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建立衙門
書名: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當作者名: 擺爛11本章字數: 2069字更新時間: 2025-07-13 00:01:00
朱元璋壓根就聽不明白李可說的話,畢竟人是無法想象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的。
之后……
李可又給他舉例,比如說各種好看的工藝品,像是拿象牙雕刻的,對百姓來說,這東西肯定沒用。
但是富人他喜歡啊,而且有時候,說不定還會因為漂亮人特意去買來送人。
而這比賽,還有這專利法,就是為能制作這些工藝品的匠人服務的。
至于說朝廷怎么從中賺錢,方法也是很多。
一般匠人他沒有象牙,缺乏原材料供應,可能一輩子就做這么一件。
但是我們下南洋,象牙多得是,我們提供原材料,他提供工藝,可以批量制作,然后再開店售賣,到時候賺了錢我們拿走一部分,對方拿走一部分,這不就賺錢了。
要想從富人手中摳出錢來,你就得做出一些高大華麗的東西出來。
這樣對方才會愿意把錢花在你的身上。
在此過程中,富人得到了身心上的愉悅,工匠也得到了一份工作,一份屬于自己的酬勞。
這可謂是雙贏。
最后,李可又道:“其實,臣每每痛惜!難道我們的古人不聰明嗎?可由于各種各樣的戰亂,又或者是一些工匠怕別人把他祖傳的工藝給學去,所以自己偷偷地造,就是不肯讓別人學,以至于工藝制作方法最后失傳。”
“但是有了專利法就不一樣,有了專利法,可以規定他教會了別的工匠,別的工匠所制作的東西,也要分他一部分的錢,那對方就愿意把工藝給分享出來,供所有人學習,而越多人學習,這工藝就越是不容易流失。”
“就拿隋朝來舉例,我聽聞隋煬帝時期,還是什么時期,由于戰亂又或是別的原因,一些擅長制作琉璃的工匠沒了,于是當時朝廷想要找人制作琉璃,都找不到人。”
“而若是當時就有專利局,那制作琉璃的工藝又怎會失傳呢?”
“不過還好的是,據說后來有一個人還是復原了制作琉璃的工藝,可問題是……這也浪費時間。何況這琉璃是恢復了,然而還有更多的沒被恢復,誰又知道這些工藝有多少?”
“陛下!臣以為,這也是治隆唐宋必須要有的東西。否則……這大明以后的后人一問,你要啥啥沒有,連琉璃都做不出來,只有糧食、布匹,你憑什么說自己治隆唐宋?”
朱元璋聽完了李可的一番長篇大論,也是回道:“行行行,你自己弄吧!”
李可又道:“那你給我準備一個地方建府衙。還有銀行也要!而且府衙還要添置一些人手。這人手,臣希望可以自行招募。”
本來朱元璋不同意的,讓你自己招募,那不都成你的人了?
但想了想,又算了,畢竟難道他什么事都要管么?
朱元璋:“這招募人手,需要花錢?”
李可道:“這話說的,不然人家白給陛下您干活?”
朱元璋:“那你自己上報人數以及各人的俸祿。”
……
接下來,朱元璋便讓人給他準備了兩個地方作為府衙。
而李可,也讓張尚賢著手在應天府招人。
專利局嘛,只要會寫字,寫得漂亮的就行,當然,若是能有一些行政管理能力,那就更好了。
而銀行的話,就不單單要會寫字,還得會算術,而且最好還是精通,甚至是對數字過目不忘的那種。
這要在應天府就把人給招來,感覺也不是那么地容易。
當然!
李可還是先讓張尚賢去貼招募的告示。
很快,一個月過去,專利局、銀行兩個衙門的人也是漸漸地多了起來。
有負責看門的,有主事的,還有一些刀筆吏。
這人數加起來,也起碼有個四五十來人了。
原本李可沒想招募這么多,但是好像招募多一點的話,其實也是好的!
因為什么,因為以后像是銀行這樣的,他們可能還要往外拓展,到時候這人多了,也就方便一步到位開分行。
不過現在招募來的這些人,還不能立刻拿來用。
還得先進行上崗前的培訓。
尤其是對于銀行這邊的來說。
專利局這邊的要求卻是沒有銀行這么高。
而等把這些人都招募完,這時間也是來到了洪武二年的年底了。
由于征集作品的旨意已經發了出去,因而專利局這邊就比較地急,所以李可也是用最后的幾天時間,趕緊把專利局這邊給先弄好。
無非就是要有檔案室,要有放發明物,以及小說的陳列室,最好門口還要增加一個接待廳。
要充分地體現人文關懷,不要弄成李達康、孫連成的那種辦事窗口。
就直接用一個離門口最近的堂屋,在里面設置一些桌椅,用來接待就好。
另外……
還要設計專用的專利登記表格,以便到時候別人來了,可以立馬按表格進行登記。
專利人,家庭住址這些基本信息,肯定還是需要進行登記的吧。
還好張尚賢在翰林院干過,所以對資料登記,以及文檔如何陳列,如何管理,都十分地有經驗。
這可謂是幫了李可一個大忙。
等到預定的資料架子都做好后,就搬到各個房間當中,一通搗鼓下來,這專利局也是感覺越來越像樣了。
唯一讓李可有點擔心的是,接下來會不會沒人捧場。
到時候專利局是建立了,卻是門可羅雀,那可就沒意思了。
古代能夠算發明創造的,都有哪些?
灌溉用的龍骨水車?
這個李可在去福州視察的時候,曾在路上就有見到過。
可龍骨水車這玩意,如今大明百姓誰不知道?
這玩意早就爛大街了。
那除了這個,還能有什么?
李可是真的為大明百姓著急啊,不過李可也不求一年兩年,就能出效果。
畢竟發明創造哪有那么簡單,這事還是需要持之以恒,只要每年都舉行一次比賽,在民間形成一種風氣,那么可能一開始新的發明創造并不會太多,甚至都不一定實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后一定會慢慢地好起來的。
更何況……
他還可以貼出懸賞令。
就像西方人,為了一個海上定位的問題,懸賞多少英鎊,只要你給錢,那么誰不想去嘗試解決一下。