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地道圣人出手,消失的武曲星君
- 文曲星君:開局截胡佛門西游
- 叫我修行者
- 4070字
- 2025-07-17 00:07:34
高陽眨了眨眼,笑意狡黠。
只見她忽然提起裙擺,毫不猶豫地跪在了青石板上。
她仰起那張明艷的臉龐,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圣師在上,弟子高陽愿拜入門下,潛心修習儒道。“
她的聲音清脆如珠落玉盤,卻帶著不容拒絕的堅決。
“當初您親口許諾,如今弟子已達翰林境,還請圣師兌現諾言。“
“公主可知,入我門下,便不再是金枝玉葉?“
王修遠沉聲道。
“需與寒門學子同吃同住,每日聞雞起舞,夜讀至三更。“
高陽嘴角微揚,忽然從袖中取出一支玉簪,毫不猶豫地折為兩段。
那簪子落地時發出清脆的聲響,驚得周圍工匠紛紛側目。
“弟子既來拜師,便不再是公主。“
她聲音清亮。
“從今往后,只有書院弟子高陽,再無大唐高陽公主!“
王修遠眼中閃過一絲贊賞。
他伸手虛扶,一股柔和的文氣將高陽托起。
“好!從今日起,你便是我文淵書院首徒,也是我王修遠門下第一位親傳弟子。“
高陽眼中頓時迸發出奪目的光彩,她鄭重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禮,額頭在青石上磕出清脆的聲響。
“弟子拜見師尊!“
七日后,東山之巔。
文淵書院九重樓閣在朝陽下熠熠生輝,飛檐上的琉璃瓦反射著七彩光芒。
主殿前的廣場上,九根蟠龍柱巍然矗立,每根柱子上都刻滿了錦繡文章。
來自大唐各州縣的少年才俊擠滿了山道,人數竟有上萬之眾。
王修遠立于主殿前的臺階上,紫袍上的北斗七星紋飾在晨光中流轉。
高陽一襲素白儒衫站在他身側。
“今日文淵書院開院,承蒙天下才俊厚愛。“
王修遠的聲音不大,卻在文氣加持下傳遍整座東山。
“本院只收十八歲以下學子,現公布入選條件。“
他抬手一揮,青玉筆在空中寫下三個金色大字。
“第一:年未滿十八,突破儒道三境'舉人'者,可為書院普通弟子。“
字跡剛落,廣場上便響起一片驚呼。
舉人境相當于修仙者的元嬰期,尋常讀書人苦讀三十年都未必能達到,何況是未滿十八的少年?
王修遠不為所動,繼續寫道。
“第二:同境界下,擊敗十名對手者,可為內門弟子。“
這一次,喧嘩聲更大了。
這意味著要在文氣比斗中連勝十場,對心性、毅力的考驗堪稱苛刻。
“第三。“
王修遠筆鋒一轉,寫下的字跡突然綻放出刺目金光。
“擊敗同屆所有人者,可為本座親傳弟子!“
全場鴉雀無聲。
這個條件簡直匪夷所思,意味著要在成千上萬的少年天才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那一個。
“現在開始。“
王修遠收起青玉筆。
“所有參與者,到測齡石前驗證年齡。“
人群開始騷動。
最先走出來的是一位錦衣少年,他驕傲地昂著頭,將手按在測齡石上。
石頭泛起青光,顯示“十五歲“。
“太原王氏,王勃,請諸位指教!“
少年聲音清朗,周身文氣涌動,竟已達到了舉人境巔峰。
王修遠暗暗點頭,少年天才,還是自己的本家,可以好好培養。
緊接著,一個個少年才俊紛紛上前。
有清河崔氏的崔護,范陽盧氏的盧照鄰......
大唐五姓七望的年輕一輩幾乎到齊。
江南士族也來了一位少年英才,吳郡張若虛。
忽然,人群后方傳來一陣騷動。
一個衣衫簡樸的少年擠到最前面,他面容清瘦,卻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婺州駱賓王,年十四。“
少年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
測齡石顯示他確實只有十四歲。
當他把手放在測試文氣的玉碑上時,碑文突然大放光明,顯示出“舉人境大成“的字樣。
“又一個舉人境!“
“還是寒門出身......“
周圍響起竊竊私語。
駱賓王不卑不亢地站到一旁,目光卻始終盯著高處的王修遠。
他從小聽說著文曲星君的傳說,今日終于見到了真人。
選拔正式開始。
廣場上劃分出十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百余名少年參與比試。
他們或吟詩作對,或辯論經義,最精彩的是文氣比斗。
將文氣凝聚成各種形態相互較量。
王勃所在的區域最先分出勝負。
他僅用一首《滕王閣序》便讓九名對手的文氣潰散,輕松獲得內門弟子資格。
張若虛則以《春江花月夜》的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文氣頓時化作滔滔春江,一輪明月從江面冉冉升起,明月當空,輕松連敗七人,同樣脫穎而出。
但最引人注目的卻是駱賓王。
這個寒門少年站在場地中央,面對九名世家子弟的圍攻,絲毫不亂。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他輕聲吟誦,文氣竟化作三只白鵝虛影,在空中盤旋飛舞。
對手們的文氣攻擊碰到白鵝,竟如泥牛入海。
更驚人的是,那三只白鵝突然引頸長鳴,聲浪將九名對手震得連連后退。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繼續吟誦,白鵝虛影瞬間膨脹,化作滔天巨浪,將九名對手的文氣徹底擊潰。
“這是......“
高陽驚訝地看向王修遠。
“師尊,他這首詩......“
“返璞歸真,大道至簡。“
王修遠眼中閃過一絲贊賞。
“十四歲就能將文氣控制得如此精妙,難得。“
隨著比試進行,獲得內門弟子資格的人越來越多,但親傳弟子的位置依然空缺。
按照規則,所有內門弟子還要進行最終對決。
日落時分,廣場上只剩下十名少年。
王勃站在最前方,錦衣在夕陽下泛著金光。
駱賓王則站在角落,樸素的身影幾乎被陰影吞沒。
高陽一襲素白儒衫立于高階之上,發間玉簪映著霞光。
她指尖輕抬,九根蟠龍柱上的銘文突然亮起,化作九道金色光幕籠罩廣場。
“最后一輪!“
她的聲音清冷如霜。
“文曲星照!“
十名少年同時抬頭,只見天穹深處那顆文曲星已隱約可見,正隨著暮色漸濃而愈發明亮。
“不限體裁,不限題材。“
高陽廣袖一揮,十張玉案憑空浮現。
“誰能引動最強文曲星光,便是書院首座弟子!“
話音剛落,吳郡張若虛已大步出列。
這個面容清俊的少年指尖凝聚一縷青光,在玉案上龍飛鳳舞地寫下《春江花月夜》五字。
霎時間,整座廣場的水汽都向他匯聚而來。
“春江潮水連海平。“
第一句剛落,他腳下便泛起粼粼波光。
當寫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時,一輪皎潔明月竟從文氣中冉冉升起,懸在玉案上方三寸之處。
觀戰的駱賓王瞳孔驟縮。
他看到那輪明月中暗藏三十六重意境,每一重都對應著天地至理。
張若虛的筆鋒越來越快,周身文氣如江濤奔涌: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文曲星突然投下一束清輝,將張若虛籠罩其中。
他的氣息節節攀升,竟從舉人境巔峰直接沖破進士門檻!
當寫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時,那輪文氣明月轟然炸裂,化作萬千光點沒入他眉心。
“轟!“
一道氣浪以張若虛為中心擴散開來,他的衣袍無風自動,頭頂浮現“進士大成“四個金色篆字。
全場嘩然。
這是開考以來首個臨場破境者!
“好一個'人生代代無窮已'!“
王修遠撫掌贊嘆。
那輪文氣明月此刻已化作星輝縈繞在張若虛周身,使他整個人都籠罩在朦朧清光中。
就在眾人驚嘆時,一道錦衣身影突然排眾而出。
太原王氏的王勃負手而立,腰間玉佩在文氣激蕩下叮咚作響。
他凝視著張若虛留下的詩篇,忽然輕笑一聲。
“張兄好意境,可惜......“
“可惜什么?“
張若虛蹙眉。
“可惜格局小了。“
王勃突然并指如劍,竟在虛空中直接書寫起來。
每一個字都凝成實體金文,懸浮在半空久久不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第一段寫完,整座東山突然震動。
王勃腳下浮現出浩瀚星圖,二十八宿的虛影在文氣中流轉。
當他寫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時,文曲星突然分出一道光柱,與先前照耀張若虛的星光交相輝映。
“這...“
高陽不自覺攥緊了袖口。
她看見王勃每一筆都引動地脈轟鳴,仿佛在借天地之勢書寫。
當“落霞與孤鶩齊飛“七個字浮現時,漫天晚霞真的化作朱紅色文氣,與驚起的鳥雀共舞天際!
王勃越寫越快,周身文氣已凝成實質化的錦繡山河。
寫到“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時,他發間竟有幾縷青絲轉白,又在“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中重新煥發烏光。
“快看文曲星!“
有人驚呼。
天穹上的文曲星此刻大放光明,竟分出九道光華同時垂落。
七道環繞王勃旋轉,另外兩道分別沒入張若虛和駱賓王體內。
王勃的筆鋒突然一頓,最后一段文字如銀河傾瀉。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每一個字落下都引發天地共鳴。
當最后“檻外長江空自流“寫完時,所有懸浮的金字突然收縮成一點,猛地撞入王勃眉心。
“轟隆隆——“
兩道氣浪接連炸開。
王勃的修為先是沖破進士境直達翰林,又在眾人駭然的目光中繼續攀升,最終定格在“鴻儒“門檻!
他頭頂浮現的“文光沖霄“四字,竟比張若虛的“進士大成“還要耀眼數倍。
“連破兩境......“
高陽失聲。
她作為首徒不過翰林修為,這個十五歲少年竟直逼她的境界!
王勃收筆而立,漫天星輝在他周身凝結成一件虛幻的鶴氅。
他轉身對王修遠深深一揖。
“請圣師品鑒。“
整座東山鴉雀無聲。
張若虛的詩作仍在散發清輝,卻在《滕王閣序》的煌煌氣象前黯然失色。
那懸浮的七百余字仿佛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小世界,將文曲星力盡數吸納。
“好一個'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王修遠眼中星芒暴漲。
“此文當鎮壓書院氣運三百年!“
隨著他話音落下,九根蟠龍柱上的銘文突然飛出,將《滕王閣序》全文鐫刻在主殿橫梁之上。
文曲星的光華經久不散,竟在書院上空形成一道永恒的光柱。
暮色完全降臨的那一刻,王勃額間浮現出與王修遠相似的星紋。
這個錦衣少年在萬眾矚目下踏前一步,周身環繞的錦繡山河虛影與書院建筑完美重合。
“文淵首座。“
高陽深吸一口氣,將一枚青玉令牌遞到他面前。
“當屬太原王勃。“
。。。
與此同時。
幽冥界深處,血海翻涌不息,無數怨魂在猩紅波濤中沉浮哀嚎。
在這片被天道遺忘的角落,一座巍峨大殿矗立在血海中央,通體由玄冥黑石砌成,十二根盤龍柱上刻滿上古巫文,散發著蒼茫厚重的氣息。
殿門上方,“祖巫殿“三個血色大字如活物般蠕動,每一筆劃都似有萬千生靈在痛苦嘶吼。
這里曾是十二祖巫議事之所,如今卻只剩下空蕩的回音和永不熄滅的巫火。
殿內,十二尊祖巫雕像環繞成圈。
帝江雕像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
共工雕像人面蛇身,長發如瀑。
祝融雕像獸頭人身,雙耳穿火蛇......
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會從亙古長眠中蘇醒。
大殿正中央,后土娘娘赤足踏在血玉地面上。
她輕揮玉手撫平懷中嬰兒眉心的褶皺。
素衣廣袖上繡著二十四節氣紋樣,發間一支青玉步搖垂下九顆定魂珠,隨著動作輕輕碰撞,發出清泉般的聲響。
嬰兒突然在她臂彎里扭動,眉心赤紋如火焰跳動。
后土指尖凝出一滴甘露,在接觸到嬰兒皮膚的剎那化作金色符文沒入肌理。
“莫怕。“
她的聲音像初春解凍的溪流,帶著能安撫輪回的溫柔。
“武曲星君,借你道軀實為蒼生計。“
嬰孩眉心赤紋如槍,周身纏繞著赤紅星光,正是失蹤多時的武曲星君轉世之體。
蓮臺四周突然浮現六道轉輪虛影。
人道輪盤中映出李世民手持崆崆峒峒印的身影。
天道輪盤顯化凌霄殿景象。
修羅道則倒映著文淵書院沖霄的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