲響,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只有渾濁的眼淚順著深刻的皺紋蜿蜒而下,滴落在沾滿機油的地面上。

林娟嘴里反復念叨著:“好…好…我兒有出息了…”鄰居們聞訊趕來,小小的修車鋪前所未有的熱鬧,羨慕的、祝賀的、復雜的目光交織在一起。王建依舊沉默,只是挺直了那常年佝僂的背脊,用那只跛腳支撐著身體,一遍遍擦拭著手中那把锃亮的扳手,仿佛那是他此刻唯一能表達驕傲的方式。

光華大學,坐落在帝都的核心區域。恢弘的仿古式校門,飛檐斗拱,琉璃瓦在秋日的陽光下折射出莊重的光芒。校園里古木參天,銀杏大道一片金黃,穿著時尚、步履自信的學生來來往往,空氣中彌漫著學術與青春交融的氣息。

王海生背著簡單的行囊,站在刻著“厚德博學,經世濟民”的校訓石前,深深吸了一口氣。這里,不再是市三中那種帶著追趕意味的緊張,而是一種沉淀了百年底蘊的、沉穩而開放的博大。他心中那點被歷史課喚醒、被高考成績證明的星火,此刻如同被注入了充足的氧氣,熊熊燃燒起來!他渴望在這里汲取更精深的知識,掌握那把剖析經濟世界運行規律的鑰匙,他渴望闖蕩,渴望證明,渴望在這片更廣闊的天地里,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軌跡!

光華大學經濟學院的課堂,是真正的思想熔爐。白發蒼蒼的教授在講臺上旁征博引,從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到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理論,從新制度經濟學對交易費用的剖析到行為金融學對非理性的洞察。

王海生如饑似渴。他坐在階梯教室的前排,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要點和自己的思考批注。他不再像高中時那樣被動接受,而是像一個手持利刃的戰士,主動去剖析、去質疑、去聯系。教授講到“市場失靈”時,他腦海中瞬間閃過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被地方官吏扭曲成盤剝工具的案例;講到“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逆向選擇,他立刻聯想到明末官商勾結、鹽引制度崩壞的亂象。

歷史的縱深感和經濟理論的抽象框架在他腦中激烈碰撞,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洞見。他漸漸明白,那些在股市中讓他癡迷又困惑的規則波動、人性博弈,在更宏大的經濟史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下,都能找到深刻的根源和清晰的脈絡。

然而,象牙塔里的知識汲取,并不能完全澆滅他心中那股想要“做點什么”、想要將理論付諸實踐、想要證明自己的熊熊火焰。尤其是在參加了幾個由學長組織的、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沙龍之后,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講、那些關于互聯網風口、商業模式創新的討論,像催化劑一樣,讓他坐不住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一次宿舍夜談,王海生猛地從床上坐起來,對著幾個剛認識不久、同樣對商業感興趣的室友說道,眼睛在黑暗中閃著光,“我們學了這么多理論,分析了那么多案例,為什么不自己動手試試水?哪怕只是個小池塘!”

他的提議得到了響應。幾個年輕人,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和對知識的自信(或者說自負),很快搗鼓出了一個創業計劃。他們瞄準了校園里龐大的兼職和實習需求,以及企業尋找短期人力的痛點,決定成立一家咨詢公司,名字就叫“經橋”——連接學生與企業的橋梁。王海生憑借其冷靜的分析能力和在股市中鍛煉出的對數據的高度敏感,負責市場調研和商業模式設計。

他熬了幾個通宵,做出了一份看起來邏輯清晰、數據詳實的商業計劃書,預測了市場規模、盈利模式、增長潛力……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完美。

憑借這份計劃書和高考榜眼的光環,他們居然真的從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申請到了一筆五萬元的啟動資金和一間免費的辦公室!拿到鑰匙的那一刻,幾個年輕人興奮得差點跳起來,仿佛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經橋咨詢有限公司”的牌子掛在了孵化基地走廊盡頭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最初的興奮很快被瑣碎而殘酷的現實取代。

王海生發現,書本上精妙的供需曲線和博弈模型,在真實的市場交易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他精心設計的線上平臺,用戶寥寥。他們跑斷了腿去掃樓、發傳單、聯系企業HR,得到的往往是客氣的敷衍或者干脆的拒絕。

那些在計劃書里被估算得潛力無限的市場份額,在現實中如同海市蜃樓。最大的打擊來自一個他們費盡心思談下來的、為一家小型廣告公司提供校園推廣策劃的訂單。王海生帶領團隊熬了幾個通宵,拿出了他自認為邏輯嚴密、創意十足、數據支撐充分的方案。然而,方案遞過去后石沉大海。幾經催促,對方才輕飄飄地回復:“想法不錯,但不夠‘抓眼球’,執行起來成本也高。我們找了個更便宜、更懂‘網感’的團隊。”

“網感?”王海生捏著那份被退回的方案,指尖冰涼。他引以為傲的理性分析、數據支撐,在對方口中輕描淡寫的“網感”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不僅遵循冰冷的規則,更充斥著無數難以量化、難以預測的非理性因素和人情世故。他自以為掌握了規則,卻連入場券的門檻都沒摸清。

屋漏偏逢連夜雨。孵化基地的管理老師找他們談話了。孵化期即將結束,他們的公司沒有實現任何有效的盈利,用戶增長停滯,團隊內部也因為看不到希望和瑣碎的分工開始出現裂痕。那個當初看起來閃閃發光的“經橋”,如今像一艘千瘡百孔的小船,在現實的驚濤駭浪中搖搖欲墜。

一個飄著細雨的下午,王海生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簽署了公司注銷文件。窗外灰蒙蒙的,雨滴敲打著玻璃窗,發出單調的聲響。他看著“經橋”那塊還帶著新氣的牌子被摘下來,丟進了角落的紙箱里。五萬元啟動資金消耗殆盡,換來的是不到半年的運營時間和一堆無人問津的調研報告、策劃方案。挫敗感如同冰冷的雨水,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他以為自己懂了規則,卻輸得一敗涂地。

創業的煙火短暫地絢爛了一下,旋即熄滅,只留下一地冰冷的灰燼和深刻的教訓。王海生站在廢墟之上,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認識到,規則世界的冰冷與復雜,遠超書本和K線圖的維度。純粹的理性分析,在混沌多變、充滿人性博弈的現實面前,只是最基礎的入場券。

這場失敗,像一盆冰水,澆熄了他急于求成的燥熱,卻也讓他那想要闖蕩、想要證明的欲望,沉淀得更加深沉和清醒。他知道,自己需要更深的根基,需要更廣闊的視野,需要真正理解規則如何在現實中運行,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石城县| 郸城县| 北宁市| 钦州市| 清水河县| 会同县| 竹山县| 兴宁市| 黄龙县| 咸阳市| 黔江区| 浙江省| 海宁市| 景洪市| 司法| 清水县| 息烽县| 贡嘎县| 昂仁县| 江门市| 招远市| 汾西县| 潼南县| 武胜县| 都匀市| 毕节市| 湛江市| 洛川县| 大宁县| 太和县| 宿迁市| 苏尼特右旗| 通辽市| 安泽县| 祁阳县| 敦煌市| 安平县| 巴彦淖尔市| 九江市|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